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老朱破防,你管这叫欺君? > 第35章 亲自写下诏书

第35章 亲自写下诏书

“你莫非是在开玩笑?

**己犯了诸多愚蠢之举,你竟然还说他有可圈可点之处?”

朱元璋忍不住再次质问。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com 本文免费阅读

韩成的话让他难以理解,心中的怒火几近爆发,就想活活掐死那个不孝子孙。

然而韩成竟说他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实在无法接受。

做了那么多蠢事的人,到底有何长处值得称颂?

韩成解释道:“陛下,我知道您心情不佳,但这看法确有偏颇。

评价一个人不应仅限于一面,需多角度审视。

**在许多国家大事上的确不行,没有能力却坐上了天子位置。

但这也不能全怪他,因为他原本未被当作皇帝培养,真正的皇帝本应另有其人。

他登基前从未接受过治国理政的教育。”

未曾学习过帝王之术。

因此,当他登上大位后,所作所为并非完全是他个人的错误。”

韩成这番话让朱元璋愣住了。

刹那间,许多事情在他脑海中闪现,也令他明白了许多。

怪不得!怪不得!

原来他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怪不得他的所作所为,不像一个君主应有的表现。

原来他从未学习过帝王权谋,无人教导他如何治理江山。

这一下子一切都清晰明了。

治国之道是需要学习的,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学问。

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自己一样,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并且天生就具备天赋。

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看向身边的太子朱标。

就如同朱标如此优秀,并非仅是因为他继承了自己的血脉,更重要的在于朱元璋对太子教育的重视。

早早就聘请良师进行指导,并且注重言传身教。

所以朱标的出色是理所当然。

若将来朱家子孙能像自己这般尽心尽力培养继承人,

想必明朝就不会走向衰落。

至少不会出现那样的昏庸皇帝!

“那你给我讲一讲,为何没有被作为皇帝培养的人成了天子?

老皇帝去了哪里?

老皇帝做了怎样的安排?

在 ** 登基之前,又是谁被指定为未来皇帝呢?”

朱元璋是一个聪明人,仅仅是从韩成简短的话语中就己经想到了很多事情。

韩成听了朱元璋的问题,脑海里浮现出那位木匠出身皇帝的事迹。

“陛下,这事说起来有些复杂,

如果说得太多,可能会让您再次动怒,

此事现在只能略过,若您日后有兴趣知道更多,我会详细告知。

** 登基之前的皇帝是天启。

天启不是** 皇帝的父亲,而是他的兄长。

简单说,** 继承帝位,来自他兄长的禅让。

“但 ** 难道是靠发动某种政变才坐上龙椅的?!”

朱元璋的目光骤然变得凝重,注视着韩成。

他问这话时,一股寒气油然而生。

要知道,由于出身的原因,他的家人早期多受磨难,

经历了亲人的离去和痛苦,

所以他特别珍惜亲情,不想看到自家子弟为争权斗力而内讧甚至自相残杀。

因此,在听到** 的皇位得自其兄长时,他的心里泛起警觉,不祥的感觉袭来。

他害怕出现了最不愿见到的场景。

比如赵光义从赵匡胤手中夺权导致烛影斧声,或是唐朝的玄武门事变之类的兄弟之争。

韩成摇头解释道:“陛下您放心,

事实并非您所担心的样子。

** 能继位,是因他哥哥临终前亲自写下诏书,指定了他做下一任皇帝。

因为他俩关系很好,并且其兄去世时并没有留下子女。”

听完这些话,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

幸亏并非如此!

朱元璋最为担心的情况并没有成真。

在深深舒了口气之后,他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刚才自己或许有些过于担忧了。

凭借刚才从韩成那里听说的内容来看,对方做出的一系列举动实在愚蠢,根本不具备发动政变的能力。

如果连这种人都能夺权成功,那么只能说明,自己的后人实在是个个无能,大明王朝的覆灭也确实不足为奇了。

朱元璋非常想继续向韩成追问有关那个人在成为皇帝之前的经历,觉得这中间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不过眼下,他更想知道那个具体都干了些啥特别的事情。

毕竟,这些事情早己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韩成说道:“其中最有值得一提的是那人的忠贞节操。

在李自成攻陷京师后的崇祯十七年,有太监劝降,被那人坚决拒绝并用剑杀死。

为了防止妃嫔们受到侮

辱,他命令皇后和贵妃自行了断,并亲手砍杀几名嫔妃,随后悲痛地斩杀了自己十五岁的女儿,还有一名六岁的小女儿……”

接着韩成描述道,那人身骑战马、手持火器,在几名宦官陪伴下试图抵抗敌人却被阻拦,最终返回皇宫。

当京城火光漫天时,他亲自鸣钟召集大臣却无人响应。

最后,他长叹一声:“众臣误我!”

紧接着局势恶化己无可逆转,他在一名太监的帮助下来到一颗老树前,自缢而亡,并留下遗言:

“我即位十七年,逆贼逼近京师。

纵然我德薄寡助,招来此厄运,但实因诸臣误我……朕死后以发覆面,勿使奸人伤及无辜。”

------------

乾清宫内,韩成的声音依旧缓缓叙述着,语气也从最初平静变得慷慨,乃至最后带上了几分悲伤。

对于历史中的那段过往与结果,他内心同样充满复杂的情感。

不论那人曾经多么愚昧,在气节这一点上,却丝毫不减,令人肃然起敬。

当韩成的声音落下,整个乾清宫陷入一片寂静。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一时之间都沉浸在韩成刚才所描述的情景中难以平复,神情也变得更加凝重复杂。

沉默了许久后,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又长吁了一口气。

他对那位人物的看法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

尽管仍然觉得他行事鲁莽且愚蠢,但正如韩成所说,他在大节方面没有让朱家蒙羞。

至少不像北宋皇帝那样懦弱无能,尊严扫地。

那种屈辱性的仪式,以及皇室成员被任意糟蹋的情景,实在令人心寒。

至少,这位皇帝保持了一定的气节。

许多人因难以承受屈辱而选择了不归路,有的公主甚至在极度羞辱下身体受损而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