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战版的花园口事件:欧洲战场-莱茵河左岸战役1
自盟军开辟第二战场以来,西线的战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至1944年8月初结束,盟军冲出了诺曼底地区,并在法莱斯口袋战役中击退了德军的反扑,迫使德军统帅部做出全线防御的决定。
第二阶段至1945年1月初结束,双方在德国西部边境地区的齐格菲防线鏖战5个月。期间盟军经历了市场花园行动的失利,也挫败了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击。第三阶段从1945年1月至战争结束,德军在阿登地区和上阿尔萨斯的反击失败后,又从西线抽调走实力最强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从事实上已经放弃了西线。
在介绍西线后续发生的战役时,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双方在西线的兵力部署。
西线盟军的战斗序列仍然是3个集团军群,从北至南分别是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21集团军群、布莱德利指挥的美军第12集团军群和德弗斯指挥的美军第6集团进群。
细化到集团军级别,盟军从北至南的部署是:克里勒尔指挥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登普西指挥的英军第2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由蒙哥马利指挥,战线从大西洋沿岸经荷兰南部向东延伸到德国边境地区。在市场花园行动后,这里留下了一个“奈梅根突出部”。
战线向南延伸是美军第12集团军群防区,北从至南部署的是辛普森指挥的美军第9集团军、霍奇斯指挥的美军第1集团军、巴顿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纵深则部署了布里尔顿指挥的第1空降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部队)。这里是德军齐格菲防线的核心区域,也是防线最坚固的部分。
此外,杰罗指挥的第15集团军也隶属第12集团军群。他的集团军负责肃清大西洋沿岸德军残敌。
在盟军的南翼,德弗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群仍下辖帕奇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和德拉特尔指挥的法军第1集团军。
上述部队共有90个师,其中包括60个步兵师、25个装甲师和5个空降师,总兵力维持在370万以上。
伦德施泰特指挥的西线德军仍然由3个集团军群组成,从北至南分别是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H集团军群、莫德尔指挥的B集团军群和豪塞尔指挥的G集团军群。
布拉斯科维茨的H集团军群下辖布鲁门特里特的第25集团军和施勒姆指挥的第1伞兵集团军。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坚守齐格菲防线,而是沿马斯河(亦称“莫兹河”)下游布防,阻止盟军进入下莱茵河地区。
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变化很大,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已经东援匈牙利,参加希特勒在东线发动最后一次攻势-巴拉顿湖战役。在B集团军群的战斗序列中,从北至南依次为冯·桀根指挥的第15集团军、曼陀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和布兰登贝尔格指挥的第7集团军。
在战线的南翼是豪塞尔指挥的G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下辖拉斯普的第19集团军和奥布斯特费尔德指挥的第1集团军。
还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统帅部在西线曾经组建过“上莱茵集团军群”,由希姆莱担任该集团军群司令。他不隶属于西线德军司令部,而是直接对希特勒负责。在阿登战役期间,德军发起的“北风行动”就是由该集团军群实施。由于行动没能达到预期,这个集团军群也于1945年1月底集散。
德军上述部队名义上还有65个师,但缺额相当大,实际兵力只有当面盟军的1/3,坦克数量大约是盟军第1/6。由于大量空军东移,德国空军在西线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东移和德军在阿登战役损失了超过10万的兵力,西线德军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坚守齐格菲防线。伦德施泰特主张停战谈判,换来的是希特勒要求德军“在现有阵地固守”的命令。这位老帅继续在指挥位置上待到1945年3月,当盟军渡过莱茵河后,他被希特勒解职,从此告别军界。
1945年5月1日,伦德斯泰特在疗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第36步兵师俘获,后被引渡前往英国。在审问期间心脏病发,被囚禁在英国。虽然他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列为战犯,但因健康欠佳而从来没有接受审判。1948年7月,伦德斯泰特获释前往汉诺威的一间养老院居住。1953年2月24日,伦德斯泰特因心脏病发作,在汉诺威去世,终年78岁。
莫德尔在阿登战役中的“糟糕表现”,让希特勒感到失望。而莫德尔对希特勒干预前线指挥的行为也极为不满。阿登战役期间,希特勒严格限制了莫德尔的指挥权,使后者没有权力指挥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部队,而且还没有权力随意调动战役预备队。
当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在战场上像无头苍蝇一样混乱不堪时,莫德尔当着前来拜访他的德国战时装备部部长施佩尔的面感叹:如此悲惨的局面,昭示着德国陆军引以为傲的传统-组织才能彻底丧失了。这就是元首三年来亲自指挥部队的后果之一啊!
尽管心中无比愤懑,莫德尔仍然坚决执行希特勒下达的“焦土政
策”。对于德军内弥漫的悲观失望气氛,他警告部下:每一个人都别指望给自己留后路!对于失职和叛逃者,一律枪毙示众。
事实上,莫德尔的措施毫无意义,西线悬殊的力量对比,让德军已经没有任何取胜希望。现在能够帮助德国人的只剩下冬季漫天的大雪以及随后的冰雪融化,届时马斯河和莱茵河会洪水泛滥,两河之间的道路将变得泥泞不堪,盟军的坦克和车辆就只能停下来等待天气好转。
盟军方面,艾森豪威尔在1945年到来时陆续迎来了三件好事。其一是自己在1944年底晋升为五星级上将,这是美军在二战期间的最高军衔。战时获此殊荣的共有7人,分别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莱希、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和西线(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
其二是经过阿登战役,盟军当面的德军已经不堪一击。德军据守5个月的齐格菲防线漏洞百出,再也无法挡住盟军的脚步。在防线的身后,德军还剩下最后一道天然屏障-莱茵河,盟军只要渡过了莱茵河,就能够占领素有“德军军械库”之称的鲁尔工业区。
其三是在阿登战役期间,艾森豪威尔赢得了他与蒙哥马利之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介绍前面的战役中已经提到,作为西线盟军中两位职务和军衔最高的将领,二人及他们身后的国家一直在暗斗。总体算来在西线不到一年的战事期间,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一共经历了五轮争斗,蒙哥马利和他身后的英国彻底输给了艾森豪威尔和他身后的美国。
第一次是欧洲(西线)盟军成立之前,丘吉尔原本有意让英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出任总司令,但在罗斯福的坚持下,改由艾森豪威尔担任总司令之职,并兼任陆军司令。英国争取到了海军和空军司令,而且考虑到霸王行动初期艾森豪威尔不适合在前线指挥作战,还给蒙哥马利谋得了地面部队总指挥的职务。这一轮双方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1944年8月初,艾森豪威尔到达法国,他随即撤销了地面前线指挥部这个临时机构,趁机收回了部分陆军部队的指挥权。当时考虑到蒙哥马利的情绪,艾森豪威尔仍然让他协调(不是指挥)西线的所有陆军部队。
1944年9月,蒙哥马利正式接管了陆军的指挥权,蒙哥马利只负责指挥英军第21集团军群。这次激起了蒙哥马利的反弹,他坚持在盟军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美军的第12和第6集团军群原地不动,让英军第21集团军群享有优先补给权,以便他发动市场花园行动,从北面迂回德军齐格菲防线,直接攻入鲁尔工业区。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后,蒙哥马利并不甘心,他鼓动自己的上司布鲁克推荐他担任西线盟军陆军司令一职。布鲁克考虑到此时美军在西线的参战兵力已经是英军的三倍,由英国人担任陆军司令不合时宜,所以没有支持蒙哥马利。
德军发动阿登战役后,蒙哥马利认为可以借艾森豪威尔“判断失误”的责任,逼迫他让出陆军司令的职务。但他没想到艾森豪威尔不退反进,不惜公开二人的矛盾,逼迫决策层做出二选一的决定。蒙哥马利自知这种情况下只能是自己被赶走,遂只得低头认错。
二人最后一次争斗要等到1945年的3月份,当艾森豪威尔决定不再向柏林进攻时,两人的矛盾彻底公开。英国希望自己能在欧洲战场上尽量多争取战绩,攻占柏林在战后树立英国的威望十分重要,所以蒙哥马利和他身后的整个英国都反对艾森豪威尔的决定。艾森豪威尔“放弃进攻柏林”的想法和罗斯福对“进攻巴尔干毫无兴趣”的初衷是一样的,这一类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的行动,实质上就是用美军的鲜血为英国人服务,所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
矛盾从西线盟军司令部上升到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双方谁都无法说服对方。最终,丘吉尔看到罗斯福和马歇尔都坚定地站在了艾森豪威尔一边,才不得不做出妥协。他用一句“情侣之间的吵架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化解了这次风波。但战后他也感叹:大英帝国在这场战争中什么都没有赢下!
我们还是把时间拨到1945年1月底,此时阿登战役已经结束,盟军开始谋划下一步行动。
艾森豪威尔在1944年秋季曾经初步拟定了盟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后在莱茵河地区的作战计划。按照原计划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应一马当先强渡莱茵河,而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和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不实施积极的进攻行动,仅施行牵制作战,以便使第21集团军群的作战得到充分保障。
但阿登战役后,艾森豪威尔决定修改原计划。他的桌面理由是阿登战役受挫的主要原因是盟军没有据守一道天然屏障。所以担心在第21集团军群推进的同时,其余盟军如果没有一条可靠的防线,那么阿登悲剧很可能会重演。因此艾森豪威尔认为第12和第6集团军群必须同时推进到莱茵河西岸,然后以此为屏障支援第21集团军群的突击。
在桌面理由的背后,艾森豪威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