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之俯身拜道:“魏公公,一番相识,多年为敌。亦之可保公公全尸,拜别公公,请魏公公上路。”
魏忠贤自顾自言:“东林党人以拥立之功,结党自重与皇权相争。某家得先帝信任,受先帝之意,打压东林党人。那些东林党人视某家为敌,恨不能将我碎尸万段。可他们又怎会不知,某家不过是皇上身边一个老奴,若非受皇帝之意,岂能撼动他们。”
沈亦之自是明白这个中道理,沉吟不语。
“沈大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某家再赠你一言。‘仁义礼智信’乃君王治世之道,自古却无哪个君王可做到。我等俱是棋子,弃子而已,用尽皆可弃。但我魏忠贤这一世不悔,即便留下千古骂名也好过碌碌无为。”
沈亦之从客栈走出,骆养性速命锦衣卫前去缉拿,入店却见魏忠贤已自缢而亡。忙报知骆养性。骆养性慌忙问道:“沈大人!这…陛下命我前往缉拿魏阉,可如今这魏阉竟只剩下尸首,我怎向陛下交待!”
沈亦之淡淡答道:“骆指挥使,此事沈某自会向陛下禀明,绝不会连累骆大人。”骆养性闻言拜别,带着魏忠贤尸首离去。
崇祯皇帝见到魏阉尸首,诧异问道:“骆指挥使,朕记得是让你将魏阉带回,你却带回具尸首!”
骆养性伏地跪拜道:“臣知罪,臣带人进入客栈之时,魏阉已然自缢而亡了。”
沈亦之禀明:“陛下,此事非骆大人办事不当,是臣让魏阉自缢的。”
崇祯闻言,心中怒火引而不发,禀退了骆养性,对沈亦之问道:“沈卿,朕不知你如此做法是何意?”
沈亦之回道:“陛下,臣只知魏阉活着回京便是一场大祸。他若回京就只能是具尸首。”
崇祯不解问道:“哦,魏阉如今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陛下,魏阉若活着回京,官员们必人人自危。”
“如此正好,朕就是要将阉党彻底扫除。”
“陛下可知,魏阉得势之时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若魏阉攀咬之人陛下都处置,那这朝廷只怕无法运转了。”
“沈卿之意是阉党之首伏诛,便不再计较那些趋炎附势的宵小之辈?”
“陛下,水至清则无鱼。一些大臣当年也不过自保而已。”
“朝中尚有清流之臣,东林党人正直不屈皆可用之人。”
沈亦之无奈回道:“陛下,东林党人清谈之辈,需知为朝廷办事,有些事必手染污浊,那些东林党人自诩清流,不愿片污沾身。若大臣们都如东林党人一般,这朝廷谁来做事?”
崇祯怒斥道:“沈亦之!你如此为这些魏阉朋党开脱,莫不是要做第二个魏忠贤!”
沈亦之听闻此言,激动道:“魏忠贤虽欺君擅权,但他却为朝廷尽力维持!若无魏忠贤开收商税,辽东军饷何来!东林党人尽是门生故吏,根深蒂固。他们维护的是士大夫家族之利,东南商税一年几百万两!他们却言朝廷不可与民争利。可国库空虚年年加税至农民百姓,至使农民活不下去,各地流民四起。这些自诩清流的东林党又有何所为?”
崇祯手指他道:“好你个沈亦之,你以为朕不敢治你之罪么!”
“陛下,臣所言句句肺腑,若陛下不纳臣今日之言,那臣请罪,臣早年便与魏忠贤相识,与魏阉过从甚密。锦衣卫指挥同知,虞威扬当年也是由魏忠贤推荐。袁崇焕将军也曾为魏忠贤修建生祠。”
崇祯愤而言道:“你,你,你这是逼朕杀了你么!你当真以为朕离不得你沈亦之么!”
王承恩见状,忙上前搀扶崇祯,言道:“陛下消消气,沈大人也是为国事而论,虽有不敬却无不忠啊!”
崇祯皇帝拂袖而去。王承恩扶起沈亦之言道:“沈大人,老奴知你一心为了朝廷,可陛下年轻气盛,需循循善诱。大人请回吧。”
翌日早朝,崇祯皇帝将崔呈秀,田尔耕,许显纯,田吉,孙云鹤,等阉党共二百余人或处死,或流放充军,又为东林党六君子平反。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皇帝认为袁崇焕是经略辽东防务的最佳人选,又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崇祯皇帝问道:“卿久镇辽东,熟知辽东防务。朕欲平定辽东,袁卿可有良策?”
袁崇焕得皇帝平台召见,又委以重任,慷慨陈词道:“臣之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以宁锦防线为根基,稳步推进,大概五年既可平定辽东。”
崇祯皇帝听闻五年复辽之言,大为满意,叹道:“朕未看错人矣。袁卿忠勇,堪为良将。日后辽东平定,袁卿足可封侯。”
袁崇焕方觉自己刚才之言过于轻率,故而又向崇祯皇帝言:“陛下,若想五年平辽,臣还需各部鼎力支持,辽东各级官员同心戮力,但这些都非臣所能治矣,若朝中有人非议臣辽东事务,则会前功尽弃。”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言听计从,听闻他此话,未解其意,以为他是怕有后顾之忧,掣肘辽东事务。旋即赐他尚方宝剑,让他便宜行事。并且下诏吏部、兵部、户部、工部,四部尚书凡是辽东袁崇焕所需一律尽全力优先办理。
事已至此,袁崇焕唯有硬着头皮,尽力而为了。
沈亦之见崇祯甚是高兴,崇祯告知他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之策,沈亦之眉头紧锁,深知五年复辽绝非易事。遂即刻去见袁崇焕。
袁崇焕见他前来,欢喜相迎,言道:“亦之,你来的正好,如今阉党覆灭,你我再不受束缚,正可大展宏图。”
“袁督师!你怎可对陛下言五年复辽之策!”
“哦,呵呵呵!见陛下对辽东防务甚是忧心,以此宽慰陛下而已。”
“袁督师,陛下年轻气盛,急欲中兴大明,你言五年复辽之策,届时无法兑现岂不是罪犯欺君?”
袁崇焕笑言道:“如今话已说出,事已至此,唯有勉力为之。”
沈亦之俯身拜道:“魏公公,一番相识,多年为敌。亦之可保公公全尸,拜别公公,请魏公公上路。”
魏忠贤自顾自言:“东林党人以拥立之功,结党自重与皇权相争。某家得先帝信任,受先帝之意,打压东林党人。那些东林党人视某家为敌,恨不能将我碎尸万段。可他们又怎会不知,某家不过是皇上身边一个老奴,若非受皇帝之意,岂能撼动他们。”
沈亦之自是明白这个中道理,沉吟不语。
“沈大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某家再赠你一言。‘仁义礼智信’乃君王治世之道,自古却无哪个君王可做到。我等俱是棋子,弃子而已,用尽皆可弃。但我魏忠贤这一世不悔,即便留下千古骂名也好过碌碌无为。”
沈亦之从客栈走出,骆养性速命锦衣卫前去缉拿,入店却见魏忠贤已自缢而亡。忙报知骆养性。骆养性慌忙问道:“沈大人!这…陛下命我前往缉拿魏阉,可如今这魏阉竟只剩下尸首,我怎向陛下交待!”
沈亦之淡淡答道:“骆指挥使,此事沈某自会向陛下禀明,绝不会连累骆大人。”骆养性闻言拜别,带着魏忠贤尸首离去。
崇祯皇帝见到魏阉尸首,诧异问道:“骆指挥使,朕记得是让你将魏阉带回,你却带回具尸首!”
骆养性伏地跪拜道:“臣知罪,臣带人进入客栈之时,魏阉已然自缢而亡了。”
沈亦之禀明:“陛下,此事非骆大人办事不当,是臣让魏阉自缢的。”
崇祯闻言,心中怒火引而不发,禀退了骆养性,对沈亦之问道:“沈卿,朕不知你如此做法是何意?”
沈亦之回道:“陛下,臣只知魏阉活着回京便是一场大祸。他若回京就只能是具尸首。”
崇祯不解问道:“哦,魏阉如今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陛下,魏阉若活着回京,官员们必人人自危。”
“如此正好,朕就是要将阉党彻底扫除。”
“陛下可知,魏阉得势之时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若魏阉攀咬之人陛下都处置,那这朝廷只怕无法运转了。”
“沈卿之意是阉党之首伏诛,便不再计较那些趋炎附势的宵小之辈?”
“陛下,水至清则无鱼。一些大臣当年也不过自保而已。”
“朝中尚有清流之臣,东林党人正直不屈皆可用之人。”
沈亦之无奈回道:“陛下,东林党人清谈之辈,需知为朝廷办事,有些事必手染污浊,那些东林党人自诩清流,不愿片污沾身。若大臣们都如东林党人一般,这朝廷谁来做事?”
崇祯怒斥道:“沈亦之!你如此为这些魏阉朋党开脱,莫不是要做第二个魏忠贤!”
沈亦之听闻此言,激动道:“魏忠贤虽欺君擅权,但他却为朝廷尽力维持!若无魏忠贤开收商税,辽东军饷何来!东林党人尽是门生故吏,根深蒂固。他们维护的是士大夫家族之利,东南商税一年几百万两!他们却言朝廷不可与民争利。可国库空虚年年加税至农民百姓,至使农民活不下去,各地流民四起。这些自诩清流的东林党又有何所为?”
崇祯手指他道:“好你个沈亦之,你以为朕不敢治你之罪么!”
“陛下,臣所言句句肺腑,若陛下不纳臣今日之言,那臣请罪,臣早年便与魏忠贤相识,与魏阉过从甚密。锦衣卫指挥同知,虞威扬当年也是由魏忠贤推荐。袁崇焕将军也曾为魏忠贤修建生祠。”
崇祯愤而言道:“你,你,你这是逼朕杀了你么!你当真以为朕离不得你沈亦之么!”
王承恩见状,忙上前搀扶崇祯,言道:“陛下消消气,沈大人也是为国事而论,虽有不敬却无不忠啊!”
崇祯皇帝拂袖而去。王承恩扶起沈亦之言道:“沈大人,老奴知你一心为了朝廷,可陛下年轻气盛,需循循善诱。大人请回吧。”
翌日早朝,崇祯皇帝将崔呈秀,田尔耕,许显纯,田吉,孙云鹤,等阉党共二百余人或处死,或流放充军,又为东林党六君子平反。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皇帝认为袁崇焕是经略辽东防务的最佳人选,又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崇祯皇帝问道:“卿久镇辽东,熟知辽东防务。朕欲平定辽东,袁卿可有良策?”
袁崇焕得皇帝平台召见,又委以重任,慷慨陈词道:“臣之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以宁锦防线为根基,稳步推进,大概五年既可平定辽东。”
崇祯皇帝听闻五年复辽之言,大为满意,叹道:“朕未看错人矣。袁卿忠勇,堪为良将。日后辽东平定,袁卿足可封侯。”
袁崇焕方觉自己刚才之言过于轻率,故而又向崇祯皇帝言:“陛下,若想五年平辽,臣还需各部鼎力支持,辽东各级官员同心戮力,但这些都非臣所能治矣,若朝中有人非议臣辽东事务,则会前功尽弃。”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言听计从,听闻他此话,未解其意,以为他是怕有后顾之忧,掣肘辽东事务。旋即赐他尚方宝剑,让他便宜行事。并且下诏吏部、兵部、户部、工部,四部尚书凡是辽东袁崇焕所需一律尽全力优先办理。
事已至此,袁崇焕唯有硬着头皮,尽力而为了。
沈亦之见崇祯甚是高兴,崇祯告知他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之策,沈亦之眉头紧锁,深知五年复辽绝非易事。遂即刻去见袁崇焕。
袁崇焕见他前来,欢喜相迎,言道:“亦之,你来的正好,如今阉党覆灭,你我再不受束缚,正可大展宏图。”
“袁督师!你怎可对陛下言五年复辽之策!”
“哦,呵呵呵!见陛下对辽东防务甚是忧心,以此宽慰陛下而已。”
“袁督师,陛下年轻气盛,急欲中兴大明,你言五年复辽之策,届时无法兑现岂不是罪犯欺君?”
袁崇焕笑言道:“如今话已说出,事已至此,唯有勉力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