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58、【北非战场】突尼斯战役

58、【北非战场】突尼斯战役

【北非战场】突尼斯战役:二战最先结束的战场

阿拉曼战役后,德意联军开始了漫长的撤退之路。11月8日,在马特鲁港短暂停留后,隆美尔的部队继续西行。在撤退途中,隆美尔的几次反击,让蒙哥马利的追击有所顾忌。

1942年11月9日,他的助手威斯特法尔给他打来电话,向他报告:英军和美军已经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隆美尔举着电话愣了半天,过了好一会才对着话筒说:“好,我知道了。”

听到美英联军登陆的消息,让隆美尔对北非的战事彻底失去了信心。

他给希特勒写了一份报告:“未来的形势很明显,敌军将从内陆向我们包围,几天之内残余的部队势必被围歼。单靠我们的剩余部队和为数不多的武器是不可能守住昔兰尼加的。我们必须立刻着手从昔兰尼加撤出,加扎拉防线对于我们也毫无帮助,因为我们已不可能把所剩无几的部队调到那里去。在这,我军很快会遭到夹击包围,我们从一开始就该后撤至布雷加一线,在那条防线的后方或许能够有喘息的机会。部队若是不能大规模地休整,不能设置一条防线阻止住从西面向我们推进的敌军,最好的办法就是撤至昔兰尼加的群山中,形成守势,然后再用潜艇、小船和飞机在夜间尽量把大批训练有素的士兵运回欧洲,以便投入其他战场。”

希特勒也清楚北非战局的不利形势,但是还像2年前那样,担心德军一旦从北非撤走,墨索里尼政权会垮台,整个意大利会导向盟国,这样的后果对德国是灾难性的。所以,他与墨索里尼协商,尽快向北非派遣新的部队,同时给隆美尔回信:“我百分百地相信你和你的部队在阿拉曼已经拼尽全力,而且对你的指挥也十分满意。撤退是可以的,但只有在阿拉曼防线的北部地区完全落入德军手中时,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考虑显然为时过早。”

隆美尔这一次没有遵从希特勒的命令,每次英军迫近时,他都不会与英军恋战,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后撤。至11月底,德意联军放弃了托布鲁克、班加西,一路退回到阿盖拉。在撤退期间,困扰隆美尔的不仅是跟在后面追击的英军第8集团军,还有始终没有解决的补给问题。每次能够从英军那里缴获一些汽油,都会让他露出难得的笑容。在部队到达布雷加防线时,空军指挥官赛德曼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被击沉的“汉斯阿普尔”号油船上搭载的汽油桶,被冲到了海岸上,足有上万桶,这些汽油可以保障部队一段时间不用再担心车辆没有燃料了。

在这段时间里,德国和意大利统帅部多次命令隆美尔停止撤退,巩固住防线,不让英军继续西进,就连一向支持他的南线总司令凯塞林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在阿盖拉,德意联军距离自己的补给基地的黎波里已经很近,隆美尔决定在这里阻止第8集团军西进。其实,隆美尔对守住阿盖拉防线完全没有信心,甚至对德军能够赢得这场战场也不抱希望。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隆美尔第一个站起来,他说:“我的元首,我想代表德国人民向你阐述西线的严重局势,首先我想谈谈政治局势……”没等隆美尔说完,希特勒打断他的话:“元帅,请谈军事形势。”隆美尔却坚持说:“历史要求我们先谈政治处境。”希特勒勃然大怒:“不行,今天只谈军事,别的什么也不谈!”这时,隆美尔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面对希特勒的强压,大声说:“元首,我必须坦率地承认,不提到德国的前途我是不离开这里的!”此时已经失去理智的希特勒开始大声地咆哮:“陆军元帅,请马上离开会议室!”事后,隆美尔跟自己亲近的人说:“我已经失宠了。”

蒙哥马利和德军统帅部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也一直希望德意联军能够停下来,他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不要敌人撤退,我要敌人坚持原地打。假如敌人这样做,多半会被我消灭。”

1942年12月初,蒙哥马利和第30军军长利斯一起侦察了阿盖拉的阵地,决定12月15日发动进攻。这一次,他担心德意联军再一次从自己的手上溜走,遂派新西兰师和第4轻装甲旅从防线南端的开阔地带迂回到防线的后方,堵住隆美尔的退路。

12月14日当英军开始进攻时,隆美尔立即让前线部队后撤。负责迂回包抄的新西兰师和第4轻装甲旅因为油料缺乏,没有能够按时堵住德意联军的退路,当他们赶到指定位置时,只抓到了德意联军的后尾坦克部队,在空军和坦克的合击下,击毁坦克18辆、大炮25门、俘虏450人。

1943年1月23日,英军第8集团军攻占的黎波里,当天中午蒙哥马利接受了意大利副总督的投降。此时的隆美尔,已经率领部队退往突尼斯,在那里他和阿尼姆指挥的、负责防御突尼斯的第5装甲集团军会合,并构筑了一条马雷斯防线,两支部队以加贝斯隘口为界,北部由阿尼姆防守,南部由隆美尔防守,第21装甲师进至两军结合部。这条防线需要抵挡住东面的英军第8集团军和西边登陆的美英盟军部队,为意大利、为轴心国保住非洲最后一片“领土”。

在突尼斯,新任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阿尼姆于19

42年12月抵达北非。此前他在苏德战场上担任第39装甲军军长,隶属于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12月,他被召回至“狼穴”。在那里,约德尔任命他为新组建的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前往北非战场作战,以抵御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的英美盟军。

德军统帅部本来是让曾经担任隆美尔麾下的非洲军军长内林出任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内林在哈勒法山之战负伤后,已经伤愈归队。但是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和南线总司令凯塞林认为内林是“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于是将其调回国内。在阿尼姆接任第5装甲集团军之前,希特勒依旧给他开出了很多“空头支票”,他承诺会交给他包括“赫尔曼·戈林”师在内的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对此,阿尼姆深信不疑。

抵达突尼斯后,阿尼姆才发现情况远比自己估计得要糟糕,他统领的这支第5装甲集团军,并不像他的名字那样的响亮,麾下只有第10装甲师,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第334步兵师,第501重装甲营和一部分伞兵部队,其中第334师刚刚组建、缺乏战斗经验。然而交给他们的任务十分艰巨:坚守并继续扩大德军在突尼斯的桥头堡;阻止在西非登陆的盟军以保护隆美尔非洲军团的退路。

当时摆在阿尼姆面前的形势很紧迫,由于北非法军的不抵抗甚至是合作的态度,盟军迅速通过海运和空运穿过阿尔及利亚。到11月中旬,赫尔曼戈林师和装备虎式坦克的第501重装甲营还没有抵达突尼斯,盟军已经逼近突尼斯。面对盟军迅猛的攻势,阿尼姆上任后首先重整了突尼斯的德国守军,在突尼斯西面建立了一条从比塞大以西延伸到突尼斯东海岸恩菲达维尔的防线,将他手下的不到3万人分散在以下三个防区:北区由临时拼凑成的“布洛赫”战斗群防守。中区则由第10装甲师和第334步兵师防守,而南区则交给了意大利的一个师。

本来此时占有优势兵力的盟军可以趁德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拿下突尼斯,可是这时天气帮了德军的大忙,在12月下旬争夺通向突尼斯城的要津-龙斯托普山的战斗中,德军第334步兵师第754步兵团在暴雨和泥泞中打退了美军的数次进攻,让盟军只得打消了在圣诞节前迅速攻取突尼斯的打算。

1943年1月,赫尔曼戈林师和第501重装甲营抵达突尼斯后,他将第10装甲师、第334步兵师和第501重装甲营派往南线,接替意大利师的防务。至此,阿尼姆稳定了德军在北非西部的防线,确保了隆美尔非洲军团的撤退路线。

撤退到马雷斯防线的德意联军并没有得到多少兵员的补充,轴心国派往北非的部队大多交给了阿尼姆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而且隆美尔已经得知,希特勒有意用阿尼姆取代隆美尔担任北非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这让隆美尔心中愤懑不平。

随着战局稍有缓和,隆美尔决定在西面发起一次反击,对手是刚刚抵达北非的美军第2军。相比于英军第8集团军,美军只是初出茅庐的新兵,隆美尔想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好让他们产生一种深入的无法磨灭的自卑感”。

此战,隆美尔的目标是击溃西面的美军第2军,并夺取盟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特贝萨。困扰隆美尔的是他已经不是北非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阿尼姆与他是同级,他无权调动阿尼姆的部队,自己只有第21装甲师能够担任突击任务,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隆美尔计划第21装甲师从南面推进至加夫萨,阿尼姆手中的第10装甲师从北面首先夺取斯特贝拉,随后两支部队通过凯塞林山口西出,攻占特贝萨。

作为北非两支部队的统帅,南线德军总司令凯塞林以及意大利统帅部,都无法及时了解北非的战局,这一点对于北非战场上的指挥非常不利。为了解决两个集团军间的协调和统一指挥问题,1943年2月9日,南线德军总司令凯塞林召集阿尼姆和隆美尔参加了一次会议。此时阿尼姆虽然已经在非洲指挥作战超过3个月,但他和隆美尔都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作为德国容克阶层出身的冯·阿尼姆,视隆美尔为“靠几场胜利赢得元帅”的暴发户,不仅是阿尼姆,大多数名字前面带“冯”的德国高级将领对隆美尔这个德国南部出生的小个子抱有偏见。

在这次会议上,凯塞林提出集中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先对西面的英第1集团军发起反击。隆美尔和阿尼姆都对这项计划表示支持,可阿尼姆对于自己的部队能否在油料有限的情况下达成目标并不具有信心。他的保守态度在凯塞林和隆美尔心里投下了一丝隐忧。在这次代号为“春风”的反击行动中,内定由隆美尔统一指挥。为了安抚阿尼姆,凯塞林还在私下特意找到阿尼姆,告诉他隆美尔在2月下旬就将返回欧洲,这次让他全权负责是想让“隆美尔有机会在离开非洲前再风光一次”。阿尼姆听后只好微笑着回答:“是的,最后一次的光荣。”

阿尼姆将反击行动交给了他的副手齐格勒将军,临时组建的齐格勒战斗群下辖第10装甲师和第501重装甲营,以及从第21装甲师抽调来的部分兵力。2月15日,南线的第21装甲师攻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