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胜负决定在战场之外
1942年7月25日,英、美两国决定共同实施“火炬”计划,在北非西部登陆。
在北非东部的埃及,英国也向第8集团军提供了新的补给和兵源。此前不久,丘吉尔刚刚经历了自己担任首相期间最艰难的时刻。托布鲁克失守后,英国国内保守党沃德格向国会下议院提交了对首相的不信任案。1942年7月2日,丘吉尔在国会发表演讲:“……我们正在为我们的生存而战,为比生命本身更宝贵的事业而战,我们无权设想一定能够胜利,只有我们恪尽职守,胜利才是必然的。严肃而建设性的批评,或者在秘密会议中的批评,均有很大的益处;但是,下议院的责任在于支持政府,或者更换政府。如果下议院不能更换政府,就应当支持它。在战时,没有什么中间方案可以执行。我可以证明,在全世界,在美国,在苏联,在遥远的中国,在每一个受到战争蹂躏的国家。我们所有的朋友都在等待着,看看在英国是否有一个坚强团结的政府;英国的领导是否会遭到反对。如果那些攻击我的人减少到微不足道的比数,毫无疑问,英国的每一个朋友和我们的事业的每一个忠诚的公仆都会为之欢呼!”
为了平息国会议员的愤怒,丘吉尔将北非战事失利的责任推给了北非英军总司令奥钦莱克,后者被解除了职务。
1942年8月初,美英盟军在着手进行“火炬”计划的同时,丘吉尔亲临埃及,整顿那里的指挥系统。8月8日,他宣布任命亚历山大出任北非英军总司令(此前他担任英缅军总司令,刚刚带领英缅军退回印度),同时任命伯纳德·蒙哥马利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此外,英军方面全力增强第8集团军的力量,尤其是装甲力量。
第8集团军新组建辖3个装甲师的第10装甲军,补充第8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大批坦克、飞机也源源不断地流入北非。驻中东的航空中队从5月份的46个增至10月份的104个,与步兵的协同作战技能也得到改善。由此,北非地中海战场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明显变化。到1942年10月,英国第8集团军拥有12个师的兵力,其中4个师又2个旅为装甲部队,大部分集中在第10装甲军内。兵力总数为19.5万人。
经过1个多月的休整,德军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5400名补充兵和新组建的第164师达到战场,空军的一个伞兵旅也交给隆美尔指挥,炮兵部队陆续到达。德意联军的兵力有12个师,共计10.4万人。隆美尔在这个时候病倒了,与他有同样遭遇的是9000多名德军官兵患上了不同的流行性疾病。在德国和意大利统帅部的催促下,隆美尔下定决心向英军的阿拉曼防线发起进攻。他知道自己的胜算不大,但如果现在不进攻,恐怕随着双方力量差距越来越悬殊,德军再也没有机会向尼罗河三角洲进军了。
阿拉曼防线北濒地中海、向南延伸64公里至卡塔腊洼地的盐碱滩。由于该防线地势复杂,防守严密,没有装甲部队可迂回地开阔翼侧,无法从正面进攻。
隆美尔计划以德军新组建的第164师和意军特伦托师和博洛尼亚师对阿莱曼防线北部的英军第30军实施牵制性进攻。然后,以德军第90轻型装甲师、第15和21装甲师、意军摩托化军的艾里特师和利托里奥师、富尔戈雷师及侦察大队,向防守战线最南端希迈马特的英军第13军实施主攻。该地段是一个防御的薄弱点,阵地前仅由雷区加以封锁。
隆美尔在主攻方向的作战意图是:从南端突破英军防线,部分兵力向东推进32公里到达左侧的哈勒法山山脊,尔后迂回山脊,对英军主力实施包围与进攻。与此同时,部分兵力向北直插海岸,再向东突击,切断英军补给线,迫其原地抵抗,坐以待毙,或向西逃遁,放弃埃及。
让隆美尔担心的并不是英军的力量优于自己,而是自己可怜的补给储备,分配给南线突击集群坦克的油料只够行驶160多公里,所以他需要部队依靠速度和突袭来弥补自身的弱点。为此他将100多辆坦克改装成高速坦克,来冲击英军的防线。
英军除了兵力和装甲力量占有优势以外,还有一个可以决定战役胜负的利器,那就是“超级机密”提供的情报。在伦敦郊外的布莱奇雷庄园是英国破译机构的所在地,这里聚集了几百名杰出的数学家,由英国情报部门温特博瑟姆领导。这里除了丘吉尔和情报部门最高级的官员可以到访外,其他人无论官职有多高都不能进入。在阿拉曼战役发起之前,英国情报部门已经可以破译北非德军用“英格玛”编码机传递的电报,并获知了隆美尔的详细作战计划。
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根据“超级机密”提供的情报,将重兵部署在战线南端及哈勒法山地。英军防御兵力为8个师,北面由第9澳大利亚师扼守特勒埃萨突出部,第1南非师把守第9澳大利亚师和鲁维萨特岭之间的地区,第5印度旅据守鲁维萨特岭,岭南的第2新西兰师则在代尔穆纳西卜高地上担负正面和西南方向的防守任务。第44师和第22装甲旅据守哈勒法山,第7
装甲师配置在东南面,隐蔽待命,一旦德军坦克企图突破,立即给予痛击。此外,英军还布设了6个相互连贯的布雷区,构筑了坚固的炮兵阵地。
英军各步兵师装备有威力强大的新式反坦克炮。部署在阵地前沿的713辆坦克中,有164辆是装备有75毫米炮性能优良的坦克。英军坦克比德意军多1/5,飞机数量有5倍的优势。 8月份,英军得到的补给是轴心国军队的10倍。总之,英军的装备与作战人员素质已超过入非作战以来的任何时候,而德意联军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补给均已处于最低点。
8月30日,哈勒法山之战打响,当晚20时30分,隆美尔的主力开始向东推进。内林指挥的非洲军团居中,左翼是两个意大利师,右翼是第90轻装甲师,他们首先要通过的是数十公里长的雷区。8月31日凌晨,隆美尔的移动指挥部紧跟着他的军团推进至克拉克山,士兵们闯进了密集的布雷区。在那里,配备有重型机枪、大炮和迫击炮的英军步兵扼守着这片布雷区。
更为严重的是,从凌晨2点40分开始,整个阵地被英军伞兵的照明弹照得通明透亮,英国空军利用照明对德军轮番轰炸。前面的装甲部队被死死地挤在布雷区里,成为飞机轰炸的目标,而地雷工兵们在前面拼命地为德军打开一条狭窄的路。卡车、运兵车和坦克纷纷被炮弹击中,燃起了熊熊大火。
第21装甲师师长俾斯麦将军被迫击炮击中身亡。几分钟后,英军战斗轰炸机袭击了非洲军指挥官西林的指挥车,摧毁了他的电台,他手下的许多军官被子弹打死,自己也身负重伤,拜尔林临时担任非洲军团的指挥。天亮后,德军仍然困在雷区。
上午8时,隆美尔被迫停止战斗。但半小时后,德军2个装甲师已突破至雷区尽头。于是,隆美尔重新下令进攻,同时修改计划,停止东进,将哈勒法山作为直接目标,全部兵力提前北转,尽快横跨哈勒法山脊,以避开右翼英军第7装甲师的威胁。
于是,德意联军掉头直扑英军第22装甲旅的防守地段。蒙哥马利迅速派出第23装甲旅,对保护雷区的新西兰师和哈勒法山脊的第22装甲旅增援。至中午,非洲军装甲部队主力伤亡重大,未能推进一步。这时,战场上刮起风暴,遮蔽了非洲军部队,英国空军只得停止轰炸,德意联军获得喘息机会。下午4点,德意联军进至山脊最有利的据点132高地对面。在轰炸机的配合下,集结在高地的英军坦克和火炮立即向德军开火,阻止了德意联军的推进。9月1日拂晓,德军第15装甲师企图包围英军第22装甲旅未果,被迫退却。
9月2日上午,隆美尔命令油料严重短缺的德意联军于当晚趁着夜色悄悄撤退,回到8月30日的出发地。至此,哈勒法山之战结束。此战德意联军被击毁50辆坦克、570人阵亡、1800人负伤、500多人被俘;英军损失了68架飞机、27辆坦克,人员损失多于德军。尽管如此,英军抵挡住了德意联军的攻势,赢得了这场战斗队胜利,第8集团军上下士气大振,蒙哥马利在北非打赢了第一场战役。
哈勒法山失利后,隆美尔后退至阿拉曼以西地区。由于补给不足,隆美尔不敢再打他擅长的机动战。在缺少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坦克在暴露的地域作战,也易于受到英军飞机的攻击。
鉴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隆美尔决定打一场阵地战:利用步兵坚守防线,不惜任何代价,阻止英军的突破。一旦英军突入防线,立即采取反击手段将其消灭,以避免英军扩大突破口。为此,隆美尔沿60公里防线正面建立了8~15公里纵深的防御体系,南边是卡塔腊洼地,北边是地中海,两翼没有威胁。阵地最前沿设置大面积布雷区。第一道雷区纵深约900至1800米,其后是无人地带,仅配置少数前哨加以监视;其后1800米处是主防线,隆美尔将德意两国军队混合编制,在主阵地由步兵重兵防守,配备高爆炸弹、火炮和反坦克炮。主防线之后配置装甲部队。
整个布雷区威胁最大的是北部雷区,纵深达4500~8200米,共埋设了50万颗地雷。其中交杂设置着拥有相当兵力的防御点,被称为“魔鬼的花园”。南部雷区虽不如北面庞大,但位置恰当,十分有利。9月23日,隆美尔因病返回德国治疗,他的职务由施登姆代理。一个月后蒙哥马利打响了决定北非战局的阿拉曼战役。
蒙哥马利的作战计划是南北同时出击,北面是主攻方向,投入2个军;南面的1个军则实施辅助突击。其中,第30军的4个师在北面担任主攻,负责在雷区打通两条通道。之后,第10军的2个装甲师通过通道,迎战德意联军的装甲部队。第13军在南面分两路实施佯攻,诱使隆美尔相信英军主攻方向在南面,因而他在那里也保持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在牵制德军装甲兵的同时,第8集团军将首先对其步兵实施粉碎性打击,然后再以密集装甲群奋力追击德国非洲军的残余部队,并将其彻底消灭。
这是蒙哥马利的一种新式沙漠作战战术。他一改过去的先以密集的装甲群歼灭敌装甲部队、继而再扑向暴露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