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微亮,金碧辉煌的城墙之内,已经站满了朝臣,正在窃窃私语。
直到太极殿的殿门打开,早朝升起。
众人相互礼让,纷纷进入太极殿内。
没过一会儿,太子与二皇子二人,联袂而来,没有表情,没有交流。
一左一右站在了队伍最前面,那个属于他们的位置上。
太子在左,二皇子在右。
安静的朝堂上,这天下最后权势的庆帝,缓步而入,满堂的朝臣弯腰行礼,无一人抬头看庆帝一眼。
待庆帝坐稳之后,侯公公扯着嗓子喊道:“平身!”
朝臣都知道今日的主题乃是对使团成员的轮功行赏,都在等着鸿胪寺抛出主题,大家该赞成的赞成,该反对的反对。
却没想到,这次大朝会,最先开口的竟然是坐在龙椅上,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那个人。
“众爱卿就没觉得今天这朝堂上少了一个人吗?”
声音不高,却振聋发聩。
诸位朝中大佬左顾右盼,这才发现前来受赏的使团中人,少了最重要的那个,主使范闲。
朝堂就是一个摄影棚,在这里面的人,全都是演员。
能站在大朝会的人,哪一个不是手眼通天之辈,连叶灵儿都能听到的消息,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
可是这个国家最大的腕都在演戏,他们就只能跟着演。
“监察院,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宣读一下,朕要看看他们如何还能笑得出来。”
众大佬脸色立刻变得严肃了起来,皇帝发话了,朝会的基调就已经定下来了,这次的大朝会,没有他们插话的权利了,只等着皇帝陛下宣布结果就行了。
该懂得道理,他们这帮老狐狸又怎么会不懂。
监察院院长陈萍萍,转动着轮椅,走出队列,开口说道:“三日前,使团在离京都一百五十公里外,遭遇叛徒截杀。主使范闲深受重伤。”
“轰!”一石惊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朝堂,瞬间沸腾了起来,众朝臣个个义愤填庸,誓要找出凶手,还使团英雄一个公道。
“肃静!”这群“演员”中侯公公的戏份最简单,这两个字,他都不记得重复了多少次了。
待朝堂安静下来之后,陈萍萍接着说道:“凶手乃是我国九品高手谢必安。好在,谢必安带去的人中,有很多忠于我们大庆的义士,与范闲,言冰云一起将九品高手谢必安斩杀。”
“监察院事后在谢必安家中搜出大量奇珍异宝,其中大部分属于北齐皇室,可以证明,谢必安乃是被北齐皇室收买,背叛了庆国。”
说完,陈萍萍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众爱卿可有话说?”
庆帝低沉的话语中,让整个大殿众人像是起了一阵阴风,其中的杀意,在场的重臣皆能感受的到。
宰相林若甫出列说道:“谢必安倒行逆施,背叛庆国,纵然身死,也不能轻饶,当抄家灭族之罪,以儆效尤。北齐皇室,也该给我们庆国一个合理的解释。”
军部,枢密院的大佬更是要直言出兵北齐,要个交代。
“众爱卿所言,正合朕意,使团代表的是我庆国的颜面,岂能被人扫了颜面而不出声。”
“监察院上前听旨,谢必安满门抄斩,抄家灭族。”
“鸿胪寺上前听旨,拟战书,要么北齐皇室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要么战场上兵戎相见,朕只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
早已出列的陈萍萍和鸿胪寺少卿辛其物齐声喊道:“臣等领旨!”
“北齐战事将起,朕没有心情再讨论其他事宜了,宣旨吧。”
侯公公原本欠着的身子,此时站的笔直。吊着嗓子开始宣旨。
使团重要人员,从低到高,依次受到了封赏,官升一级,赏银若干。
“监察院四处言冰云,潜伏北齐,为大庆传出无数重要情报,此为大功,后因叛徒出卖,被捕之后忠贞不屈,是为大义。赏金五百两。言冰云乃监察院之人,官职升迁由监察院自行决定。”
“主使范闲,杀肖恩,设计北齐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沈重至死,大将军上杉虎离开军中。致使北齐战力大幅度下滑,功盖千秋,封一等男爵,享正二品待遇,赏金千两,入监察院磨炼。”
“来年春闱在即,主考官由当朝宰相林若甫担任,副主考由当代诗仙范闲担任,监察院派人督考,职责不做变动。”
“钦此!”
侯公公宣完圣旨之后,原本笔直的身子再次弓了下去,欠着身子退到了皇帝身后。
“陛下圣明!”
众朝臣皆是颔首称赞,无一人反驳。
范闲之名,一时风头无两,成为皇帝面前最大的红人。
辛其物、王启年等人立刻跪拜在殿中,叩谢圣恩完毕。
便在臣子们准备听那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时,皇帝陛下坐在龙椅之上,淡淡说了句:“还有一件事,朕要说一下。”
“太子李承乾,二皇子李承泽上前听旨。”
太子和二皇子二人一同出列。
“尔等二人,枉顾皇命,私自踏入太平别院,禁足半年。没有朕的旨意,不得踏出府门半步。”
“儿臣领旨,谢恩。”
这是在朝堂上,二人没有做任何的狡辩,领旨谢恩,回到队列之中。
二皇子被禁足众人都能理解,毕竟谢必安是他的门客,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只是太子就有点冤了,在众朝臣看来,太子完全是受了无妄之灾,谁让陛下给出二皇子禁足的理由是枉顾皇命,而太子恰巧也出现在了太平别院的大门外呢。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众朝臣这时候肯定是无事的,他们都懂,今天就是来听旨的,不是来讨论事的。
庆帝随口说道:“退朝吧,司南伯范建留下。”
“退朝!”
随着侯公公的一声尖锐的嘶喊声,庆帝起身缓缓的走去内殿。
太子脸色极为难看,一言不发的走出了太极殿。
二皇子看着太子离去的身影,眼神中露出的是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神色,没人能看出来是喜是悲。
众朝臣路过范建的时候,依次向他拱手道喜,范建一一笑脸回应。
待众人走后,侯公公带着范建走进了内殿。
此时的庆帝已经换下了龙袍,换了件便衣,看上去但是休闲。
斜倚在矮塌上,手里端着一个茶碗,碗盖轻抹着浮起来的茶叶。
见范建进来之后,直接说道:“没有外人,就不必行礼了。范闲的情绪好些了吗?”
范建行了一礼,开口说道:“回陛下,陈院长已经派人去解释清楚了,托陛下洪福,范闲总算是走出牛角尖了。”
庆帝抿了一口茶说道:“那就好,让你来也没有别的事情,嘱咐范闲好好养伤,春闱过后,就是他接手内裤大权之时,去吧。”
“臣,告退。”
范建也没有再说什么,行礼告退。
......
日上三竿之际,早朝上发生的事情,经朝臣传播,在京都上层世家之中已不再是秘密。
能让百姓知道的事情,也由监察院八处,刊验登报。
《十六岁的太常寺协律郎出使北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会受何封赏?》。
《本国使团在本国境内被截杀,谁只过?陛下已将战书送往北齐》。
《监察院功臣,如何将北齐皇室玩弄于股掌之间》。
《春闱在即,谁将是主考官,谁又将会榜上有名》。
大街小巷,百姓们拿着当日的报纸,津津有味的阅读着。
范闲和言冰云两个少年英雄,在短时间之内,便走进了京城百姓的生活之中。
当然,他们知道也只是朝廷或者说是监察院想让他们知道的东西罢了。
至此,整个南庆使团出使北齐之事,在众朝臣和百姓心中此时已经彻底被盖棺定论。
可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盖棺定论只是一个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