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清朝的掌故 > 第13章 赤松常趺坐诵经

第13章 赤松常趺坐诵经

《赤松常趺坐诵经》

在贵州省贵阳市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巍峨的山峰——黔灵山。这座山与一位名叫赤松的和尚紧密相连,他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数百年。

赤松,原名韩道领,他的祖先曾从浙江迁徙至长沙,后来又定居在潼川,成为了当地的望族。赤松自幼聪慧,虽然学习儒家经典,但他的心中却对佛教充满了向往。他不喜荤腥,也不爱饮酒,从小就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志向。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赤松跟随家人避难至贵州,并过继给了杜家。杜家见他聪明异常,希望他能够走上仕途,甚至为他安排了婚姻,但赤松却一一婉拒,他的心中只有修行佛法,追求生死解脱、明心见性的目标。

他厌恶市井的喧嚣和世俗的纷扰,于是选择深入山林,过着草衣木食的艰苦生活。尽管环境艰苦,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后来,他听闻灵药禅师得天童心印,是宗门中的前辈,便投师披剃,得名道领。不久,灵药禅师前往云南游历,赤松无法随行,便转而向白云西识和尚求学。

在修行的过程中,赤松遍访名山大川,最终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登上了黔灵山的大罗顶,被这里的万峰环绕、中结平原的景象所震撼,觉得这里正是他心中理想的修行之地。于是,他立志在此建寺。

幸运的是,当地的罗妙居士慷慨捐地,贵州巡抚曹申吉也亲自督导工程。赤松和尚亲自操劳,历经三十二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宏伟的弘福寺。这座寺庙占地约12...平方米,楼台亭阁庄严肃穆,道场兴盛,禅风大振,吸引了众多的僧侣前来修行。

赤松和尚还亲自制定了《丛林清规八条》,将弘福寺定为十方丛林,使其成为贵州地区的佛教中心。他与地方官员、文人名士交往甚密,共同研讨佛教教义,使得黔灵山的佛教名声远扬,弘福寺也成为了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著名寺庙。

在赤松和尚的努力下,弘福寺历经十余代传承,至民国末年仍然保持着临济法脉的代代相传。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在贵州佛教史上堪称一绝,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极为罕见。

乾隆西年(1739年),清政府颁赠了一部《大藏经》给弘福寺,共计七千余册。雍正年间,弘福寺还获得了特许开启传戒的殊荣。民国时期,弘福寺甚至成为了贵州佛教会的所在地。

1929年,果瑶法师在弘福寺创建了贵州佛学院,吸引了众多学僧前来求学。曾任孙中山秘书的平刚也曾在此讲学,为贵州培养了一批知识僧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弘福寺也经历了种种磨难。1949年后,寺庙由僧人自行管理,但在“文革”期间,僧人西散,寺庙由黔灵公园管理。

幸运的是,在1983年,弘福寺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142座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并同时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寺庙归还给佛教界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

如今,赤松和尚的故事仍然在黔灵山上流传。他的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弘福寺也成为了贵阳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佛教圣地,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本篇完>

《赤松常趺坐诵经》

在贵州省贵阳市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巍峨的山峰——黔灵山。这座山与一位名叫赤松的和尚紧密相连,他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数百年。

赤松,原名韩道领,他的祖先曾从浙江迁徙至长沙,后来又定居在潼川,成为了当地的望族。赤松自幼聪慧,虽然学习儒家经典,但他的心中却对佛教充满了向往。他不喜荤腥,也不爱饮酒,从小就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志向。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赤松跟随家人避难至贵州,并过继给了杜家。杜家见他聪明异常,希望他能够走上仕途,甚至为他安排了婚姻,但赤松却一一婉拒,他的心中只有修行佛法,追求生死解脱、明心见性的目标。

他厌恶市井的喧嚣和世俗的纷扰,于是选择深入山林,过着草衣木食的艰苦生活。尽管环境艰苦,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后来,他听闻灵药禅师得天童心印,是宗门中的前辈,便投师披剃,得名道领。不久,灵药禅师前往云南游历,赤松无法随行,便转而向白云西识和尚求学。

在修行的过程中,赤松遍访名山大川,最终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登上了黔灵山的大罗顶,被这里的万峰环绕、中结平原的景象所震撼,觉得这里正是他心中理想的修行之地。于是,他立志在此建寺。

幸运的是,当地的罗妙居士慷慨捐地,贵州巡抚曹申吉也亲自督导工程。赤松和尚亲自操劳,历经三十二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宏伟的弘福寺。这座寺庙占地约12...平方米,楼台亭阁庄严肃穆,道场兴盛,禅风大振,吸引了众多的僧侣前来修行。

赤松和尚还亲自制定了《丛林清规八条》,将弘福寺定为十方丛林,使其成为贵州地区的佛教中心。他与地方官员、文人名士交往甚密,共同研讨佛教教义,使得黔灵山的佛教名声远扬,弘福寺也成为了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著名寺庙。

在赤松和尚的努力下,弘福寺历经十余代传承,至民国末年仍然保持着临济法脉的代代相传。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在贵州佛教史上堪称一绝,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极为罕见。

乾隆西年(1739年),清政府颁赠了一部《大藏经》给弘福寺,共计七千余册。雍正年间,弘福寺还获得了特许开启传戒的殊荣。民国时期,弘福寺甚至成为了贵州佛教会的所在地。

1929年,果瑶法师在弘福寺创建了贵州佛学院,吸引了众多学僧前来求学。曾任孙中山秘书的平刚也曾在此讲学,为贵州培养了一批知识僧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弘福寺也经历了种种磨难。1949年后,寺庙由僧人自行管理,但在“文革”期间,僧人西散,寺庙由黔灵公园管理。

幸运的是,在1983年,弘福寺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142座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并同时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寺庙归还给佛教界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

如今,赤松和尚的故事仍然在黔灵山上流传。他的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弘福寺也成为了贵阳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佛教圣地,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