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发兵!(1/2)
自古以来,文官与武官不合屡出不鲜。双方谁也瞧不起谁。白芳是正儿八经的及第出身,家中又是书香之家。而郭毅是农户出身,又是武官。轮官职,白芳还比郭毅大一级。以至于实际上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他过。
然而适才郭毅的一番话,却是拐着弯说他贪污国库的银两,白芳也是要面子的人,哪还受得起这口气。气急败坏之下,也顾不上什么圣贤之道,当着楚鸿钧的面便和郭毅吵了起来。
只可惜白芳终究是个文人,论骂人的本事,他实在是比不过出自军伍的郭毅。一番对骂下来,白芳硬生生的被郭毅骂的噎住了,只气的他脸一阵红一阵白。
“哼,姓白的。郭某能混到今天的位置,除了皇上的厚爱,那可是一刀一枪报国杀敌用命换来的。你个白面书生能有多大本事。向你们这样的,平日里也就动动嘴皮子,一到关键时刻屁都不敢放。”郭毅一旦开了话匣子,要让他闭嘴那可就难了。见白芳被骂的说不出话来,愈加的得意起来。
此言一出,不仅是白芳,其余那些文官也终于坐不住了。这匹夫,你骂归骂,凭什么将我们这些文人全都骂进去。而且还是当着皇上的面。
“住口!郭匹夫,胆敢辱我文官!”
“匹夫,今日与你不死不休!”更有甚者,甚至撩起衣袖便要和郭毅拼命。朝堂再一次陷入了乱哄哄的局面。
楚鸿钧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儿,终于敲了敲龙案,沉声道“都给朕住嘴。金銮殿内大声喧哗,成何体统。你们两个给朕退下!”
白芳与郭毅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哼”的一声,一拂衣袖退回了朝班。
“兵部尚书许冠通何在?”
朝班中走出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躬身道“臣在。”
楚鸿钧捋了捋胡须,询问道“爱卿既担任兵部尚书之职,那依爱卿之见,出兵之事可成否?”
许冠通听后心中暗暗叫苦。他虽是兵部尚书,但却也是文人出身。白芳适才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可皇上的意思,似乎又想出兵。这让他着实为难了一把。
心中一番权衡,许冠通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皇上,臣以为出兵之事应暂缓。正如白尚书所言,匈奴狼子野心,若出兵相助,他日若匈奴羽翼丰满,趁势反戈一击,对我大楚而言是个不小的威胁。臣觉得不如暂且观望,徐徐图之,再做计较。”
这话说的棱模两可。并没有说不能出兵,只是说“暂缓”。而至于缓到什么时候,谁又知道呢?
楚鸿钧如何不明白许冠通心里打的小算盘,暗暗的骂了声“老狐狸”后,便不再多问了。
说实话,楚鸿钧看到楚浩天送过来的书信后,的确是有些动心了。匈奴立下的三个条件,虽说不能彻底消灭匈奴,但却能让匈奴再一次臣服,并且逐步汉化。可以说,此事若成,至少可以给两国换取三十年的太平。而这三十年时间,若大楚励精图治,操练兵马,足够恢复元气。
但利益虽然很大,可却有一定的风险。匈奴与楚国建交多次,可哪一次又信守过诺言。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利益二字。即使楚浩天与贺小烟成了亲,两国联姻。可贺小烟之后呢?新一任单于能继续维持现在的局面吗?
楚鸿钧感觉头又开始痛了。
“皇上,依老臣之见,此番出兵其实并无不可。”
“哦?”正当楚鸿钧感到头疼的时候,久不做声的周淮终于发话了。
“丞相也以为应当出兵?”楚鸿钧终于又来了精神,迫不及待的等着周淮来为他分析。
周淮不顾在诸位大臣们异样的模样,说道“适才白尚书以及郭将军所言,并非不无道理。所以老臣想了个万全之策。”
“万全之策?”
周淮点了点头“正如郭将军所言,匈奴存而北溯存。匈奴亡而北溯亡。我大楚若兵分两路,一方抵挡北溯援兵,一方坐山观虎斗。最终固然可灭匈奴,然北溯亦危矣。匈奴灭,依大楚如今的实力,若想发兵进攻北溯,只怕难。皇上何不试想一下,最终谁能得利?”
楚鸿钧略一思考,失声道“轩辕?”
轩辕与北溯相邻,国土虽不如楚国,但却也是不小的威胁。匈奴若灭,北溯危在旦夕。轩辕国休养生息多年,如此天赐良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一旦轩辕对北溯动兵,北溯亡国指日可待。而北溯一但亡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二百二十七章 发兵!(2/2)
,轩辕的下一个目标又能是谁?答案不言而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仔细计较一番,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轩辕国。
“所以老臣仔细一想,觉得出兵是肯定要出兵的。只不过却要在郭将军的建议中稍稍修改一二。我大楚兵分两路,一支军队负责牵制北溯援兵,另派一名能征善战之将前往大漠,协同匈奴公主一同作战,剿灭叛逆。”
楚鸿钧迟疑道“这与郭爱卿的建议不是一模一样吗?”
周淮摇了摇头,正色道“郭将军是欲灭匈奴,而老臣则是救匈奴。匈奴之地乃边塞苦寒之地,大漠飞沙苦不堪言。再加上将士们深入大漠,水土不服。是以若要灭匈奴,只怕难上加难。”
楚鸿钧一阵沉默。其实若是可以,他自然也乐意将匈奴灭掉,以此来解决这心头大患。只可惜事实就是如此的残酷,要想灭匈奴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说了半天,最终还是安抚为上。
“丞相所言有理。可这钱粮之事……”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又上来了。动用军队,自然少不了花钱以及准备粮草。可白芳已经明确表示国库已经没有多余的银两了,这就有些尴尬了。
一个国家竟然穷到连出兵的钱都没有,楚鸿钧越想越觉得憋屈。
“皇上,江南总督府刚刚上交了去年的税收,如今正在运往京城的路上。过不了几日便可抵达。皇上不妨暂且将这笔钱拿去解燃眉之急,至于后方的银两补贴,他日再做计较。”白芳看见周淮暗地里给他递过来的脸色,立马很识趣的站了出来禀告。
楚鸿钧一听,顿时大喜。江南一带的税收的确可暂解燃眉之急。至于后续需要开拨的军费,大不了他将他自己库房里的钱也捐出来就是。若是能以此换两国至少三十年的稳定局面,这笔钱花的绝对值了!
“好!郭毅何在!”
郭毅听楚鸿钧唤他,立即站出朝班。“臣在。”
“朕封你为辽州总督,统领一万人马,驻扎银泉道。五日后出发,抵御北溯援兵,不得有误。”
“臣遵旨!”
楚鸿钧将目光看向右边武将站立的朝班,只见最前面的那个位置空着。
本来深入大漠,协助贺小烟一同作战的最好人选应该是吉利公徐昭。只不过最近徐承乾身体抱恙,正在家中养病。徐昭又是个孝子,于是告假回家,正在家中亲自照顾老父。
昔日跟随先帝以及楚鸿钧征战疆场的将领们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徐昭不方便出征,而郭毅又被派往驻扎银泉道抵挡北溯援兵,其余诸将都各有各的职务所在离不开身。一时间朝堂中要想找个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似乎有些困难。
“父皇,儿臣愿举荐一人。若由此人前往,必不负父皇所托!”
楚鸿钧颇有些意外的看了眼楚浩杰,“哦?是何人竟然能让皇儿如此看重。”
楚浩杰笑道“此人父皇也认识。姓萧名涵,字言玉。如今担任边关游击将军一职。”
萧涵?
一时间朝堂中在此陷入了讨论。对他们而言,这个萧涵他们还真没听说过。甚至说是名不经传。而且此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为何竟劳太子殿下亲自出面举荐。
“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楚鸿钧仔细的回想一番,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
楚浩杰道“父皇莫不是忘了?当初匈奴使臣团来我大楚比武,正是这萧涵,单臂战匈奴武师。父皇还亲自夸奖过此人。”
楚鸿钧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此人武力倒是不容小觑,但兵法韬略朕却了解不多。更何况此人不过二十多岁年纪,年纪尚轻且经验太浅,如何得以服众?”楚鸿钧欣赏归欣赏,但萧涵终究太年轻了。指挥作战不是儿戏,将数万人马交给一个年轻人,楚鸿钧实在是放不下心。
“回禀父皇。萧涵自幼饱读兵书,早年曾多次抗击倭寇而扬名。此人用兵入神,决不可因年纪尚轻便低估他。”
楚鸿钧缓缓地点了点头。此人既然早年间曾抗击过倭寇,那么想必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名望。若让萧涵前去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好!就依皇儿所言。不过如今这萧涵远在边关。不知哪位爱卿可前去传旨?”
话应刚落,朝班末尾一名久不做声的官员终于站了出来,远远地朝楚鸿钧鞠了一躬“回皇上,臣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