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古代手艺人进城记事 > 第66章 转变

第66章 转变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霓裳坊的之前那个背地里使坏的人终于查出是谁了,之前那个领头闹事的人从隔窗后出来,“方掌柜的,我看的清楚,就是同一个人。”

“好!”妙娘眼中露出一抹刀出冷鞘的寒意,嗓子眼里有如撒了一把胡椒面,狠狠咽下去,千回百转,吐了一个字。

自从知道这男子是背地里使坏的人后,店里人也更加留意起来了他的言行。也几次派人去追踪他,可那人看样子还是个练家子,极为谨慎,走路勾勾绕绕,派去的人,跟了几次,倒是都跟丢了。

终于有一次,也算是漏出了马脚,回来的几个人跟妙娘禀告:最后看着那人寻了温府的侧门进去的,在外等了几个时辰,也没见出来。

妙娘回道:“好,我有数了。”心里却也极为不屑,那温家用这极为不屑的手法,也为商人所不耻。

之前齐温安跟她交代过那温家制衣坊倒是有个要害,就是现下制衣坊的摇钱树——李绣娘——整日做着以次充好的事情。本来想着,多行不义必自毙,现下,看这温家制衣坊搞出这般行径,岂不是自讨苦吃,也别怪她添几把火了。

六月底,霓裳坊和朱家书肆联合出品的福袋,经过筹划,也算是推出了。

一个福袋三百文,内置一本梦如鱼先生的最新著作,一个绣花香囊、一块手绢、一块有棱角的罗纱头巾、文房四宝,外面用一个特殊定制的袋子装起来,上面用红丝带系了一个团锦结,寓意锦绣前程。

算下来,合起来的价格远远低于单独买的价格,而且取福字之意,虽说里面东西固定,但是款式、颜色也都不定。

而且,妙娘还给里面添了些额外的福气。比如有个士人就从中抽出了一次机会,可至霓裳坊定制一套夏衣。霓裳坊定制一套衣服看布料也至少五两岂步,平日里可不舍得定制,当时抽到,也顾不得吃饭,小跑着一溜烟往霓裳坊那边赶了。

借着这次店铺联姻,霓裳坊的普通绣工们倒也算是日日有活做,而且,福袋也算是限定款,经常销售一空,全看各位霓裳阁绣工干多干少了,霓裳坊和朱家书肆也凭着这个福袋引起了一个潮流,又大大扩展了进项,后面虽然也有其他店铺趁机推出福袋,到底是不如这个名声大,毕竟霓裳坊的名气加上朱家书肆的传播力度,又有几家店能比得及……

梅雨季终于结束了,时间也迈入了七月,天气是越发燥热了。

青东一进书肆后堂,便听着吴明在那抱怨,“唉,家里人实在是劝不住我那叔父,他这一意孤行,十头牛也是拉不回来。”

“怎么啦这是?”青东问道

吴明眉头皱纹深厚,又把刚刚的话说了一遍,叹气连连,“唉——!这不是我家叔父,听说南边前些日子发大水,起了瘟疫,症状也不同寻常,全身高烧几天人便走了,一定要去就地诊治一番,说些什么儒者定当心怀天下的狗屁话,我管他天下人怎样,他这年龄也不小了,体格子也不比青年人,万一去了有去无回,可不是苦我叔父家一家老小了。这事搁谁家谁不叹气。”

“确实也是,是该好好劝在家里。”青东只得顺着吴明的话说着。

这吴天章医师,真有一番悬壶济世的儒家大气,弃儒从医保有一分本心,之前几番打交道,早也看出来了,他是最为劳苦大众考量,只怕,也是拦不住啊。

说到这,吴明的络腮胡子又剧烈抖动起来,口水星子四处飞溅,“我这叔父,知道家里人不同意,偷偷收拾好药箱,前日一大早便唤着一小童偷偷出城了,我们还当他寻常去回春堂坐诊呢,晚上一直不回去店里一问才知道,昨个我堂兄出去追了一天,实在没找到人,才回来。”

周边的工匠也是极为同情吴明,纷纷劝到:“唉,有些事是劝不住的……”

“是啊、是啊,而且这吴医师这般好心肠,也定是有菩萨保佑,能安稳归来才是。”

左右闲聊几句,话题又岔开到了别处。

正好,趁着大家也都在,今天约好的客人也都还没来,青东让小谷别急着带人出去卖报,先来后堂简单商讨了一下日后书肆的生意。

“各位兄弟,咱这书肆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账上的余钱现在也颇有盈余,我便打算拿这笔钱去广纳奇才再去筹划一番,编一些有用之书。可好?”青东带着商量的语气说道,环视了一众工人,带着期许。

说完小半响,有人小声道:“有这闲钱按照那股份分给我们大家便是了,还再去编啥书?现下这些书也顶顶够用了。”

这番话也说出了一些人的心声,有不少匠人暗暗点头,只是不好意思先说出来便是了。

一时之间,不少人接话说着,“是啊、是啊。”

让本是兴冲冲说这话的青东面露难色,心里的热血有如一桶凉水浇灭,拔凉拔凉的,眼底一片灰雾,嗫嗫嚅嚅、进退维谷,不知道要说些啥。

本来青东也是想着大家一起商量一番,自然也是想着听大家的意见,也以为大家一定会想他所想,为了店铺长远着想,是万万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看着青东一时受窘,前后不是,满脸酱红。带着心细的吴明出声协助,“青东兄弟,说到底,你才是这书肆的掌柜的,要干啥你便去干就是了,有些人眼皮子浅,见不了长远,你也不用过分计较,我肯定是同意你的。别说啥大家都是股东,要是论,那也是你是大股东,万事还得看你做主才是!”

王大春也抢着道,“再说自从青东兄弟你当家,我们这例银拿出去,有的人,在外面都赶上那些寻常店铺的管事的了,自然是全凭你差遣。”

“我看不如这样吧,这次编书的话,这笔钱也不是小数目,大家便各自表决一番便是,也不用其他法子,先让同意直接发钱的往前站,就地表决一番就是,我在旁边帮忙计一下数。”小谷说道。

谁知,本来一屋子的人有如一群苍蝇嗡嗡低叫,竟然一下子噤声了。这会儿,满堂人竟然无一人往前多走一步。

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以保证所有人同心同德,有人也左右观望着,看看有人敢不敢迈着步子往前走。谁也不敢做这出头鸟,万一因为这事,后面找了个由头被赶出了书肆,那倒是也追悔莫及,毕竟在书肆拿到的例银是外面寻常活计的四五倍之多。真正利益当身的时候,大家伙还是想着别把这个活计丢了……

结果最终还是如了青东的愿。可是,青东也没想象之中的那般开心如意。

今日也算是见识到了,众口难调,店里如此多的人,又如何能保证事事让众人满意、顺心。不过也不能怪众人,各有各的立场,出来也本就是讨口饭吃,哪会在意书肆的长长远远?

青东作为掌柜的,自然是想着将这书肆搞出名堂,而不单单只是卖些寻常读物。

跟伙计们谈未来、谈憧憬还不如谈钱来的实在。这也确实是他考虑不周全了。

青东在二楼待客厅坐了一会,收拾了一下心情,等着快要来的客人。

不一会,小谷悄咪咪上来了,看着青东脸色不佳,自然也知道他是为刚刚的那个插曲忧神。

上来也不直接劝说要放宽心,姿态放得极低,缓缓开口道:“青东哥,你也知,我这自小也算是把这浔县的铺子逛遍了,各种掌柜的也都见过了,还从来没见过如你这般的,如此为大家着想的掌柜的。别的不说,就你这能为底下伙计分红,也没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法子说下来也不难想,可是没人愿意做罢了。可是、可是,我这也有一个建议,你也可听、可不听。”

“怎么说?”青东也知自己的农家子心性,接了这商肆之后,还一直是伙计心态,讲究万事与众商量才算稳妥。

“这做掌柜的,要与底下的伙计保持距离,你这靠的太近,事事征求他们的想法,可也不知,掌柜和伙计本来就带着相克的意思,哪能事事问大家呢?还是要有做掌柜的底气才行。再说,来店当伙计本就是为了钱之一物,只要把这钱财二字跟底下之人算的明白、算的清楚便是了。你想跟他们谈以后他们还不愿意听呢。以后,你做决议,只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商量便可,底下的人只要看着月银没少,又哪会计较那么多呢?”

小谷也是站在青东的立场上为他着想。

这一番话,也算是说到了青东的心坎里。

日后,他也将会做很多初看起来并没有多大钱财利益的事,如果照今日一定要大家征求同意方才行动,只怕朱家书肆也只是一个扎根浔县、略有些名头的书肆罢了,难以谋取以后那番大的成就……

晚上,青东趁着一同做饭的功夫,又将小谷所讲跟白纭讲了一遍,白纭也止不住点头,满脸赞同之意,不住称是:“是啊、是啊,到底也是掌柜的了,现在你们书肆人也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要拉开一些距离才好。我看妙娘,平日里也是恩威并重,也并不废心力跟底下的所有伙计都打交道,只跟几人打好交道便是,有些事让底下人去做,也不会扰了你的形象。”

“嗯嗯,之前倒是我走岔路了,还是要转换自己的心态。以后,我也该像小谷一样勤着翻翻那商贾之书,学习一番。”青东说到。

“也别太为难自己,有些东西哪是单纯看书就学来的,我看这小谷倒是比你适合做掌柜的,而且他这些年也经历不少,别看他年纪小,在这些行当里,钻研比你久,也比你看得清楚,当掌柜可不光是有热忱便可行的了,还要会计谋。”白纭开玩笑说道,也没想到,自家夫君日后真真做了书肆的甩手掌柜,也是乐得清闲,反而是苦了那小谷,百处应酬,不过小谷有百万个乐在其中便是了。

……

“对啦,今日叔父也来信了,说那京都虽然繁华甚至更胜江都,但毕竟天子脚下,规矩也多,在京都实在是不适应。想同街坊邻居的说说话,也半猜半蒙,多有不顺,日常饮食也不习惯,看着青石哥日日要去赶早朝也万分辛苦,心里无奈却帮不上什么忙,估摸着等着入秋之后,天气凉爽便要回来了。”在院子边的灶台上,青东边和白纭收拾着碗筷边说道。

“嗯嗯,到时候跟爹娘早说一声,他们也早做准备给叔父叔母接风洗尘。”

“孩子们!准备吃饭了!”白纭回到书房边,轻轻扣了两声木门,唤了两个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孩子出了书房。

天气闷热,只是有一丝丝凉风,在院子里放一个短腿长案,孩子们自己到堂屋拿出各自的小板凳。

桌子上三素一荤,有清淡有浓油。一道凉拌莲藕,将新鲜的莲藕切薄、汆水断生,然后用井水拔凉,用醋、麻油、盐搅拌均匀,白纭用筷子夹住藕片在青瓷莲花碟码好,算是个凉菜,上面再洒了几粒翠绿葱花。现从院子里新摘了两个红透了的番茄,切薄片撒上一层白糖,专门放在一个白釉小碟里。最后清炒了一道绿豆芽,放在青白釉花口瓷碟里。

还有一道大菜响油鳝糊,放在了家里最大的青釉瓷盘里。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白纭今日傍晚出巷口买菜的时候,买了一些。没成想,青东回来的路上正好也碰到了鳝鱼,看着也怪新鲜的,便也买了些,说不好还是同一个小贩买的,这鳝鱼也就新鲜的好吃,井水里也不一定能养活,看着两个人都买了,也是哭笑不得,得了,全做了吧,今天晚上,大家都多吃些菜、少吃饭吧。

“正好也算是小暑了,这个时候,黄鳝赛人参,你俩多吃些,长得高高的。”白纭给两个孩子夹着菜说道。

青东也想给白纭夹些,自家夫郎天天喊着孩子别挑食,自己倒是只挑着自己爱吃的吃。

筷到半路,被夫郎发现,觑了一眼,不动声色地转道夹到了孩子的碗里。“对对对!这黄膳最补身体,吃了记性好,背书也快、长得也高。”

白纭就爱吃那糖番茄,甜滋滋的白砂糖配上沙沙的口感,百吃不厌!

清明前搭的秋千倒是一直没卸,想着在那也不碍事,便留在了屋前,还随了两个孩子的愿,把两个瓷铃铛挂在两边,微风一吹,叮咚清脆,为满院的欢声笑语作伴奏……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