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接掌东海(1/2)
萧啸终究荣归兰陵。
一年之前,萧啸举义兵,在徐州刺史陶谦的推荐之下,萧啸带领万余萧家义兵到济北相鲍信帐下,响应讨伐国贼董卓。
谁曾想,未及弱冠的萧啸,每战皆胜。荥阳救援鲍信曹操,反败为胜,逼退徐荣,梁县城下空城计智退李傕,阳人城下伏军斩华雄,广城之中剿灭胡轸,假婚之计智夺大谷关,逼得徐荣自尽,大谷关外救援孙坚大战董卓,反败为胜。
每当萧啸在前线获胜的消息传回兰陵,萧氏一门必定大宴乡里三日,以庆其功,以及炫耀一番。
而任萧氏军校代理校长的高顺,在庆功的高兴之余,更将萧啸胜战细节一一记录,并加以分析,就此作为经典案例授课,一举奠定萧啸在军校子弟心目中无上的军神之位。
萧啸回府,自然少不得大宴一番。是夜,县内各族主事,各个乡贤,族中长辈子弟,军中张辽、高顺、戚铿,胡昭、陈宫等等皆在席间,正是宾客满堂,最让萧啸意外的是,糜竺竟然身在席间。
是夜,萧啸大醉。
次日午时,萧啸方才酒醒,吃罢午饭,才到父母跟前拜见,而后又召集众人到内堂议事。
堂内众人分列而坐,文有胡昭、陈宫,武有张辽、高顺、戚铿,看着这样的小班底,萧啸竟然颇有些小满意,毕竟都是当世一流的人才。
当然,从五围值数据来看,最令萧啸满意的,自然便是胡昭。这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三高”隐世人才,究竟会带来甚么惊喜,萧啸满怀期待。
萧啸出征一年多来,虽然一直与族中互有通信,但是毕竟不能做到事无巨细皆知。高顺留守兰陵,对徐州之事自然熟知,便将一年多来徐州地界的大小要事俱做陈述,告知众人。
高顺所述大小要事,萧啸虽然多半已从族中来信得知,但从高顺口中听之,可谓再加印证,让事件更加清晰。
当然,萧啸让高顺讲述徐州之事的最大目的,便是让胡昭尽快掌握徐州各类事件信息,判明分析局势,为己谋划宏图。
听罢高顺所述最近一件的徐州大事件——陶谦移治。让萧啸大感意外。
半月前,张辽、戚铿率领萧家军大张旗鼓返回兰陵,惊动整个徐州。
陶谦得知后,立即遣使者前来兰陵恭贺萧家军讨董得胜归来,同时带来一个重磅消息,陶谦决意将徐州治所从东海国的郯城移至下邳郡的下邳城,主动退出东海国,为身为东海国相的萧啸让出原徐州治所这一座大城来。
州刺史因一国相而迁移州治,上级让下级,老人让年青。
这陶谦是何等胸怀,又是何等爱惜萧啸?
不管如何,陶谦说干就干,在萧啸还未返回兰陵时,便已将一众刺史府的官员、州兵迁至下邳郡,完全退出了东海国。从官职上来讲,现在的萧啸,已是东海国地面上最高的主宰。
下邳,果然还是下邳。历史之中的三国,下邳城的故事是否还会继续上演,就看萧啸这只蝴蝶的翅膀,如何煽动了。
陶谦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让。萧啸心底虽然给了陶谦一个中肯的评价,但是现时思考的却是——报仇。
适才萧啸问及高顺关于萧氏农场屡遭山贼之事,高顺却只是略知大概,并不知其中详情。
高顺不知其详情,倒也符合常理。毕竟萧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73章 接掌东海(2/2)
农场乃是萧家族内之事,萧菲等人自然不会对高顺详细道明。
可惜萧菲近段时间并未在兰陵,否则一问便会详知农场遭劫之事。
萧啸沉吟片刻,便令高顺将军校子弟全部分队划片派出,以一个月时间为限,向遭劫的各处萧氏农场周围去搜集情报,并将此次行动作为实战演练科目。至于成绩高低,自然以收集情报线索的多寡和重要程度而论。
让军校子弟各自组队去实战,高顺知道萧啸有要验证教学成果和择选人才的用意,自然极力赞成,且又调侃:自己终于可以放假休息。
不过萧啸一番安排,却无情的打破了高顺的放假心愿。
萧啸的意思,派出军校生后,军校这一个月,对出征归来的萧家军中百人长以上的军官,全面进行封闭式集训,要着重训练忠诚服从、读书识字、简单数术、战阵兵法等方面的文训,将一众不通文字的蛮将,逐渐转化为文武兼备,粗通战略的将官。
武官知文,文官通武,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才是萧啸所最为需要的。
高顺得了集训萧家军军官的重任,心头虽然高兴,却是担心教学人手不足,不得不向萧啸寻求帮手。
对此请求,萧啸自是慷慨,让大力、大勇、大智、大信四人协助高顺,高顺一听,顿时笑得合不拢嘴。
要知此四人,乃是萧啸最早一两批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官,各项能力不俗,近几年常随萧啸左右,耳濡目染之下更有成长。有了四人协助集训,更易传播萧啸在军事上的思维与理念,提升萧家军的凝聚力。
不过更让高顺意想不到的是,萧啸再请陈宫出马,协助集训。
“此次乃是萧家军中下层军官的首次集训,事关重大,还请公台先生出手,协助高校长,做好文训一事。”萧啸向陈宫拜托道。
陈宫双手一拱,欣然应命。
这第一批集训的萧家军中下层军官们,将来必将成为萧家军中顶梁柱。陈宫能成为他们的老师,自然会将其影响力深植其中。
若说此前萧啸因新得胡昭,对陈宫有所冷落,但此次让陈宫参与对萧家军中下层军官的集训,毫不避讳,乃是莫大的信任。
陈宫失落的情绪,因此而高涨。
次日,萧啸携胡昭到郯城接收国相印绶,及交接诸般政事。
原东海国相早已年过半百,平素又与萧氏交好,此前听闻萧啸被表为东海国相之后,多次派人前往萧家请萧啸前来接任。直至今日,萧啸方才到来。
国相府衙交接之前,萧啸亲自到老国相私邸拜会,又所赠金银钱帛极多,足够其祖孙三辈之用,故而在府衙交接之时,老国相尽心尽力,一应交接的完完整整。至于接收政务之事,萧啸自是交由胡昭全权操持,自己乐得个清闲。
政务交接完毕,萧啸高坐于堂,召集府衙各部门主官议事,或者叫宣布政策。一是府衙各部大小官员,原封不动,仍任旧职。二是所有大小官员,每月俸禄翻倍,此后若有政绩突出者,酌情加俸。三是由萧啸向朝廷表奏胡昭为东海国长史,协助主持东海国一应大小政务。
其时东海国府衙各部大小官员,平素无一不受萧氏好处,对萧家二子来当东海国相,早已是心里乐开了花。此时萧啸上任第一天,立即宣布俸禄翻倍,官员们个个欢天喜地,对萧啸所命,自是无不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