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2、【北非战场】屡战屡败的意大利

32、【北非战场】屡战屡败的意大利

【进程篇-北非战场】屡战屡败的意大利,造就隆美尔的高光时刻

作为轴心国三个核心之一,意大利在整个二战期间的存在感都不强。与德国和日本称霸世界的梦想不同,墨索里尼自建立法西斯政权以来,他的目标一直是恢复古罗马帝国昔日的疆土。然而,被戏称为“穷人的帝国主义”的意大利,自身实力太弱,加之军队缺少德国和日本军队的尚武精神,导致意大利在二战期间的军事扩展极为艰难。

1922年10月30日,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征召墨索里尼前往罗马授权组阁,墨索里尼在途中向他的信徒们宣称:“一定要恢复意大利古代的光辉业绩。”

1932年3月,正值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意大利则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发展,这让墨索里尼有些飘飘然,在一次接受德国记者的采访中,他表示:“假若现代的罗马政府要求把古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归还意大利的话,则葡萄牙、瑞士、格拉斯哥、班诺尼亚(多瑙河上游),乃至所有的西欧、中欧、南欧,都应当再置于意大利的旗帜下。”

为了恢复古罗马帝国的霸业,墨索里尼也效仿德国提出“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1934年12月,墨索里尼起草《解决意大利-阿比西尼亚问题的行动计划》中指出:“获得领土的计划首先要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实现,这是因为他是最后一块没有欧洲主人的土地。”

1939年3月26日,墨索里尼在纪念法西斯成立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不管是从地理和历史上来说,还是从政治上来说,地中海都是意大利的生存空间。而我们说地中海时,当然也包括称之为亚得里亚海的那个湾。在亚德里亚湾,意大利的利益是突出的。”

1940年3月31日,墨索里尼在致意大利国王《我们为什么要参战》的备忘录中说:“意大利参战后首先要夺取的地方是科西嘉(属法国)、马耳他、比塞大(突尼斯北部港口),以及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不取得这些地方,意大利就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如果意大利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不仅要解决陆地疆域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海上疆域的问题。”

从以上墨索里尼不同时期的表态中,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意大利后续的侵略路线。二战前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法国、希腊、北非以及东非,基本上都是依据墨索里尼的上述构想。

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位于红海南端,是连接欧洲和亚洲海上航线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控制了这里,则可以将航线拦腰斩断。

1934年12月,埃塞俄比亚警卫部队在边境瓦尔瓦尔地区与意军发生冲突,即瓦尔瓦尔事件。墨索里尼借此大做文章,开始向埃塞俄比亚邻近的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增兵。至1935年9月,意军在两地集中了38万兵力,由东北非总司令博诺指挥。

面对即将到来的侵略,埃塞俄比亚动员37万~47万人,由皇帝赛拉西亲自指挥。埃军虽然人数不少于意军,但只有少数正规部队,绝大多数是各地民团武装。

1935年10月3日,意军分北、西、南三路入侵埃塞俄比亚,北路由博诺亲自指挥。4日进至埃北部重镇阿杜瓦,双方在北部反复争夺,埃军民在意军进攻沿途,运走粮食,封堵水井,致使意军常因无粮无水而被迫后撤。1936年1月,埃军在坦皮恩地区与意军展开较量,经过10天恶战,意军损失8000多人,埃军取得胜利。在西部和南部,意军同样遭到埃军的顽强抵抗,没有取得进展。

1936年2月,意军在战场上使用大量毒气弹,使埃塞俄比亚军民大批中毒身亡,战斗力骤减。4月初,意军逼近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赛拉西国王亲自率领军队阻击未果。5月3日,赛拉西流亡英国。5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5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西部,与意大利相隔亚得里亚海,他就是墨索里尼所讲的“亚得里亚海的那个湾。”墨索里尼之所以要入侵阿尔巴尼亚,是因为他可以作为随后进攻巴尔干半岛的前进基地,进而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亚细亚。

1939年4月,意大利提出派驻军队进入阿尔巴尼亚与希腊和南斯拉夫边境地区,遭到阿尔巴尼亚国王索古一世的拒绝。4月7日,意军由古佐尼指挥,分三个集团登陆阿尔巴尼亚。意军在进攻阿海港都拉斯时,遭遇阿军短暂的抵抗,仍于当日占领都拉斯。8日,首都地拉那沦陷。至10日,阿尔巴尼亚全部沦陷。国王索古一世携妻儿经希腊流亡英国。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自封阿尔巴尼亚国王,并任命巴多利奥为阿总督。

二战爆发后,意大利密切关注着欧洲的战事。1940年3月8日,在德国进攻法国前夕,希特勒写信给墨索里尼,极力要求意大利和德国并肩作战。这时墨索里尼看到德军节节胜利,担心“战争结束、胜利到来时两手空,一无所获。”于是,他不顾军事准备不足,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3月18日,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布伦内罗会晤,最后商定,意大利将站在德国一边参战,但没有明确参战的具体时间。5月13 日,墨索里尼对自己的女婿,意大利外长齐亚诺说∶“我要在月底参战。”1940年6月,法国败局已定。墨索里尼于6月10日对法国宣战,并由王储乌姆贝托亲王指挥意军进攻法国东南部。但是,意大利军队糟糕的战斗力,并没有给墨索里尼脸上增加光辉。当时法国已经全面崩溃,法意边境的法国军队远少于意军,意军却始终没有取得进展。

6月19日,法国即将战败,墨索里尼兴冲冲的乘火车前往慕尼黑与希特勒会晤,他提出意大利占领包括法国海军在地中海最大的港口土伦港、马赛在内的罗纳河流域、科西嘉岛和法国在北非的殖民突尼斯、法属索马里以及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海军基地,同时他还要求将法国所有的舰队、空军和重型武器交给意大利。如果希特勒答应墨索里尼的要求,意大利则完成地中海地区的霸权。结果,希特勒对这个坚定盟友毫不客气。在6月25日法国和意大利签订的停战协议中,意大利只得到了法国832平方公里的土地。

1940年11月,意大利依托阿尔巴尼亚进攻希腊,希腊军队经过几天的调整防御后,向意军发起反击,意军被迫回撤阿尔巴尼亚。直到次年4月,德军入侵巴尔干半岛,将该地区除阿尔巴尼亚以外全部地区占领。

1940年8月,法国也已经战败,德国正实施海狮计划空袭英国本土,英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仅有由韦维尔率领的约10万人的部队,其中3.25万人驻守在非洲东部,6.6万人驻守在非洲北部。

墨索里尼决定利用这个时机,以优势兵力夺取埃及和英属索马里,控制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进而在红海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为此,意大利集结50余万兵力,由奥斯塔指挥东非集群30万人、以格拉齐亚尼指挥北非集群23.6万人投入作战。1940年8月4日,东非意军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进入英属索马里。11日,意军抵近英军图阿干防御主阵地,仅有1500人兵力的英军乘船撤往亚丁。20日,英属索马里被意大利占领。

随后,意军掉头进攻南部肯尼亚和西部苏丹,在占领肯尼亚莫亚累镇和苏丹卡萨拉镇、加拉巴特镇以后,遭遇当地军民的抵抗,被迫停止进攻。8月底,英军抽调一部分从敦刻尔克撤退回本土的部队,以及南部非洲的部队增援东部非洲,得到加强的肯尼亚、苏丹和埃及的英军增加至15万人。

1941年1月19日,英印军第4、第5师和苏丹国防军攻入厄立特里亚。3月27日攻克克伦,打开进入首都阿斯马拉的通道。4月1日,英军占领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4月8日,意军1.5万人在红海马萨瓦海军基地向英军投降。

在肯尼亚,英军第1南非师和第11、第12非洲师于1月24日进入意属索马里。2月25日占领摩加迪沙。进而北上埃塞俄比亚。流亡英国的赛拉西国王返回国内。3月25日,英军攻占哈勒尔。4月6日,夺取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5月18日,意军驻埃塞俄比亚主力在主帅奥斯塔的率领下向英军投降,意大利在非洲东部的势力被英国肃清。

在非洲北部,利比亚早在1912年就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二战前,意大利在利比亚驻有2个集团军的兵力。其中第10集团军部署在利比亚东部与埃及的边境附近;第5集团军驻守在西部与突尼斯的边境附近。1940年6月,英军在法国北部敦刻尔克撤退,丘吉尔将一部分兵力调往埃及。此时,埃及驻有英军2个师又2个旅,其中一个师部署于埃利边境。

1940年8月19日,墨索里尼致信利比亚总督、北非意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尼,他在信中说:“德国士兵登上英国领土之日,便是你们发起进攻之时。”看来,希特勒的担忧不无道理,就连自己的盟友都在觊觎英国的殖民地,期待着英国倒下后能够多分几块肥肉。

然而,墨索里尼没有看到德军于秋季登陆英国。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命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出兵埃及。1940年9月13日,意第10集团军6个步兵师和8个坦克营越过利埃边境,英军稍作抵抗后向后撤退。9月15日,意军攻占西迪拜拉尼。英军撤至马特鲁港后重新构筑防线,意军则因补给困难没有继续推进。

此后,驻埃英军得到2个师的补充,随即向意军反攻。12月9日,英军以1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突击意第10集团军。12月11日,英军收复此前丢失的西迪拜拉尼,俘虏意军2万人。

1941年1月5日,英军攻入利比亚,占领拜尔迪耶要塞。1月22日,占领托布鲁克。2月6日,英军占领班加西,意军在利比亚东部的军队全部被肃清。此役,英军阵亡475人,受伤1225人,失踪43人;意大利军队第10集团军全军覆没,其中13万人被俘,丢失坦克400辆,火炮1290门。

意大利在北非的失利,让希特勒非常的失望和不安。希特勒原本对北非并不重视,他只希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