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6章 太康伯的策略(1/2)
在外面游荡了一整天的崇祯等人,直到天色渐暗才返回皇宫大内。
心情大好,信步闲庭的朝着田贵妃的宫殿走去,崇祯是想着和自己宠爱妃子一起来分享自己今天的喜悦。
回到后宫,可还没走上几步呢,就有一个宫女在后面快步赶上,见到崇祯忙施了礼,道“皇上,皇后有请,说是又事相商。”
崇祯回头一看,来人他识得,此人是周后身边的侍女小红。
见对方来得急,就知道定有什么事情,转回身来,冲着王承恩道“哦……,既然皇后寻朕有事,那就一同前往吧。”
小红应了一声,忙在前引路,一众人掉头朝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进得坤宁宫门,远远地就看到周后在庭院里走来走去的转个不停。
崇祯不由得纳闷了怎么了这是?看起来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难道生出什么状况来了?
听到渐进的脚步声,来回走动着的周后转过身来,见崇祯亦然来到身前,忙施了一礼,又伸手拉住崇祯的胳膊,弱弱的道“臣妾拜见皇上,皇上,请屋内叙话。”
王承恩挥退左右,令他们厅外警戒,自己则随崇祯走进宫内大厅。
周后摆好椅子,先请崇祯坐下,接着又亲手奉上刚沏好的一碗热乎乎的鹿茸汤。
崇祯接过汤碗,捧在手里倒也没有急着喝,而是捧在手里先暖和暖和。坐在椅子上,享受着屋内透到身上的那股股暖意,浑身顿感一阵的舒爽,崇祯惬意的靠了靠后背,以便自己做的更舒适些。
歪了下头,看着坐在那里揉搓着小手的小周后,问道“凤儿,这么急匆匆地把朕找来,何事啊?”
周后抬眼看了看崇祯欲言又止,崇祯感到有些意外,轻笑了一下,心道都“老夫老妻”的了,还有什么事不好说的?
惬意的靠着椅背,崇祯呲了呲小白牙,露出和蔼的微笑,道“凤儿,单说无妨,有什么事尽管道来。说不得,朕还能给你想想办法、拿个主意啥的呢!”
清了下清脆的小嗓子,周后好似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抬起那一双凤眼美目看了看崇祯,道“皇上,年前你不是提起过,要我等规劝家父妥善处理好家族田产的事吗?”
“啊,是了,我倒是快将此事给忘却了,怎么?有什么不妥?”经周后这么猛地一提醒,崇祯倒是想起了这事。
“不妥倒是没有,只是,只是家父,家父他……。”周后吞吞吐吐的道。
“嘉定伯怎么了?他对此事有何看法?还是……?”崇祯隐隐猜到了什么。
前世的崇祯,直到最后的时刻,才知道自己这位岳丈是个什么品行。但现在,这位国仗的品行他却是了然与胸的,只不过不能言明罢了。
周后顿了顿,方接着道“妾身近闻,皇嫂的父亲太康伯,可,可已然将此事妥善处置好了。哎!听得此事,臣妾,臣妾倒是觉得,自己给皇上添了乱。皇上,臣妾若办不好此事,那将如何母仪天下!你说,你说我该怎么办好啊?”
急切下,都开始“你、我”的称呼上了。
“哦,凤儿不要着急,总会有办法的,再说了,国仗是国仗,你是你,怎可同论!这个,还有啊,你是如何知道太康伯的事情的?那你可知道太康伯是如何将此事处理妥善的吗?”崇祯不由得有些好奇。
他自己正为这些事犯愁呢,虽说自己也下过圣旨,要那些皇亲国戚、地主豪绅,强力执行“国策”土地国有的既定方针。但现在,对于太康伯采取的是个什么良策处理好的这件令人头痛的大事的,就不得不令崇祯好奇了。他倒想看看,太康伯的采取方法能否有什么可以借鉴之处。
见皇上提起兴致来问起此事,周后就忙道出了缘由“臣妾是在前几日听皇嫂讲起的,皇嫂说,太康伯是遵照皇上的旨意,自家留下永业田百亩,余田皆赊欠给那些无田产的乡里了。”
崇祯不由得大奇“赊欠?怎么个赊欠法?你可知晓?皇嫂可曾详说起过?”
“嗯,听皇嫂说,说是按着当地的市价赊欠给那些乡里的。只不过那些无田产的乡里,家里本无余粮,哪还有什么银两啊。所以啊,太康伯就变换了个法子,就是让他们想要田产的人家,分五年付清所得田产之款项,还要求他们必须在五年内付清,那些五年内实在付不清的,则以后每年增加1分的利来偿还,直至还清为止。听闻此事后,臣妾倒是觉得这个法子不错,毕竟大部分田产是花银子买来的,银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嘛,这样以田产换回银子也未尝不可!所以啊,臣妾也想借用此法来规劝家父来着。可,可谁曾想,家父就是舍不得那些田产。哎!臣妾只好寻皇上来,看看能否给臣妾想个法子,要家父赶紧的办好此事。”说完缘由,周后还顺带着把自己今天找皇上来的目说了出来。
听到自己皇后这话,崇祯眼前一亮,暗道这倒是比自己强制来的法子好些。
转过头来,看向王承恩,道“大伴,你去皇嫂那里,把太康伯所做这件事情的始末、所采取的这个策略整理成册子,再交由孙承宗、陈子龙,要他们报社对此事大力宣扬,主要议题就是要全天人,都以太康伯为楷模,这种为帝国为朝廷做出贡献的人,都会要受到全天下人尊崇和国家的褒奖的。特别是皇亲国戚那里,一定要他们都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16章 太康伯的策略(2/2)
此事,就是派人去个他们读报也得排!各地的地主豪绅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再宣太康伯觐见!”
王承恩大喜之下领命而去。他可是对张皇后发自内心的尊敬,顺带着也对太康伯恭敬万分。看来,皇上是要封赏太康伯了。
崇祯深深地明白,当下,土地兼并的根源根本原因所在
根本原因啊是和土地“私有化”的存在有关!有了土地私有化的存在,那么就存在土地的随意买卖;既然存在自由买卖,那么也就在根本上为官员、地主豪绅、商贾等群体,在为购买、兼并土地上,了便捷的条件!
另外,又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即便是没有遭到地主豪绅等土地占有者的盘剥,底层的农民也会因为天灾等各方面原因出现分化,一部分小农因破产而至贫困,为了填饱肚子,万般无奈之下必然会出售自家的土地,恶性循环之下,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整个国家的工商业极度的不发达,使得有钱人手中的银子没有太多的去处,所以,那就只有大量的购买田产来进行囤积了。
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问题再多也得一个一个的来解决。
崇祯帝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要将土地“国有化”,民间田产绝对不允许自由买卖,否则,国家既不认可,还将予以罚没,既包括买卖所涉及的银两,还包括买卖所涉及的土地。
其次,就是大力促使国家资本以及民间资本工商业的发展。前段时间拓展的“丝绸之路”,其实就是以国家资本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模式。
至于以后,崇祯还考虑着,让民间承包、发展运输业。不是有句话叫什么“要想富,先修路”嘛,路修好了干嘛,路修好了还不就是为了所需物资的进出,运输起来方便嘛!
这“路”驿站、运河、“丝绸之路”、乃至以后的海陆都得需要大力发展。
不过,驿站这条路,可是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那么以后呢?以后当然要在国家资本起到示范效应,也就是“赚钱效应”以后,来带动民间资本的跟进了。
好了,国家、民间资本进来了,那运输什么啊?好了,前边所说的“丝绸之路”的作用可就出来了。水源充足的产粮地区的商人,可以把粮食贩卖的京畿地区,再将北方产出,特别的是,在蒙古草原交换来的牛羊马肉、皮革、以及皮革类制作产品贩卖回去,这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还能满足蛮夷商人的需求了不是!这不就实现了物资的多样化、流通运输的便捷化,既扩大了内需,还能增加“外汇”的储存量!同时也盘活了,那些深藏在地窖里银两资本的流动性?
想到这些,崇祯不由得哑然失笑,想的容易做起来难啊!慢慢来吧!
“皇上,你笑什么啊?难道臣妾哪里说错了?”周后在那里正看着皇上,等着给她拿主意呢,怎么这会儿皇上竟然自个儿傻笑起来了?
崇祯一阵的尴尬,这神走的,让爱妃都误会自己了。
“呵呵,没有,没有,朕呢,只是听到太康伯的这个法子后,想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已。”崇祯干笑着解释着。
“那,皇上想到什么法子了吗?”小周后朝着崇祯噘了噘性感的小嘴,问道。
崇祯在椅子上坐不大住了,这小嘴噘的,这不是撩人嘛这是,大白天的!
“总不至于,总不至于给国仗单独下道圣旨吧!那样很是不妥的!再让朕想想,嗯,有什么法子呢?要不这样。”崇祯眼前一亮,抬眼看向小周后道。
“谁让你下圣旨了,怎样想到法子了?!”周后显得有些急切。
为什么说是急切呢?那是由于小周后也感到自己父亲的自私、贪婪,这让她很是无奈和紧张,特别是现在,皇上正是想干一番事业的这个节骨眼上,她可不想自己的父亲犯了皇上的什么忌讳,那会对娘家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小周后很是着急,她也拿自己的父亲没办法。
崇祯斟酌了措辞,方道“嗯,要不这样。先通过对太康伯的大力宣扬,给与太康伯高规格的待遇。而后你再旁敲侧击的去给你父亲说道说道,激起他内心的羡慕嫉妒恨!然后再和他沟通沟通,看看有什么效果。实在不行,就给他施加压力,就说不久之后,朝廷将会出台严厉的强制措施,就要先从皇亲国戚下手,要求必须执行这项国策!否者就会剥夺所有封赏贬为庶民。如此一来,你再看看实际效果如何。你看这样可好?”
小周后沉默半天,皱了下眉头,歪着小脑袋看着崇祯问道“这样行得通吗?怎么觉得不像是个很好的注意呢?”
崇祯苦笑暗道平日里把你这个丫头给宠坏了,竟敢这样和咱家说话。我说出的话,那可是圣旨!天下谁敢不从!可你竟敢说朕的主意不是个好主意?!切!
心里虽然这样想的,但嘴上可不敢这样说,谁让自己平时太过宠她呢!
“呃,这个,要不就先这样试试吧。朕也想不到什么太好的法子,谁让嘉定伯是朕的岳父呢,凤儿你说是吧,总不至于……。嘿嘿……。”说着,用手做了个切菜的手势,崇祯不由的嘿嘿干笑了起来。
小周后知道皇上和自己打趣,于是娇嗔着喊道“你,你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