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婆婆给她一个响梨:“人家姐姐欠你的呀!”
徐杏尧撇撇嘴,顾青青笑着问道:“杏尧妹妹明年应该十岁了吧!”
“嗯,对。”这一回她倒是回答的很快,“我只比心安哥哥小五岁哦!”
旁边的顾心安抬眸来看了她一眼,然后又默默低下去了。顾青青又说:“那杏尧妹妹可比顾姐姐小十岁呢。”
徐杏尧用小手撑着下巴,似想了会儿,才嘟囔道:“那我要是能快点长大就好啦!”
顾青青疑惑地问:“为什么呀?”
小丫头目光盯着一旁的顾心安,仔细了想了会儿,说:“那样心安哥哥就不会嫌弃我了。”
顾青青一愣,还以为是顾心安欺负她了,忙问:“为什么这样说呀,心安哥哥怎么嫌弃你啦?”
小丫头童言无忌,也不害羞,甚至有点生气地回答:“我说我喜欢心安哥哥,长大后要给他当媳妇儿,然后他嫌弃我太小了!”
“……”顾青青一脸懵逼,差点没拿稳手中的筷子。
徐婆婆被粥呛到了,敲了徐杏尧个响梨:“你这个囡囡,怎么一点也不知羞。”
旁边的顾心安见状,将碗往桌上一搁,沉着嗓子道:“我可没有说嫌弃她。”
徐杏尧赶紧反驳:“你那样说不就是嫌弃么,哼!”
少年不搭理他,放下碗筷,去拿了木炭来往盆里续,小丫头腮帮子鼓得圆圆的,气得讲不出来话。
顾青青与徐婆婆相视一眼,顿时啼笑皆非。
徐婆婆摇摇头道:“这孩子真是的,小小年纪啥也没学到,跟着她爹娘在城里住了两年,倒是把这些事儿学会了。”
顾青青抿唇一笑,觉得这小丫头可能是真的喜欢顾心安,不然不会前后说了那么多次。她偷偷地将两个小家伙打量了一眼,心头莫名觉得还挺般配,就是这小丫头还太小,不然她是没有意见的。
“青丫头,你上次不是去私塾里找先生了吗,谈妥了嘛?”说到学东西,徐婆婆脸上起了愁云,问道:“怎么样,塾里收不收心安那孩子?”
“先生说可以。”
顾青青看着少年将桌上的饭碗收走去了厨房,才道:“就是那李公子只教半年,后面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
徐婆婆说:“这事儿你不用担心,那间念书的房子都是李家的,他不教了总会再找人来的。”
“村里还有这么的娃子要读书呢,他总可能说不开了就不开了。”
“嗯嗯。”顾青青烤着火,点头道:“我也是如此想的,心安年龄大了,不能再拖了,明年春天先让他去念上半年,后面再看后面怎么打算。”
“我也已经给囡囡报了名。”徐婆婆苦着脸,叹了一口气。
“婆婆是在担心什么吗?”顾青青看她脸色不好,接过少年端进来的热水,给她倒了一杯。
“倒也没什么。”徐婆婆接了茶,看着旁边自顾玩儿手的徐杏尧,沉思了会儿才低声说:“丫头你也知道,我这囡囡的爹娘一直在外打工没有回来,平日里我们婆孙俩生活靠着我卖竹篓子也还能将就,可现在她要念书了,唉……”
老人叹息一声,欲言又止。
顾青青听出她是在为小丫头的学费忧愁,有些疑惑,问道:“叔叔和婶婶出门这么多年,就一直没回来过吗?”
徐婆婆摇摇脑袋,面上满是无奈。
顾青青更加奇怪,心说外面到底是个什么赚钱的工作,至于让这夫妻俩连家都不要了?看见老人悲伤的模样,她也不知怎么安慰,但老人缺钱自己倒是可以帮持一把。
刚好林家黄豆田明年不租了,她要找新地皮种豆子,徐家很多田都空着,之前老人说借给自己,她没有答应,现在机会不就来了麽。
“婆婆,您看这样行不行?”顾青青酝酿着说:“我们家田少,我在您家租上两块,然后付您租金,刚好也能解决杏尧的学费问题。”
老人眼眸微亮:“租田?”
“嗯。”顾青青点点头,“明年不用林家的田了,我正愁开年没有地方种豆子,婆婆之前不是问我要不要借田嘛,我想了一下,觉得也不能白种您的不是,干脆就租吧!”
“反正用谁家的田都是租,那不如就用婆婆家的。”
老人垂眼思考了会儿,觉得可行,毕竟家里的田空着也是空着,与其让它荒废倒不如租出去让别人种,她沉吟着问:“可我家那田能行吗,用来种豆子?”
徐家的田分布在两个地方,一部分在河梯边上,另外一部分则在后山山坳里,这两块地一块太潮,一块太干,按理说确实都不适用于种黄豆。
但顾青青没的挑,她想了想道:“我看婆婆今年借给我种红薯的那块地还不错,如果可以,我就租那块吧!”
老人家平日两口人吃饭,也用不上多少田来种粮食,就算只种河梯边上的地,也够婆孙俩吃上一年了。
“可以倒是可以。”老人眉心微蹙,“就是那块地土不咋肥,种种红薯还行,种豆子的话……”
“没事的。”能租到就算不错了,顾青青哪好意思挑三拣四,说:“我先种上试试看,既然红薯都能种出来,那说明也没有很差。”
今年种在河梯边上的豆子都能收成四分之三,那山坳里的土总不至于会比这儿更烂!
“也行。”徐婆婆见她坚持,便也不再多讲什么,“那块田就拿给丫头种,如果不够的话,河边的田婆婆也可以再腾一块出来给你!”
“够了够了!”顾青青笑得眼睛眯起来,说:“多了我一个人种不出来。”
明年顾心安去念书了,家里少了一个能员干将,劳动力也会大打折扣。顾青青想着要是到时实在不行,就去请几个佃农来帮忙。
今年卖豆腐虽然没有赚到很多钱,但还好豆子收成不错,至少明年不用花钱去买种子。
家里的剩下的黄豆也还可以再吃上个小半载,顾青青已经打算好了,等春节过后集市开了,再去做几回豆腐生意,待攒够钱把顾心安送去念书后,自己就可安下心来播豆了。
“我前头听人说,明年村子里好像要搞什么大动作。”
屋子里炭火烧得旺,烤得人懒洋洋的,老人将趴在桌边打瞌睡的徐杏尧抱起放在椅子上,小声问顾青青道:“九月里来的那批人你知道的吧?”
顾青青点点头:“知道啊婆婆,怎么了?”
“咱们村里可好几年都没有来过当官的了,没想到这次,倒来了几个有作为的。”
徐婆婆说:“我听村头的陈瓦匠讲,那个领头好像叫什么林清坤,是城里知府大人手底下的大官,大家伙都叫他林大人,你在街上应该见过的吧?”
顾青青当然知道她说的是谁,点了点头:“嗯,见过一次。”
徐婆婆伸了个懒腰道:“听人讲他好像挺满意咱们村子的,还说日后要拿咱们村整啥交流什么的……”
顾青青没听懂:“什么交流?”
“哎呀,我老婆子没文化,也没怎么听明白。”
“就好像是……拿咱们村卖东西。”老人努力回想了片刻,说:“其实在潭州城外也不止我们一个村,在大运河北边有桃李村,南边有梅园村,这两个村子离我们村最近,但是村与村中间都不通路,听那林大人的意思,就是想修条路出来把咱们全部拉拢在一块儿来。”
老人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但顾青青听明白了。她讲的什么将是三个村子融合在一块儿,其实就是连庄的意思,潭州城外面的村子分布的太散了,他们这是想要统一管理。
可这样做貌似对杨柳村本村没什么好处,毕竟三个村寨中,杨柳村是最穷的,一旦要融合,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往别村去。
但徐婆婆还提到林大人说要拿杨柳村卖东西,顾青青来了兴趣,问老人道:“这些话,婆婆是听谁讲的?”
“陈瓦匠啊。”徐婆婆靠着竹椅,轻轻摇着:“他不是经常帮村里的房子捡瓦嘛,那天在他刘家院子里听刘齐生他们说的。”
刘齐生开年就要正式接任村长了,从他口中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有假。
若这事儿真是这样的话,顾青青觉得那就不应该是融合村子,而是村寨互通,在三个村子之间拉通一条路,村子还是各管各的,只是这中间还多了一样东西——贸易。
顾青青想的比较官方,林大人说的要拿杨柳村卖东西,其实就是做生意,因为三个村寨中只有杨柳村距离潭州城最近。
南边的梅园村在潭州城的大运河之外,与城中生意往来十分困难,而北边的桃李村更是与城里远不可接。路程太远了,这两个村子平时不管是做买卖还是做别的,都不会往偏远的潭州城来。
而互通村寨是为了促进潭州城的经济发展,因为梅园村和桃李都是大村寨,是属于潭州城的管辖的地界,他们自然不甘心让自家地界上的买卖做到其他地界去,所以就只能找个合适的地方回笼经济贸易。
杨柳村作为三个村子中的中心点,又与潭州城距离最近,如果能借这里将其他两个村寨连接起来,那梅园村与桃李村的生意买卖自然就会往潭州城这边来。
能想到这个方法的人肯定是有几分头脑的,但就不知这样做会不会有效果,毕竟杨柳村只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子,城里的人不会下乡,大村寨自然也不稀罕来这巴掌大点的地方。
顾青青被火烤得脑袋晕乎乎的,琢磨着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方法很可行。
因为杨柳村实在太穷了,如果能与其他村子打通贸易之路的话,那村里经济将会大大提高,随之而来,自己的豆腐生意也会比之前好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