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仁进去的时候,皇帝面露疲色。
待他坐定后,顾皇仍然闭着眼睛,揉着眉间:“温公,朕视你为师,朝廷大事也多询问你的想法,你算是朕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
温得仁像是预感到了什么,跪下道:“陛下待臣如师,朝廷上下皆知陛下厚礼待臣”。
“朕还以为温公不满朕那里的做法,没想到十年筹谋,只是因为朕是女子”。
皇帝的声音不急不缓,不怒自威。
温得仁心里一沉,知事情,绝对无力回天,只用他苍老的声音回道:“请陛下放过微臣家人”。
“温公幼孙才三岁,听说甚是活泼聪慧,你与禹王筹谋叛乱,可曾想过他们?”。
顾皇又道:“温公,你可后悔?”
温得仁只低头不语,他自然不后悔,匡扶皇室正统,原就是他的目的。
只可惜了,他到底连累了家人。
有了赵徽宁与顾璟思提前的安排,这场叛乱不过两月就平定了。
顾璟思亲自快马加鞭到了南方,斩下禹王头颅,在来年春耕之前,结束这场闹剧。
禹王能在南方起义,必定有世家暗暗支持,这次顾璟思下南,在南方几城待了许久。
算是敲打,这些世家,迟早会被自己腐蚀掉。
只是武都侯受伤之后,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在压回京城的路上死了。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温得仁被杀头,他家里人贬为奴,其族子弟做官子弟多数遣去。
他温族子弟二十年内不得参加科举,风光无限的问温家随倍受宠信的温公一起陨落。
禹王是顾皇最年长的儿子,王府众人却仍然被尽数砍头。
听见这个消息时,清昭想起来禹王的王妃,一个明艳端庄的女子,哪怕任何情况下,都能撑起禹王府的担子。
如今要陪着丈夫儿女,一起得到做错事情的处罚。
最起码,对于顾皇而言,是如此。
清昭在收服叛乱之后两个月,天启十三年春初,举行了及笄礼。
由她母亲亲自打点着一切,与祝清绾的也不差分毫。
由母亲为她解开童式发髻,用木梳梳理头发。
簪礼,本该由刘家的老夫人为她簪钗。
但是赵徽宁却突然向前,丫鬟解开礼盒,赫然是一只凤头钗。
在赵徽宁微笑示意下,刘老夫人后退了两步,赵徽宁拿起钗:“这只钗是我母皇当年封后所用,本宫代母皇祝你健康长寿,富贵一生。”
凤头钗不是谁都可以用的,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众人皆惊异,如此贵重的东西,竟给了永安侯府的姑娘及笄用。
“多谢公主殿下”。
京城没了武都侯府,却仍有一个显赫的梁王府。
本朝只昭阳公主还未择婿,陛下对昭阳公主与梁王的态度差不多。
昭阳公主为皇的概率不低,如今算是为清昭撑腰,许了她一世荣华。
春寒料峭,顾皇在叛乱之后的第四个月病倒。
病来如山倒,不能上朝时,那一道封东宫的圣旨还是降了下来。
昭阳公主赵徽宁为皇太女,监国,而梁王辅政。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一个多月后,顾皇病逝,新皇登基。
在新皇登基的第一个秋季,开办了女子学院,在朝堂上同设女子官职。
乌苗还在京城药铺没有走,当她听到她药铺小伙计,一个孤身的十一岁女孩说起她们的讲师。
祝师傅说“女子同男子是一样的,女子总主持内务,可也无人规定女子必须主持内务。”
“男子为官,女子也可以,顾皇身边的女官慕容菀如今还在朝堂。”
“女子若能与男子同堂科举,未必比男子差。”
乌苗想起很多很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事情,最后摸着小姑娘的头说:她说的是对的。
两朝都是女子登基,现下这些举动,有人大惊小怪,有人不足为奇。
清昭年满十六,天宝元年被陛下赐婚梁王顾璟思。
成亲后,清昭仍每日在书院教习,她有后世来看这个时代的目光,师从绝世大儒荀老先生。
清昭被院长安排,多去教导年龄较小的女孩,给她们传输女子为官,以及其他为官为民之道。
梁王每日从大理寺的府衙回来,便先绕圈去接他的夫人,二人一起回家。
梁王唯与其妻相守一生,秦朝仁宗盛世,多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