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帝师 > 第60章 天聪汗

第60章 天聪汗

自宁远之战,努尔哈赤负伤,终饮恨而亡。其长子褚英为人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嚣张跋扈与五大臣、诸贝勒不和,已被努尔哈赤处死。

四大贝勒中,代善为人忠厚,亦无野心,其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劝代善拥立皇太极继汗位。代善也觉得皇太极勇武才智皆在其之上,甘愿拥立皇太极继汗位。三贝勒莽古尔泰早已依附于皇太极,如此两红旗,正蓝旗,皇太极的正白旗,八旗之中已有四旗倒向了皇太极。

二贝勒阿敏见此形势也只得支持皇太极,皇太极在后金八旗中已占据绝对优势。两黄旗此时却群龙无首,皇太极登上汗位,立即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只得苦苦哀求,将其两名幼子多尔衮,多铎托付皇太极恩养。皇太极继任汗位,年号‘天聪’。

皇太极继任为汗后便致函袁崇焕,表示愿意彼此和好,袁崇焕则欲趁此时机修整防务,屯田练兵,加紧备战。

朝鲜李氏自万历年间壬辰倭乱,大明援助朝鲜复国,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此后朝廷进剿女真,朝鲜必出兵相助,牵制后金。

皇太极如芒在背,欲攻伐朝鲜,解除后顾之忧。遂令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统率数万大军东征朝鲜。

不足一月,朝鲜义州被攻陷,国王李倧急忙向大明求援,大明朝廷之上意见相左,嘈杂一片。

崇祯皇帝问计群臣,内阁黄立极回禀道:“国库空虚,实无力援助朝鲜。”

沈亦之上禀道:“陛下曾应允袁崇焕,辽东事务皆由其所定,如今蓟辽,登莱,天津军务皆由袁大人主持,是否援助朝鲜可由袁大人定夺。”崇祯皇帝也无可奈何,只得如此。

阿敏准备攻打平壤,可是沿途遭遇朝鲜军民抵抗,阿敏担心兵力不足,向皇太极求援。皇太极遂派遣蒙古八旗进驻义州,威慑毛文龙,好让义州的金军能够南下与阿敏会师。阿敏得到援助,带领三万精兵长驱直入,朝鲜虽也党争不断,武备松弛。虽军民殊死抵抗,后金大军还是攻占了安州等城。

此后金军兵临平壤,朝鲜守将望风而逃,平壤就此陷落。后金大军渡过大同江,继续向南。朝鲜国王李倧惊慌失措,派遣张晚为都元帅,调遣各路大军应战后金。然而张晚早已被后金大军吓破了胆,行至半路便独自逃走,国王李倧也无心坚守,逃至了江华岛。最终,在后金兵锋之下,朝鲜选择议和。

而阿敏反对议和,他意欲占领朝鲜意图自立。济尔哈朗等人不愿再战,争执之下八旗大臣共同决议,最终决定和朝鲜议和。

朝鲜国王与八旗大臣在平壤盟誓,史称“平壤之盟”。朝鲜需断绝与大明联系。至此朝鲜无法援助毛文龙,使得毛文龙的势力大减,无法再威胁后金腹地。

毛文龙无奈选择与后金议和,袁崇焕命毛文龙趁机袭扰后金,但毛文龙不遵其令,袁崇焕得知他私自与后金议和,气恨难消,欲除之而后快。

袁崇焕借口巡视皮岛,欲杀毛文龙。他与毛文龙约定,视察皮岛防务,兼带检阅东江官兵。袁崇焕乘舟登上皮岛检阅军队,毛文龙率东江将官列队相迎。

袁崇焕客气言道:“文龙治军严整,军容威严呐!”

毛文龙恭敬回道:“袁督师总揽辽东军务,文龙不过一介武夫,执行袁督师之令而已。”

袁崇焕笑言:“文龙过谦了。”

“袁督师劳心远来,文龙略备薄酒为大人接风洗尘。”

席间,袁崇焕言语试探问道:“文龙久居边塞与后金贼寇激战,不知,可思故乡西湖之美景?”

毛文龙闻言答道:“久有此心,回乡归养。只是东江镇乃战略要地,文龙熟知防务,若归养回乡,只怕此地无人可为朝廷分忧啊!”

袁崇焕听得此话更是坚定杀他之意。

翌日,袁崇焕在岛上召集毛文龙部众,犒赏军士。袁崇焕逐个询问将官姓名,岂料军中将官皆言姓毛。袁崇焕转头看着身后的毛文龙,毛文龙恭敬答道:“皆是我孙儿辈,故而都随我姓。”

袁崇焕笑言道:“”尔等哪里都姓毛,只是出于不得已,军中收认义子义侄此亲情之份可激发斗志。我宁远前线将官足发俸禄,士兵足额粮饷,仍然不能温饱,你们海外辛苦,俸禄不足以养家糊口,此举也实属无奈。诸军将士请受袁某一拜。今后为国家出力,本督决计不会克扣诸位军饷。袁崇焕这一席话既有安抚众军又有煽动众军与毛文龙离心离德之举。

袁崇焕见众军皆低首不语,趁此时机,喝声问道:“毛文龙!你可知罪?本督与你一番相谈,劝你罢兵归乡,颐养天年。你却欲拥兵自重,狼子野心。如今圣上英武天纵,国法岂能容你这等不听将领,谎报军功,私自与敌媾和的叛将。”

毛文龙突遭此变,未及反应已被拿下。

他突遭此变,以为当真是崇祯皇帝旨意,欲杀他。忙辩解道:“督师,辽东与后金和谈停战,文龙不过遵从督师之意。还望督师饶我性命,赐恩赦我死罪。”

袁崇焕毫不留情道:“你不知国法久矣,若不杀你,东江镇如同你一将之私土,而非明土。说罢,袁崇焕请出尚方宝剑,对众军言道:“今日诛杀毛文龙,以肃军纪,日后军中再有如毛文龙者,亦是依法诛之。袁崇焕若五年不能平定辽东,圣上自会诛杀于我,我当为文龙抵命。言罢取下尚方宝剑,交与旗牌官,将毛文龙斩于帐前。

毛文龙纵横辽东十余年,努尔哈赤,皇太极将其视为芒刺在背,却都不能除之。最后他却被袁崇焕的尚方宝剑之下。毛文龙至死也未想到。

袁崇焕斩杀了毛文龙后上报朝廷,崇祯皇帝又惊又怒,可他想起袁崇焕的五年复辽之言,又曾亲口答应他便宜行事,可先斩后奏。只得忍下不悦。

自宁远之战,努尔哈赤负伤,终饮恨而亡。其长子褚英为人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嚣张跋扈与五大臣、诸贝勒不和,已被努尔哈赤处死。

四大贝勒中,代善为人忠厚,亦无野心,其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劝代善拥立皇太极继汗位。代善也觉得皇太极勇武才智皆在其之上,甘愿拥立皇太极继汗位。三贝勒莽古尔泰早已依附于皇太极,如此两红旗,正蓝旗,皇太极的正白旗,八旗之中已有四旗倒向了皇太极。

二贝勒阿敏见此形势也只得支持皇太极,皇太极在后金八旗中已占据绝对优势。两黄旗此时却群龙无首,皇太极登上汗位,立即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只得苦苦哀求,将其两名幼子多尔衮,多铎托付皇太极恩养。皇太极继任汗位,年号‘天聪’。

皇太极继任为汗后便致函袁崇焕,表示愿意彼此和好,袁崇焕则欲趁此时机修整防务,屯田练兵,加紧备战。

朝鲜李氏自万历年间壬辰倭乱,大明援助朝鲜复国,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此后朝廷进剿女真,朝鲜必出兵相助,牵制后金。

皇太极如芒在背,欲攻伐朝鲜,解除后顾之忧。遂令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统率数万大军东征朝鲜。

不足一月,朝鲜义州被攻陷,国王李倧急忙向大明求援,大明朝廷之上意见相左,嘈杂一片。

崇祯皇帝问计群臣,内阁黄立极回禀道:“国库空虚,实无力援助朝鲜。”

沈亦之上禀道:“陛下曾应允袁崇焕,辽东事务皆由其所定,如今蓟辽,登莱,天津军务皆由袁大人主持,是否援助朝鲜可由袁大人定夺。”崇祯皇帝也无可奈何,只得如此。

阿敏准备攻打平壤,可是沿途遭遇朝鲜军民抵抗,阿敏担心兵力不足,向皇太极求援。皇太极遂派遣蒙古八旗进驻义州,威慑毛文龙,好让义州的金军能够南下与阿敏会师。阿敏得到援助,带领三万精兵长驱直入,朝鲜虽也党争不断,武备松弛。虽军民殊死抵抗,后金大军还是攻占了安州等城。

此后金军兵临平壤,朝鲜守将望风而逃,平壤就此陷落。后金大军渡过大同江,继续向南。朝鲜国王李倧惊慌失措,派遣张晚为都元帅,调遣各路大军应战后金。然而张晚早已被后金大军吓破了胆,行至半路便独自逃走,国王李倧也无心坚守,逃至了江华岛。最终,在后金兵锋之下,朝鲜选择议和。

而阿敏反对议和,他意欲占领朝鲜意图自立。济尔哈朗等人不愿再战,争执之下八旗大臣共同决议,最终决定和朝鲜议和。

朝鲜国王与八旗大臣在平壤盟誓,史称“平壤之盟”。朝鲜需断绝与大明联系。至此朝鲜无法援助毛文龙,使得毛文龙的势力大减,无法再威胁后金腹地。

毛文龙无奈选择与后金议和,袁崇焕命毛文龙趁机袭扰后金,但毛文龙不遵其令,袁崇焕得知他私自与后金议和,气恨难消,欲除之而后快。

袁崇焕借口巡视皮岛,欲杀毛文龙。他与毛文龙约定,视察皮岛防务,兼带检阅东江官兵。袁崇焕乘舟登上皮岛检阅军队,毛文龙率东江将官列队相迎。

袁崇焕客气言道:“文龙治军严整,军容威严呐!”

毛文龙恭敬回道:“袁督师总揽辽东军务,文龙不过一介武夫,执行袁督师之令而已。”

袁崇焕笑言:“文龙过谦了。”

“袁督师劳心远来,文龙略备薄酒为大人接风洗尘。”

席间,袁崇焕言语试探问道:“文龙久居边塞与后金贼寇激战,不知,可思故乡西湖之美景?”

毛文龙闻言答道:“久有此心,回乡归养。只是东江镇乃战略要地,文龙熟知防务,若归养回乡,只怕此地无人可为朝廷分忧啊!”

袁崇焕听得此话更是坚定杀他之意。

翌日,袁崇焕在岛上召集毛文龙部众,犒赏军士。袁崇焕逐个询问将官姓名,岂料军中将官皆言姓毛。袁崇焕转头看着身后的毛文龙,毛文龙恭敬答道:“皆是我孙儿辈,故而都随我姓。”

袁崇焕笑言道:“”尔等哪里都姓毛,只是出于不得已,军中收认义子义侄此亲情之份可激发斗志。我宁远前线将官足发俸禄,士兵足额粮饷,仍然不能温饱,你们海外辛苦,俸禄不足以养家糊口,此举也实属无奈。诸军将士请受袁某一拜。今后为国家出力,本督决计不会克扣诸位军饷。袁崇焕这一席话既有安抚众军又有煽动众军与毛文龙离心离德之举。

袁崇焕见众军皆低首不语,趁此时机,喝声问道:“毛文龙!你可知罪?本督与你一番相谈,劝你罢兵归乡,颐养天年。你却欲拥兵自重,狼子野心。如今圣上英武天纵,国法岂能容你这等不听将领,谎报军功,私自与敌媾和的叛将。”

毛文龙突遭此变,未及反应已被拿下。

他突遭此变,以为当真是崇祯皇帝旨意,欲杀他。忙辩解道:“督师,辽东与后金和谈停战,文龙不过遵从督师之意。还望督师饶我性命,赐恩赦我死罪。”

袁崇焕毫不留情道:“你不知国法久矣,若不杀你,东江镇如同你一将之私土,而非明土。说罢,袁崇焕请出尚方宝剑,对众军言道:“今日诛杀毛文龙,以肃军纪,日后军中再有如毛文龙者,亦是依法诛之。袁崇焕若五年不能平定辽东,圣上自会诛杀于我,我当为文龙抵命。言罢取下尚方宝剑,交与旗牌官,将毛文龙斩于帐前。

毛文龙纵横辽东十余年,努尔哈赤,皇太极将其视为芒刺在背,却都不能除之。最后他却被袁崇焕的尚方宝剑之下。毛文龙至死也未想到。

袁崇焕斩杀了毛文龙后上报朝廷,崇祯皇帝又惊又怒,可他想起袁崇焕的五年复辽之言,又曾亲口答应他便宜行事,可先斩后奏。只得忍下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