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巴顿12:生怕做错什么的“小媳妇”
1944年1月25日,一架C-54民用飞机从非洲起飞前往英国。机上有两位乘客,一位是美国陆军中将小乔治·巴顿,另一位是他的随从参谋查尔斯·科德曼中校。
这是一次秘密旅行,德国情报部门负责在巴勒莫监视巴顿的情报人员于1月24日突然失去了他的行踪、去向不明,立即引起了德军统帅部的关注。不过他们多想了,盟军不想对德国人隐瞒巴顿的去向,甚至还希望德国人早点知道。之所以让巴顿秘密前往英国,其实是不想惊动媒体,因为那场“打人事件”的余波还未停息。
美国和英国媒体一直抓着那件事不放,尤其是别有用心的英国新闻界。除此之外,盟军司令部里也有一些人逢“巴顿”必反,新闻官罗伯特·麦克卢尔极力讨好艾森豪威尔,为自己的“老板”在“打人事件”中替巴顿背锅鸣不平。麦克卢尔提醒艾森豪威尔:巴顿会毁了你。
艾森豪威尔也被搞得心烦意乱,甚至有弃用巴顿的打算。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盟军已经决定实施“霸王行动”,罗斯福亲自任命艾森豪威尔出任西线盟军总司令,直接指挥这场军事行动。从战役规模考虑,英、美都需要组建一个集团军群级的指挥部,由谁来指挥这支美军立刻提上了日程。巴顿从巴勒莫给还在北非阿尔及尔的艾森豪威尔送去了两只火鸡,暗示他“我近在咫尺,随时候命”,可艾森豪威尔最终没有选择动不动就蛮干的巴顿。
经过再三考虑并征得马歇尔的同意,艾森豪威尔让行事谨慎的布莱德利担当此重任。1944年1月18日,得知此事的巴顿大感失望。他认为自己已经被抛弃了。
曾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掀起一点波澜的阿尔伯特·魏德迈也是马歇尔的爱将,可惜他是德国裔,在整个二战期间不便在欧洲战场任职。魏德迈在“中缅印战区”担任参谋长,回华盛顿述职时途径伦敦并拜访了艾森豪威尔。魏德迈私下对艾森豪威尔说:“你要搞清楚,艾克。是你更需要乔治,而不是乔治更需要你。”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1944年1月22日,巴顿在巴勒莫得到通知:免去西西里战区的所有职务,调往英国待命。
1943年1月26日,刚刚抵达伦敦的巴顿直接走进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看着有些拘谨的巴顿,艾森豪威尔带着玩笑的口气问他:“我猜你想知道要干什么?”
“我确实不知道。”巴顿说。
“就是我自己的老部队,第3集团军。”艾森豪威尔特意强调第3集团军是自己的老部队,其实他在那里不过待了6个月,之后因为在一次演习中后勤保障工作出色被马歇尔看中。艾森豪威尔知道没有提名任命巴顿担任集团军群司令对巴顿不公平,所以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他,自己依旧十分信任对方。
从艾森豪威尔的口中得知,目前第3集团军还在美国本土的圣安东尼奥,预计在2月至3月陆续抵达。不过一个小组正在来英国的船上,2天后上岸。原本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的考特尼·霍奇斯中将已经离任回华盛顿等待新的任命。
艾森豪威尔还深情地对巴顿说了一番话,“我相信你,乔治。可是你经常认为每个人都在反对你,但在世界上你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你自己。我并不想唠唠叨叨,但我不知跟你说了多少次,要你三思而行。你却总是不听我的劝告,现在我的话已经不仅仅是劝告了,从现在起它就是命令。要暴跳之前先思考一下,乔治,不然对于你的鲁莽所引起的后果只能怪你自己,不能怪别人。我希望你珍惜我们的友谊,并在这个问题上把我的处境考虑在内”。
听到这些话,巴顿深受感动。艾克比他小5岁,资历也不及自己(艾森豪威尔的永久军衔是上校,巴顿是少将),但他对后者凌驾于自己之上从无怨言。也许是抑制不住情绪,也许是提前准备好的台词,巴顿情不自禁地对艾森豪威尔说:“艾克,我们遭遇的历史事件简直是惊天动地的。我真诚地相信,你即将成为历史最伟大的将领,包括拿破仑在内。”
看着有些局促的艾森豪威尔,巴顿接着又品评了一下自己:“拿我来说,我是一个糊涂的老傻瓜,真该死,我经常给自己招来麻烦。但是你不用担心,以后我发脾气的时候,一定更加小心,肯定不会在医院发脾气了。”
这番话让一些尴尬的场面轻松了不少,因为在艾森豪威尔看来,巴顿的口气更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在检讨。送走巴顿之前,艾森豪威尔问巴顿:“今晚请你吃饭,有空吗?”
趁着还没有正式开始新工作前,巴顿造访了盟军反攻指挥部,在那里还遇到专程来看望他的英国陆军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和英国媒体每天贬低巴顿不同,英军内部已经被巴顿在北非和西西里岛的出色表现而折服。一向稳重的布鲁克钦佩巴顿敢打敢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布鲁克的学生蒙哥马利的指挥风格是稳扎稳打),喜欢天马行空的丘吉尔更欣赏巴顿在西西里岛实施的两次“敌后两栖登陆”。据说丘吉尔提出的“鹅卵石计划”,也就是在意大利安齐
奥登陆的灵感就来自巴顿。
二战时英军将领对美军将领的评价并不高,当布鲁克得知丘吉尔没有为自己争取到西线盟军总司令的职务,而是让给了美国人艾森豪威尔后,内心就极不平衡。他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是“此人毫无战略眼光”。
对巴顿则不然。与后者的见面中,他代表英国授予巴顿爵士勋章,并一改往日的生硬傲慢,当面对巴顿说:“我认为你比其他任何将军都更有资格获得这个爵位。”然后看着有些拘束的巴顿又说道:“别怕,巴顿。我不会吻你的。”
巴顿则对他说:“那太遗憾了,先生。因为我今早很认真地刮了脸,准备让你来吻我的。”
对蒙哥马利的拜访是布莱德利陪着他一起去的,根据霸王行动的决定,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西线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行动的第一阶段(登陆阶段,代号“海王星”)他将统一指挥英、美陆军部队。
蒙哥马利询问巴顿对霸王计划的意见,后者坦言所知不多,仅从已知情况来说并不喜欢,因为自己没有任何事情可做。蒙哥马利流露出一丝不快,不过很快就说起初自己也不喜欢,然后他和布鲁克说服丘吉尔,正打算把计划做了大幅度修改云云。
巴顿对蒙哥马利提出的一些关于“攻击动作”的变动很认同,也赞同去掉那些计划者们精心设计的“小动作”,因为它们让进攻变得过于复杂。此外巴顿也喜欢后者表现出的坚定精神,可又觉得蒙哥马利所说的跟他自己的指挥风格格格不入。在巴顿的印象中,这位英国人不善于通过“迅猛地行动取得地面作战”的成功,他更擅长对阵战。根据计划,英军夺取卡昂的最后期限是登陆首日,而以巴顿对蒙哥马利和英军的印象,他们是不可能完成这项目标的。
巴顿当时并不知道,霸王计划正朝着“为蒙哥马利量身定做”的方向发展,科唐坦半岛就是第二个“西西里岛”,美军的角色还是英军的附属,负责保护他们的侧翼。其实巴顿对这个计划了解得并不多,他即将接手的第3集团军不会在战役第一阶段参战,所以很多事情并不会第一时间通知他。除了这些,巴顿总觉得计划有些不对头,可自己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1月28日,巴顿在码头等来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队——由炮兵上校威廉斯率领的40人小组。威廉斯等人还不知道自己更换了长官,甚至在临下船时还担心他们这个小组会淹没在数千名远赴英伦三岛参战的美国士兵中间。离开圣安东尼奥时,第3集团军的司令是霍奇斯中将,所以看到巴顿以及陪同他一起来的四位英国将军的豪华欢迎阵容时,这些人都非常吃惊。不管媒体里如何描述巴顿,这些军人都把巴顿视为神一样的存在。面对一场即将在欧洲大陆开始的军事行动,他们渴望有一个强力的领导。
巴顿做了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新司令官。”之后他又发表了一篇简短的、非巴顿式的即兴讲话,还把平时的口头禅减少到最低程度。一个小时后,全体人员出发赶往第3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波维尔厅。
波维尔厅曾经是一位男爵的庄园,位于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之间纳兹福德。除了这里,英国方面在伦敦也为巴顿找了一个住所,以供他来伦敦公干时居住。1月31日,巴顿回到伦敦,相约亚历山大·帕奇中将举行私下会谈。巴顿已经得到消息,帕奇即将出任第7集团军司令。
巴顿对第7集团军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带给过自己前所未有的荣誉,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僚和老友。在粗暴的外表下,巴顿的内心是很重感情的,他舍不下自己的老部下,希望帕奇能“高抬贵手”,放这些人来第3集团军。在稍晚一点的会面中,巴顿递给了帕奇一个清单,上面除了参谋长盖伊之外,还包括哈金斯、马多克斯、卡明斯、科克以及其他一些参谋人员。
这位第7集团军新任司令的经历也很怪诞,帕奇原本服役于太平洋战场,1942年12月接替范德格里夫特与日寇在瓜岛激战。1943年6月,日寇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被伏击身亡。帕奇在不久之后的一次午餐会上得意忘形,竟透露美军提前掌握了山本的行动。媒体将他的话正确解读为美军破译的日寇的密电码,并大肆报道,日本人则在不久后更换了密码。
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对此事非常气愤,扬言将帕奇送交军事法庭。这位老兄心理素质差了点,惊吓过度,竟感染肺炎住进了医院。马歇尔跟帕奇是老朋友,在他的运作下,帕奇在病愈出院后转赴欧洲任职。
2月11日 凌晨1时30分,熟睡中的巴顿被科德曼中校叫醒,递给了他一份急电:艾森豪威尔让巴顿立刻到他那里报到。当巴顿于11日上午10时45分走进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时,他听到的第一句话是:“乔治,恐怕你又得受一些委屈。”
巴顿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又做错什么事了,神情马上变得紧张起来,询问艾克到底怎么了。
艾森豪威尔这次找来巴顿是想交给他一项临时性的紧急任务。1943年1月22日,在丘吉尔的极力主张下,英军第1步兵师和美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