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沃罗涅日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蓝色1号行动
1942年5月,铁木辛哥的西南方面军在哈尔科夫遭遇惨败,不仅方面军的兵力损失了一半(27万余人),还丢掉了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德军得以占据有利的进攻出发位置。5月29日,德军在肃清包围圈内的苏军后,经过短暂休整就继续向苏军西南方面军进攻。
德军的计划是第6集团军左翼的3个军向沃尔昌斯克推进,力求歼灭在哈尔科夫战役中逃掉的苏军第28集团军;同时,第6集团军的第8军配合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向哈尔科夫东南方向推进,企图围歼苏军第9和第38集团军残部。达成目的后,也就基本上消灭了铁木辛哥指挥的西南方面军主要部队,为下一步进行“蓝色1号”作战奠定基础。
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此时已经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为了挽回西南方面军的局势,铁木辛哥请求统帅部再调拨给自己几个集团军。这招来了斯大林的冷嘲热讽,他对铁木辛哥说:“如果集市上有人出售步兵师,我会买几个给你,可惜并没有。”
鉴于南线形势严重,苏军统帅部像1941年9月基辅战役惨败后那样,指示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坚守阵地,转入防御,必要时可以在统帅部的授权下向后撤退。
为了实施夏季攻势(“蓝色行动”),德军统帅部从德国、法国以及苏德战场其他方向抽调约29个师的兵力加强沃罗涅日方向的突击力量。其中,向库尔斯克地域内德军第2集团军增调了9个德军师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共10个师),同时,还从德中央集团军群抽调了1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以及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部、1个装甲军指挥部和2个步兵军指挥部。
向德军第6集团军的哈尔科夫地域,增调了1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同时,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编成内调来1个摩托化师、1个装甲集团军指挥部和1个装甲军指挥部。上述部队负责实施“蓝色1号”作战,即:夺取顿河上游、莫斯科以南400多公里的沃罗涅日。
同时,德军于6月底从法国调来2个步兵师,从克里米亚调来1个装甲师。6月下半月,意大利第8集团军开始调往苏德战场,其中2个师于月底进抵乌克兰。这样,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集团军总数增加到8个。此外,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也正在向乌克兰调动。
这些部队会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负责实施“蓝色2号”作战,目的是肃清顿河中游的苏军,从而为向东夺取斯大林格勒(蓝色3号)和南下被高加索(蓝色4号)奠定基础。
为适应进攻的需要,德军统帅部在夏季进攻前夕,对东线部队的指挥结构进行了调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被分为B、A两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负责蓝色1号作战,由陆军元帅冯·博克元帅指挥,下辖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
A集团军群负责蓝色2号作战,由利斯特元帅指挥,下辖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17和第11集团军,以及意大利第8集团军。这次改编于7月上旬完成。
在B集团军群中,又建立了由德军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组成的“魏克斯”集团军群级集群。至此,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形成了3个重兵集团,即魏克斯集群、A集团军群和得到加强的第6集团军。此后的半年,三个重兵集团分别负责顿河沿岸、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的作战。
随着蓝色行动的展开,决定苏德战场命运的时刻也随之来临。
沃罗涅日位于莫斯科以南445公里,顿河上游东岸,是连接莫斯科和苏联南部的交通枢纽。这里是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区,方面军下辖第13和第40集团军,总兵力16.9万人,司令员是在苏军1941年冬季反攻中表现出色的原第10集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他的部队当面是魏克斯指挥的德军第2集团军。
在沃罗涅日西南方向,铁木辛哥的西南方面军在德军第6集团军的追击下,遵照苏军统帅部的指示,第21和第28集团军已经撤到奥克科尔河一线;第38集团军固守红利曼一线。为了阻止保卢斯的推进,苏军统帅部还是给铁木辛哥加强了坦克力量,由普希金指挥的坦克集群有500多辆坦克,包括4个坦克军。凭借着这些力量,德军的攻势被暂时遏制。不过,苏军对坦克的运用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将坦克分散成小股集群、多路出击,而不是集中使用,导致坦克部队无法在战场上起到关键作用。
在德军启动夏季攻势前,战场上还发生了一个插曲。6月19日,德军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期间,一架德军侦察机被苏军击落,机上载有第6集团军第40装甲军第23装甲师作战处参谋赖歇尔少校,他随身携带了德军“蓝色1号”作战计划。由于飞机坠毁在苏军防线后方4公里处,闻讯赶来的苏军缴获了这份文件,并立即上交给西南方面军指挥部。
当铁木辛哥兴冲冲地带着缴获的文件面见斯大林时,斯大林出于
对铁木辛哥本人的反感,怀疑这份文件的真实性,他主观地认为这是德军释放的烟雾。因为,斯大林还是坚信德军在夏季的进攻重点是莫斯科方向,所以苏军在沃罗涅日的防御也应该是掩护莫斯科,而不是顿河流域。所以,斯大林并没有给铁木辛哥增派部队,反而加强了他北面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御力量。
希特勒对于这次事故非常愤怒,早在1940年进攻法国期间,德军就发生过类似泄密事件,希特勒还因此明令禁止前线使用飞机运送绝密文件。而夏季攻势临近时又出现这种事故,显然是前线将领对他的指示阳奉阴违,这也加深了希特勒对陆军将领的不满。
泄密事件发生后,希特勒对南方集团军群进行了一次整顿,涉事的高级将领也被解送军事法庭审判。只是后来在将军们的求情下,这些人不久被无罪释放。希特勒也并没有因为这是事故而中止蓝色计划,他认为即便明牌,苏军也不是自己的对手。
1942年6月28日凌晨2时15分,魏克斯集群所属第4装甲集团军首先从库尔斯克地区发起进攻。在飞机和坦克火力支援下,德军轻而易举就突破了苏军的防御阵地。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兵分两路,左翼是第24装甲军,并配属第13军的第11装甲师,共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他们从沃罗涅日西北方向突击;右翼是第49装甲军,辖第24装甲师和大日耳曼摩托化师,从沃罗涅日西南方向突击。
6月29日,德军左翼在推进至克申河时,与赶来的苏军第16坦克军遭遇,随后赶到的苏军第1坦克军也投入了战斗。双方各有300多辆坦克,在这片地域缠斗了7天。德军的坦克部队作战经验更丰富,而且还得到3个高射炮营的协助;苏军的坦克军是刚完成组训不久的部队,坦克害怕脱离步兵,只敢在距离德军正面较远的地方作战,却不敢靠近德军,或者实施迂回和侧击,逐渐在战斗中落入下风。至7月3日,苏军败退。
在右翼,德军第48装甲军的第24装甲师和大日耳曼摩托化师推进到旧奥斯科尔地域时,和苏军第3和第17坦克军遭遇。德军的坦克数量只有不到200辆,苏军的坦克有465辆。看似悬殊的力量对比实际上并不代表双方的真实实力。
除战斗素质和指挥水平外,德军大日耳曼摩托化师虽然坦克不多,但装备了大量反坦克武器。霍特还给第48装甲军配备了2个高射炮营,所以德军的火力并不比苏军差。当然,如果苏军能够发挥坦克的机动性,苏军还是有很大取胜把握的,但他们的整体战术水平要等到1年以后才会有长足进步。
在战争的第一个年头,苏军的战斗部队经常被成建制地消灭,军队中大量优秀的士兵和指挥员还没有来得及展示能力就献出了生命。据统计,苏军在1941年损失的部队几乎与苏军总兵力相等,约550万人。到了1942年,战场上的苏军基本上都是经过短期训练,或者没有经过训练的部队,他们的战斗素质同德军无法相比。
在1942年,苏军的伤亡虽然也非常大,但出现成建制被歼灭的情况在大幅度减少,大量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和指挥员在战斗中迅速成长,苏军的整体作战素质随之提升,才逐渐在战场上赶上德军。
在沃罗涅日,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4个坦克军没有能够击退德军,在战场上丢下被击毁或者被击伤的坦克向后溃逃,德军打开了通往沃罗涅日的通道。
在南翼德军第6集团军方向,保卢斯于6月29日从沃尔昌斯克开始向东北方向的沃罗涅日进攻,当面苏军是西南方面军第21和第28集团军。德军有明显的兵力优势,他们沿着第21集团军和北面布良斯克方面军第40集团军的结合部打开局面,至7月2日推进了80公里,与北面的第4装甲集团军第48装甲军会合。将苏军西南方面军第21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一部合围,一同处在合围圈中的还包括苏军增援部队第17坦克军、第102坦克旅,上述部队不久就被全歼。
7月4日,霍特的装甲集团军推进至顿河沿岸,并在对岸建立了几个桥头堡,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则奉命掉头南下,向苏军西南方面军中路和左翼身后迂回。
在沃罗涅日出现德军如此强大的部队,让斯大林坚信德军将从南面迂回莫斯科。为了加强这里的防御,他从预备队中抽调第6、第60、第63集团军部署在顿河东岸,另将第5坦克集团军(苏军首支坦克集团军)部署在沃罗涅日以北的叶列茨,这支坦克集团军中包括3个坦克军、1个坦克旅和1个步兵师,其中的第7坦克军军长是苏军著名的坦克兵指挥员罗特米斯特罗夫。他因为在莫斯科反击作战中表现优异,已经被擢升为军长。1年后,他还会统帅第5坦克集团军激战在库尔斯克。
德军在抵达顿河沿岸后,并没有直接渡河夺取东岸的沃罗涅日,而是将步兵师沿河西岸构筑工事。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夺取沃罗涅日是第2集团军的任务,霍特的装甲集团军不能浪费在城市巷战中,在第2集团军赶到后,霍特也应该沿顿河南下围歼西南方面军。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