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发展方略(1/2)
一架奢华马车为首,引领一行车队,南出兰陵,直往下邳而去。
为首的马车之内,萧啸正坐其中,而车内同乘的,还有糜竺。
陶谦为萧啸礼迁州治,移居下邳。这份情,萧啸必须带着一个马车队的礼物登门拜谢去还。否则,何以堵住天下士人悠悠之口。
同在车架内的糜竺,越看萧啸这个未来妹夫,越是满意,暗自欢喜:不枉我这些年费尽心机,千方百计的押宝萧家。
原来糜竺早前便有意将其妹糜晴嫁与萧啸,萧啸之父当年虽然口头答应,但是当时萧啸却并未开口,此后萧啸应檄加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一走就是一年多,直至近日方回。
糜竺早探得萧啸将回兰陵的消息,便早早去往兰陵萧家相侯,第一时间露面,就是再次为了糜晴的婚事。
而前几日,糜竺在萧家寻机再嫁妹之事,萧啸竟然当面就答应了,糜竺虽然微觉意外,更多的却是喜不自胜。
以前,糜家只能算得上是紧紧跟随在萧家之后,占个顺风的便宜,而只有正式嫁妹之后,糜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踏上萧家这条战船,乘风破浪。
糜竺坚信,待糜家与萧家联姻之后,会更加壮大,愈加强盛。
糜竺心理想什么,萧啸自然不知。
萧啸此时心中所念,乃是临行下邳前,与胡昭的那一番交心策论——萧氏发展大业。
萧啸与胡昭搭建“忠诚为主”的羁绊后,在胡昭面前,毫不避讳自己的雄心壮志。
而胡昭,亦在自己超高的99点智力运作下,早在投效萧啸之初便为萧啸这个主公开始谋划大事。
比如在长社钟家时,胡昭故意说自己因为看到萧啸头顶紫气,才会出仕投效,就是要以此神化萧啸,隐喻天命,来提升萧啸的名望。
选择在长社钟氏宣传萧啸,自然是因为钟氏在天下士人的重要分量,否则随便在一个平头百姓面前宣告此事,却有何用?
此后钟氏受胡昭所影响,想要以派遣族中子弟随胡昭求学的名义,向萧啸投注,却被胡昭识破一口回绝,便是胡昭的欲擒故纵之计。胡昭料定,钟氏被自己代为萧啸拒绝后,不消多少时日,钟氏必定会让族中子弟前来投效萧啸。这人才,不就自己乖乖的送上门来了么?
胡昭所做的这些,萧啸尚不知情。但胡昭在为萧氏发展大计所言的“早取扬州,三州连片,和通异族,经营长江,进取中原,拥帝扶汉,诛灭贼藩,天下则兴”的发展总基调,却是犹在耳畔。
萧氏基业在徐州,交州一地,萧氏亦经营十数年,徐州、交州之间隔着一个偌大的扬州,这扬州必取,而后交、扬、徐三州连片,而后用心经营,只要经略好长江天险,解决好地界内的山越等少数民族问题,便可进取中原,那时拥护汉帝,手持大义,诛灭各路诸侯,何愁天下不兴?
胡昭自随萧啸返回兰陵后,对萧氏此前十数年所铺垫的基业越深入了解之后,越加钦佩。
要想成就霸业,要的就是钱、粮、人。
萧家现时乃是实打实的天下首富,钱财无算,马匹、甲胄、兵器、将士俸禄等等,足可保障。
萧家在交州、夷洲广辟耕地与稻田,连年丰收,粮草储备充足。
萧家在青、徐两州以及中原各地广引流民,通过海运,将其迁往交州、夷洲进行大开发,又大力鼓励生育,人口稳步增长。
在钱、粮、人都得到充分的保障之下,只要战略不错,领袖不蠢,何愁天下没有一席之地?
有了清晰的战略,萧啸深感人才的匮乏。
看来得使用羁绊技能两连击,广收人才。顶级人才留在身边用,一般人才丢去治理地方。思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74章 发展方略(2/2)
之间,萧啸便定下了最为简单易行的收人用人策略。
不知道陈登父子跟随陶谦到下邳没有?萧啸已然打起来陈登父子的主意。
车架之中的糜竺注视萧啸已久,忽见沉思的萧啸面浮邪魅笑意,却又觉有些诡异,不觉打了个寒颤,又轻声相唤:“国相,国相。”
听闻呼唤,萧啸立时回过神来,不由愣而相视。
糜竺尴尬一笑,道:“还有十里,便到下邳城了。”
萧啸微微一愣,却笑道:“那便加速行进吧。”
未及多时,马车队忽的停而不前,萧啸掀帘而探,竟是陶谦率人就在下邳城外相侯。
萧啸慌忙下车,糜竺亦紧跟而上,二人步迎上前,与陶谦见礼。
陶谦笑道:“晓笑讨贼,一去年余,面上虽增风霜,不过神采更胜往日,不愧为国之栋梁。”
萧啸面带愧色,道:“陶公谬赞了,小子洛阳染病,不得不中道退还,讨贼未尽其终,当真愧对陶公厚望。”
陶谦道:“晓笑讨贼,连战连捷,逼得董贼退出洛阳,西逃长安,于国有功。所谓病不择人,晓笑抱恙而还,乃是天意不绝董贼。何愧之有?”
见陶谦如此会安慰人,萧啸只得躬身致谢不表。
是夜,陶谦自是设宴盛情款待,萧啸在席间推杯换盏,举杯皆干,不多时便酩酊大醉。
半夜,萧啸酒醒,出屋寻地呕吐。
呕吐完毕,却因不知房舍如何布置,竟一时未寻得回屋之路,所幸夜间凉风习习,使人倍感舒适。萧啸因此倒也不急,寻个凉亭,靠柱仰寐,亦是惬意。
惬意未及片刻,却听得静谧的院落中忽的传来一阵哭闹之声,萧啸本欲不理,却又听得一阵瓷器砸地之声,哭闹之声更甚。
好奇之下,萧啸循声而往,人声渐明。
“我不嫁,我不嫁···”一个少女婉转的委屈之声传来。
“晴儿,你好好听话,这萧啸,乃是当世第一的俊杰英才,你能嫁给他,是我们糜家莫大的福源。”说话之人,竟然糜竺。那闹嚷着不嫁的少女,自然便是糜竺之妹糜晴。
“他不是宣告天下,已经娶了那董卓的女儿么?现时忽又答应来结亲。大哥,你难道要让我去当他的妾室么?”糜晴又再嚷道。
糜竺道:“那只是萧啸为了夺取大谷关所使的计策而已,而且,他们也没拜堂不是。”
“我不管,我不管。”糜晴依旧不依不饶。
此时却听糜竺轻叹一声,道:“阿妹,我与你说。其实那董家小姐,已然身故了。”
“啊!为何?”糜晴惊声问道。
糜竺道:“此事本不为外人所知,乃是为兄花了大价钱,在萧家军士中收来的消息。那人所言,董家小姐在伊水之战中身故,虽未告知我其中细节详情,不过我等知晓其已身故,便已足够。”
糜晴是见过董静几面的,此时忽然听其身死,亦觉哀伤,不过瞬息之后,却又怒道:“那萧破邪定然是因为董小姐身死,方才立即答应迎娶于我。他,竟然把我当做董小姐的接替品。”说罢,竟是嘤嘤呜呜的哭了起来。
糜竺只得又在旁好言劝慰。
糜晴又断断续续哭道:“那日小妹随长兄去兰陵,他对我不理不睬,转眼又带董小姐出海游玩,将我晾在一旁。我糜晴何时遭逢过这般冷落?就在他面前一名不文。这时董小姐没了,他倒是在长兄面前答应的爽利。欺我每人要么?”
糜竺道:“在这私下处,为兄任你哭闹。不过你且记住,让你嫁与萧啸,乃是族令。”劝慰未果,糜竺只得抬出“族令”强压糜晴。
糜晴听罢,又是一阵哀怨啼哭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