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隆美尔8:前线官兵如何看待自己的军长?
当德国人用闪击战术征服波兰、北欧和西欧时,北非地区一片宁静,人们把目标投向欧洲腹地,法国、意大利和英国都在各自守护自己的殖民地,彼此相安无事。
法国战败后,整个世界的地缘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远东,日本人看到法国和英国人已经自顾不暇,于是向东南亚迈出了实质性的扩张脚步。1940年9月,日军出兵越南。
墨索里尼在“罗马帝国梦”的驱使下,在法国投降前夕对英法宣战。同样在1940年9月,他命令意军驻北非总司令格拉齐亚尼率领所部20多万人出兵埃及,企图将英国人赶走。
战局最初对意大利人有利,但不久之后英军北非战区司令韦维尔得到了援兵,他以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和英军第7装甲师为核心,对意军发动反攻。至1941年1月,英军占领班加西,控制了几乎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并俘虏意军13万人。
此后巴尔干局势吃紧,韦维尔将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调往希腊,把手中的精锐部队第7装甲师调回埃及,然后把从本土新调来的第2装甲师和一个坦克旅部署在昔兰尼加地区,任命第2装甲师师长尼姆担任该地区的守备司令。
1941年3月17日,韦维尔亲临英意两军对峙的阿盖拉。对于“德国装甲师已经抵达北非”的消息,韦维尔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军人,都不会仅用一个装甲师就对昔兰尼加发动攻击”。
与韦维尔持相同观点的是饱受空袭之苦的丘吉尔,他致电韦维尔:“我不认为他们会用少量兵力试图夺回班加西。航运的危险、陆路的困难和酷暑的临近,都使敌人难以在夏季发动大规模攻势。”
3月24日,当德军扑向布雷加时,丘吉尔预感到不妙。他告诉韦维尔不能放弃班加西,还提醒他“只要歼灭眼前一小股敌人,你们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高枕无忧了。”
阿杰达比亚失守时,德军正在巴尔干地区向希腊进军。丘吉尔同意英军从昔兰尼加撤退,但他为撤退设定了底线——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托布鲁克。
托布鲁克位于昔兰尼加东南角,距离利埃边界60公里。二战前意大利人为了抵御英国的“入侵”,利用托布鲁克独特的地形把它打造成一座超级要塞。可惜的是,1940年12月英军向意大利人发起反攻不久,意军就主动放弃了这里。
托布鲁克扼守着“巴尔迪亚公路”,要塞部署的重炮可以控制数十公里的公路。外围有一些小山头,英军在这些高地上设有炮兵观察所,德军要想向东进入埃及,就必须首先肃清托布鲁克的守军。
托布鲁克还是一座优良的港口,即便被德军包围,英国海军也可以从海路与守军保持联系。英国的地中海舰队母港设在埃及亚历山大港,两地相距不到500公里。
接到丘吉尔的命令后,韦维尔立即调整部署。但隆美尔的行动太快,负责昔兰尼加防务的部队很多都没有撤出来,第2装甲师师长尼姆中将和善于沙漠作战的奥康诺中将都在德尔纳被德军俘虏。
1940年4月6日,英军高级将领在开罗举行会议,专门研究昔兰尼加战局,众人一致同意把阻止德军前进的抵抗点设在托布鲁克。会后韦维尔飞赴托布鲁克,安抚那些已经陷入一片恐慌的官兵。
驻守在这里的英军共3.6万人,主力是澳大利亚第7和第9步兵师。韦维尔还给要塞加强了炮兵,包括10个炮兵团和2个反坦克炮团。
意大利人给英国留下了丰厚的家底。要塞防线分为内外两层,外防线由一系列地堡构成,上面铺有木板和钢板,然后铺上沙土。地堡离地只有30公分,不走到近前根本发现不了。
每个地堡可以容纳一个排的兵力,设有机枪、反坦克炮和迫击炮发射点。地堡之间有交通壕相连,并且连通着身后的第二道防线。
内防线与外防线相距2000多米,结构和配置与外防线相似。不同的是外防线前面设有两米多深的反坦克壕沟。
从3月24日第5轻装师的第3侦察营越过阿盖拉防线向布雷加进军,到4月8日攻下德尔纳。隆美尔打得太顺手了。当波纳斯率领的第8机枪营正在清点在德尔纳缴获的物资时,隆美尔给这个战斗力强悍的部队下达了新的作战任务——迅速南下夺取托布鲁克。
第8机枪营是第5轻装师直属部队,全营下辖1个机枪连、1个反坦克炮连、2个步兵连和1个高射炮排。其中机枪连有3个机枪排和1个迫击炮排,每个机枪排配备4挺采用7.92毫米的MG34机枪,迫击炮排配备6门80毫米迫击炮;反坦克炮连有3个反坦克炮排,共12门35毫米或37毫米反坦克炮;步兵连有3个步兵排,每个排配备4挺MG42机枪、1门50毫米迫击炮,连部还配备有3支反坦克步枪;高射炮排则装备2门88毫米高射炮。
机枪营是全师步兵部队的精锐,从阿盖拉到德尔纳,一直是隆美尔手上的一支攻击利器。
经过一段时
间的接触,第8机枪营的官兵对隆美尔从尊敬到崇拜,从服从到执迷。虽然疲惫的身躯需要休息,但一连串的胜利还是让他们无条件地出发了。因为隆美尔告诉他们,英军正在从托布鲁克撤退,必须赶上去截住他们。
4月10日,第8机枪营沿巴尔迪亚公路攻击到距离托布鲁克15公里处。突然英军的炮火击中了最前面的装甲侦察车。德军纷纷跳下车,趴在路旁的排水沟里。
十几分钟后,后面上来三辆坦克、几门反坦克炮和一个连的步兵。营长波纳斯命令坦克和火炮开炮掩护,随后率领步兵发起进攻。
冲到前面的步兵被英军的机枪打倒,德军卧倒再爬起来冲锋,结果招来了更密集的火力。连续四次冲锋失败后,德军已经损失过半,波纳斯意识到凭借自己这点兵力不可能消灭眼前的英军。
波纳斯登上一辆卡车往回开,收集后面的部队。刚走出去不远,一辆奔驰汽车开了过来,车头上悬挂着一面将军旗。汽车停了下来一位少将。波纳斯首先自报家门,对方则对他说:“中校,我是第15装甲师师长普里特维茨少将,我的部队还在后面的巴尔迪亚公路上。隆美尔将军让我接管进攻托布鲁克的指挥权,我刚到北非,还不了解情况,你能为我介绍一下吗?”
波纳斯从普里特维茨少将手中接过地图,大致讲了一下他所了解的英军火力位置。他还告诉眼前这位师长,自己手上没有托布鲁克要塞地图,意大利人直到现在也没有提供给德军。
最后,波纳斯建议暂缓一天再发动进攻,以便能集结更多的部队。从第8机枪营的遭遇来看,对方有数量不少的重炮和密集的机枪火力点。
普里特维茨采纳了波纳斯的意见,他让波纳斯到公路上收拢部队,自己则找地方休息去了。
4月11日清晨,普里特维茨刚起来,隆美尔就闯进了他的指挥部,然后对着普里特维茨吼道:“英国人正在逃跑,你为什么不向要塞发动进攻?”
“我正在等待坦克和重炮。”
“立即进攻,用你手头的兵力,否则英国人就跑光了。”
刚刚来到北非战场的普里特维茨还不了解隆美尔的秉性,如果换作是第5轻装师师长施特莱彻,那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上司的指责,但普里特维茨犯起了轴劲儿。
他登上自己的奔驰汽车,命令司机向前沿开去。第8机枪营的官兵看着这辆汽车冲过来,赶紧示意其停下,因为前面就是英军。普里特维茨站在车上,对着第8机枪营大喊道:“跟我来,前进!敌人正在逃跑!”然后命令司机继续向前面开去。
英国人被搞糊涂了,一辆汽车竟然径直冲过来,而且没有悬挂白旗。各种火炮纷纷开火,一枚反坦克炮弹正中这辆汽车,将其炸得粉碎,车上包括普力克维茨少将和几名随行人员全部当场阵亡。
这是北非战场第一位阵亡的德军将领,但不是最后一个。
隆美尔此时正在普里特维茨的师部,波纳斯突然闯进来,把目睹的情况做了汇报。隆美尔很吃惊,他没想到自己的几句话就让一名德国将军送了命。
此时他也意识到夺取托布鲁克并非易事,这里不是德尔纳,也不是班加西。
隆美尔登上自己的指挥车(一辆从英国人手中缴获的装甲指挥车),打算到托布鲁克以南寻找英军防线的漏洞。在他的身后有一队机枪兵乘坐卡车保护他的安全,一辆卡车的后面还拖着一门20毫米的速射炮,这是日后隆美尔在前线的标配。
身后突然冒出两辆汽车,一辆的德国汽车,另一辆竟然是英军的指挥车。隆美尔命令做好战斗准备,20毫米速射炮立即瞄准了对方。那辆英军指挥车很快就开到近前,上面跳下来第5轻装师师长施特莱彻少将。
隆美尔仍然对几天前二人之间的争执耿耿于怀,所以对施特莱彻的态度非常冷淡,他说:“你怎么敢在我身后驾驶一辆英国汽车,我已经准备向你开火了。”
施特莱彻也不示弱,他回击道:“那你就要在一天之内丧失全部装甲师师长。将军,你不要忘了,你开的也是英国车。”
“你的炮兵团和坦克团都上来了吗?”
“是的,将军。”
“那我命令你,立即绕过托布鲁克,把部队部署在要塞东面发动进攻,然后派出一支部队向边境推进,占领巴尔迪亚。”
隆美尔和施特莱彻的关系从此再也没有改善过,这位行事沉稳、思维缜密的装甲师长知道自己留在北非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隆美尔又驱车来到托布鲁克以东。英军在一道山脊上设有炮兵阵地,发现隆美尔的车队后,立即向他们开炮射击。
隆美尔很恼火,昨天他就命令施特莱彻向这里移动,如果第5轻装师行动迅速,英军驻守的那道山脊应该已经被拿下。现在它挡在公路前,严重限制了德军的机动。
尽管连续两天的进攻都遭遇挫折,但隆美尔坚信英军并不打算死守托布鲁克。所以在兵力部署上他命令第5轻装师和2个意大利师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围攻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