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巴顿10:与二战相比现在的美国已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二战时期,各国在制定军事计划时采用的行动代号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德国在战争初期往往习惯用“颜色”命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代号叫“绿色方案”(并没有实施);入侵波兰的行动代号叫“白色方案”;入侵西欧的第一阶段行动代号叫“黄色方案”,第二阶段叫“红色方案”。战争后期,德国的行动代号风格有所变化,比如库尔斯克战役的代号叫“堡垒”,解救斯大林格勒的行道代号叫“冬季风暴”。
苏联在战争初期只是疲于应对德国的进攻,所以几乎没有采取什么主动行动。反攻开始后,苏联习惯用“行星”作为行动代号,比如斯大林格勒城外的反攻叫“天王星行动”;在莫斯科以西实施的反攻叫“火星行动”,以及其他地区实施反攻的“木星行动”“土星行动”等等。后来苏联人开始用俄国历史上著名战将的名字作为行动代号,比如库尔斯克会战后期的“鲁缅采夫统帅行动”,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使用的“巴格拉季昂行动”。
苏德的行动代号听起来都挺像那么回事儿,可盟国使用的行动代号听起来就有点“卡哇伊”了,诸如“大学生”“铁锤”“体育家”之类。在制定进攻西西里岛进攻计划时,盟国的参谋人员在起代号的时候似乎更用心一些——“爱斯基摩人”(也译成“赫斯基”)。不管怎么说,东方人听到这个名字不会有违和感。不过西西里登陆的行动代号还有另一个翻译版本,叫“壮汉”。
进攻西西里的决策是美英于1943年1月召开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为行动确立了四个目标: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彻底改善地中海航线安全;分散东线苏军的压力,以及为将来在法国登陆积累经验。
1943年2月,北非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亲自牵头制定行动计划,“第141小组”随之成立,未来投入作战的美军代号“343部队”,英军的代号为“545部队”。不久之后,第141小组开始投入工作,具体负责人是英军少将查尔斯·盖德纳。
盖德纳早年在英国皇家骑兵队服役,战争爆发后担任装甲师指挥官,具有实战经验。在制定“赫斯基行动”计划时,他就是北非诸多战役的制定者。“赫斯基计划”出台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盖德纳领导的第141小组先后拟定了7个方案,都被有关部门否决了。4月中旬,“赫斯基计划8.0”拟定,这才得到了包括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海军司令坎宁安、空军司令特德等人的肯定。
巴顿从突尼斯前线回到阿尔及利亚时,已经被任命为刚组建的第7集团军司令,他看到的就是盖德纳等人提交的“赫斯基8.0”。
这份计划认为:西西里岛多山地、少平原,易守难攻。因此行动之初要夺取两个主要港口,以便为部队纵深进攻提供物资补给。计划规定:蒙哥马利指挥第8集团军25万人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的锡拉库萨和利卡塔登陆;巴顿指挥的第7集团军22万人在西西里岛西北巴勒莫登陆。上陆后两个集团从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向墨西拿进攻,最终夺取整个西西里岛。
巴顿很欣赏这个计划,他于4月26日正式组建了自己的集团军司令部,继续让霍巴特·盖伊担任自己的参谋长。能够得到巴顿的赏识说明盖伊绝不是等闲之辈,只不过作为幕僚他在二战时的出镜率并不高。盖伊后来以第1骑兵师少将师长的身份参加了朝鲜战争,起初第1骑兵师打得相当出色,但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第1骑兵师被志愿军第38军击败。战后麦克阿瑟追究了盖伊的责任,将其免职。
就在巴顿开始落实“赫斯基8.0”各项准备工作时,这份计划却被蒙哥马利推翻了。他认为这个计划会造成盟军力量分散的局面,一旦敌人使用后备力量发动猛烈反攻,盟军就会陷入危险境地。因此他提出了修改方案:自己的第8集团军依旧在锡拉库萨地区登陆,美第7集团军则在自己的左侧后,也就是杰拉湾地区登陆,以便登陆后英军在得到侧翼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全力向北进攻夺取墨西拿。
蒙哥马利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这不仅是因为他有很多平庸的表现,也跟他霸道的行事风格有关。他的意见别说在美军内部激起了强烈反对,就连包括亚历山大、坎宁安和特德这些英军将领也看不下去。照着他的方案打,英军将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的胜利,锡拉库萨、卡塔尼亚、墨西拿都将被英军占领。而美军能够夺取的目标只有一些小城镇。
问题不仅仅在这里,英军的登陆地点有3个大型港口,美军则只有一处较小的港口,根本满足不了部队上陆后的后勤保障。再有就是美军只能跟在英军身后,扮演英军跟班的角色。蒙哥马利在乎自己的侧翼,要求美军负责保障,那又由谁来保护美军的侧翼呢?美军官兵不甘心,消息传回国内,民众也同样会失望。花费巨资组建的部队,只不过是在给大英帝国打仗,美国人毫无尊严。
亚历山大在一份报告里承认:“风险没有均摊,差不多所有风险都落在美军头上。
他们的任务出力大,收获小。”坎宁安也指出:“蒙哥马利的这一计划会把美国人送入狼口,并且由于没有港口依托会使他们的作战行动受到伤害。”
其实蒙哥马利就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人,他的思维框架里会把大英帝国的利益和个人功名放在首位,在战场上攻城略地无疑会提升自己和国家的声誉,所以为了这一点他们不会在意别人的处境和感受,而且丝毫不以为耻。
相比之下,美国人颇有顾全大局的风范。经过一番争吵后,第一个作出妥协的是艾森豪威尔。在他看来,盟军内部的团结是第一位的,第8集团军在北非战功赫赫,蒙哥马利在盟国的声望无人能及。而美军在过去的几个月还没有打出军威。更何况蒙哥马利能讲出这样的话,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见,在他的身后一定是得到了暗示或支持,所以美国人只能选择降低姿态。
巴顿对艾森豪威尔是怀着敬畏心的,既然上司选择了妥协,自己也不能公开违抗他的意愿。所以当亚历山大向巴顿传达“赫斯基9.0”计划内容并征求他的意见时,巴顿压住怒火回答道:“元帅,我不搞计划,只服从命令!”
英国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曾对西西里战役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新计划失去了一开始就占领巴勒莫的机会,因而导致敌军在盟军登陆后可以集中他们的后备部队,堵住盟军向西西里岛中心地带推进。如果巴顿最初在巴勒莫登陆的话,西西里岛的敌军很可能被围歼,战役也会提前几周结束。
计划已经不可能更改。5月中旬,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确定进攻西西里的作战方案,主要内容是:进攻时间定为1943年7月10日;英第8集团军在西西里东南的锡拉库萨登陆,登陆宽度48公里。邓普西的第13军和利斯的第30军作为首批登陆部队,上陆后确保夺取当地机场和港口;美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南部登陆,登陆宽度64公里。泰利·艾伦指挥第1步兵师在杰拉湾登陆,特拉斯科特指挥第3步兵师在其左翼、利卡塔登陆,米德尔顿指挥第45步兵师在斯考格利蒂登陆。同时英军第1空降师和美军第82空降将在浅纵深实施空降,配合主力行动。
海军方面的计划也同时出台,东线海军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指挥(此人指挥过敦刻尔克撤退),出动795艘舰船和715艘登陆艇,负责从埃及、突尼斯护送英第8集团军赴西西里作战。西线海军特混舰队由美国海军中将亨利·休伊特指挥,出动580舰船和124艘登陆艇,负责从阿尔及尔、奥兰、比塞大护送美第7集团军登陆作战。
空军方面的计划没有交给地中海盟军司令部,空军司令特德强调了两点,一是空军坚持独立作战原则,二是空军将坚持封锁战,除了摧毁敌军在地中海周边的重要目标外,特德承诺德国人的飞机不会出现在海滩上。
又一个蒙哥马利式的做派!
5月下旬,陆军总长马歇尔来到阿尔及尔。除了与丘吉尔、艾森豪威尔和布鲁克(英国陆军总长)商讨攻入意大利本土后的问题外,他还专程看望了自己的爱将巴顿。巴顿原本想跟马歇尔倒倒苦水,可又担心扫了马歇尔的兴,所以最终没有说出口。其实他并不知道,跟英国人吵得最凶的就是马歇尔本人。整个战争期间他都跟丘吉尔关系不睦,原因就在于他们私心太重。不过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看当年的历史,“人到中年”的美利坚好像变成了当年的英吉利,那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马歇尔临走时深情地拍了拍巴顿的肩膀,然后说:“伙计,我没看错人。你是好样的,祝你交上好运。”
在进行战役准备时,英国情报部门也出具了一份报告,内容是轴心国在西西里岛的实力评估。准确地说这份报告是第8集团军情报官提供的,他们估计轴心国在西西里岛部署了40万兵力,其中包括2个德国装甲师(第15装甲师和赫尔曼·戈林装甲步兵师),空军的实力虽不及盟军,但也足以对盟军登陆构成严重威胁。
其实英国人的评估并不准确,岛上守军兵力有20多万人,其中包括报告里提到的2个德国师,共3万人。负责西西里岛防务的是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古佐尼,他手上的意大利军队只有4个师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其余的都是不堪大用的岸防部队。岛上空军拥有350架作战飞机(盟军有4000架),其中209架具备作战能力,分散在岛上12处机场。海军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距离西西里岛最近的意大利大型海军编队也在数百公里之外。
根据战前计划,在登陆西西里岛之前,盟军要首先攻占突尼斯和西西里岛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这里是轴心国在地中海上的一个重要空军基地,特德计划将它作为空军支援西西里作战的前进基地,因为盟军大部分的飞机都是短程的“喷火式”战斗机(英)和P-40战斗机(美)。
班泰雷利亚岛上有一万多意大利守军。这里的海岸都是陡峭的悬崖,而且地形复杂,并不适合空降。岛上只有一座小港,如果盟军要夺取这里必须在那里登陆。鉴于班泰雷利亚岛易守难攻,盟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