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福运农娇:一品锦鲤夫人 > 第217章 又长一岁

第217章 又长一岁

   第217章 又长一岁(1/2)

宁金金趁着去县里的机会,索性“先斩后奏”买了一大车粮种,然后用空间的替换出来。

趁着桑立远没看住自己溜了出去,找了几家加工米面的作坊把收成的另一半混着刚买的粮种一起加工成了精米细面,就用平常惯用的把戏谎称有大人来接,趁着干活人走了全都收到了空间里存着。

把替换好的粮种带回家,杜二先是说宁金金太大胆,自己一个小娃家也敢买粮种,后来打开一瞧,又说宁金金的运气果然好,果然都是上好的种子,就这么着,宁金金在空间里种过一茬的作物成功来到了外头。

忙完了春种又收拾后山,连请人带自家佃户干活连着忙了一个半月,这才把后山该清理的树清理干净、围上了篱笆圈。

又买来树苗,北地能种的果树有限,只不过是些苹果、梨、李子、杏儿、桃树和樱桃。买果苗这事儿是宁金金亲力亲为,王中人荐来的张益举不愧是管理这些的老手,只瞧了一天就把能种的树苗和数量给估算了个八九不离十。

宁金金另外多买了二十多棵,把空间里的空地也利用了起来。

光是买树苗就花费了宁金金几乎百两多银子,用了半个多月种好,只等树苗成活之后再买些鸡鸭放进去养着。

让宁金金惊喜的是清理后山的时候发现了好几丛蓝莓和山莓,赶紧偷偷收了也栽到了空间里。

转眼间春去夏至,北地的夏天并没有南方那么闷热,总体还说得过,宁金金设计的春装和夏装大卖了一笔,半年下来连旺季带淡季地足足卖了六百多两银子,手里有了银钱,宁金金干脆大手一挥把村子里河岸对面的荒地全都包圆,满打满算足足又添了三十亩地。

因之前买下的荒地里种了空间出品的粮种,庄稼的长势很不错,几乎和一般常种的地没什么不同,杜二也觉得又惊又喜,找不出什么原因,只能又把这事儿的原因放在了宁金金运气格外好上,由着她大开大合地折腾。

后来添置的三十多亩荒地,宁金金划出了四亩来用作佃户们的宅基和自留菜地,又另外添了近十余户佃农,已经算是一个相当大的庄子了,于是又将钱生和胡三升为了庄户头,让他们二人平日里管着这些佃户。

也不管是春是夏,先把荒地开出来,随便种了点豆子谷子的,也不管收成如何,大不了到秋收的时候全都折进地里当肥料养地,只等明年大干一场。

与此同时,给佃户们建房子的事儿也没落下,趁着农闲时候又把孙师傅的工匠队请回来,让他们带着佃户们盖房,这回因为干活的多,索性连村子里的人都没用。

因为地多,索性又把之前的挖井师傅也请来,在地里一连打了五口水井,用作浇灌。

家里变化诚是不小,宁金金已经打算好今年不忙活地里的事情,因此只专心于设计成衣和给谷旭然做绣品。

宁金金对这两幅绣品十分尽心,光是打底图就用了两个月整,薄雪红梅的绣品并不大,方方正正的正好做成小炕屏。修竹的倒定了四大幅,从春至冬,到时候绷在四页的屏风框子里,一眼看过去就是四时竹林的美景。

结果这一尽心尽大发了,哪怕白日黑夜外头空间颠倒着来时间都有些紧,因为定下的底图精细,想做成上好的苏绣,宁金金特地选了上好的蚕丝线。

蚕丝线要想绣得精细就得劈线,宁金金干脆把劈绣线的活儿交给了现在常跟着她使唤的胡杏儿和好友二丫,两个人得把一丝蚕丝线分成三十二根,是个极费眼力和耐力的活儿。

宁金金也没白了她们,再好的朋友也得明算账,给二丫定下的工钱是批好一束线十个铜板,给胡杏儿的是五个。

结果到了谷夫人生辰之前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17章 又长一岁(2/2)

金金只得了薄雪红梅图,谷旭然倒是千感万谢地接了,单这一幅绣品就给宁金金封了一百两银子。

宁金金受之无愧,痛快地接了,谷旭然把这生辰礼给谷夫人献上去,得了一句“和南边儿顶尖的绣娘的手艺也不差什么”的评语,又着人给宁金金送来了不少谢礼。

到了八月节,宁金金四时竹林的绣品也得了,又狠捞了三百二十两回来,从八月节起便歇了刺绣的针线,只和宁氏一起给自家人做衣裳穿。

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带领下,小姑姑现在不仅学会了记账,连字也认得了不少。

现今家里洒扫洗衣的事有两个佃户上的女人帮忙操持,空闲儿多了,也可以静下心来做女红,上半年宁金金醉心于刺绣的时候,家里人穿的衣裳都是宁氏照着宁金金的图纸做出来的,宁金金也不过闲了在成衣上绣点装饰。

宁氏这一开始就有些停不下来,到八月节前,宁金金足足收获了整整两大炕柜的春夏秋的衣裳,实在是穿不过来,于是把去年宁小玲给她收拾的一大包旧衣打点了送人,跟着宁金金的胡杏儿得了三身儿,剩下的都由宁氏去处理。

宁金金本想着今年便送杜闻安去镇上私塾读书,但家里正当忙,每日睁眼醒来就是事,再加上年纪不大,镇上也没有能照料的人,因此也耽搁下来,仍旧在家中读书。

瑞子本来是要去镇上的,但他见自己学的还不如杜闻安,杜闻安不去,他索性也没动,仍旧在杜家搭着伙读书蹭课,再加上还添了二丫和胡杏儿这两个女孩子,宁金金也算有五个学生了,俨然已经成了村里的“小先生”。又因为生得好,家中富足,因此备受关注。

家里的日子一天好似一天,只是一件,胡三这一年里往返辽北府两趟,找遍了大半军营,也没有杜闻远的信儿,宁氏和杜二又着实地走不开,只能互相安慰着过了今年再说。

况且还有一小半军营未曾打听过,只能留待明年。

这一边忙忙碌碌的过得又快又充实,转眼间就到了年下,年根上,一家人坐在一处拢账,这一年地里的收入倒还有限,后来宁金金添置的三十多亩地因为不在时节,种出来的谷豆收上来一批,剩下的全都折在了地里。

佃户们在秋收之前没什么收入,全得用银子养着,好在秋收时正经种了粮食的十四亩地收获相当不错。

交过粮税、杜家拿完地租和上半年给佃户们支领的钱粮后,剩下的收成足以支撑这些佃户们吃到明年秋收,虽然赚的有限,但杜二心里已是十分满意了。

况且家中当季的鲜菜也种得好,长时间供应着县里和州城的两家香满楼,一年下来积少成多也有三十多两,再到冬天,反季节的鲜菜更卖钱。

去年靠着小院子种菜都卖了上百两银子,今年搬了新家,东边一溜儿的厢房都满满当当地种满了鲜菜,这还不算过了年之后的两月,才到年根,满打满算已经有二百两银子了。

后山的果树因为宁金金的“灵泉水小灶”长势颇好,再加上专管后山的几家佃户兢兢业业的,虽然今年并没有果子,却足足得了三百多只肥鸡肥鸭,鸡蛋鸭蛋更是数不胜数,依旧全供给了香满楼,算下来也有一百多两银子。

不看宁金金手里的积蓄,光是杜家这里的,一年下来的盈余就有小三百两,这才是第一年罢了。

一家人拢了年账,又商量着该走哪些人情,好在今年的年节没有大雪,杜二家各家人情往来络绎不绝,直到初五这天才算是都走完了,好不容易清静清静,家里又来了位没预料到的客人。

--

作者有话说:

好啦,金金已经十岁啦,再加上一点点铺垫,马上就让男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