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25、【人物篇】希特勒10

225、【人物篇】希特勒10

【人物篇】希特勒10:在地中海似乎总是捞不到便宜

波兰战役结束后,党卫队陆续进入波兰,他们将奉希特勒的命令,执行对波兰人的血腥政策。9月底,希特勒召集三军将领开会,决定早日向西方发动进攻,理由是“英法的陆军尚无准备”。他请将军们注意,不要使用“施里芬计划”,应该考虑从比利时和卢森堡方向进攻。他还明确提出“在敌人薄弱地带发动集团进攻,是确保胜利的关键”,进攻须依靠坦克和在波兰发展起来的空中战术,装甲部队将领头突破。

与此同时,他又找来那位瑞典商人,让他去英国游说和平。9月28日,使者来到伦敦,他先后见到了哈里法克斯和张伯伦,但没有丝毫进展。

1939年10月6日,希特勒发表演说:“西方的这场战争为什么要打?为了恢复波兰吗?凡尔赛条约中的波兰永不会再崛起了。关于建立波兰国,这问题应靠俄国和德国解决,而不是靠西方。那还有什么理由打仗呢?应该承认许多重要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在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被屠杀前,在数以十亿计的财产被毁灭前,坐在桌旁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岂不是更明智吗?”

接着他又说:“命运将会决定谁是谁非。只有一事是肯定无疑的。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从未出现过两个胜利者,而常常是被征服。我向上帝祈祷,为第三帝国和其他各国指出正确的途径。然而若丘吉尔先生及其他先生的意见占上风,那么这将是我的最后一份声明。然后我们就将战斗!在德国历史上决不会再出现另一个1918年11月!”

10月10日,希特勒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他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自1648年第一帝国分裂以来,德国和西方就是敌人,而这个斗争也必然会这样或那样打下去,打个水落石出。但是对“立刻结束战争”他并不反对,只要在波兰取得的成果能被接受。

将军们赞同进攻法国,但对进攻时间提出了反对意见,糟糕的天气和弹药储备不足是最重要的理由。希特勒承认了这一点,但他说天气对双方是公平的,而且英法同样准备不足。德国多年来第一次得到“在单一战线发动进攻”的机会,如果不能抓住时机,苏联人是不能确保长期保持中立的。让苏联人不进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立刻展示德国的力量。

最后,希特勒告诉将军们,进攻时间定在1939年11月12日。

英国方面,在希特勒于10月6日发表公开演讲后,张伯伦一直在考虑如何答复。法国人已经在10月8日作出了回应,达拉第称:除非保证让法国取得“真正的和平和普遍的安全”,否则法国绝不放下武器。

张伯伦清楚,希特勒的演讲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所以他的意见是“强硬”。内阁也赞同他的主张,不过众人觉得应该推迟几天再答复。

希特勒的对手不仅是英法,在德国内部,反希特勒的组织试图通过政变和屠杀阻止战争。德国情报局的汉斯·奥斯特上校是局长卡纳里斯上将的主要助手,他决心推翻希特勒,然后和英法媾和。奥斯特与陆军各派均关系密切,而且和前任经济部长沙赫特、外交部和党卫队都有联系。

他物色了一位叫约瑟夫·缪勒的律师,后者于10月上旬秘密前往罗马,见到了教皇庇护十二世。教皇的态度相当积极,他支持英国和一个反希特勒的德国达成“和平”。当缪斯请求得到一份书面的东西时,教皇也当即应允。他亲自写了一封信,里面谈到了和英国和谈的主要基础。

奥斯特得到消息后大受鼓舞,他认为有教皇的支持,德国内部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敢于尝试。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知道后不为所动,他深信“德国民众将全心全意维护希特勒”。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顾虑重重,在奥斯特等人的施压下,二人勉强同意提供协助。行动的前提是:希特勒不取消入侵。

11月5日,陆军将领决定跟元首摊牌,他们继续强调进攻准备不足,为了让希特勒改变主意,布劳希奇甚至自揭军队的短处,称波兰战役期间“军队的战斗精神和一战时期相比低得多,甚至出现过1918年时发生过的不服从命令的现象”。希特勒连续反问是哪些部队?发生了什么事情?陆军指挥官采取了什么措施?判了几个人死刑?

布劳希奇被问得哑口无言,希特勒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陆军是害怕作战,他们从来没有忠诚过自己,对自己的天才没有信心,而且用故意拖延的办法破坏计划。然后希特勒甩门而去。当布劳希奇返回位于柏林30公里外的措森时(陆军指挥部所在地),希特勒打来了电话,告诉对方进攻时间定为11月12日7时15分。

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第二天,气象部门预计坏天气将持续,这样的话德国空军无法升空消灭法国空军(空军提出必须有连续5天的好天气)。希特勒无奈,只好下令推迟进攻时间。希特勒并不知道,这个决定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政变。

11月8日,希特勒突然决定当晚前往慕尼黑贝格勃劳酒店发表演讲,这里是1923年啤酒馆暴动的事发地。黄昏时一个身材矮小的男

子走进酒店,他在讲台上面的柱子上安防了一枚定时炸弹。时间定在晚上11时20分。元首的演讲时间预计是晚上10时,按照希特勒的演讲习惯,他在那个时间还不会结束。

在贝格勃劳酒店,元首受到了盛大欢迎,直到10时10分才开讲。他对英国破口大骂,听众听得异常开心。事实上用不着讲什么,听众便会鼓掌。11时7分时,希特勒突然结束了演讲,那枚炸弹距离他只有几米远。按照以往的习惯,希特勒还会留在台上花相当多的时间与民众聊天、握手,可今晚他匆匆走出酒店,坐上汽车赶赴火车站,此时是11时12分,距离爆炸只有8分钟。

火车抵达纽伦堡时,戈培尔带来了贝格勃劳酒店发生爆炸的消息。炸弹的威力相当大,当场造成7人死亡、63人受伤,其中还包括爱娃的父亲。刚才还兴致勃勃的众人起初并不相信戈培尔的话,但看到对方一脸惨白,有人才回想起在离开酒店不久后,好像听到了爆炸的声音。

希特勒的脸一下子阴沉起来,他用沙哑的声音喊道:“现在我心满意足了!我比平常离开贝格勃劳酒馆早,这正是上帝的意旨,上帝有意帮助我达到目标。”他后来跟别人提起这件事时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一种意识驱使他尽快结束演讲,然后马上离开。他的结论是上帝在庇护他,让他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1944年的那次刺杀,希特勒也说过同样的话。

凶手埃尔塞在第二天被逮捕,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希亲自审讯。在严刑拷问下,埃尔塞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的目的是要阻止战争,然后他详细描述了行动的每一个细节,拒绝承认有同伙,一切都是他的个人行为。

这个审讯结果让希特勒很生气,指责海德里希是一个“笨蛋”。于是希姆莱接手审讯,他亲自动刑,用靴子猛踢埃尔塞,还用鞭子狠狠地收拾了他。最后他用催眠术试图让凶手吐露真话,结果和海德里希审出来的一样。埃尔塞后来没有被处决,而是以特殊犯人的身份关进集中营。

这次事件有颇多疑点,后来英国方面猜测,这很可能是希特勒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

空军始终等不来连续5天的好天气,希特勒在这段时间几乎出席了每天召开的天气会议。1940年1月10日,再也等不下去的希特勒确定了入侵的时间:1月17日拂晓。可就在当天,一架德国飞机在比利时迫降,机上的赫尔穆特·莱茵伯格少校携带着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详细文件。为此,希特勒不得不再次推迟了进攻时间。

2月,曼施坦因提出的进攻计划进入希特勒的视线。这份从阿登山区奇袭的作战方案起初被布劳希奇否决,理由是风险太大。希特勒给了曼施坦因一次详细汇报的机会,然后力排众议,决定采纳。进攻时间也改为夏季来临时的5月初。

进攻北欧的设想在波兰战役后就有人提出了,希特勒当时专心于进攻法国,所以没有将其纳入日程。在他的认知里,北欧国家在一战就保持中立,对德国并没有威胁,所以没有必要将他们裹挟到战争里。让希特勒改变决定的是苏联于1939年11月底对芬兰发动的战争。

1940年2月,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是,英国在挪威登陆已经迫在眉睫,他们的目的是对付苏联人。但英国人一旦登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德国波罗的海出海口也会被封锁,不仅海军舰船被困,更可怕的是德国无法从海上获取原料进口,当时一半以上的铁矿都来自挪威和瑞典。1940年3月1日,希特勒签署入侵丹麦和挪威的命令。

4月7日,德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对丹麦和挪威发动进攻。德军在丹麦遭遇的抵抗相当轻微,德军只付出了20多人伤亡的代价,就在当天晚上结束了战斗,丹麦国王宣布投降。

入侵挪威的行动在初期也很顺利,爱德华·迪特尔指挥的山地步兵迅速夺取了挪威的几处主要港口。4月10日,英国舰队闯入挪威纳尔维克港,击沉德军驱逐舰和货船,迪特尔的部队陷入孤立。之后英国远征军部队登陆挪威,德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形势开始对德军不利。4月底,西欧形势紧迫,英军陆续从挪威撤出,德军随即占领挪威全境。

5月初,希特勒为了迁就空军,又几次推迟进攻时间,最后他决定不再承诺给空军5天好天气,进攻时间锁定在5月10日4时25分。当天凌晨,希特勒驱车前往西线指挥部-岩巢(狼谷),这里距离前线只有25英里。

战役的进展和德军的设想完全吻合,联军主力被冯·博克指挥的B集团军群吸引到战线北段,阿登地区的坦克集群迅速西进,仅用十天的时间就将联军切为两段。张伯伦仍然希望继续留任首相,但众人劝说他辞职。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本来属意哈里法克斯继任首相,但他最终选择了一贯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政策的温斯顿·丘吉尔。当希特勒得知这个消息后又恨又恼。

5月22日,英国远征军主力和一部分法国、比利时军队被挤压在敦刻尔克港的狭小地带。当德军装甲集群准备彻底歼灭联军时,希特勒下令将余下的任务交给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