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淮摸了摸小倩的头,“师父此行最短两年。”
小倩眨着天真的大眼看着面前的男人:“好的师父,师父要注意安全,小倩在家等师父。”
“嗯,为师会尽快回来与你一同归山。”
“嗯!”小倩乖乖地点了点头。
季淮看着大门内的场景,手指无意识地捻了捻。
贺清祗转身跨出了大门。
“贺先生。”
“嗯,出发吧。”
贺清祗轻轻跨上了马车,季淮看着他上了马车后,就跨上了他的骏马,“驾。”
“贺先生坐稳了,路上恐怕多有颠簸,我们急着赶路。”
“无碍。”
贺清祗闭上了眼眸,脑中回放着剧情,他并非真正的谋士,他还得依仗着原身的记忆。
不过,贺清祗的心计却并非弱于真正的谋士。
三日后,他们到达了前线。
贺清祗下了马车,看着烟消弥漫的战场,空气里弥漫着难忘的血腥味。
贺清祗却觉得一切都如此的熟悉。
季淮看着一身白衣的贺清祗下了马车,此人与昏暗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贺清祗的面上却浮现了一丝安稳和熟悉的情绪,虽然很淡,不过季淮还是察觉到了。
是啊,怎么会不熟悉呢?
曾经安朝明帝的谋士。
贺清祗替明帝打下了江山,如今却分崩离析。
而安朝此时也只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大国罢了。
季淮的眼中划过一丝得意,如今的金朝的国力早已碾压安朝。
下一秒他才知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幼稚。
他为什么要想这些。
即使金朝国力强盛,却还是逐渐衰败不是吗?
贺清祗走进了军帐,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桌子。
贺清祗将军事图纸与地图摆在了桌子上。
季淮看着对面的贺清祗,他微垂着眼眸,看着很是认真。
如今的天下分崩离析,以金朝和安朝独大。
再次便是姜朝和云朝。
而云朝却毫无动静,看着并无参与战争之意。
而姜朝和安朝显然来势汹汹。
两朝有意联合剥削金朝。
安朝联合其他靠近金朝的中小国参与战争,作为安朝进军金朝的过路主,并必要时提供兵力。
而姜朝则负责打通金朝的西面。
双方从西面和北面双双攻入金朝。
而安朝如今隐约有策动金朝境外的外戎进攻金朝之势。
而这也是季淮所未曾考虑到的,毕竟外戎与金朝长期有往来,其交界处常设资源交换市,并签署了和平条约。
贺清祗却知晓这也是到了最为激烈之时,东南面受敌的致命打击。
那是再调动兵力也迟了,直接导致即使一统天下后,外戎仍占据金朝一方天地。
百密一疏。
谁能知道大皇子叛变于安朝与姜朝,联合外戎一同攻入金朝呢?
至于为什么?
贺清祗的眸色闪过一丝兴味。
季淮等了贺清祗一会,给他递了一杯茶水。
贺清祗喝了一口,眼底闪过一丝诧异,竹茶。
“这竹茶倒是润口。”
贺清祗抬眸看了一眼季淮,季淮差点以为贺清祗看清了自己的所想。
那眸子看似淡漠,却仿佛能轻易看透人心,若是季淮的心思不深沉,心性沉稳,那么他早已败在贺清祗的一眼下。
季淮顿时更感敬佩,压下内心的想法,“是,听说贺先生喜竹,便带了些竹茶,晚辈也想试试这竹茶的滋味。”
“竹茶清润却不宜多喝,偶尔一品却也怡情。”
贺清祗放下了茶碗,青葱般的指尖指了指东南面的外戎。
“多加戒备此处。”
季淮的眸中果然闪过一丝疑惑,“此地乃皇兄所驻之地。”
贺清祗看了眼季淮,男人抬头对上了贺清祗的眼眸。
“你且派些人马秘密潜入其中,无论百姓或是军士。”
季淮点了点头,“是,贺先生。”
“晚辈能否询问原因?”
“外戎善战,虽有和平协议,却存在隐患。”
“外戎领地资源较为稀薄,若是他人策动,未必没有躁动之心。”
“而大皇子,未必无造反之心。”
“先生的意思是。”
“大皇子向来荒淫无度,而圣上派大皇子镇守东南方也是出于威胁小。”
“断不可掉以轻心,若是东南方失手,四面夹击,国危矣。”
“彼时再派兵力早已晚矣。”
“先生此话有理,季淮记住了。”
“至于云朝,暂且不必多心,其统治者乃我的旧友,其心性喜淡,无意纷争。”
季淮点了点目前战况紧张的西面与北面。
“北面战况较小,北面小国众多,安朝忙于策动小国做自己的过路使,并无大肆进军之意。”
“然,却也需尽快行动。”
“殿下需派些谋士策动安朝尚未接触的小国,从两边夹击中间,威胁小国,并以保护小国和物资为条件贿赂小国。”
具体贺清祗没说了,但季淮自是知道其想。
“而北面的交锋将会给西面迎敌带来大量的时间。西面未逼近疆土北面不会大肆进攻。”
“故西面重在迎敌。”
“而北征,我自有打算。”
贺清祗说完便喝了一口茶,他已布下局面。
“是。”
季淮退了出去,听完贺清祗所言,脑中的军势顿时明了。
先生所言极具前瞻性。
“21,派些人马秘密潜入皇兄营下与百姓之间,稍有动静立即来报。”
“是。”
贺清祗手下养了22个精锐暗卫,除了自己,没有人知道。
“冼将军,明日即率军出征西面,加大兵力助乌朝抵御姜朝。”
“是。”
至于谋士,他想他或许有了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