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笑道:“罢了…沈大人既已认定此事出自本王所谋,那沈大人是要将我交与锦衣卫,还是三法司?”
沈亦之摇头无奈道:“信王殿下,沈亦之只愿你说出实情,我知你欲扫清阉党,重振朝纲,中兴大明。但你与陛下乃患难兄弟,陛下曾言‘儿时你二人皆母妃故去。又不得光宗喜爱,相依为命。’如今你为了铲除阉党竟欲害陛下。如此不择手段,即便让你铲除阉党得了皇位,你心何安!”
朱由检听他所言,回想当年道:“我知皇兄待我如何,可我身为大明皇子眼见这王朝风雨飘摇,阉党为祸。你可知我心中之痛!”
沈亦之叹道:“如今,若阉党查出李永贞,便是一场巨祸!”
朱由检笑道:“我一人承担,绝不会牵连沈大人。”
沈亦之怒斥:“你一人承担,你可知阉党会借此大肆杀戮朝中正直,不愿投身阉党的大臣,谋害陛下这罪名会使多少人族灭,流放。”
朱由校沉声不语。
沈亦之言道:“还请殿下将参与此事之人如实告知,该留的我会设法送往南洋,该杀的尽快除去,以绝后患。”
魏忠贤已遣田尔耕,崔呈秀等人彻查溺水之事。田尔耕查出当日跟随魏忠贤与皇帝的两名内侍太监中有一名与李永贞联系紧密。
沈亦之看着信王所书的名单,心中担忧,此名单中牵连多名司礼监太监。他正倚窗惆怅,不知该如何处置,窗外流星划过,沈亦之骤然想起,天启六年王恭厂爆炸!
“花椒!花椒!”沈亦之大声疾呼。
花椒循声而至,问道:“少爷,何事?”
“还有几日端午?”
花椒扳指盘算,答道:“尚有四日,方至端午。”
沈亦之心生一计,遂前往信王府上。
沈亦之对信王言道:“殿下,端午之时,我与殿下进宫,借为陛下祈福驱祸让司礼监的太监立于高台之上为陛下祈福驱祸。”
朱由检不明所以,问道:“此为何意?”
沈亦之糊弄玄虚道:“届时殿下便可知。”
朱由检与沈亦之进宫将为天启皇帝祈福驱祸法会禀明。天启帝心中甚悦。遂令信王主持驱祸法事,魏忠贤从旁协助。
五月六日,京城炎日当空,天色皎洁。忽然空中声如狮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出现巨大的火球在空中滚动。观之刺眼,天空显现呈丝状、潮状的,乱云横飞,巨大的黑色灵芝状云如同柱子般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崩地陷,城中房舍坍塌。东自阜成门,北到刑部街,石块、尸体、飞禽走兽像雨点般从天空中降下。
王恭厂附近行人皆化作齑粉。瓦砾腾空而下,衣物飞出京城,死者尽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为皇帝施法祈福的内侍们,被震的从高台上跌落而下,摔成肉泥。
皇宫中豢养的珍奇异兽,因受惊在宫中奔逃而出,被践踏咬死的内侍,宫女甚多。
爆炸之时,天启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忽然间大殿震动,天启皇帝丢下碗筷,起身直奔而逃。惊慌的内侍们因宫殿晃动,一时间来不及护驾。只有两名护卫架起天启皇帝往建极殿躲避。但行到建极殿时,有木槛、瓦片、自空中坠落,一名侍卫头顶被砸裂,顷刻间毙命。天启帝见状,转而朝交泰殿而去,幸而躲到大殿的一张桌子下。乾清宫大殿几乎成为废墟。皇宫中一片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内侍皆殉难,无人存活。
天启皇帝唯一的血脉,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因大爆炸受惊而死。
沈亦之此时已带领家人前往城外避难。信王府因距王恭厂较远,幸而受损不重。
爆炸过后朝廷遣户部官员前往调查爆炸原因,户部呈上的卷宗匪夷所思。奏疏言道:“宣府总兵出门拜友,走至圆宏寺街时,一声巨响,一行七人都没了踪影,同时消失的还有一匹宝马。承恩寺街有一女子乘轿经过,爆炸后只见轿子仍在,而女子、轿夫都不见了。经过玄弘寺的一顶轿子,被爆炸掀去轿顶,轿中女子安然无恙,但身上衣服却不翼而飞。”
爆炸裹挟的力量之大前所未有,石驸马街上有一重数千斤的石狮子竟飞出城外。在长安街附近,从空坠落而下的人头,鼻子,耳朵,纷纷扬扬。而德胜门外,坠落的人臂人腿更不胜枚举。
王恭厂旁多棵大树被连根拔起,树根向上而树梢向下,地下的大坑有数丈之深。西安门一带,天空纷落铁屑。玄武街,刑部街,众多房屋猝然间倾倒,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土木。
这场灾变过后,京城中人心惶惶,朝野震动,怨声载道。灾后两日,天启皇帝颁发圣旨追究大臣的责任,下了一道“罪己诏”,并亲赴太庙祭拜。
这场天降之灾替沈亦之,信王解除了危机,也令本已落水受惊的天启皇帝,身体更是日渐衰弱。
天启皇帝渐渐已不进食,每日只服用灵露饮,以致身患肿胀病,逐渐浑身水肿,最终药石无医。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沈亦之与诸位尚书,下诏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朱由校自知已来日无多,便召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入身侧,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
魏忠贤忙上前言道:“陛下怎可做此想,陛下春秋正盛,渐渐静养必会好转。”
沈亦之知他必会阻止信王继位。遂入后宫觐见张皇后,对张皇后言道,唯有信王登基方可翦除阉党,恳请皇后进言,劝陛下立信王为继任之君。
魏忠贤此刻也在抓紧阻止信王继位,魏忠贤与客氏欲冒险送入皇宫一名婴孩,冒充天启皇帝血脉,继承皇位。
张皇后借探望之际,进言道:“圣上,五弟为人宽厚,必可善待我等,中兴大明社稷。”
朱由检笑道:“罢了…沈大人既已认定此事出自本王所谋,那沈大人是要将我交与锦衣卫,还是三法司?”
沈亦之摇头无奈道:“信王殿下,沈亦之只愿你说出实情,我知你欲扫清阉党,重振朝纲,中兴大明。但你与陛下乃患难兄弟,陛下曾言‘儿时你二人皆母妃故去。又不得光宗喜爱,相依为命。’如今你为了铲除阉党竟欲害陛下。如此不择手段,即便让你铲除阉党得了皇位,你心何安!”
朱由检听他所言,回想当年道:“我知皇兄待我如何,可我身为大明皇子眼见这王朝风雨飘摇,阉党为祸。你可知我心中之痛!”
沈亦之叹道:“如今,若阉党查出李永贞,便是一场巨祸!”
朱由检笑道:“我一人承担,绝不会牵连沈大人。”
沈亦之怒斥:“你一人承担,你可知阉党会借此大肆杀戮朝中正直,不愿投身阉党的大臣,谋害陛下这罪名会使多少人族灭,流放。”
朱由校沉声不语。
沈亦之言道:“还请殿下将参与此事之人如实告知,该留的我会设法送往南洋,该杀的尽快除去,以绝后患。”
魏忠贤已遣田尔耕,崔呈秀等人彻查溺水之事。田尔耕查出当日跟随魏忠贤与皇帝的两名内侍太监中有一名与李永贞联系紧密。
沈亦之看着信王所书的名单,心中担忧,此名单中牵连多名司礼监太监。他正倚窗惆怅,不知该如何处置,窗外流星划过,沈亦之骤然想起,天启六年王恭厂爆炸!
“花椒!花椒!”沈亦之大声疾呼。
花椒循声而至,问道:“少爷,何事?”
“还有几日端午?”
花椒扳指盘算,答道:“尚有四日,方至端午。”
沈亦之心生一计,遂前往信王府上。
沈亦之对信王言道:“殿下,端午之时,我与殿下进宫,借为陛下祈福驱祸让司礼监的太监立于高台之上为陛下祈福驱祸。”
朱由检不明所以,问道:“此为何意?”
沈亦之糊弄玄虚道:“届时殿下便可知。”
朱由检与沈亦之进宫将为天启皇帝祈福驱祸法会禀明。天启帝心中甚悦。遂令信王主持驱祸法事,魏忠贤从旁协助。
五月六日,京城炎日当空,天色皎洁。忽然空中声如狮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出现巨大的火球在空中滚动。观之刺眼,天空显现呈丝状、潮状的,乱云横飞,巨大的黑色灵芝状云如同柱子般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崩地陷,城中房舍坍塌。东自阜成门,北到刑部街,石块、尸体、飞禽走兽像雨点般从天空中降下。
王恭厂附近行人皆化作齑粉。瓦砾腾空而下,衣物飞出京城,死者尽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为皇帝施法祈福的内侍们,被震的从高台上跌落而下,摔成肉泥。
皇宫中豢养的珍奇异兽,因受惊在宫中奔逃而出,被践踏咬死的内侍,宫女甚多。
爆炸之时,天启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忽然间大殿震动,天启皇帝丢下碗筷,起身直奔而逃。惊慌的内侍们因宫殿晃动,一时间来不及护驾。只有两名护卫架起天启皇帝往建极殿躲避。但行到建极殿时,有木槛、瓦片、自空中坠落,一名侍卫头顶被砸裂,顷刻间毙命。天启帝见状,转而朝交泰殿而去,幸而躲到大殿的一张桌子下。乾清宫大殿几乎成为废墟。皇宫中一片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内侍皆殉难,无人存活。
天启皇帝唯一的血脉,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因大爆炸受惊而死。
沈亦之此时已带领家人前往城外避难。信王府因距王恭厂较远,幸而受损不重。
爆炸过后朝廷遣户部官员前往调查爆炸原因,户部呈上的卷宗匪夷所思。奏疏言道:“宣府总兵出门拜友,走至圆宏寺街时,一声巨响,一行七人都没了踪影,同时消失的还有一匹宝马。承恩寺街有一女子乘轿经过,爆炸后只见轿子仍在,而女子、轿夫都不见了。经过玄弘寺的一顶轿子,被爆炸掀去轿顶,轿中女子安然无恙,但身上衣服却不翼而飞。”
爆炸裹挟的力量之大前所未有,石驸马街上有一重数千斤的石狮子竟飞出城外。在长安街附近,从空坠落而下的人头,鼻子,耳朵,纷纷扬扬。而德胜门外,坠落的人臂人腿更不胜枚举。
王恭厂旁多棵大树被连根拔起,树根向上而树梢向下,地下的大坑有数丈之深。西安门一带,天空纷落铁屑。玄武街,刑部街,众多房屋猝然间倾倒,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土木。
这场灾变过后,京城中人心惶惶,朝野震动,怨声载道。灾后两日,天启皇帝颁发圣旨追究大臣的责任,下了一道“罪己诏”,并亲赴太庙祭拜。
这场天降之灾替沈亦之,信王解除了危机,也令本已落水受惊的天启皇帝,身体更是日渐衰弱。
天启皇帝渐渐已不进食,每日只服用灵露饮,以致身患肿胀病,逐渐浑身水肿,最终药石无医。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沈亦之与诸位尚书,下诏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朱由校自知已来日无多,便召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入身侧,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
魏忠贤忙上前言道:“陛下怎可做此想,陛下春秋正盛,渐渐静养必会好转。”
沈亦之知他必会阻止信王继位。遂入后宫觐见张皇后,对张皇后言道,唯有信王登基方可翦除阉党,恳请皇后进言,劝陛下立信王为继任之君。
魏忠贤此刻也在抓紧阻止信王继位,魏忠贤与客氏欲冒险送入皇宫一名婴孩,冒充天启皇帝血脉,继承皇位。
张皇后借探望之际,进言道:“圣上,五弟为人宽厚,必可善待我等,中兴大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