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一次前往船厂的见闻(1/2)
龙江船厂在京师金陵城的西北角,秦淮河畔的北岸的入长江口。
这里也是京师最混乱、最鱼龙混杂的地方,因为这里也是京师最大的漕运码头。说起漕运,一个名字就呼之欲出,那就是青帮。
“上海皇帝”杜月笙,“青帮首领”黄金荣,“三色大亨”张啸林,这些各类电视剧作品和里的耳熟闻详常客,都是青帮这个社会团体里响当当的人物。
而青帮的前身,就是槽帮。
槽帮的形成很简单,基于漕运而形成的团体,简单来说就是由纤夫、船夫、船工等职业而组成的底层团体,他们都是为漕运而服务的底层人民。
而他们的管理者,则是明朝兵户制度下,世袭的漕运官兵。因为是明太宗最喜欢的就是屯兵制度,不用朝廷给钱,就能养活各地的大军。所以,朝廷没有给漕运一分钱,一切费用均靠就地征收,称之为“正耗”。
其中的利益巨大,但是朝廷并不重视,帮派便自然孕育而生。
当然,明初的漕帮还很弱小,势力也很分散,还没有壮大到像清朝时一样,连皇帝乾隆都要拜码头,传说乾隆为了稳住漕帮,稳定漕运,更是“钦赐龙棍”。
在漕运码头,朱瞻墡看到了破旧的定淮楼。朱瞻墡对这家酒店有印象,酒楼的少东家好像是一个败家子,酒楼几年前就濒临倒闭。
在当初知道大哥朱瞻基在悄悄接手二叔朱高煦在南京布局的时候,朱瞻墡就想过这个酒楼是不是也被收购了。
这定淮楼的位子不错,三层楼,正对着漕运码头,所在长街走到一头,就是龙江船厂,门前经过的人不少,不过都是干苦力活的。
上午在工部办完事儿,来到这里,已经接近正午。朱瞻墡说道:“这定淮楼看着老旧,但有三层楼,也算是个大酒楼,我们现在这儿吃个午饭吧。”
蒯祥、苏杞礼、白子琪,以及马欢、陈贤,和他们带来的舰队军官纷纷回应道:“全凭殿下吩咐。”
“那行,我们进去瞧瞧吧。”
定淮楼内部,格调布局典雅,可见其底蕴。不过现在大堂内真没多少,小二也只有一个。小二说道:“客官,二楼雅座?”
说着,就将朱瞻墡一行引上二楼。
落座后,朱瞻墡也不点菜了,让小二捡酒楼拿手的菜来。吃饱喝足后结账,朱瞻墡发觉这定淮楼的价格与满是达官贵人的太平街上的品鲜阁差不多,十来个人,吃了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两三千块,酒楼吃一桌,不算太贵,也没什么太多山珍海味。但味道嘛,一般般,量还少。
朱瞻墡问小二:“你们东家还是姓温吗?”
“温?哦,客官您说是这酒楼前东家啊。那位温少爷,早就把酒楼输给了长乐坊。不过长乐坊也不懂餐饮之道,又转手给我们现在的东家。”
朱瞻墡问道:“长乐坊是什么?”
“这位客官,长乐坊就是街东的赌坊。”
看来那位温少爷还真是把家产败完了。朱瞻墡接着问道:“那,你们现在的东家是谁?”
小二笑着脸说道:“不好意思,客官。这掌柜早有吩咐,不让透露东家身份。”
“不让透露,”朱瞻墡挑眉道:“那是男是女,总能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7章 第一次前往船厂的见闻(2/2)
?”朱瞻墡拿出一两银子。
小二见财起意,小声道:“这位客官,可别说是我说的啊。咱们东家是位姑娘。不过,小的觉得背后还有的金主,身份高得很,也不甚在意这酒楼是亏是赚。”
朱瞻墡将银子交给小二,表示了解了。果然如预料的那样,这京城的酒肆、茶馆,大哥朱瞻基都已经掺和了一手。
在酒楼休息的时间,作坊的掌柜林书奇亲自领人,押送十万两银子,整整十口大箱子,每口箱子四个人抬,也颇为吃力。
押运人员经过长街,被在二楼窗边的苏杞礼瞧见了,连忙招呼道:“林掌柜这里。”然后转头对朱瞻墡说道:“殿下,林掌柜来了。”
“嗯,行,我们去船厂吧。”朱瞻墡说着,迈步走下楼去。
一众人很快来到了龙江船厂的门楼前。这里没什么军户把守,更不见有什么人出来接待,可见管理松弛。倒是门楼后的石子路两边,是一片片田地,有农户在摆弄庄稼。
蒯祥喊道:“喂,主事的刘师傅在吗?”
那庄稼汉抬起头,上下打量着朱瞻墡一众人,本不想搭理,但是好像看到了装着银子的十口箱子,立马变脸道,欣喜地对马欢、陈贤说道:“我记得你们,你们是下西洋的军官?朝廷终于要给我们补发工钱了?”
说着,这庄稼汉连忙从田地里跳出来,来到众人面前:“我就说郑大人回来,必定会想办法给咱们补上。”
蒯祥说道:“不得无礼,这位是太子爷的五子,五皇孙殿下。今后也是你们的提举司大人。还不快快领路。”
“诶诶,是。”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人都很现实,这庄稼汉原来不是真正的农民,而是船厂里的匠人,立马在前头带路。
随后,众人来到了一处广阔的船坞,这里有七个长约120到150丈,宽12到15 丈,(400—500米,宽40—50米)的倒梯形大坑,面向长江的窄,向岸的宽,深度在两丈左右,一一排开。
坑内不见积水,而是未竣工的大船,架子上、地上满是,各种造船工具,如锤、锯、斧、凿、锉、钻、锥、刀具、夯、刮刀,还有各种木桩、木撑、木板、测量船材的卡尺。
面向长江,建有堤坝,分出一道支流,并在溪口设有可以启闭,控制水量的石闸。可以想象,在造船时,关上闸门,将水排出,在船坞里施工;船造好后,开闸放水,将船体浮起,如此大船就在纤绳的引导下,可以轻松入江。
真是巧夺天工。
朱瞻墡感叹道:“龙江船厂竟然能同时开工七艘大船。三个月为一期,一年就能下水二十八艘船。”
“后生仔还是想得很美好啊。”一位老者,拄着拐杖,出现在众人的身后。
作为工部侍郎的蒯祥向老者拱手道:“刘师傅。”随后为众人介绍。这位名叫刘舟的老师傅,就是现在船厂匠人的主事。刘师傅年轻时候,手艺好,为人公正,如今老了,依旧德高望重,被大家推举出来,负责船厂各项事务。
朱瞻墡没有在意老师傅称呼他为后生仔,反而先向老师傅行一礼,问道:“老师傅是广东人士?”
朱瞻墡的行礼,让围在周边的工匠顿时对这位地位尊贵的皇室子弟心生好感。因为这让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