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 > 第59章 决定开银行

第59章 决定开银行

   第59章 决定开银行(1/2)

忙完了船厂的事儿,朱瞻墡又跑了一趟郑和那儿。他要求郑和将还能航行的船只运作起来,不用跑到南洋去,首要的交易对象,就是小日本。

十五世纪的日本,刚刚结束南北对立,小日子现在过得不错,处于相对和平的室町时代。明德三年闰十月,南朝的后龟山天皇还幸京都,向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进行让国仪式,授予神器,实现两朝的合一。

室町幕府成为支配全国的统一政权。

明永乐十七年6月,明初的最后一批倭寇,也于辽东金州,被辽东总兵刘江所剿灭。此战被称之为“望海埚之战”。

小日本的小日子过得不错,这也成为了朱瞻墡将其视为贸易对象的考量。做生意嘛,又不是军火商,和平才能让正经生意壮大起来。

朱瞻墡没有民族情怀吗?不想办法将小日本灭了,怎的还和他们做起生意?

说句实话,明朝中叶的另一个大海盗都汪直,都能把小日本拿捏地死死的,朱瞻墡有必要费尽心思去搞他们吗?

毛大说的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反思自己。哪次不是我们自己乱了、弱小了,才给了周边国家机会?

小日本能侵略中国,不是满清政府无能,输了甲午战争的结果?

常凯申委员长若是领导有方,又怎么会为了私利,放弃东北三省,并强调攘外必先安内?

(常凯申委员长的名言便是:“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委员长站在地主买办阶级的立场上,这没有错,但为了反共牺牲国家领土主权,实乃罪大恶极。)

话说回来,朱瞻墡为什么要和小日本贸易。

理由其实很简单,第一,小日本离得近,往返速度快。

第二,就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除了给日本带来了许多地质灾害外,也造就了日本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虽说各种稀有矿物储量都很小,但是白银的储量,亚洲第一。

而大明是铜本位的国家,现在正在从铜本位的货币体系过渡到银本位。朱瞻墡在船厂亲自给工匠发薪时,想到了袁世凯铸造银元,然后就有了解决资金短缺的方法。

那就是铸币。大明有铜币,但是没有银币。

千万不要小瞧袁世凯的政治眼光。他实行的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很有必要。当时的中国人用纯度很高的传统银两,去等价兑换纯度低一些,但是成色稳定,便于使用计数的银元,这样就导致白银外流。

袁世凯所铸的银币银八铅二,让人民喜欢流用,如此不但巩固国有货币的市场地位,还能够释放市场活力,减少国外利用中国的混乱,用他们的钱币进行中间套现行为,避免使中国承受巨大的损耗。

那么铸币能赚钱吗?

当然了。

例如铜钱,纯铜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价格,当钱局用市价买入净铜融化铸钱,往往可以铸造出比买入铜材价值更多的货币,除去这中间的开支,就是利润。

到了明朝中叶,中国虽然缺铜,但银的价值更高。所以有人会收集了铜钱,重铸,贩卖到更为缺铜的日本,然后从日本收购白银到中国。

国家严厉禁止私铸铜钱,但是没有规定不能制造银币。这就是朱瞻墡的机会。

晚上,依旧在沁心小院,朱瞻墡对解芯蕊说道:“芯蕊,我想到如何快速弥补资金的缺口了。”

“什么办法。”解芯蕊只觉神奇,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赚到那么多钱。她这两日将肥皂等各类商品预售出去,也不过凑得十万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但对于殿下来说,这就是九牛一毛。

朱瞻墡说道:“我要开银庄。更确切地说是银行,发行银币和银票。”

“银行是什么?银票和大明宝钞一样的吗?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解芯蕊很敏锐地点出其中关键。

大明有宝钞作为纸币,但是大明发行的宝钞,依靠的是政府权力,这注定它走不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9章 决定开银行(2/2)

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发行大明大通宝钞后,为了维护宝钞制度,朝廷“弛用银之禁”,严禁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治罪。

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大明大通宝钞的滥发,宝钞的购买力如同一张废纸。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两位铁血帝王的手腕,也无法阻止金银的流通。

早在太祖皇帝在位时,地方就已经不管中央朝廷禁令,民间“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哪怕官员也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朝廷根本管不了。

当然,银钱真正公开流通,得到了明英宗时期,也就是朱瞻墡那未出世的大侄子在位时期,朝廷已经不得不放松银禁令,“朝野率皆用银”。

此外,钱庄真正流行与明朝中期,明初也有钱庄,但是它和之后的钱庄,在功能上还有所欠缺,它没有发行银票。现在的钱庄只是帮助富人,将钱保管起来,当然也做民间高利贷的事。

朱瞻墡说道:“银行和钱庄有所不同,钱庄主要负责保存钱财,它还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我要开的银行,还要给存钱的人利息。”

解芯蕊双手一拍,在手心合十,说道:“啊~我明白了。这和荔枝经济一样,先将人们的钱收过来,再用大资金去运作。”但是转念一想,解芯蕊又觉得不妥:“我们这是要去放贷吗?”

放高利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遭人唾弃、遭人骂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大明律里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

“一本一利”即利率100%。各时期诏令及地方各级官府处理债务案例,制定有关政策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一上限及取息总量的规定办事的。

但实际上,民间更多的是“九出十三归”的玩法,比如借款一万两,这个九出就是只给你九千两;这个扣下来的一千两,就是所谓的“手续费”;(前些年,也有贷款这么玩。所谓的“砍头息”古已有之。)

十三归就是到期你要还一万三千两。只要签下借款协议,第二天还钱也是这个数因为借款期限额定月一,或者一季为一期,到期必须还钱。

如果逾期未还,每个期限后,将在原有的本息总额的基础上,加收三成的利息。同样是按借款一万两来计算,到期一万三千两未还,那么在逾期后要还的总额为一万六千九百两。

再逾期累计计算,这就是利滚利的方式。这样算下来,年化就很惊人了,在重利的盘剥下,人们很快就会倾家荡产。

痛恨之下,人们也只能诅咒他放贷人遭雷劈,吃人不吐骨头,民间又称作“雷公轰”。

“嗯……也可以这么说。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借贷。向富裕的人借来钱,再贷出去。”

解芯蕊担忧地说道:“这样,不会亏本吗?”如果按照朝廷的规矩,也不会赚钱,甚至会因为坏账而亏损。(现代都和个人征信绑定,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会去放“印子钱”。)

朱瞻墡摇摇头:“你说很对。但放贷这只是银行的业务之一,我也不打算向个人去放贷,尤其是烂赌鬼,绝对不会借给这类人。我会去给有收益、想扩大的作坊、商铺放贷。此外,我会拿集资的钱来投资。我既然断定了燕京地产是暴利行业,收益是远超我给别人的利息。那是不是我本钱越多,收益越高?”

解芯蕊理解地点点头:“原来殿下是这样想的。但是百姓们愿意把钱存在我们这儿吗?”

朱瞻墡揉了揉下巴,思考片刻后,说道:“这就是我提到的荔枝经济。我的肥皂作坊组,就是我手头上的荔枝,我那它作为抵押,我还给利息。那百姓愿不愿意将钱放在我这儿?他们必然是愿意的。此外,我还铸造银币,发行我们的货币。”

朱瞻墡接着将铸造银币的好处说给解芯蕊听,还告诉了她,他已经让郑和派遣船只出去贸易:“我给了郑和五十万两,除了给两万七千人发放了一年的粮饷,剩下的都让他采购各种商品,前往日本交易。主要目的,就是获取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