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90、【人物篇】隆美尔7

390、【人物篇】隆美尔7

【人物篇】隆美尔7:德军在北非的最初表现如何?也挺垮的

隆美尔曾经把北非战场比喻成海上作战。漫无边际的沙漠如同大海一样,占领不代表胜利,关键是消灭敌方的兵力。

利比亚境内适合装甲摩托化行军的道路极为有限,除了沿地中海修建的“巴尔迪亚公路”外,很难找到像样的公路。如果一味地沿着这条公路推进,则只能驱赶英军向东撤退。所以要想截住英军,德国人就必须让坦克驶离公路,抄近路渗透到英军防线的身后。

沙漠对于德国人是陌生的,在沙漠地区作战更是毫无先例可言。当德国士兵乘坐意大利的运输船来到这个陌生世界时,面对的黎波里糟糕的环境抱怨不断。供水时断时续,有的时候流出来的是水是黄色的。他们开始回忆在波兰和法国的时光,那里有美味的食物、遍地的鲜花和单纯的姑娘。

德国人的“苦日子”很快就熬到头了,因为他们被隆美尔拉上了前线。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相比于前线,的黎波里简直就是天堂。

1941年3月24日,第5轻装师所属第3侦察营越过阿盖拉防线,突然攻占布雷加港以西的一座要塞,并占领当地的水源和机场。英军未做抵抗,撤回布雷加港。

这是一次试探性进攻,隆美尔想借此评估一下英军的战斗力。得手后第5轻装师继续向布雷加挺进,当进至摩萨隘口时,英军的炮火阻止住了第3侦察营的脚步。此时战场上突然刮起了风暴,天地之间立即变成了红色或黑色,战斗也因此戛然而止。

这场风暴的风力达到8级以上,沙粒打在人脸上丝丝作痛,汽车无法行驶,坦克虽然能继续开动,但速度并不比牛车快。伴随着风暴,气温也在上升,车里像蒸笼一般,令人烦躁不堪。

风暴停止后,隆美尔重新勘察了地形。他发现了英军防线的一个薄弱点,立即命令第8机枪营越过沙丘发动快速突袭。随后他又命令弗里德里希指挥他的坦克营向东、更深远的地区迂回,力争截断英军的退路。完成上述部署后,他又命令划归自己指挥的意军第10军用重炮轰击布雷加港。

英军害怕被包围,极为迅速地撤离了布雷加。

次日,隆美尔收到弗里德里希发回来的战报,他的坦克营截住了一部分英军,击毁和缴获装甲运兵车50辆、卡车30多辆,俘虏约一个营的英军。

隆美尔驱车赶到第5轻装师刚刚在布雷加设立的指挥部。见到师长施特莱彻时,他没头没脑地说:“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在阿杰达比亚见面?”

隆美尔口中的阿杰达比亚位于布雷加东北120公里处,是昔兰尼加地区的一座比较大的城市。它不在巴尔迪亚公路上,不利于重型装备机动。从这里向北再推进150公里,就是昔兰尼加的首府班加西。

根据德意两军统帅部的要求,阿杰达比亚已经超出了非洲军的作战范围,这也是隆美尔没有向施特莱彻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的原因。后者自然明白上司的意图,于是回答道:“我想我们不久就会在那里见面的。”

隆美尔走后,施特莱彻抓紧时间洗了个澡,然后向第5坦克团的另一个营下达了作战命令。

这一次德军的坦克要离开公路,进入真正的沙漠。战前施特莱彻专门招募了一名意大利籍老司机,这个人在昔兰尼加生活了20年,还写过一本关于在沙漠行军的小册子。部队出发前,意大利人给德军坦克手们详细介绍了沙漠行军的要领,并叮嘱他们带上防沙带、缆绳和拖拉机。

4月2日,普莱斯中校率领坦克营出发。漫天飞舞的沙尘让能见度下降到几乎为零,坦克车长都探出半个身子,眼睛紧紧盯着前面的坦克。到处是石块和凹地,剧烈的震动把每个人都摇晃得昏昏欲睡,细沙则不知不觉地钻进了坦克和车辆的空气过滤器、活塞环、排气管、蓄电瓶和变速箱。渐渐地德军士兵们养成了习惯——白天行军,晚上保养车辆。

抵近阿杰达比亚时,普莱斯命令全营呈三角梯队,他乘坐的坦克则行进在全营的最前面。行进到英军布设的铁丝网时,一辆3号坦克踏响了一颗地雷,其余坦克遵照隆美尔的要求,立即向英军阵地开火。英国人手上只有小口径火炮,它们发射的2磅炸弹根本对付不了德军的3号和4号坦克。

透过观察孔,德军看到英军的炮手们正丢掉身边的反坦克炮向后逃窜,机枪手则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打倒在地。

德军的坦克冲到了城里,四周射来的枪弹打在坦克护甲上当当乱响。德军的炮手耐心地寻找着英军火力点,然后一炮一炮将他们摧毁。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一部分英军向北逃脱,大部分英军则选择举手投降,其中很多人都是印度籍士兵。普莱斯清点了一下缴获物资,由于英军没有料到会遭到突袭,他们的补给仓库完好无损,军装、蚊帐、水果罐头、威士忌、茶、巧克力、奶酪、黄油、军靴、马刀,甚至还有大量的不锈钢餐具。

施特莱彻刚刚抵达阿杰达比亚,隆美尔就出现在眼前。后者故作惊讶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跟随隆美尔一同来到阿杰达比亚的还有西波姆上尉领导的无线电监听连。抵达这里后他们立即支起天线,开始监听英军的电台。

阿杰达比亚是昔兰尼加的西大门,得知这里被德军攻占后,英军的电台立即陷入混乱。昔兰尼加地区各处要塞的守军纷纷向开罗发报,对德军的描述则越来越夸张。有人判断德军的兵力至少有一个装甲军,配合他们行动的意军则有三个军。

相互矛盾的情报让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英军北非战区总司令韦维尔一筹莫展。此时德军已经攻入希腊,英军统帅部命令他务必全力增援,眼下他即使有多余的兵力也要首先派往希腊。无奈之下他决定放弃班加西,甚至是整个昔兰尼加。

韦维尔发给班加西的电报被西波姆侦听到,并将其破译出来。班加西是利比亚仅次于的黎波里的第二大城市,还是一个优良的海港。不久前德军夺取的布雷加港只能吞吐千吨级的船只,而班加西则可以停靠大型舰船。不仅如此,德军夺取班加西还可以缩短200多公里的补给线。

眼下关键问题是抢在英国人破坏港口设施之前拿下那里。但意大利北非总司令加里波尔蒂发来了电报,称“你的行动和我的命令抵触,在你继续前进前,务必等我到达”。

德军统帅部获悉隆美尔夺取阿杰达比亚后,根据隆美尔一贯的作战风格断定他将进攻班加西。三军总长凯特尔致电隆美尔:“元首严肃地指示,你的任务是巩固阵地并牵制英军。任何必要的有限行动均不得超过小股部队的兵力……总而言之,你要避免在开阔的右翼采取任何冒险行动,约束自己,不要北上攻击班加西。”

隆美尔没有理会加里波尔蒂和德军统帅部发来的电报,他命令第5轻装师兵分三路,第3侦察营和意军第10军沿巴尔迪亚公路北上班加西。弗里德里希的坦克营路线偏东,取沙漠捷径进攻昔兰尼加的核心要塞梅基利。普莱斯的坦克营则向东深入沙漠,夺取英军的另一处要塞本盖尼亚。

隆美尔显然没有把班加西作为最终目标,他要在凯特尔所说的“开阔的右翼”实施一次大范围的战场机动,将整个昔兰尼加地区的英军后路切断!

加里波尔蒂赶到阿杰达比亚,他命令隆美尔停止前进,后者当场拒绝。两个人的争吵差点演变成动手。隆美尔举起凯特尔发给他的电报,言之凿凿地告诉加里波尔蒂:“元首已经赋予我行动的绝对自由!”

西波姆的情报精确无误,当德军抵达班加西时,英军已经撤退,他们把带不走的物资和不久前缴获的4000吨意军物资全部销毁,城内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大火。

第5轻装师师长施特莱彻此时正一筹莫展,在夺取阿杰达比亚的行动中,他的部队耗尽了所有存储在阿盖拉的汽油和弹药,眼下两个坦克营即将远征,可油箱里空空如也。

他向隆美尔请求推迟4天行动,以便能从后方运来油料。隆美尔自然不肯答应,他现在最在意的就是时间。隆美尔命令所有车辆都卸下不必要的器材,全部空车返回后方领取油料、弹药和粮食。经过24小时的紧张忙碌,第5坦克团的两个营开始踏上新的征程。

4月份的昔兰尼加还不是最热的季节,但德国人已经无法忍受了。疲劳、干渴、饥饿困扰着每个人。到处是雨季冲刷出来的干河床,一个人影也没有,羊群、帐篷、骆驼、商队也一概看不到。偶尔会遇到剩下几片叶子的灌木和骆驼刺,天空不时地会出现一只苍鹰。

没有躲避阴凉的地方,在太阳的炙烤下,气温达到45度,坦克里面根本待不住人,外面的油箱、水桶、干粮袋散乱地堆放着。坦克的水箱像漏了一样,水消耗得特别快,坦克兵们不得不减少自己的用水量,优先给坦克和车辆使用。毕竟在这样的地方,一旦离开它们人员必死无疑。

右路普莱斯的坦克营没有白白忍受煎熬,当他们突然出现在本盖尼亚时,英军毫无准备。但是英国人还是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每个炮手几乎都战死在炮位上。步兵失去炮火支援后,丢下重伤员乘坐汽车逃离了这里,那些无法行动的伤员没有人救治,只能躺在露天处等死。

本盖尼亚有水井,普莱斯营摆脱了饥渴的煎熬。当士兵们打算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时,隆美尔乘坐的小型飞机降落在本盖尼亚机场。他口述给普莱斯一道新的命令——立即动身夺取塔基代尔。

士兵们的抱怨越来越多,他们的司令官虽然已经50岁,但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这些年轻得多的士兵已经扛不住了,而且车辆也需要保养。但隆美尔似乎从来不关心这些。

中路弗里德里希的坦克营情况更糟,他们的任务是长途奔袭,夺取梅基利。那里是整个昔兰尼加的中心,几条小路把梅基利同加扎拉、德尔纳、班加西相连。德军如果夺取这座要塞,就可以四处出击。

第5轻装师师长施特莱彻随同弗里德里希营一起行动。路途遥远,行军队伍在爬行过程中逐渐越来越长。所有人都在忍受干渴,嘴上都起了血泡,然后又结成血痂。没有水,吃面包也成为一件痛苦的事,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