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痛切毒瘤(1/2)
看着皇上痛心疾首的样子,孙承宗也很感无奈,暗道依当下大明现状,别说这三大营了,除了辽东、东江镇稍好点外,内地那还有什么强军!从军务到地方政务,哪里还有净土,整个帝国可都快烂透了。哎!皇上雄才,自己也只有全力施为,尽吾所能而助之了。
“陛下,事已至此,烦闷亦无济于事,还是恭请陛下给个解决的法子的好。”孙承宗道。
崇祯呆立片刻,听孙承宗如此一说,觉得有理,着急毫无用处,倒不如好好地寻个解决的法子。
想想上一世,在帝国的最后关头,这些被自己给予厚望的三大营官兵的不战而降,可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孙爱卿,朕倒是有个大胆的想法。”崇祯坐直身子,眼露精光看着孙承宗。
孙承宗听闻皇帝如此之说,也顿感好奇“什么想法,老臣愿闻其详。”
“这样,孙爱卿,剔除糟粕,不是还能剩下十万兵丁嘛!朕打算,将这十万兵丁分两部,每部五万,分派给赵率教和满贵处,令其屯田练兵、严加操练,用以强化满贵所辖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等长城一线,以及赵率教所辖蓟州、永平、密云、潮河、石门等地之防务!如此一来,加之他们已有的部卒,京师北侧将重兵云集,后金暂可无虑。”崇祯边思索边述说。
左右各坐一人愤笔速记,这是崇祯帝为了不使自己随想的言语忘却,又恢复了明初曾设的后又取缔的“起居注”官职。崇祯命名曰“秘书”,乃六品小官,系君宣会成员,出自信王学府编修科。
这左右秘书,平日里跟随皇帝左右,随时记录皇帝的言语,且这两名秘书所记内容不得通对,每日里均有专人整理造册,再由王承恩验看后,再由专人收录。这也是以防有人作假、篡改皇帝口谕有意而为之的。事后待皇帝每每问及,皆可随时调阅。
随着崇祯的口述,分坐于皇帝左右后侧的贴身秘书,则快速的记录着。
趁崇祯话音刚落,抿茶之际,孙承宗慌忙开口,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如此一来,京畿地区将无兵可守,万一有个变故,将如何应对?”
崇祯见孙承宗如此紧张,面带苦笑,略一摆手,道“孙爱卿请勿着慌,也不怕告诉你,与其蓄养这些畏敌如虎、碌碌无用之辈,倒不如让他们去边关锤炼一番的好。这空缺重新招募就是,要重新编练出一支有着悍不畏死、敢余御敌死战之雄心忠勇兵士岂不更好!”
孙承宗疑道“陛下说,现存兵卒畏敌如虎?这京畿地区也无甚战事,陛下怎知……?”
崇祯不想多说什么,道“此事不必深究,就这么定了。要让重新组建的这三大营官兵都明白,与其流离失所、客死他乡,到不如战死疆场来的壮烈。要给他们灌输为国献身之荣耀,为君战死之行操。”
见皇上决心一下,当是皇上恨极现在三大营的官兵,故才做出这等出格之事。孙承宗也无法,只好应诺。
“还有,这一刊军报,就是要大力宣扬忠君报国、勇于杀敌之精神,大力宣扬苦练杀敌本领,疆场杀敌建功立业之野望。”崇祯非常重视宣传工作。
“臣明白。”孙承宗道。
“对于招募一事,记着,凡符合条件的应募者,都先招进来再说,多多益善。招募过后,再行考评,选优者进三大营,余者遣之洪承畴处,由他编练江北大营。哎!估计他在各卫所也不会募足所需兵丁,刚好为之一并解决了吧。”崇祯已经对现在的卫所制度大为不满了。
孙承宗也觉得皇上说的及时,想来也对,天下“至强”三大营都已至于此,更何况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卫所了。
崇祯又好像想到了什么,转向王承恩“承恩,派人去宣编练,卢象升、孙传庭、孙元化前来。呃,等等,还有,也把户部主事陈子龙唤来。”
不一会,陈子龙就先到了,看到皇上正和兵部尚书孙承宗大人聊的甚欢,也不敢吭声,就这么立在屋内门侧。
“子龙,来了……。”见陈子龙到来,崇祯面带和蔼之色,冲着“木讷”的陈子龙打了声招呼。
陈子龙见皇上向自己问话,连忙向前一步,跪倒就拜“微臣,陈子龙,应召觐见陛下。”
“嗯,起来吧,落座。”崇祯显得非常随和。
陈子龙哪敢在皇帝面前落座啊,忙急切推脱道“微臣不敢,微臣站着回话就是。”
崇祯和孙承宗对视一眼,又看了看陈子龙脚下鞋底,上面还有微微可查的黏土,心下了然,皆呵呵微笑这个年轻人不光干劲十足,还是很懂礼貌的嘛。
眼见椅子都摆到陈子龙身后了,他就是不肯坐下,只好作罢“也罢,朕有些事很想了解一二,你不妨道来。”
“微臣遵命。”陈子龙站在离书案稍远的地方,恭敬地回道。
“玉蜀黍和山芋推广的如何了?朕可是知晓,这玉蜀黍在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09章 痛切毒瘤(2/2)
季也是可以种植的。”崇祯对这几样,将来可以挽救无数人性命的农作物,那是非常上心的。
听闻皇上问这事,陈子龙放下心来,不再紧张,表情变得神态自若、侃侃而谈起来“哦,回皇上,微臣也是刚在皇庄忙完回来,没来得及清洗,就获知皇上召见,匆匆赶来,刚好向皇上禀报一番。”陈子龙打了个开场白,也好整理一下思路。
“嗯,看出来了,你脚上的泥土还挂着呢,呵呵呵。”崇祯笑着指了指陈子龙脚下。
陈子龙尴尬的挪了挪脚,嘿嘿傻笑道“嘿嘿,皇上,刚开始,新进皇庄的庄农和老庄农都不肯种植,说是万一没了收成,将来还得饿肚子。我就把皇上的旨意传达给了他们,说圣上有旨凡种植这新农作物者,皆免除当年赋税,若无收成,朝廷自会供养,亦不会怪罪。凡不愿种植者,皆收回皇庄田产,另赐他人耕种。这不,现在已经耕种完毕了,上好田地皆种植玉蜀黍,劣质田地种植山芋。”
“嗯,很好嘛!不错!不错!那个,那个取水之事可解决了?”崇祯高兴之余又问道。
陈子龙略一考虑,道“皇庄之内,每隔五里取井一处,只是天旱水少,每井挖掘甚深,皆三十米开外,井开口甚大,出水后,再回填缩口。现今,取水倒也不成问题。”
崇祯龙心大悦“子龙乃干才也,记你大功一件,承恩,报与户部、内阁,子龙此乃大功,可升任侍郎一职,着内阁、户部商议。”
见皇上高兴,王承恩也非常开心,暗想此子之事,定然办成。
复看向程子龙,崇祯道“子龙,现今这内务政事,朕不便直接干预,待内阁、户部商议后再行定夺,此乃天功,无人可违,不必担心。”
陈子龙听闻自己即将升任户部侍郎,喜出望外,忙跪地谢恩“微臣,陈子龙,恭谢天恩。”
“嗯,起来吧。日后,你要精心竭力,保障这些农作物的栽培、种植的成活率,提高它们的产量,还要让广大农民接受这些新事物。另外,你不也兼顾着报刊编修嘛!这样,将每月一刊的政务报,改版成“大明半月刊”吧,半月刊发一次。你要在其中的一半篇幅,来大力讲解这新农作物,讲解当下天旱地寒,种植这些新作物的必要性和它于人有益的好处。”说到这里,崇祯又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爱卿,另外,改版后的“半月刊”,除了陈子龙刊登的农业方面的事物,其他版面,还是依旧,一定要大力宣扬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商人合理纳税的必要性,以及土地国有的重要性。”崇祯觉得一个人的思想好改变,但是要想改变一群人的思想,那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臣遵旨。”孙承宗已经明白皇上的苦心所在,所以,他也是死命的配合。
“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没有强大军队存在的帝国,随时都会面临异族侵犯的险境,是没有什么安全可言的;没有强大财力支持的军队,是训练不出什么强军的;没有强大军事的支撑,各行各业,包括商人是无法正常行业的;没有合理税负的保障,朝廷是决计没有强大财力来源的。还有,这土地国有,而非君有!国有既是全天下的臣民都有权利拥有,决计不允许少数人,兼并、吞没他人田产,凡事种种皆有违国法,必严惩之!”当下,崇祯把军队建设、土地国有化、以及商税改革等等这几件事,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崇祯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借住这强大的宣传机构,来大力的宣扬自己的这些理念,要让全天下人都明白事由原委、青红在白,别被少数人的鼓噪所蒙蔽。
“孙爱卿、子龙,朕三番两次的提及此等事务,足以说明朕是非常重视此事的。你们要明白它的重要性,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去宣扬,要派专人去宣扬,要宣扬到什么程度呢?上至皇亲贵胄、达官贵人、地主豪绅,下至每一个老百姓、士卒都要宣传到位,要宣传到各行各业的角角落落,要让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最底层的士卒、每一个苦力,都懂得这些道理。”
孙承宗站起身来,深施一礼,陈子龙也跟随着孙承宗深深施礼。
孙承宗哽咽着,眼含热泪道“陛下,陛下苦心,老臣明白,帝国现状,老臣也很揪心。根深蒂固之观念,若想改变,实乃千难万难,但,老臣定然尽心竭力,全力为之,万请陛下宽心。”
此时,崇祯也站起身来,走到孙承宗面前,伸出双手紧紧地托住他的手臂,用力晃了两下,却难以说出话来,只是心中暗道知我者,老大人也!
崇祯手扶孙承宗重新落座,自己的眼中也是隐隐有着些许晶莹。
待孙承宗落座,崇祯又对陈子龙道“子龙,你且回去吧。报刊改版你要上些心,孙大人这里还有军务要忙,编撰完毕,请孙大人过目即可,内容当由孙大人给你,农桑之事也不可懈怠,你老师那里,你也要多多照料一番才是,你且去吧。”
陈子龙听完崇祯帝的吩咐,忙扣头退出,转回自己的衙门办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