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沈亦之调任南京,王之采冤死狱中,虞威扬亦被田尔耕调离京师。崔呈秀作〈同志诸录〉进献魏忠贤。阉党大肆排除异己,致使朝中正直大臣几乎全被贬谪,而摇尾乞怜者得以提升。
李永贞少读诗书,其人贪恋权力,盛气凌人。自依附魏忠贤后,颇得赏识,一月之内得五次升迁,他野心极大,时常看不起阉党中的崔呈秀,田尔耕等人。若非匆忙应对之策,魏忠贤断不会让他出任南京守备。
沈亦之自出任南京之后,朝中讯息皆靠信王传递。一日,李永贞过府拜望,沈亦之忙起身相迎。
李永贞柔声细语,客气言道:“沈大人,比之北方干燥寒冷,这南京气候湿润温暖最是宜人。”
沈亦之答道:“沈某本就出身南方,公公倒是可还习惯?”
“甚是习惯,就是雨水稍多了些。”
李永贞试探问道:“沈大人在京中乃是阁部重臣,如今在此稍得清闲,只可惜埋没了大人之才。”
沈亦之闻言知意,答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倒是乐的清闲。”
“沈大人岂能久居于此,一旦朝中有事,沈大人必将回京主持大局。”
沈亦之疑惑问道:“朝中有事?有魏公公在朝中稳如泰山。又会出的了什么岔子?”
李永贞盈盈而笑道:“某家妄言了,沈大人公务繁忙,某家便告辞了。”
李永贞拜别沈亦之,告知身旁内侍,“速找机会动手。”
五月的京城,春未尽,夏将临。青山绿水,柳枝低垂。山花烂漫,湖光映岸。万里无云,波光粼粼。
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等人陪同下往西苑游玩,皇帝与众人在案旁游船饮酒作乐,一时兴起又驾小舟与魏忠贤,王体乾,高永寿,乘舟划往湖心。不料小舟倾覆,众人跌入湖中,险些溺水而死。虽被随从救起,但历经此事惊吓,天启帝却落下了病根。宫中御医多方医治皆不见好转,身体虚弱,每况愈下。
李永贞闻讯心中急切,慌忙去寻沈亦之。沈亦之此时与兵部官员商讨东南海防之事,李永贞突然闯入。
沈亦之见状问道:“何事使公公如此慌忙?”
李永贞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沈亦之禀退众人,说道:“李公公,究竟何事?”
李永贞这才开口道:“沈大人,出大事了。皇上月前往西苑游玩,不料乘船落水,受了惊吓,圣体有恙。宫中御医多方医治不见好转。”
沈亦之惊道:“已有月余,看来宫中已经被魏忠贤把持,李公公您又是何时得知?”
“如今之时,某家也不瞒沈大人了,魏公公调我来南京便是监视沈大人的,此事我早已得知。”
沈亦之送别李永贞,冥思苦想,莫不是魏忠贤已等不及,欲害天启帝再立幼帝,继而掌控天下!
可皇帝落水之时,魏忠贤亦在船上,若皇帝危殆,对谁最为有利!……此事究竟何人所谋?
沈亦之沉思许久,乍然想起,落水之“事已发生月余,信王为何并未传信告知!
他心中此时骤然泛起一阵寒意,难道……若魏阉与皇帝皆溺水而亡,兄终弟及,信王继位。
若果真皇帝与魏阉溺水,天下必会认为是我沈亦之所为。沈亦之心中大骇!不愿再想。
翌日,朝廷旨意已到,沈亦之旋即回京以证心中所想。
沈亦之回京之后,见天启帝身体已有好转,天启皇帝言道:“多亏了吏部尚书霍维华进献了‘灵露饮’朕日日饮用方觉身体舒畅。”
沈亦之闻言,忧虑道:“陛下,先皇当年便是因服用红丸仙丹已至药石无医,这等仙方适量饮用即可,切勿多食啊!”
拜别皇帝,沈亦之即刻前往信王府,朱由检见他前来,拉着沈亦之言道:“沈大人回来便好,如今朝中已被阉党把持。皇兄又落水患疾,料想必是那魏忠贤所为。”
沈亦之问道:“信王觉得此事是魏阉所为?”
朱由检疑惑道:“若非是他又会是何人,他与皇兄皆在船上,可他却无事,想来必是他作为。”
沈亦之缓缓说道:“我为信王殿下讲讲我的想法,信王可愿听?”
朱由检答道:“哦,沈大人讲来,本王洗耳恭听。”
沈亦之娓娓道来:“我久思此事,深觉此事不应是魏阉所做,魏阉如今已把持朝局,况且陛下又十分信任于他,他此刻谋害陛下,对其有何好处?”
朱由检低首思索道:“或许他年事已高等不及想要谋夺大明社稷。”
“若是如此,他又何须与陛下一同乘船,若陛下当真溺毙,他难逃罪责,如此岂不授人以柄?”
“那沈大人之意,此事又该是何人所为?莫非阉党中有人欲将魏阉一并除去,篡夺大权?”
“信王殿下,若陛下与魏阉溺毙,您以亲王之名,扫清阉党余孽,兄终弟及登临大位。是否最为得利。”
朱由检面色大变道:“沈大人是说此事是本王所为?”
“沈某不过是一番推论,无凭无据。谋划此举之人可谓心思缜密啊!若陛下与魏阉皆亡,那便是最好的结局,若陛下与魏阉未亡,魏阉必会认为是沈某所做,而谋划之人只需静观沈某与魏阉相争,坐收渔人之利。”
朱由校大笑道:“沈大人,依你之言这谋划之人除了本王难道就不能是他人了么?”
“沈某愚钝,想不出还有何人?请信王指教。”
“那李永贞,为人傲气自负,野心极大。若是他想谋害皇兄与魏阉,他好取而代之。再拥立新帝登基做第二个魏忠贤呢?”
沈亦之言道:“信王殿下所言如醍醐灌顶啊!沈某这便清楚了,看来谋划此事的除了信王殿下还有李永贞吧。届时,信王殿下荣登大宝,李永贞助信王殿下除去了魏阉自然是大功一件。可他却不知这是与虎谋皮!若此事成,信王殿下也必将杀他灭口,此事若不成,他还是要死。”
自沈亦之调任南京,王之采冤死狱中,虞威扬亦被田尔耕调离京师。崔呈秀作〈同志诸录〉进献魏忠贤。阉党大肆排除异己,致使朝中正直大臣几乎全被贬谪,而摇尾乞怜者得以提升。
李永贞少读诗书,其人贪恋权力,盛气凌人。自依附魏忠贤后,颇得赏识,一月之内得五次升迁,他野心极大,时常看不起阉党中的崔呈秀,田尔耕等人。若非匆忙应对之策,魏忠贤断不会让他出任南京守备。
沈亦之自出任南京之后,朝中讯息皆靠信王传递。一日,李永贞过府拜望,沈亦之忙起身相迎。
李永贞柔声细语,客气言道:“沈大人,比之北方干燥寒冷,这南京气候湿润温暖最是宜人。”
沈亦之答道:“沈某本就出身南方,公公倒是可还习惯?”
“甚是习惯,就是雨水稍多了些。”
李永贞试探问道:“沈大人在京中乃是阁部重臣,如今在此稍得清闲,只可惜埋没了大人之才。”
沈亦之闻言知意,答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倒是乐的清闲。”
“沈大人岂能久居于此,一旦朝中有事,沈大人必将回京主持大局。”
沈亦之疑惑问道:“朝中有事?有魏公公在朝中稳如泰山。又会出的了什么岔子?”
李永贞盈盈而笑道:“某家妄言了,沈大人公务繁忙,某家便告辞了。”
李永贞拜别沈亦之,告知身旁内侍,“速找机会动手。”
五月的京城,春未尽,夏将临。青山绿水,柳枝低垂。山花烂漫,湖光映岸。万里无云,波光粼粼。
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等人陪同下往西苑游玩,皇帝与众人在案旁游船饮酒作乐,一时兴起又驾小舟与魏忠贤,王体乾,高永寿,乘舟划往湖心。不料小舟倾覆,众人跌入湖中,险些溺水而死。虽被随从救起,但历经此事惊吓,天启帝却落下了病根。宫中御医多方医治皆不见好转,身体虚弱,每况愈下。
李永贞闻讯心中急切,慌忙去寻沈亦之。沈亦之此时与兵部官员商讨东南海防之事,李永贞突然闯入。
沈亦之见状问道:“何事使公公如此慌忙?”
李永贞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沈亦之禀退众人,说道:“李公公,究竟何事?”
李永贞这才开口道:“沈大人,出大事了。皇上月前往西苑游玩,不料乘船落水,受了惊吓,圣体有恙。宫中御医多方医治不见好转。”
沈亦之惊道:“已有月余,看来宫中已经被魏忠贤把持,李公公您又是何时得知?”
“如今之时,某家也不瞒沈大人了,魏公公调我来南京便是监视沈大人的,此事我早已得知。”
沈亦之送别李永贞,冥思苦想,莫不是魏忠贤已等不及,欲害天启帝再立幼帝,继而掌控天下!
可皇帝落水之时,魏忠贤亦在船上,若皇帝危殆,对谁最为有利!……此事究竟何人所谋?
沈亦之沉思许久,乍然想起,落水之“事已发生月余,信王为何并未传信告知!
他心中此时骤然泛起一阵寒意,难道……若魏阉与皇帝皆溺水而亡,兄终弟及,信王继位。
若果真皇帝与魏阉溺水,天下必会认为是我沈亦之所为。沈亦之心中大骇!不愿再想。
翌日,朝廷旨意已到,沈亦之旋即回京以证心中所想。
沈亦之回京之后,见天启帝身体已有好转,天启皇帝言道:“多亏了吏部尚书霍维华进献了‘灵露饮’朕日日饮用方觉身体舒畅。”
沈亦之闻言,忧虑道:“陛下,先皇当年便是因服用红丸仙丹已至药石无医,这等仙方适量饮用即可,切勿多食啊!”
拜别皇帝,沈亦之即刻前往信王府,朱由检见他前来,拉着沈亦之言道:“沈大人回来便好,如今朝中已被阉党把持。皇兄又落水患疾,料想必是那魏忠贤所为。”
沈亦之问道:“信王觉得此事是魏阉所为?”
朱由检疑惑道:“若非是他又会是何人,他与皇兄皆在船上,可他却无事,想来必是他作为。”
沈亦之缓缓说道:“我为信王殿下讲讲我的想法,信王可愿听?”
朱由检答道:“哦,沈大人讲来,本王洗耳恭听。”
沈亦之娓娓道来:“我久思此事,深觉此事不应是魏阉所做,魏阉如今已把持朝局,况且陛下又十分信任于他,他此刻谋害陛下,对其有何好处?”
朱由检低首思索道:“或许他年事已高等不及想要谋夺大明社稷。”
“若是如此,他又何须与陛下一同乘船,若陛下当真溺毙,他难逃罪责,如此岂不授人以柄?”
“那沈大人之意,此事又该是何人所为?莫非阉党中有人欲将魏阉一并除去,篡夺大权?”
“信王殿下,若陛下与魏阉溺毙,您以亲王之名,扫清阉党余孽,兄终弟及登临大位。是否最为得利。”
朱由检面色大变道:“沈大人是说此事是本王所为?”
“沈某不过是一番推论,无凭无据。谋划此举之人可谓心思缜密啊!若陛下与魏阉皆亡,那便是最好的结局,若陛下与魏阉未亡,魏阉必会认为是沈某所做,而谋划之人只需静观沈某与魏阉相争,坐收渔人之利。”
朱由校大笑道:“沈大人,依你之言这谋划之人除了本王难道就不能是他人了么?”
“沈某愚钝,想不出还有何人?请信王指教。”
“那李永贞,为人傲气自负,野心极大。若是他想谋害皇兄与魏阉,他好取而代之。再拥立新帝登基做第二个魏忠贤呢?”
沈亦之言道:“信王殿下所言如醍醐灌顶啊!沈某这便清楚了,看来谋划此事的除了信王殿下还有李永贞吧。届时,信王殿下荣登大宝,李永贞助信王殿下除去了魏阉自然是大功一件。可他却不知这是与虎谋皮!若此事成,信王殿下也必将杀他灭口,此事若不成,他还是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