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军港的殖民地海军司令部。
雷德尔海军元帅已经在这里呆了一个多月,得到的情报触目惊心,甚至让他不知所措。
告诉元首,第3帝国将会战败,而在此之前,他会与情妇在地下室双双自杀?
不如自己先自杀来得干脆。
可眼前的一切,又让他不得不相信,这的确就是会发生的历史。
他有点后悔来这里了,不知道还好,现在知道了该怎么办?
注定要战败被肢解的德国,怎么办?
与国家命运前途相比,什么黑科技已经不足为道了,雷德尔没那么天真,认为一项先进科技就能改变历史,事实上,德国人的失败从来都不是技术层面的,相反,除了原子弹,大部分科技都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阁下,需要给国内发报吗?”
他的联络副官阿尔弗雷德 舒尔兹-海因里希海军少校(alfred schulze-hinrichs)走进来,轻声问道。
“阿尔弗雷德,你是忠于元首还是忠于德国?”
年轻的海军少校一愣:“忠于元首不就是忠于德国吗?”
“如果元首会给德国带来灾难呢?”
“我不知道,但目前为止,他是德国的英雄。”
雷德尔默然,少校说得不错,如今的元首在经济上给德国带来了复苏,军事上进军莱茵、合并奥地利、吞并捷克之后,声望达到了顶峰,他和他的纳粹党现在如日中天,成为国民的信仰,国防军普遍对他抱有好感,特别是在中下层军官中。
“让我再想想。”
雷德尔发现少校没有退出去:“还有什么事?”
“荷兰人邀请你出席一个晚宴,需要你的答复。”
“有说邀请些什么人吗?”
“赫尔弗里希上将、多尔曼少将、喔还有一位,来自海峡殖民地的客人,新任东印度舰队参谋长汤姆.斯宾塞.沃恩.菲利普斯(admiral tom spencer vaughan philips)少将。”
“英国人?”
“对,海军情报处的消息,东印度舰队司令詹姆斯 福尼斯 萨默维尔(james fownes somerville)海军中将得了严重的疾病,被医生诊断为难以医治的肺结核,需要回国医治,这位少将应该是来顶替他的,一旦萨默维尔中将有什么不测难以继续,他很可能就会转正。”
英国人,英国人,雷德尔在屋子里走了两步。
“你觉得,荷兰人想干什么?”
少校摇摇头:“或许是出于同样的目地。”
货卖两家?
荷兰人或许真得干得出,在这里一个月了,雷德尔全身心扑在那条充满了高科技的军舰上头,无论是小巧的舰载雷达系统还是灵敏的声呐探测装置,或是神奇的导弹发射筒,带自动追踪的重型鱼雷,都是海军人的最爱。
大英帝国,显然是个好的买主。
雷德尔穿上漂亮的第三帝国海军元帅制服,手拿罗马式的权杖,来到了晚宴的举办地,一幢哥特式风格的建筑。
主人已经到了,高级铁艺水晶大吊灯纯手工打造、意大利优质大理石地板光可鉴人、露台上的小乐队拉着一首充满了18世纪宫廷风的乐曲,身穿雪白海军制服的男人和复古风拖地长裙的女人们翩翩起舞。
“元帅阁下到。”
侍者的高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大厅里的音乐骤然停下,对舞的男女也很有礼貌地低头致意,赫尔弗里希带着一位海军军官上前来,后者长着一张典型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脸。
“亲爱的元帅阁下,感激您的莅临,请允许介绍一下”
雷德尔自顾自地伸出手:“伦敦来的菲利浦斯先生,见到你我很荣幸。”
“同样是我的荣幸。”
菲利浦斯有些惊讶于德国人的情报效率,要知道他从接到命令飞来这里,中途没有任何耽搁,前后也就30个钟头而已。
国内一定有德国人的情报网,隐藏得还很深。
赫尔弗里希有一丝丝地尴尬,弱国无外交啊,好在很快调整心态,为他们安排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这样一来,雷德尔已经确信,对方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菲利浦斯先生,我们不是外交官,不需要用外交辞令来增强彼此的认识,开门见山好了,第三帝国,需要荷兰人的东西。”
“那可不容易,你我都知道,战争就要开始了,它会持续很多年,你的船什么时候才能到港呢?”
雷德尔心里一动,菲利浦斯在隐晦地告诉自己,英国人也得到了消息。
“你不是为它来的,直说吧,有什么目地。”
“如果我说,自由世界面临威胁,我们要么站在同一条战壕,对抗滚滚而来的赤色洪流,要么,我们与苏联一起,先收拾了某个四处开战的小个子,再来一场东西对决,请告诉我,亲爱的元帅
阁下,你愿意看到哪个结果呢?”
雷德尔万万没想到他会来得这么直白,一时间呼吸都有些急促。
“你有什么证据,苏联人不是正在东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吗?”
“俄国人有个谚语,要想杀掉一头熊,你得注意身后的狼。”
菲利浦斯平静地说道:“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弄不懂,苏联人怎么会为了毫不相干的华夏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不惜主动挑起一场战争,还记得1906年吗,他们之间的战争跌破了行家的眼镜,让多少投机者赚得盆满钵满,又让多少投机者跳楼自杀,要不要赌一赌,苏联和日本,谁会赢?”
“你可能忘了,日本是我们的盟友。”
“一个毫无用处又处处拖累的盟友,它已经完了,苏联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悍然入场,只要解决掉这个麻烦,你猜猜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雷德尔没有说话,菲利普斯显然也不是为了要他的答案,继续说道。
“苏联对日宣战的第2天就同时宣布了全国总动员,据我们的消息,仅仅一个月,他们就动员了超过550万人,现在苏联全国总兵力达到了900万人,组建了144个坦克师,他们撤消了庞大又不合时宜的军编制,一些新的更好的产品提前进入量产,比你们装备的要先进很多,想想吧,欧洲宪兵又要来了,你们普鲁士人会是什么呢?垫脚石而已。”
雷德尔愕然:“不可能,不可能,苏联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动员能力?”
“这只是第一个月,我们预计,他们最终的动员总数将超过1500到2000万,可怕的赤色主义,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他们完全做得到,而且现在这个进程大大加快了,如果你们还想搞什么白色方案、黄色方案、橙色方案,我敢保证,即使你们依然突破了法国人的防线,本土也会被数不清的钢铁洪流淹没。”
雷德尔头上冷汗直冒,苏联人宣战日本,竟然只是为了总动员找一个借口!
与他们相比,德国的战争准备远远落后,总数只有一百多万的国防军,与白色方案的目标国波兰相当,如果骤然遇上准备充份的苏联人呢?
“你们只不过想让德国人在前面,为欧洲提供屏障罢了。”
“没错。”
菲利浦斯毫不否认:“但是如果没有我们,你们连当屏障的资格都没有。”
“英国人知道多少?”
“一切。”
菲利浦斯摊开双手:“那么,亲爱的元帅阁下,你是否愿意拯救你的祖国呢?”
“我无能为力,德国只相信一个人。”
“那就让他下台好了。”
雷德尔不相信:“不可能,他现在是德国的英雄,无论市民还是军人都站在他的一边。”
“那就找个体面的方式,让他带着英雄的荣誉,为德国牺牲吧。”
雷德尔看着他,久久无语。
第二百九十四章扶不上墙的烂泥
“雷达开机了,捕捉到强烈的电子信号。”
爪哇岛以北,距离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海军的主要泊地泗水军港100公里的海面,“长征十六”号(舷号419)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露出平滑的小龟背。
他们始终保持在敌舰雷达的侦测范围边缘,有时候会故意切入,让敌人发现,为的是将他们引出来。
可惜,荷兰人不上当。
艇长程大洋无聊地问道:“有出港迹象吗?”
“没有移动。”
他一直不明白,直接一发导弹炸掉不就完事了,何必非得等它出来呢。
政委潘春华理解他的心情,开解道:“或许是考虑到,沉在深海里,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不容易打捞吧。”
“那就炸得碎一点好了。”
“导弹很精贵的,得省着点用。”
“你是说,等它出来,用鱼雷解决掉?”
“我什么也没说,上级有上级的考虑,我们,执行就是了。”
程大洋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自从干掉了一条小型潜艇后,“419”艇就再也没有碰到战斗任务,敌人显然了解了外海有多危险,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们送菜。
敌人为啥要有脑子呢。
“其实我知道原因。”
副艇长褚艾云中校神神秘秘地凑过来,程大洋没好气地给了他一脚。
“卖什么关子,赶紧说。”
“还不是那帮印尼人,说什么两舰是他们的国家财产,不让咱们轰掉。”
“扯淡,印尼这个国家都没有,哪来的国家财产,霍总也是,理那些鳖犊子干嘛,一顿炸了完事。”
潘春华“呵呵”两声:“你可以乱讲,千万别乱传,咱们的组织要讲政治,又不是山大王,组织有组织的考虑,炸不炸的等命令吧。”
程大洋撇撇嘴:“谁不知道呢,就是一想到那几个人上蹿下跳,有点堵得慌。”
潘春华意味悠长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