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在龙江船厂当“冤大头”(1/2)
刘舟老师傅说道:“草民是广东客家人。”
朱瞻墡客套道:“哦,原来是客家人。客家人很厉害。”
“殿下还知道客家人?”
“当然,客家人,原也是中原汉人,但到了五胡乱华的时代,中原大地充斥杀戮与动乱,不堪其扰的一批人开始了向南的迁徙之路。到了北宋年间,迁出的客家人已经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不小的集群。苏轼曾经叹道‘如见中原气象’。”
南不是指江南,而是古时候的岭南,如今的广东、广西二省。此外,客家人在南洋亦有分布。后世也有这样的说法,客家话被称作中原古音,唐前的官话。后来因为明清都定都北京,便以北京话,作为官方语言,也就是普通话。
朱瞻墡为什么这么清楚?
因为被郑和击败的大海盗陈祖义,就是客家人。
由于客家人迁徙的地方大多在偏僻、荒远的山区、丘陵,并不适合开展农业。因此培养了客家人的商业思维,客家人经商,远洋贸易、沟通南北。所以南洋有很多客家人(出个海盗也很正常)。
此外,在近代中国,客家人也是非常活跃的。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就是客家人;新中国的两位元帅,朱德、叶剑英,也是客家人。在国际上,客商也非常出名。如“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东南亚的钢铁大王何侨生等。
朱瞻墡用粤语说道:“你话我讲既野岩唔岩啊?”港剧前世看多了,总会那么一两句,况且从南洋来的施沐瑶祖籍也是广东。
刘舟老师傅听到家乡话,倍感亲切,他说道:“嗨呀,殿下说的很好啊。”
当然,客家话和粤语还是有些区别,不过其他地区的人听起来区别不大,只有他们自己听得出来,一般人也不会纠结于这一点。
朱瞻墡三言两语,就将关系拉近了很多。之后,刘舟老师傅开始为朱瞻墡介绍船厂的情况。
首先,就如朱瞻墡看到的那样,七个船坞。不过想要同时建造七艘大船,所需要材料是很多的,很难同时满足。刘舟老师傅先前说朱瞻墡想得很美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接着,老师傅为朱瞻墡介绍船厂厂区。龙江船厂分两部分,三块区域。
东边以院墙相护,有提举司的官衙,还有蓬厂、油漆作坊、油麻地(油麻地约70余亩,用于生产黄麻、桐油),此外还有平楼小屋,是四百余户匠人、家属的居住地)。
西大半边为建设区域,也就是面向长江的船坞、作塘,有陆地工作台、棚屋、木架、绳缆、铁作坊,以及物料堆积的库房。
此外,厂正门位于南面,这里的空地,有人耕种。
最北面还有两个巨大的空地,那里不能允许耕种,因为那是晒料场,此外还有细木作坊、缆绳作坊等等。
朱瞻墡点了点,有工作台、铁作坊、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磨油坊等九个作坊。整体看上去,整个船厂就是能生产许多物件的工业小镇。
已经花甲之年的老师傅介绍了这么多,真是因为看到朱瞻墡会说粤语亲切?又或者是因为朱瞻墡皇孙身份?
当然都不是,而是他也看到了四个装银子的木箱子。
刘舟老师傅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8章 在龙江船厂当“冤大头”(2/2)
:“殿下,这船厂上上下下,这么多户人家,朝廷已经两年没给过工钱。这……”
朱瞻墡笑着答应道:“老师傅,这不,就带来了吗。”
白子琪适时地说道:“这些都是殿下自己库房的钱,往后船厂一切事宜,都要听从殿下的吩咐。”
朱瞻墡很满意白子琪的表现。
苏杞礼在白子琪的提示下说道:“诶,白兄,说这些干什么?都是为朝廷效力,为殿下效力。刘舟老师傅,您说我说的对吗?”
看来苏杞礼这两年在国子监没白待。当初他可是被学长柳如明三言两语,将话套光,如今也学会套路别人。
刘舟老师傅答应道:“诶,是的,是的。往后必当以殿下马首是瞻。”
朱瞻墡说道:“朝廷欠了多少银子,老师傅把账本、明细拿来吧。我就在这里,亲自给每一户分发工钱、粮饷。”
刘舟老师傅犹豫着应道:“这……是,殿下。我这就去拿账本,召集匠人。”
看来,这刘舟老师傅、以及船厂的工匠也没那么老实。这龙江船厂,也必定也是有虚报空额的。
不过朱瞻墡也不会苛责他们,明朝世袭的户籍制度,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朱瞻墡可以不怪罪过去如何,过去怎么样,他也管不着。但今后,他必须完全掌控船厂,因为他要制定他的规矩。
这个很重要,他要为资源整合做准备,而整合资源是一件极其复杂和麻烦的事情。
朱瞻墡要学会善用这些得到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剔去糟粕。船厂其实有很多闲置的人力、物力,船厂的作坊这么多,不应当只为了满足造船的需求。
这样就太浪费了。
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整合人才、整合政策、整合渠道、整合人际关系,只有在资源整合后,才能在清晰的战略基础上,做大做强。
例如朱瞻墡想将他在城区的肥皂作坊、琉璃厂,城郊的榨油作坊迁到这儿来。这样不但能让他原先的力量渗透到船厂,也方便日后统一管理,增强保密性。
一下午,朱瞻墡不厌其烦,亲手将每一两银子交付给船厂的每一户,每一位匠人。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让他在船厂混了个脸熟,更是为了让船厂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现在是谁给他们发钱。
朱瞻墡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只能提升附加价值,去挽回一些损失。
他替朝廷发放船厂匠人薪资,是吃了大亏,花了自己的钱,办了朝廷的事情。有多少人像朱瞻墡这样大气?
明初首富沈万三算一位,他拿自己的钱,替太祖朱元璋犒赏三军。但沈万三如此动作后,钱花了,脑袋还被朱元璋砍了。
通常的枭雄是怎么做的呢?
清朝末年,慈禧命令袁世凯操练新军,朝廷大把的银两、军饷交给袁世凯。新军当然有监军监督,但狡猾的袁世凯每次都亲自给士兵发放粮饷,就这样绕过了监军,将清军变成他袁大头的新军。
朱瞻墡不能像沈万三,做一个冤大头,而是得学习袁世凯,成为朱大头。
(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