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113章 连体枪弹

正文 第113章 连体枪弹

   正文 第113章 连体枪弹(1/2)

毕懋康在听到皇上平身的口谕后,不光没有直起身来,反倒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了。

崇祯诧异的看了一眼跪在面前的毕懋康“爱卿,你这是……?”

“陛下,呃,臣,臣提个想法,只是,只是……。”毕懋康吞吞吐吐得道。

崇祯更是不解,有什么事就说呗。干嘛这样啊,尽量使自己的与其和善,随声道“爱卿,你说便是,单说无妨,你先起来。”

“陛下,那臣就说了,臣倒也想明白了,这有膛线的枪管,射出这种子弹,确是能达到快速、准确、强力破甲的效果,但,但是……。”不光没有起身,说到一半,毕懋康又卡克的不敢说下去了。

崇祯好像隐隐猜到了什么,见毕懋康没有起来,只好随他“嗯,不错,还有呢……。”

毕懋康暗自抹了把冷汗,他这可是在捋虎须啊,胆敢否认皇上定的调子,这不是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嘛。

听皇上让他继续说,他也豁出去了“陛下,膛线能不能很好弄出来,暂且不说,即便是能把相关的机械逐步完善,最终把膛线设计出来了,但在眼下,也不可能用在实战上!那是因为,火枪每次发射完后,都得需要清理枪管,火药燃烧完后,会有很多的残渣滞留在枪膛内,若是有这些膛线的话,那如何能把线槽里的火药渣清理出来?清理不干净的话,一则失去了膛线的作用,二则反倒更是增加子弹出膛的力道。所以,所以,臣,臣认为,当前的条件下,这种枪不实用。要想把这种枪管用在实战上来的话,得有办法让火药没有残渣才才可以。”

说完,毕懋康一个头就叩在了地上,不敢抬头了。大冬天的,他好似都感到额头上有汗珠子在滚动。

“呵呵,哈哈哈……。”听完毕懋康的话语,崇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崇祯哈哈大笑的声音,毕懋康更是紧张万分,脑袋在地上叩的更低了难道皇上真的怪罪自己了?

王承恩也心想皇上应该不会怪罪毕懋康啊,这是……。

果然不出王承恩所料,崇祯哈哈大笑完毕,忙从椅子上起身,跨出一步,来到毕懋康身前,弯腰伸手拖住毕懋康的胳膊,一用力就把毕懋康拉了起来。是一用力,但是并不是非常用力,因为毕懋康可不敢真的让皇上费劲拉自己啊,借着皇上的手,他也就顺势而起了。

自身后的毕懋康尴尬的站在那里,崇祯则是拉着他的胳膊又是呵呵一笑,道“呵呵,孟侯,很好,你很好,真的很好,没有因为这是朕的意思,而毫无原则的放弃自己在科研上的严谨性,很好!朕是非常欣慰的!孟侯不必担心,朕,真的很开心!”

说完,崇祯又是一阵的大笑,他能得到毕懋康的鼎力相助,是真的高兴。

听皇上如此说,又见皇上大笑的神色决不是恼怒,而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兴奋地神色。毕懋康内心大定,王承恩也放下心来。

“这样,至于与膛线有关的,一系列相配套的设备上研发,咱可一定不要松懈!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研发出来。至于这种枪管,暂可不必大量生产。这种在枪膛后部装枪弹的方式和膛线,一定要不断完善!至于这种枪用的枪弹,嗯,这样吧,来,你记一下,朕来给你说上一说。”

毕懋康见皇上没有怪罪自己,并且又提到了一个新的“科目”什么配套的的枪弹。

又听皇上要讲解,毕懋康赶忙取来笔墨,准备祥记“圣谕”。

“来,朕先绘画出模型出来。”崇祯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对照着图册来说的好些。

待崇祯把子弹的样式画完,就开始讲解了“孟侯,你来看……。”

毕懋康把头凑到崇祯身边,离的很近,搁在平时,这可是大不敬,这会儿,崇祯和毕懋康都不在乎这些细节了,只是,边上的王承恩却是几次欲言又止。

“你看,这个细长的筒,是用油包纸做的,目的是防潮、防水,且称之为枪弹壳,简称弹壳,内装定量的火药,一定要定量;这底部与与弹壳相连接,略大出一小圈的部分的东西,是用薄铁片做的,一定要与弹壳链接牢靠,铁片中间有个凹型小孔,内封一小块火石,一次性用尽即可;弹壳上部紧固一铅锤型弹丸,这弹丸中心包裹一个细小铁钉锥形头,铁钉锥形头外部使用铅包裹上;铅层底部与火药结合部,则要呈现出凹型,这样能增大火药的推动力;另外,枪弹的整体要和枪膛略大,但不能大过膛线槽。”崇祯边比划边解释。

还别说,崇祯解释的清晰,毕懋康听得仔细。隔行如隔山,其他人则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最后,至于枪和枪弹的重量,那就实验着来、慢慢的探索吧。下一步,你最主要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13章 连体枪弹(2/2)

还是在炼出合适的钢材后,大批量的造出后装式燧发枪来!就是,这些图册上绘制的这些,一定要做到防雨、防风、防水,且,可以让我们的将校、兵卒放心大胆地使用,就是决不能有炸膛的事情发生。还有,切记!一定要尊崇我们的这些匠师、技工,粮饷充盈及时,不得有误!”崇祯给毕懋康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毕懋康刚想下跪领旨,却被崇祯给笑咪咪的托住了,只好微微颔首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辱命!”

“嗯,就这样吧,爱卿再引领着朕,到炮场和火药厂和其他地方去看看。”崇祯长身而起,要毕懋康引领着自己,到军工厂的其他地方转转。

有自己的这种超前意识的正确引导,崇祯相信,毕懋康定会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后装式燧发枪来的。真到了那时候,别说李自成等人的这些搅屎棍,就是包括吴三桂后来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满清鞑子也绝对不会再有任何入主中原的可能了!满清之所以入主中原,倒不是因为他们的骑兵和弓箭有多好使,说句不好听的,那是在“机缘巧合下”,李自成之流和吴三桂与满清鞑子配合的太好好,再加之明廷自身复杂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罢了。

现在让崇祯痛疼的是,无烟火药的开发是个问题,虽然他也了解了硝化纤维的制作方法,但是现在硝酸和硫酸不好搞啊,虽说现在可以在硝石里提炼硝酸,但数量太少了,这事急不来,慢慢来吧,先给这些“专家”们一个正确的思路再说。

另一个让崇祯内心着急和上火的则是,他要尽快的完善火炮和加快大量研发、完善“开花弹”的步伐。

说道开花弹,不得不再啰嗦一句,关于开花炮弹,明朝早就自主研制出开花炮弹了。早在1488~1505年,在传统爆炸性火器的基础上,明军就已经发明并装配了被称为“毒火飞炮”、“击贼神击石榴炮”等早期爆炸弹。这在时间节点上不光不晚于西方同期出现的开花弹,而且还有“毒火飞炮”的“化学弹头”,此弹内“置砒霜、毒药”,落地后爆炸,药物和铁壳碎片同时杀伤敌军。这威力,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堪称独步天下。

还有“石榴炮”则是常规弹头,“形如石榴,碗口大小,内置火药,配以特制慢燃火种,抛至敌阵,受震而爆。

上面说的是明朝,接下来不得不说的则是清朝,到了闭塞落后的清朝,居然没有开花炮弹了!说是这项技术失传了!清代本就“重骑射,轻火器”嘛,明代屡建奇功的开花弹,到了鸦片战争时的大中华已经无人知晓,惊若神物。

清军所用的开花弹,还是李鸿章专门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的,还有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用以引进西式开花弹。

还有左宗棠在新疆平叛时,从一处明代古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由得悲从心中来,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致被列强所欺凌!”

想到这些,崇祯内心不由得一阵的冷笑李自成竟然还是走了老路子,看来该来的还是要来的。不过,哼!咱们走着瞧吧!

也不知道崇祯到底要和谁走着瞧,看着他倔强的样子和眼神中透出的坚毅的神色,周围的人也感受到来自皇上身上那股无形的压力,他们的心神也被这股压力所震慑。

在没有无烟火药的前提下,崇祯也只有打造那种排队枪毙的阵法了

就是那种大家耳闻能详的、几乎都知道三段射法。但是不仅仅是三段法就是最完善的战法了,崇祯还想加入另外一种阵法,那就是火枪的三段法再配置上炮火狙击法。

首先将士兵分为三组排,一组排射击时,另两组排填弹、清枪膛。射击间隔则在七八秒之间,假如是燧发枪的话,时间应该更短,只是没有实践,不敢确定具体的时间。但是,这种阵法,经过轮番射击,再在抢手阵前配合上防马栅、车阵的话,那杀伤力更大。

最后,再从枪阵的两侧、车阵里边配备小型火炮,枪阵后面配备大型火炮,给予火力输出,对敌军的杀伤力更大,战阵的威力更强,更难以被敌军所突破。

火炮则是由四人操作,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每击一发后,左边的人填入子弹,右边的人填入火药,后面的负责击发,击发时间间隔只要四五秒,实在是最快,最实用的火炮实战输出战法了。

崇祯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心里不由得开始畅想三段火枪施射、大量火炮配上开花弹的轰炸,再加上自己全力打造的强大的骑兵部队,将来燧发枪完善后,再给骑兵配备上合适的骑兵燧发枪,那样的话……,呵呵呵,哈哈哈……。

听到英明伟大皇帝突然发出的笑声,周遭跟随的人都吓了一大跳,实实在在的一大跳,就连走路的步伐都快打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