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108章 三大营之殇

正文 第108章 三大营之殇

   正文 第108章 三大营之殇(1/2)

崇祯帝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上,盯着内阁首府黄立极,道“黄爱卿,近日政务可安否?”

黄立极没想到多日不过问政务的皇帝陛下,今天是怎么没了,怎么忽然又开始关心内政了?

几步向前,跪倒在地“回皇上,各部用心,无懈怠之事发生,政务处理无有遗漏,也未闻各地有何不妥。”

“哼!这作何解释!”崇祯向王承恩示意了一下。

王承恩拿着那份南赣叛乱的邸报,递给黄立极一观。

黄立极接过邸报一看,他当然知道这事,见皇上震怒,无法,只好应道“皇上,这些许小事何劳皇上烦神,我定会责成吏部严查地方官员,令其尽灭之。”

“军事上的事,你们就不用管了。有道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内阁眼下之首要,就是要肃查各级府衙,整顿吏治,凡有不体察民情、贪污腐化者,必严惩不贷!给你半年时间,若无成效,尔等皆革职查办!”崇祯沉声怒斥。

崇祯心道若不是还用你们背锅,早就找个由头,把你们这些魏忠贤油头滑面的羽翼给剪除掉了。

一众朝臣忙跪地领命“皇上息怒,吾等定不辱圣命。”

崇祯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发过火了,这偶尔一怒,还真把这些八面玲珑的人物给吓的不轻。

“至于怎么处理,朕不会过问,朕要的只是效果,汝等可明白!好了,都起来吧,去抓紧办好差事。”崇祯道。

崇祯对于那些在朝会上已经定了调子的政务,特别是政务上细枝末节上的事情,不愿也不想插手过多。他要的就是要把目前的这种政局模式固定下来,以备久远,待日后更换内阁后,要能继续延续下去,更好的发挥它效用。

“孙爱卿……”崇祯转眼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忙出列躬身道“老臣在。”

“你兵部出份督战令,令袁崇焕全权负责攻灭叛贼一事。要明确告诉袁崇焕匪首严惩不贷,匪众解至曹文诏处,在青山大营开山筑城!要让那些敢于造反者明白扰乱、荼毒社会者,定要受到严惩!但是,要记住惩戒恶徒,不搞株连!这句话不光是说给那些叛乱贼子们的,也是说给那些动摇帝国统治根本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们听得!遵纪守法,人人有责,胆敢犯事者,就要有承担,由此所带来的,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崇祯眼露凶光,一字一顿的说道。

一众大臣,听到皇帝如此阴冷的话语,皆是静若寒蝉。

孙承宗忙领旨道“老臣遵旨,下朝后,即刻给袁崇焕颁发兵部令,督其出战。”

“就这么办吧,散朝。孙爱卿,你待会到尚书房一趟,朕有事相商。”崇祯站起身来,散朝而去。

大臣皆散去,魏忠贤边往外走,便用眼睛的余光瞥了瞥孙承宗,暗道这老小子越来越被皇上宠信了。不行,我得抓紧干出点成效来,否则,以后可就不好在皇上面前说话了。

对待叛贼,崇祯可不想如上世那般,让反贼处于诏安反叛再诏安再反叛的恶性循环的死结当中去。他要让那些扰乱、荼毒社会者明白他们的行为,天理难容,定会受到残酷的惩罚。

再说孙承宗,散朝后就匆匆的回到了兵部衙门,起草文书,用上兵部大印后,令兵部传令兵卒,快马至南京江南行兵大营,给袁承焕传达兵部军令去了。他本人,则是在行完文书后,立马就赶去尚书房,觐见崇祯帝。

刚到尚书房门口,就见王承恩站在门外冲自己招手呢。

走进细问,原来王承恩就是在这儿专门等他的,还说皇帝自大回到这儿,就一直坐在龙椅上闭着眼睛,啥话也没说。并且把今天那几件让皇帝心烦的事情,大概的给孙承宗阐述了一下,也好让孙承宗有个心里准备。

对于皇上为何心烦,单就黄台吉兼并林丹汗治下几个部落之事,孙承宗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假若林丹汗不能坚定地对抗后金黄台吉的话,那对大明朝廷来说,定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于李自成杀人潜逃一事,这也让皇上心烦并且还那么重视,孙承宗就有些不明所以了。

进得房内,见崇祯还是靠在龙椅上闭着眼睛,双手还不时的相互揉搓着,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以至于自己进屋来他都没听到。

略略走近了些,孙承宗低声唤了一声“陛下,老臣受命前来,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听到孙承宗的声音,崇祯哦了一声,睁来双眼,站起身来。

“孙爱卿,来,来,坐下来聊。”崇祯在孙承宗面前可不敢托大。

二人坐定,內侍上的新茶来,退了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08章 三大营之殇(2/2)

去。此时,孙承宗见屋内只剩下崇祯帝、自己和王承恩三人了,显然是早已吩咐过了的。

见此景,孙承宗知道,今天皇帝定有要事相告,赶忙肃穆以待。

崇祯身体有些前倾,看着孙承宗道“孙爱卿,三大营整编之事可顺否?”

刚好,这几天孙承宗也想着,抽个机会向皇帝陛下好好汇报下,这三大营整编之事呢,现在皇帝亲自来问,岂不正好。

“陛下,老臣也正想着向陛下汇报此事呢。”孙承宗道。

“哦,讲来听听……。”崇祯对这件事非常上心。

孙承宗稍稍捋了下思路,开始将近段时间以来,如何开始展开工作,期间发现的诸多问题以及种种困难,还有将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处理遇到的诸多问题等等事项,向崇祯帝详细的做了汇报。

新年伊始,在皇帝陛下的大力支持下,孙承宗对三大营整编工作就展开了。

头半个月,孙承宗会同崇祯派给他的三大干将一同,先对三大营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摸底工作。哪成想,经过个数月的细查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细查不打紧,这一细查下去,孙承宗几人可就不淡定了。

首先,核对出来的兵员,与实际严重不符,明明有着三十五万人数的在册官兵,可一一核对后才发现,竟然是缺额竟然达到十万之巨。

其次,有这么多缺额还不算,还有就是,很多实际在册的兵丁,根本就不能上马作战,别说作战了,就是骑马都困难。

再次,就是军械装备严重不足,军马、铠甲、枪械、箭棘,缺失极为严重。

最后,就是军饷根本就实发不到位,有关系的兵丁,哪怕是什么不干,年龄再大,军饷照旧;没关系的,就是勤差不断,军饷照样拿不全。

孙承宗的这些话,把个崇祯听得眼珠子都瞪得快要掉出来了。他知道眼下大明军纪败坏,军官吃空饷严重;还有一些官老爷的亲属,好在军队里面挂个闲职来领军饷的事,也大有人在。别说一般的军官了,就是皇帝本人,不也是经常的赏赐给“有功”官员的子女,一个什么锦衣卫某某“户”的闲差来领饷嘛。

“这上不得马,是怎么回事?”崇祯没有听明白。

孙承宗大摇其头,叹了口气道“哎!陛下,这么回事,有不少是拄着拐杖的老营兵了,牙都掉的没几颗了,这些人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在册人员,饷银从无短缺。陛下,你说他们怎么能上的了马?打得了仗?还有的就是年龄太小、牙牙学步的在册兵丁,饷银照样是全足额发放。你说,这,哎!”

“啥?!竟有这事?!荒唐!荒唐!”崇祯帝大为光火,用手不住地大拍书案。

离开龙椅,崇祯帝气的在尚书房里转起圈来,他暗道自己的上一世,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自己了却余生之时,还百思不得其解,京城守备的禁军、锦衣卫为何不用命。现在想来,就是自己失察之过。自己整天的被烦琐事扰乱心智,实实在在的事确实从没过问过多少。像这等军队,能者不多得,得者不出力,谁还出力!哪里能有什么战斗力可言?!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既然朝廷不体察底层兵卒辛疾,兵卒又如何为帝国卖命!吾之过也,吾之过也!

绕回龙椅重新坐定,想通原委的崇祯帝抬起龙目看向孙承宗,道“孙爱卿,这军备好说,不足可以购置,特别是这军马,现在有曹大将军为我们开源,倒也无虑。当下重中之重则是,营务整饬,必须保证兵员满额,裁除顽劣。不足者,可招募无劣迹乡丁,或在各地流民间挑选无劣迹者,以充兵源。”

孙承宗听皇帝定了调子,也是心下稍安“陛下所言极是,如此一来,只要饷银足发,粮秣充盈,强化训练,假以时日,想来这些兵丁战力定也不容小觑。”

崇祯点了点头,道“孙爱卿,依眼下的情况来看,能满足条件者,整编之后,三大营兵员能有几许?”

“呃,这……,嗯……,那老臣就实话实说吧!还请陛下勿怪则个。”孙承宗犹豫片刻道。

“哦,爱卿但说无妨,朕定不会怪。”崇祯好像预感到了什么。

孙承宗咬了咬牙,道“以目前之状况,整编之后,能存留者也就十万之数,嗯,就是总共十万之数。”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崇祯还是被吓了一大跳“什么!十万?”

“的确如此,顶天十万,决然不会再多了!”孙承宗也豁出去了。

崇祯帝失神的跌坐在龙椅之上,朝廷每年花费巨资蓄养的三大营,如今竟然堕落的如此不堪了,真的是令他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