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120章 暗波涌动

正文 第120章 暗波涌动

   正文 第120章 暗波涌动(1/2)

身为钦差的魏忠贤,驾临南京督办税务至今未归。现在的朝堂之上,群臣犹如群龙无首,甚感无助。

这群龙无首的原因嘛,当然是这朝堂上大半朝臣,都是魏老先生慧眼识珠、亲自选拔、提携起来的内阁除了后续被崇祯安排进来的人员外,其他人都是“魏党”成员,礼部尚书孟绍虞、工部尚书薛凤祥、以及原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曹思诚,这些人可都是“魏党”,各部衙门一些重要岗位上,也被魏老先生明插暗赛地安插了不少眼线。

不过,崇祯虽然知道这事儿,也知道那些是彻头彻尾的“魏党”成员,但他自登基以来,除了极个别的大佬外,其他大部分“魏党”成员都没有怎么进行处理。

“魏党”,既然是“魏党”成员,当然要有觉悟,也有义务唯魏老先生马首是瞻!面对现在朝堂上的这些连七八糟的变化,习惯了听命于魏忠贤的这群人,顿感无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说“龙首”离体远游未归,但作为“龙颈”的黄立极和身为“龙首”的魏忠贤,他们之间的联系倒是从未有中断过。

鉴于朝堂的现状和地方上突然出现的匪兵乱象,魏忠贤冥想多日,在督查税务工作闲暇之余,悄悄的藏到暗室中亲自口述、书记官提笔做着“笔供”,而后通过暗线,给黄立极回了封密信。

一收到干爹的回信,黄立极他立即召集“魏党成员”,如野猴般潜入山林密洞间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就如此如此这般……。重猕猴得令,立马行动。

朝堂表面风平浪静之下,一阵的暗波涌动!一群有心之士,悄无声息积极的之下开始了有准对性的布置和运作。

针对卫所消忘以后,帝国腹部广袤的大地上,出现的军事武装力量的空档期间,由此频频引发出现得兵祸乱象,大明各大报纸大明参考报、大明月报、大明半月报等报纸,均进行了篇幅不晓得大论战什么匪兵为祸人间;什么朝廷的苦衷;什么过街老鼠就要人人喊打等等。反正,报纸是偏向朝廷滴。

没有舆论工具的“魏党”成员,他们就另辟途径,寻得并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来针对此时采取措施。

黄立极等干兄弟们,先是联络群臣,站在忧国忧民的立场上,进行了多次恳切的商议之后,终于达成了向皇上“劝谏”的共识。

黄立极以为做的非常的隐秘,但是,他不知道的事,许显纯再就把他和魏忠贤的事儿,悄默声的奏报给了崇祯大帝。你说,这事儿闹得。另外啊,内阁的徐应元也探的到了些许消息,就把黄立极他们的动向,悄悄地向崇祯大帝做了详细的汇报。

得到群臣,特别是“魏党”,私底下的这些动作,崇祯未做任何表态,他只是要求许显纯、徐应元继续、密切的关注事态的发展。

该来的总会是要来的,反正迟早是不着急,有些事啊,不当面掰扯掰扯还真不行,只有当面掰扯清楚了,那什么事情就好解决了。

这天午朝,崇祯一如既往地前来朝堂,听取各部门官员的工作总结。当然,只是听取,不表态。因为这不是大朝,各部门履行的工作就是,各部门之间平行沟通、以及向内阁汇报取得谅解和指导,皇上只是旁听无须发表任何意见。一般情况下,他们也无须争取皇上的意见。

各部门将杂七杂八的事情汇报总结完毕,然后就日常事务,各部门之间的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实在无法统一的,将由内阁给予决策、指导、批复。

朝会接近尾声,按照程序,这时群臣就该向皇上行礼散朝了。这会儿,崇祯也等着受完群臣的散朝礼,下朝回宫休息呢。哪成想,那个都察院原尚书,因都察院撤销变为督查司左侍郎的曹思诚,却是率先跳了出来。

“皇上,臣有本。”曹思诚跨出来的同时,眼睛不由得飘向御座,深施一礼高声禀报。

“哦?何事?”崇祯好奇的问道,同时,迟早的眼睛还不有的扫了下站在那里一声不吭的督查司尚书张泼。

感觉到皇上看向自己的眼神,张泼面无表情,仍是一声不吭。

见皇上同意听取自己的奏报,曹思诚忙表露自己忠君爱国的忠心“皇上,自卫所裁撤,各地出现了防御、镇守方面上军事力量真空,这也是导致土匪猖獗、逃兵犯案的诱因。现在各地民间人心惶惶而不可终日。加之,地方现有的巡检、巡捕、团练兵员不足,人手是奇缺,且久无战事,所以他们的战力极为不堪!现在,各地治安越加堪忧啊!皇上!”

有开头的那就好办了,又有几个侍郎官跳将出来,禀报各地出现的治安、兵祸方面严重的问题。

崇祯东瞧瞧西看看,心道哎,奇怪了,怎么都是些小虾米?大鱼干嘛呢?

刚想到这儿,这不,大鱼就出来了。

谁啊,先是礼部尚书孟绍虞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20章 暗波涌动(2/2)

来奏请“皇上,现在地方乱象横生,臣等担忧啊!不是说皇上的革制不对,也不是说因皇上的革制,才导致了现在地方上乱象。臣的意思是,有些举措本应可以缓缓图之,这样也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余地,好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但,现在既已如此,那就另求他法予以应对得好。臣以为,当前应该采取安抚的策略,且由一德高望重的朝臣前往招抚,先安抚住他们再谈其他。”

孟邵虞话音刚落,工部尚书薛凤祥就出列附和道“臣,附议!”

“哦,怎么个安抚法啊?又有哪位德高望重的朝臣出面去安抚?”崇祯幽幽地问了一句。

孟邵虞快速的瞟了了一眼黄立极,继而低头恭敬的回复皇上的问话“皇上,臣认为,德高望重的朝臣,魏公可胜任!且厂公贤名“厂臣修德,故仁兽到”海内皆知。故,由厂公出面安抚这些乱兵、贼匪,定会马到功成,众兵匪定会俯首远迎。现厂公正直南京督办税务。江南偏安一偶,朝廷难以兼顾。恰好,有厂公先行安抚平定南疆,定会给予京畿地区的这些匪类以震慑,岂不美哉!”

孟邵虞话音刚落,工部尚书薛凤祥就出列附和道“臣,附议!”

朝臣一听,赶紧跟进对啊“臣等,附议。”

“魏党”编外人员,听闻此策暗道对啊,这个主意不错,魏忠贤,谁人不怕啊!皆道“臣等,亦附议。”

看到这一情形,崇祯倒也不慌,追问道“那招抚以后呢?招抚来的这些匪、兵何往?”

“这……。”孟邵虞。

“这……。”薛凤祥。

“这……。”群臣。

“这”了半天,也没“这”出个屁来。

见此景,黄立极大神般的晃了晃脑袋,道“皇上,这样可好?这卫所亦然裁撤,若复设的话,那将有损圣誉!故此,臣以为,厂公招抚这些散兵匪类以后,可就地整编成军,已慑地方。此军,可暂由厂公监管,凡有妄想作乱不服管教者,立斩不赦!如此,既可以安定军心,还能震慑这些匪兵,使其不敢再行作乱!岂不美哉!”

听到黄立极这话,崇祯猜想,这很有可能就是魏忠贤的意思,暗道好么,终于来了!怎么着?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魏忠贤呢,让你安分你还不想不安分了?你现在倒想着开始抓军权了啊?这时机抓的好啊,不愧是老狐狸啊。高明!实在是高明啊,咱佩服之至啊!

“吭,吭,吭(hang轻笑鼻音声),黄爱卿,这是你一个人的想法,还是……?”崇祯轻笑着,看着黄立极反问。

“呃,这,这……。”黄立极一阵哑然。

“怎么?”崇祯继续追问。

他当然知道问不出什么来,但他崇祯要的只是这个过程。

“是,这是臣的个人想法。”黄立极磕磕巴巴的应道,额头那个汗啊。

“哈哈哈……。”崇祯怒极反笑。

站起身来走下御台,来到群臣中间。虽然心有恼怒,但表面上是决计不能让别人看出点什么来的。

从御座平台到大殿门口,顺着这条文武大臣中间过道,崇祯打了个来回。

返回御座的时候,来到黄立极身侧,崇祯嘴里笑呵呵的道“吭,吭,可惜啊,就是不知魏爱卿愿不愿意接着个活啊。但是,朕觉得,即便是魏爱卿愿意接这个烫手的活,朕也不愿意!朕,是真的不希望魏爱卿太过劳累啊!税务繁杂的事就已经够他老累的了,朕已是心有难安。故此,朕,绝不会再给魏爱卿再加重担的!”

说完这话,崇祯快步返回御座。不得不承认,崇祯的这个反应那叫一个快啊,既稳住了不臣之人的心,还要想办法揭过这个话题无人再提,永远的揭过。

见状,黄立极等魏党成员虽心有不甘,但也毫无没办法了。

使劲按了按屁股,崇祯稳稳的坐在龙椅上,抬起龙目,眼中散发出慑人的精光,扫向下方文武大臣,道“治国犹如治病!三国有关羽刮骨疗伤,为何?腐肉不除手臂不保,甚至危及性命!大明现已病入膏肓,犹如关羽臂受毒伤。诸位爱卿已知,卫所存之帝国,犹如关羽臂之毒瘤,不除难以愈伤!诸君以为如何?”说完这话,崇祯顿了一下。

看着下方大臣有的点头,有的无奈的晃脑,崇祯接口道“所以,革制犹如产妇之分娩,阵痛在所难免。朕相信,诸君也要相信,短暂的阵痛过后,定会还给民间一方安康!朕,再次重申!还是以前那句话,朝堂定好的事情,诸君尽管竭力去完成!期间发生的任何曲折,诸君应全力应对不可反复,更不可再行胡搅蛮缠!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否则,哼!皆按犯上论处!钦此!退朝!”

王承恩见状,也没吩咐值守太监了,他自己就直接喊道“退朝!”

崇祯也没有管群臣什么表情,龙袖一抛,袖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