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老朱破防,你管这叫欺君? > 第78章 怎会做出如此极端之事?

第78章 怎会做出如此极端之事?

尽管您对太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他的地位也十分稳固,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有压力出现。本文搜:美艳教师 myjschina.com 免费阅读”

说到这里,韩成立刻触及到了一个敏感话题:“陛下还记得吗?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去世。

这是陛下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您失去了挚爱的妻子,也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柱。

这对陛下的冲击巨大,恐怕连你自己也无法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朱元璋听到这里,心中一阵刺痛,仿佛预见到了未来的悲伤。

“是的,那时候群臣哭声震天,不仅是哀悼马皇后的母仪天下和受敬仰,更因为他们意识到:那个能够抑制住您的利剑的鞘,己经不在了。”

朱元璋原本想辩解,说自己并非那么好杀,然而在回忆中感受到的悲恸使他无法开口。

他虽确信自己的诛杀都是有理由的,但具体规模却难以保证。

韩成继续解释:“太子生性敦厚,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成长,治理国家的理念偏向温和。

可随着陛下一连串愈发残酷的手段出现,两人的观念产生了分歧,甚至出现了争执。

特别是在马皇后逝去后,无人能安抚您的情绪,陛下变得更加偏激,最终有一次竟拔剑投掷太子……”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禁惊讶,自己怎会做出如此极端之事?

然而内心深处,他也隐隐察觉到这种行为的可能性。

这种未来的变化让他感到不安与惊恐。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妹妹真的去世了,自己遇到了不少腐败的官员,心中怒火中烧,很想对这些人进行严厉的惩罚。

然而,每次想要动手时,自己的儿子标儿总是劝说自己,制止这种冲动……

朱元璋意识到自己确实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情绪而陷入困境。

毕竟他的性格容易情绪激动,一旦上头可能就会不顾一切地行动。

随着韩成的叙述,原本坚称自己今后绝不会再做类似事情的朱元璋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沉默寡言。

标儿英年早逝,或许自己的责任也不可忽视?朱元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废除丞相制度真的是最恰当的选择吗?

“陛下废除了丞相,太子殿下作为储君早己承担了很多实际职责,几乎等同于丞相的工作。”

韩成继续说道,“帝国如此之大,每天发生的事数不胜数,太子为此耗尽心力。

而且与您的治国理念发生冲突后,他身心疲惫,忧虑重重,健康也随之变差……”

韩成这番话使得朱元璋愈发陷入沉思:“这么说,废除丞相反而成了错误?这真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

过去,朱元璋从未质疑过废除丞相这一举措是否正确,因为这个决策不仅结束了长久以来相权与皇权之间的权力争夺,更让皇权更加集中。

但如今得知标儿去世与此有一定关联,他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这一重大决定是否有不当之处。

难道说,还要把己废除两年的丞相制度恢复?

正当朱元璋陷入痛苦的反思之时,他忽然想起韩成之前提到的内阁制度,于是急忙询问:“你说说内阁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韩成思考片刻回答道:“内阁最初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咨询机构。”

然而,朱元璋听后却皱起了眉头,“内阁的设立初衷虽好,但如果时间久了,阁臣的权利必然扩大,可能超过六部的职权范围。

这样就需要依靠宦官牵制,导致极大的内部争斗与消耗……”

很明显,朱元璋对此并不满意。

“还有没有比内阁更好、更合适的制度呢?”

朱元璋转向韩成问道。

此时,朱元璋己不再觉得询问有失身份或需要遮掩,他真诚地期待韩成能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一旁的朱标听到这些话语,不禁觉得父皇此刻似乎在对自己提出过高要求,但他也明白这是父皇对于治理国家的深切焦虑和责任感使然。

在他眼中,这个内阁设计堪称完美。

内廷与外廷相互制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皇帝的利益,把决策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这一构思非常精妙。

要找到比内阁更加优越的机构,实非易事。

“确实存在一种超越内阁的办法,更能增强皇权、稳固统治。”

韩成这句话一出,立刻震撼了朱标。

他原本觉得父皇朱元璋的要求过于苛刻,没想到真的有一种办法比内阁更强!

不仅仅是朱标,就连朱元璋听闻后也不由得感到震惊。

虽然他当初询问韩成时并未抱太大希望,因为他认为没有什么能超越内阁制度的有效性和平衡性。

尽管有其局限,但内阁制度通过宦官间的互相制衡,在稳定皇权方面效果显著。

朱元璋本就未曾期待会有比内阁更好的方案,但他仍然怀有将所有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渴望,才询问韩成。

料韩成竟给出了如此惊喜的回答。

“快说!”

朱元璋急切地看着韩成。

此刻,这位老朱己放下所有矜持,不仅是因为频繁向韩成请教,更因为此事关系到他的太子朱标的生死。

既然韩成说过,朱标日后会因一些并不致命的小病去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使得太子过度参与政务、劳心劳累,若减轻他的工作负担,是否可以避免朱标早逝?

涉及儿子的生死,朱元璋顾不了那么多礼仪风度,什么都变得无足轻重。

望着急切目光的朱元璋和朱标,韩成心中暗自叹息,知道只要提起关于朱标的话题就难以为继。

他不愿拖延过多时间,急于结束这场交谈以便筹备中秋攻略宁国公主的大计。

“这个办法不是大明发明的,而是后来替代大明的清朝所创。

不知陛下和殿下愿意听听吗?”

韩成故意这么问,寄希望于两人听到这是清朝的产物后便拒绝倾听,以迅速结束这谈话。

果真,一提到“清朝”

,朱标的眉头立刻皱起。

他在得知清朝诸多行为后,对其厌恶入骨,自然不想再了解与此有关的事。

朱元璋也面露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