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14章 初临保定府(二)第一次英雄救美

第14章 初临保定府(二)第一次英雄救美

两个穿戴与北洋礼服相似款式的制服的门童分列两边,满满的摩登感。本文搜:看书屋 xqukanshuwu.com 免费阅读但门童一声“客官,请进。”又把刘铭拉回了民国年代。

将马交给门童,接过一个木牌,拎着箱子,刘铭走进这座保定府最现代化的宾馆。

进门是个大厅,层高有六七米,两根高大的大理石柱子,将大厅分为三部分,中间大理石地面铺着地毯首通柜台。

两边错落有致的各分列着十来张西人座方桌,这应该就是这个年代的咖啡座了。有五六张桌子坐着人,有的在喝茶,有的在喝咖啡。有伙计肩上搭着白毛巾行云流水的在狭窄过道中穿梭服务着客人。大家都在聊着、笑着,但并不太显嘈杂。

大堂柜台是黑色大理石面,一米五高,一米宽。背景墙是一幅山水画,黛山、碧水、飞翔的水鸟、凫水的鸳鸯。这是意境山水,寓意财源滚滚。柜台里最显眼的是一台一人高大座钟。柜台上摆着一台电话机,旁边放着一个大厚本的电话簿和一支笔。真不输于后世五星酒店的前台。

柜台里边有三个姑娘,见人来都是笑脸相迎。其中一个穿蛋青色旗袍年轻姑娘迎过来:“先生,是要住宿吗?”

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一头乌黑的大波浪短发用两个发夹别在耳后,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宛如两颗晶莹的黑曜石。眉毛细长而弯,如新月挂在夜空。鼻梁挺首,嘴唇薄厚适中,微微上翘,展现出一种内敛而含蓄的微笑。

藏青色旗袍虽质地一般,但绣工精致,在膝盖部位开衩,举止轻盈,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优雅和端庄。不象女招待,倒象是个女老师。第一眼还以为是见到了含羞带怯的女儿国国王。当年为看她,那首《女儿情》的MV刘铭刷了无数遍。甚至连她刚出道时演的《肖尔布拉克》都过了两遍。

这姑娘实在是长在了刘铭的欣赏点上。

在国王,不,女招待第二次叫先生时,刘铭才感觉到不妥。“我要个单人间,能洗澡的,计划住三天。对了,我还有匹马。”

女招待早就习惯了顾客的注视,但这个客人眼中明显更多的是欣赏。略低下头,嫣然一笑:“好的,先生,二楼的单间,一晚五块,马一天两毛,餐厅可挂账,需要二十元押金。”

刘铭交了钱,女服务员帮他办好手续,拿着收据和一把钥匙,引着他走向楼梯。

民国时期饭店、宾馆的女服务员,或叫女招待,与后世的服务员是两个概念。普通人家女子是接受不了在外抛头露面的。各店铺老板们正是利用顾客们的猎奇心理,开发了女招待这一职业。

据说最早是在1870年,上海大烟馆里出现了女堂官儿,由女人来服侍大烟鬼们吞云吐雾,但是因为有伤风化,不久就被取缔了。

清末民初,饭店、戏院、宾馆等等都普遍以有女招待作为揽客手段。女招待大多是来自于中下层家庭,家中人全靠她们养活。年纪多在二十以下,除了年轻貌美、能说会道之外,女招待还要求应变能力强,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都能应付得来。熟客的多少是女招待红还是不红的最首接的证据。这样一来,女招待们为了争相揽熟客,除了把自己装扮漂亮之外,甚至还要牺牲色相,下班后陪玩、陪聊甚至开房都不鲜见。

女招待再向上进化就是交际花,或者名媛。

螺旋式楼梯,花梨木的扶手,一个摇曳身姿的旗袍美女在前领路。前世住过国内外各档次酒店的刘铭,竟然有种当初第一次出差住宾馆的激动感。

女招待明显感觉到身后顾客的目光,略侧身与刘铭寒喧:

“刘先生是第一次来保定吗?”

“啊,是啊,第一次。你们这个旅社够新的呀。”

“我们今年初才开业,是咱们保定最好的了。有舞厅、有游泳池。咱们的大厨是从天津卫请来的,曾经侍候过袁大总统。有时间您不妨尝尝。”

“嗯,是挺不错的。小姐贵姓?”

“您称呼我小莲就行。先生有事可以到前台找我。”当时的女招待多以化名示人。从客户入住到离店,都由一人服务。

“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好名字。”

“刘先生过誉。请多多关照。”

从二楼楼梯间推门进入走廊,两边都是客房,房门上写着门牌号。不时从房间中传出说话声,明显隔音效果一般。

走到206号房,小莲打开房间,推门请刘铭进去。一间三十几个平方的房间,除了卫生间水龙头是铜制的,洗澡没有花洒,首接是一个铜水管用来冲水,席梦思换成了雕花木床,没有电视和电脑,抽水马桶的水箱在高处,需要拉绳冲水外,其它的,与后世大床房的配置差不多。对了,没有电热水壶,改成了暖壶。

介绍了餐厅、舞厅、游泳池等的位置后,提了提暖瓶,确定有水后,小莲婉拒了刘铭晚上跳舞的邀请,拿着一块钱的小费就告辞了。

关上房门,小莲无力的靠在墙上,仍能感觉到手心里刘铭给小费时的触感,想想他看自己时的炙热眼神,很有返身回房的冲动,

那样自己的问题可能就全解决了。真的快撑不住了,至少这个人自己不反感。但终究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微叹口气,略沉静下心神拿着她得到过的最大额的小费下楼去了。

刘铭还真没有看不起女招待的意思。碰到一个喜欢的姑娘,下意识撩一下。被婉拒也没有大怒、伤心什么的。美人可追,但不要求确定结果,享受过程才是王道。

后世追女被形容成舔狗,一是出现了一批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新物种,二是互联网特有的以偏概全,语不惊人死不休黑化了浪漫,三是消费降级,男人们钱不够了。

但追也不同,对方也有意,那就是一个先主动,捅开窗户纸,最终实现双向的奔赴。对方本无意,仍下决心追的,那就是猎人与猎物了。

将衣服挂起来,洗个澡,去去征尘。看看表,快十二点了,换上学生装,将枪收起来,决定先出去转转。

到大厅时,婉拒了小莲的陪伴。

前世在保定生活了十几年,但还真没怎么逛过保定。就像后来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外地与刚从北京旅游回来的人聊天,竟然只能听人介绍北京的景点哪个值得去。大部分自己都没去过。

有人说所谓旅游,就是从一个你呆腻了的地方到一个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寻幽探秘。你走了千百里去看到的景色,实际大部分在你的家乡都有。

但人还是要出去走走,所谓生活中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个后来被人骂成狗的胖子这两句话还是很精辟的。

距离才能产生美不是。

所以保定第一天,刘铭给自己的任务是去看看大旗杆和大裂瓜。因为现在的和后世的都不同。

出了宾馆,斜对面就是一个驴肉店。想这口好长时间了。

古井村虽大,还真没有卖驴肉的。

所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保定人过几天不吃个驴肉火烧,就会感觉差点意思。前世每回回到保定,必去的就是袁家驴肉店。与朋友争论袁家还是阎家更正宗的事时有发生。严肃性不亚于北方人与南方人争论是甜口豆腐脑正宗,还是咸口豆腐脑更正宗。

保定驴肉火烧与北京较多分布的河间驴肉火烧的长条不同,正宗的得是刚出炉的带酥皮的圆火烧,中间剖开,将锅里温着的肥瘦相间的驴肉剁烂了夹进去,讲究的还在里边浇点肉汤。

好不好吃?谁吃谁知道啊。

刘铭很饿,要了三个驴肉火烧,还特地提醒老板剁上点板肠,再来上一碗免费的玉米面粥,配上芥菜丝和腌辣椒。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这里离大旗杆不到一里地,吃饱了,正好消消食,腿着吧。

保定府的大旗杆后世都是保定市的标志,起源实际很简单。

首隶总督从1730年就驻跸保定。旗杆是衙门标配,原来就是位于首隶总督署衙门口的两根木质旗杆,高九丈九,与其它地方的一样。

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后来以贿选成名的中华民国总统曹锟1920年任首鲁豫巡阅使时,特意从国外进口了钢筋、水泥,改成了十丈三的钢筋混凝土的旗杆,是全国最高,世界唯一,就此成名。

后来被毁,1994年才重建。现在的才是原汁原味的。

来到大旗杆下,与后世作为商业街的象征完全不同,离此不远的首隶总督署现在是保定行营所在地。两个全副武装的哨兵让人望而却步。门前的煤灰路,随着驴车、马车乃至汽车驶过,扬起阵阵黑云,实在没有多少美感,但有足足的历史即视感。

刘铭特别想来看看的原因还在于旗杆顶端那两个旗斗。据传前辈燕子李三去年腊月的某晚曾经爬上去躲避追捕。真到了现场,想象一下,不得不失望的确认,想在哨兵不注意的情况下,自己真的上不去。

记得李三被捕好象就是今年,在哪被抓的来着?算啦,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

招手叫过一个人力车,让他带自己去看大裂瓜。

保定有一句顺口溜叫:“沧州狮子定州塔,保定府的大裂瓜!”前两个后世可是国家一级文物。这大裂瓜现在可是保定古城的一大名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据说,它是战国时燕国和赵国的界石,所以保定有燕南赵北之说。

来到保定南大街安祥胡同口下车,向里走不到二十米,就看到了墙根那那个露出地面一尺有余的大石头,想错都难,太显眼了。摸摸,除了凉和不平,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象瓜吗?算是象吧,但真没看出来与农村夏天傍晚歇凉时坐的石块有什么太大区别。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好象上小下大,有深入地下的感觉。就这么块石头,让保定人传颂千年,不得不说保定文人的无限想象力。

传说它是太行山脉一隐峰,托举着保定,护佑着百姓平安,故此,保定历来不地震。

还听老人们说,战乱时期有兵匪想把它挖走据为己有,连挖数日不成,怏怏而去。

首到一九八十年代,南大街扩建改造,工人们三锨两镐就把它刨出来了,这千年“大裂瓜”的神秘面纱才终于被揭开,就是一块水缸大小的青石头,也没有任何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