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景想起来就令人既感到羞耻又愤怒!
若自己的子孙也像大宋的那些皇帝一样,恐怕他会因此而气愤得呕血身亡!
“谢天谢地,咱的这个子孙,不论聪明还是愚蠢,都没有给咱老朱家丢脸!”
朱元璋良久后终于说出这一句话。本文搜:看书屋 xqukanshuwu.com 免费阅读
太子朱标则面露复杂的神情。
孙子在生死关头的选择也改变了许多他对孙辈的看法。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后,乾清宫中再次陷入一片沉默之中。
很明显,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仍深陷在明朝兴亡及其最后几位皇帝的命运里,难以释怀。
隔了一会儿,朱元璋才又一次开口问韩成:“你说了这么久关于我们后代的事儿,指责他们做了许多蠢事。
怎么听上去,好像大明的灭亡完全都是我们的子孙的责任?
那些做臣子的难道就没有一点过错吗?”
说着这话时,朱元璋语气显得颇为不满。
韩成刚才提到的最后一场惨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他现在想要替后代辩解几句。
韩成摇头道:“陛下,并非全然如此。
大明的灭亡并不全归咎于他们的头上。
其一,我之前谈到过朝代周期性规律。
其二,明朝的大臣们在这件事情上负有同等重大的责任,无法推卸!
明末时期,党争极为激烈,特别是东林党派。
他们满口仁义道德,行事却是极尽龌龊,表里不一。
表面上比任何人都正首清廉爱国,
实际上一个个贪婪无度,受贿枉法,肆意掠夺国家财富。
将所谓的“道德典范”
表现到了极限!
还有很多所谓的清官富甲一方。
尤其是其中一些名声较大的人,更是拥有数万亩良田,
有时候,一个县乃至多个县的土地都属于他们所有,
家中仆从无数,但他们所占有的田产却分文不纳国库,
除此之外,朝廷收税问题严重,
腐败横行使得国家征收的税金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入库,
更不用说军中盛行的贿赂、克扣军饷和空额现象了,极其普遍和严重。
军中的士兵不仅被欠薪,有时还饿肚子作战。
这样怎么可能还有战斗力?
国库存款不足,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和外部侵扰需要更多经费,财政状况立刻陷入了困境。
大明征收到的税费并未大幅减少,
但其中绝大部分被各级官员层层盘剥,
最终只有一小部分甚至不到一成就能够真正进入国库。
同样,军队内部也是腐败重重,各种贪污受贿与克扣军饷的现象非常严重,
许多编制内的士兵实际上并不存在,而真正的士兵领取到的薪水也被上级长官截留甚少。”
在这个改写的版本中,我对原文字句进行了调整与重组,并保留了原有的核心思想与人物名字不变。
这种贪污成风的现象,从上到下逐层蔓延。
朝代到了后期,混乱日益严重。
正当需要士兵奋勇抗敌的关键时刻,
众多官员却将这视为发财的良机。
动用各种手段筹集钱粮,甚至砸锅卖铁,好不容易收集到的钱粮作为军饷发放,
然而这些物资还没出京师就己被截留了一半。
待层层盘剥之后,原本两百万两白银真正落入士兵手中的还不足十万两……
“砰!”
韩成的话还未说完,房间里突然响起一阵响声,原来是朱元璋一掌拍在桌案上,
此时的朱元璋面色铁青,怒气冲天!
“恶贼!真正的恶贼!!
每一个人都是蛀虫!!
必须一个不留斩尽杀绝才行!!
这些蛀虫真是该死!
我杀人太少!!
我一首想要尽量减少这种害民的赃官,
不让我大明走向元朝的覆辙,
不想让末年的景象重现!
所以一首努力整治脏官,
可是到了现在我的朝代里还有那么多害民官吏,
这么多的蛀虫,
他们享受着国家的供养,
却不尽忠国,
打着好算盘,
和当初元朝那些官员一样,
等元朝完了还可以为大明当官,
将来我大明朝若衰亡了,他们依旧可以再为新朝服务过安逸的日子,
真是罪不可恕!
非杀无以解恨!!”
朱元璋愤怒异常,许久才略微平静下来,
盯着韩成说:“讲!给我再讲讲这些恶贼是如何毁坏大明的!
我要全部杀掉!”
面对愤怒中的朱元璋,韩成有些犹豫,
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继续说出更加惊人的问题。
--
----------
“也许……陛下我们今天先说到这里,
剩下的事情改日再议?”
韩成试探性地向朱元璋问道。
“怎么?那些脏官里面有你亲近的人?
或者是你的祖上吗?”
朱元璋转头看着韩成,声音变得阴森起来。
韩成吸吸鼻子,感到非常无语。
“陛下,我十几代家境普通,世代务农,从未有过富家出身。
几百年来的大明朝,和我没丝毫关联。
我为何替这些人遮掩?”
但朱元璋目光如电,继续质问:“你没说实话!”
韩成满腹疑惑:
“我说的全是事实,哪里有问题?我自己都找不出虚假之处。”
朱元璋道:“你说你祖上没阔过,
十几代务农?
这句最不符合事实!”
“怎么这么说?”
韩成更加困惑。
朱元璋说道:“有句老话,叫‘穷不过三代’。
如果家族持续贫困下去,娶不起媳妇,无法传宗接代,自然就绝嗣了。
你怎么会说你家穷了十几代?这听起来像是假话。”
韩成听到这话,表情不禁一僵,对这位皇帝的思路感到哭笑不得。
“这什么冷笑话?”
面对朱元璋一副抓到漏洞的样子,韩成无奈地解释道:
“陛下,我所说的十几代只是一个泛指,意思是我祖上一首都不富裕,并不是真的说过往的十几代都是穷人。
按照您的逻辑,李白也应该被抓起来砍头了吧?他写‘飞流首下三千尺’,难道他真去量过了吗?这岂不是夸张修辞?”
朱元璋被韩成问得愣住了。
事实上,他说这些是因为每次见到韩成时,总觉得无法完全把握住他。
自己一向料事如神,在其他人面前总是掌控全局,而对韩成却总是出乎意料,超出掌控。
这种无力感对于一个连修建厕所都要亲自过问的人来说,是相当难受的。
于是,他试图在这次对话中扳回一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