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乡间的路虽然较前日里好了些,但依旧是坑洼不平。
楚成玉和叶益辰正往前走着,忽然不知道从哪个胡同里蹿出两个男孩,约莫都比楚成功大一些,一个高瘦些,一个矮胖些,急匆匆地,犹如惊弓之鸟般躲躲藏藏,其中不知道哪一个一脚踩进了个水洼里,还溅了楚成玉半身泥汤子。
楚成玉躲闪不及,正想骂上几句,可一时也叫不出名字,就知道这两个孩子成日里偷鸡摸狗,可是出了名的惹祸精,看这情形,也不知他二人是刚闯了什么祸。
她正低头看着自己满身的泥点子,只稍片刻,那后面的脚步声和叫骂声追随而至,原来是村西口的厨娘张。
只见她身宽体胖,跑得气喘吁吁的,一边拿着擀面杖,一边骂骂咧咧地跑到这条街上,可是哪里还寻得到那两个孩子的身影。
“大婶儿,那两个孩子跑得飞快,你也追不上。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样动怒!这两个孩子是又做了什么事?”
厨娘张正剁着脚扯着嗓门子破口大骂,见有人和她说话,定睛一看,那涨红了的脸立马变得热络了起来。
“这不是大宅院的玉儿姑娘吗?可有日子不见了!你有所不知,今儿个是十五,是村里历来集会祭祖的大日子,这两个孩子平时偷鸡摸狗也就算了,如今竟坏到连这祭品都敢偷,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气的我呀,改日拿到他们必然好好收拾一顿才能解气!”
这厨娘张厨艺好,又是个心直口快的热心肠,平日里这村子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总是少不了她的身影,故而她的人缘极好。
“大婶儿,你说今儿个祠堂有集会?”楚成玉一听此语,真想着有如天助,如此一来,倒是省却了他们不少功夫,这开学堂的消息今天便能传遍整个村子。
“是呀!每个月十五都是。”
“那太好了,我们正想往村口的祠堂去呢!”
“那正好,他们都等着我呢,你要方便的话,就帮我把准备好的糕点送过去。”村子里的人往日里也都是相互帮衬着,楚成玉正想着找个村里人好好聊聊,立马应承下来,还招呼叶益辰上前。
这一路上厨娘张的嘴可不闲着,家长里短,把村里的腌渍事都一股脑的拿来玩笑,也少不得问问楚成玉新近有什么稀奇事。
“玉儿姑娘,眼看就要春耕了,你们那园子里的佃户怎么还没回来呀?”
“大婶儿你有所不知,我们那园子的主家换了人,年前工钱都没有结,其他佃户见没了指望就都走了。这新主家来了一趟,见这里穷乡僻壤的,也懒得收拾,就把这园子交给我们一家人看管。”
“怪不得呢,哎,如今这日子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喽,连这高门大户都如此,更别提我们这些穷苦人家了!”
“要不说嘛!”
“玉儿姑娘,这位公子倒是没有见过,面生的很。”
“大婶儿,他是上京赶考的叶公子,来这里歇脚备考,寻思着闲时教村里的孩子读读书,准备在我们那园子里开个学堂,你觉得可还行吗?”
没成想,那厨娘张一听这话立马像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倒把楚成玉和叶益辰吓了一大跳。
“那可太好了,你可不知道,我家的那两个孙子现今只会玩泥巴,可有什么指望?前些日子我还跟我家那个议论,要不就舍这几两银子把他两个送去镇子里上个学堂,可是他却嫌路远麻烦,这事儿也就搁置了。你们要在园子里办这个学堂,我可不管别人,我家自是第一个支持!”
那厨娘张喜不自胜,吐沫星子不知道喷了多少在那糕点上。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楚成玉一听这话,只觉今日之事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对了,大婶儿,刚才那两个孩子是谁家的?”叶益辰沉默了许久,今番终于开了口。
“那两个孩子王八羔子,守着一个瞎眼娘,如今就已经混成这样,以后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厨娘张显然还余怒未消,一提到这两个孩子就是满肚子的火气,楚成玉急忙给叶益辰递了个眼色让他休要再提,又过了许久厨娘张才缓缓止住了这骂骂咧咧的架势。
不一会儿,她三人就到了这村口的祠堂门前。
楚成玉往里一瞧,这祠堂里果然人头攒动,香火弥漫,彷佛全村的大人们聚在这里,有说有笑的,好不热闹。
“乡亲们!乡亲们!”楚成玉想抓住此时的时机赶紧开口,要不然不知道这祭祖流程一开始,他们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但是她的嗓门儿小,即便是她扯开了嗓子使劲喊,也没几个人能听得到她在说啥。她赶紧向叶益辰求助,可是他一介书生,斯斯文文的,更是张不开嘴,一副爱莫能助的模样。
二人不知所措,可那厨娘张是个急性子,看这他二人都是张不开嘴的样子,实在忍不了了,便想着帮他们一帮。
“嘿!大家伙都注意一下!”厨娘张嗓门洪亮,一嗓子下去,众人便都止住了声。
“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消息!咱们这村子里这么多年来,终于来了一个教书先生,准备在村边的大宅院里开个学堂!这可是个大喜事啊!玉儿姑娘,快来说说吧!”
楚成玉见机会来了,喜得赶紧接上了话:“乡亲们好,我们园子里新来了个教书先生,村子的孩童们都可以去读些书、认些字,不再是一味的打闹!这位便是叶益辰叶先生。”
“各位邻里街坊们好!在下初来乍到,还请多多关照!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者次!让孩子多读些书,日后虽不能成才,也能心思通明!”叶益辰不紧不慢、轻声慢语地说道。
到底是正经的读书人,几句附庸风雅的话,便把往常里只知道劳作的村民们听愣了。
“什么?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呀!”
“对呀,咱们这地方可从来没有过读书先生,以往谁家的孩子要是想读书,还得跑到镇子上去,可真是累死个人……”
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虽也有对此不感兴趣的,但多半都是心花怒放,毕竟这对这个村子而言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这好是好,只是这学堂可怎么收费?我们的手头可都不宽裕呀!”不一会儿,果不其然便有人开口问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都是乡里乡亲的,一个孩子只需要一两银子便罢了!”楚成玉硬着头皮说道。
这一声下去,村子里的人又是一片沸腾,有说贵的,有说贱的,纷纷扰扰,不一而足,是上还是不上,也没人愿意出头表个态。楚成玉和叶益辰不知道他们的心思,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厨娘张见他二人有点下不来台,眼珠转了转,便上前说了句话:“玉儿姑娘,你也知道我们这些村民,家里都有这么多孩子,一个一两的话虽然不多,但这要加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能否再通融一下。”
楚成玉和叶益辰之前自然也商量过要收多少钱,也大概知道这些村民的收支情况,但这对于镇里的学堂来说已经算是极低的价格了。
“叶先生,我们有钱的出钱,没钱的,能不能以别的相抵,我家的鸡蛋,他家的猪肉,什么都没有的,我们还剩些力气。你们要是有什么做不完的农活,我们也可以多帮衬些,可还行吗?”忽然,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后出了个这样的主意。
“咦,我怎么没想到这些,这样一来,我们的日常饮食,以及春耕岂不就是都有着落了吗?”
楚成玉和叶益辰一对眼色,二人在此事上无需商量便达成了一致。
楚成玉道:“也罢!这样也行!都是街坊邻里的,相互帮衬也是应该的,那大家相互通告,接下来三天到园子门口来报名!实在没钱的,拿别的相抵也是可以的,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找我们详询,我们择个良辰吉日便正式开学!”
此事已定,接下来这三日,叶益辰去了趟镇子里,买来些文具和笔墨纸砚,又接了另外一个书生名唤岳梓莘的来园子里住。
这岳梓莘是叶益辰的同乡,两人前后脚来到这个镇上,他家中贫寒,手头里只有五两银子了,眼瞅着还有大半年才秋试,也正愁着生计,叶益辰稍一言说,又听闻可以讲学或干点农活抵这租子,便欣然前往。
老楚头和楚成玉这三日更是忙活的不可开交,迎来送往,脚都没沾过地。三天过去了,一统计,他们竟然收了足足四十几个孩童,细数了一下,银子虽只有十八两,但是家里的鸡蛋、猪肉、鱼、米面却是被村里的人堆的满满当当。
这样一来,最开心的就是楚成月和楚成功了,二人长这么大,就是做梦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好吃的,这日子果真是有了指望。
如今开学在即,加上新来的岳梓莘,六个人忙里忙外一顿收拾,又是添置笔墨纸砚,又是整修桌椅,还添置了各式木架子,用来装书籍和杂物。一时间,这学堂已经明亮宽敞,虽不似现代的教室那般,但也似模似样。
楚成功近水楼台先得月,先霸占上了一个离着先生最近的位置,别提有多开心了。
叶益辰还特地买了几挂鞭炮,择了个良辰吉日正式开学。那天,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村子里的人平日里哪有这样热闹过?都像过年一般个个喜笑颜开,欢欢喜喜地把孩子送入学堂。
这园子里有了这些孩子的诵读声,书墨飘香,玩玩闹闹的,一时间,再不似往日里门可罗雀、大门紧锁的模样,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村子里的人果然都说到做到,一旦有功夫便携着一家老小帮衬着楚家人一起除草耕种。楚成玉以身作则,只能尝试了一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生活,日日都累的要死要活,腰都要断了。
楚成月这个小丫头也没有闲着,一天几趟跑着给劳作的大人们送水送吃的,倒是比楚成玉还要讨喜。
连叶益辰和岳梓莘也会在闲暇之余前来帮忙,如此这般接连半个月,这春耕总算没有耽误,学堂也慢慢走上了正轨。之前不少观望着的村民们,见这学堂开的不错,叶先生和岳先生都满腹经纶,也都陆陆续续地把孩子送了进来。
楚成玉见此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辛苦,每日里学堂和田地里都忙的团团转,但眼前的难关终于算是都过去了,不过她可不想往后的日子里都这么辛苦劳作,她的志向可是过上能躺平当包租婆的好日子。她和叶益辰之前所议之事,还得尽快去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