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靖明 > 第412章 收礼收到手抽筋

第412章 收礼收到手抽筋

第412章收礼收到手抽筋

封赏确定,功臣们才有新的身份和冠服在万寿圣节时向皇帝道贺。

收复失地给大明带来的好处还没全面体现,但论功行赏的范围可不仅仅是武将。

像张孚敬、夏言、杨慎他们,虽不加官进爵,但都有恩衔、财物的赏赐。

将士的犒赏银子要从国库出,这一批爵衔、恩衔、功衔将来的额外俸银也是国库出,但此刻对有名有姓文臣武将的实物赏赐则是朱厚熜自己这边拿出来的。

当天拿出去很多,到了第二天,则是收礼时刻了。

是皇帝的生辰,这贺礼自然都是给皇帝的,进内承运库不过分吧?

天刚亮,朱厚熜仍是从坤宁宫睡醒的。

回京时孙交已经薨逝归葬,孙茗悲伤了许久。

做皇后已经多年的她虽绝不会因此误了其他事,但朱厚熜也知道,随着皇子们渐渐长大,只怕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然而朱厚熜还在继续加深他的恐惧:“你虽与朝鲜王位无缘,但朕观你颇有才干。这大明与朝鲜通商事,与过去朝贡颇为不同,你若不急着回去,便留在京城花上几个月,研习一下大明边市条例,再回朝鲜把通商事教他们办得好些吧。两利之事,不能老是像过去一般,不明白大明真正需要哪些货物。”

他是庶次子,他不需要这份来自大明天子的欣赏。他回去之后,金安老能给他好果子吃?

“孝心可嘉。朕观你举止有度,谈吐不凡。朝鲜风物,朕也颇为好奇,你可与朕讲说一二?”

仪仗和乐班都不缺,此刻文武群臣、外国使节们,则都在午门外等候着。

“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吐鲁番之主苏丹满速儿恭贺您的生辰。您的英名在天山南北无人不知,我奉父汗之命,为您带来吐鲁番的珍宝和骏马……”

对许多朝廷重臣来说,心头都冒出了这样的答案。

向大明天子的觐见、恭贺万寿圣节,这才正式开始。

以生日的名义,在大战花了许多钱之后收一收礼嘛,不寒碜。

朱厚熜移驾国务殿,其他使节只见金祺与李先被带着往后走去,而他们仍旧停留于大殿之中等候。

此刻奉天门内外,也都在做着准备。

不论出于关心她的心情,还是出于后宫稳定,与后宫妃嫔们久别近一年的朱厚熜回到紫禁城后与孙茗呆一起的时间最多。

大殿之外,还真的进来了两人,前面的人年轻,后面的则年纪大一些,但都看起来比较疲惫。

李在藩国使臣的队伍中走的位置相对靠前,因为朝鲜与大明的关系一直相对稳定而牢固。

而随着大明内外局势的稳定,不管是大明之内的臣子还是藩国藩族使节,都知道这是一个影响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能与皇帝面对面树立印象的机会。

是数额不算多的大明新钱,是一些书画。

内金水桥两侧,森严的守卫不是众人视线的焦点,高大的奉天门气势雄浑。

李心头恐惧非常,此时却不得不跪下谢恩。

朱厚熜并没有着急的意思,因此那明显眼神中压抑着焦急的沙汗也只能先坐着。

俺答!

朱厚熜淡淡地点了点头:“李怿既明理,朕就放心了。”

张孚敬、夏言、唐顺之等人都愣了一下,之前名单里可没吐鲁番汗国。

朱厚熜等礼部官员念完了他们进献的贺礼之后,这才开了口:“听硕ブ弥卸岽止πすΦ劂们星夜奔驰,越过荒漠和草原,这才能在今天匆匆赶到京城。一路辛苦,满速儿有心了。他的礼物,朕收下了。”

昨天新受封的国公们自是耀眼至极,郭勋、李全礼、朱麒都笑得合不拢嘴,严春生则谦虚谨慎一些。

都是士林派出于朝鲜的利益,这才担忧“门庭受害,永世无穷”。

而这两年,因为御驾北征,宫里自是再无喜讯,只有文素云现在肚子又大了,不知道她这第三个孩子会是男是女。

大一点的孩子,自己准备了礼物。

但衮必里克不确定自己能活到那一天。

除了在这陪同他们的国务大臣张璧和礼交部尚书刘龙,他们分明看见吐鲁番的使节被请出了大殿,往西南方而去。事先离开往那个方向去的,还有他们的总理国务大臣和军务会议总参谋、河套总督、青甘总督。

“……臣正是庶次子李,贱名有辱圣听。”

小不点们,则自然是他们的母亲帮忙准备。

外面的喧闹与他们无关。

只有真正让大明皇帝放心了,他才能成为真正有俸禄的外藩王公。

如今,也只是出过当时的安嫔难产,而其他皇子皇女之中,也只是有一子两女相对体弱一些。

从弘治十七年满速儿即位后,吐鲁番先灭哈密,又屡次侵犯肃州,和大明的关系是很不和睦的。

意思意思的感觉。

眼下十五个孩子一齐跪在地

上贺“寿”,朱厚熜不禁在心里自己吐槽了一句:这要是一点都不节制,恐怕规模还要大上两三倍。

是的,郭勋、李全礼、朱麒已经可以只在五府任个都督开启养老模式了。

李不由得低下了头。

其中最长的,自然是大明两京一十六省六边区一都护府、诸多藩王勋戚、二品以上重臣、省级乡贤院正陪及藩国藩族对大明天子万寿圣节的单独恭贺、献礼。

宣宁边区刚刚才设置,真正严密的防线仍旧是边墙。

有过经验的使节不无感慨:如今的大明天子太抠了。

胡思乱想当中,随后便美滋滋地赏赐了孩子们一些小物件,又问了问各宫用度,这才起身先去向蒋太后问个安。

走过了长长的门洞,他终于见到大明天子的皇宫内部是什么模样。

身体好、女人又多的问题就在于确实会很能生。

皇帝登基以来,万寿圣节都不怎么重视,这是唯一一次大操大办,还带着重要的内外目的。

“……外臣领命……”

作为他懂得形势的回报,大明天子赏赐了他宝票三张。一共一百七十两银子,不少了,但并不整齐。衮必里克弯腰捧着三张宝票谢恩,只觉得大明三位雄主的半身像很沉重。

昨日是阅兵,今天则是贺寿了。

这事原本不是不能奏请天朝开恩,几个岛而已嘛?

但昨日阅兵之后,金祺现在被大明天子这么一问,立刻就表明了态度,放弃了这种希望。

朱厚熜一眼看去,心中感慨。

今天衮必里克依旧盛装,安乐公的献舞并非唯一的节目,反倒好像是酒酣之后的性情——他主动提出来的,因此在沙汗、金祺这样的人看来,是败者对胜者的极度恐惧,只为求活。

只能说,边关的急报和他们几乎是一样的速度,皇帝那里应该已经收到具体信息了,这才使得那边的人擅自做主放行。

到了远处的钟楼响了十声,午门洞开。

今天才赶到京城,只怕是从离京城最近的朵颜部附近过来的。

“重修会典?”朱厚熜笑了起来,“会典是要重修的,朕推行新法,官制大改,现状是大异于会典所载了。只不过,大明新法常改常新,虽有人进言奏请重修,朕却还没打算这么早定下来。”

等到洗漱完毕,先是阖宫妃嫔、皇子皇女们到了这边向他道贺。

于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礼贺环节结束,终于可以开始赐宴之后,又听那边唱名道:“吐鲁番汗国苏丹满速儿遣子沙汗,恭贺大明皇帝陛下万寿!”

既是因为贺寿的特别,也必定是这沙汗带来了足够的诚意与重要的情报。

功劳立猛了,以后应该只是多带带徒弟,按皇帝说的,培养出素质更高的京营。

有来有回,之前只是收礼。现在赐宴环节,藩国藩族使节起身出列再次贺寿敬酒时,或多或少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赐。

收到手之后,再向皇明资产局多注一些资,多买些国债,这叫集中财力办大事。

沉默之中,气氛很诡异,金祺的心跳动不已。

那些老勋臣能肆意一些,但他这个年轻的新国公则不敢不小心。

能呆在奉天殿里的,是藩王、公侯伯、参策和藩国正使。

等到了时辰,先是新封的四大国公分别赴祭天、地、社稷三坛和太庙,而其余人则于午门之外列队瞻仰英杰殿及两侧碑林——这是新增加的礼仪流程。

张太后如今仍被幽居于仁寿宫。当年被撵去西苑“静养”,待后来那边彻底划为皇明大学院,就接回了她旧居的仁寿宫。虽然仍旧是慈寿太后之尊,但如今的仁寿宫才是宫里彻彻底底的“禁忌之地”。

朱厚熜翘了翘嘴角,不予置评。

前朝那边,奉天殿虽改名叫了国议殿,但奉天门仍叫奉天门。

赐宴之后,就将是皇帝一一接见各藩国藩族使节,和他们聊一聊后续的“双边关系”——在大明礼交部官员提前给到他们的安排公文里是这么写的。

如此多的旗帜,既是这特别之日的视觉点缀,也传达出国力之强盛、大明天子之尊贵。

金祺就在这里啊!

搞了一通,完成这项使命竟然是因为他的表现得到了大明皇帝的欣赏吗?

也许得益于他在后宫倡导多年的“健体术”,还有他对于幼儿抚养更不一样的要求,又或者是后宫里暂时稳定的秩序,他的孩子们夭折的极少。

金祺心里只记着一件大事,试探地问了问:“朝鲜立朝以来,一直恭顺大明。鄙王自得睿宗皇帝陛下恩准,这些年来常常惦念鄙国太祖宗系之误。如今天朝四境安定,众正盈朝,鄙王命外臣奏请陛下,大明可有重修会典之计划,正鄙国太祖之宗系?”

朱厚熜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一边听着跪在下面的柔佛王子称颂,一边翻开来看了看。

“皇帝陛下明鉴,先是嘉靖四年鄙国领议政南衮进谗言奏请上国,又是去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