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27、【人物篇】希特勒12

227、【人物篇】希特勒12

【人物篇】希特勒12:在占领区的所作所为,是否让其错过了什么?

入侵苏联的消息公布后,柏林市民仅仅躁动了一天。6月22日的报纸被抢购一空,然后人们像平时那样走进咖啡馆,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希特勒“丰功伟业”的一部分。

由于过去一直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希特勒让戈培尔启动宣传机器,解释德国为什么会政策转向。戈培尔给手下布置了要点:布尔什维克的统治者背叛了的德国,德军的行动是促使他们回到正确原则上来。他还向外界透露:“元首告诉他战争将在4个月内结束,但我觉得只要8个星期就足够了。”

22日下午,他出席了一次社交活动,在那里戈培尔遇到了俄国电影明星契诃娃,她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侄女。戈培尔问契诃娃:“你是俄国问题专家。圣诞节前我们到得了莫斯科吗?”契诃娃回答:“你也了解俄国,她的土地广阔无垠。连拿破仑都不得不撤退。”十分钟后,契诃娃被带离了会场。

德军入侵的当天,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会见了苏联大使麦斯基,后者问:“英国政府是否准备削减战争努力,听从希特勒的和平攻势?”艾登立即作出了否定的回答。6月22日晚,丘吉尔发表广播讲话,他说:“我们决心粉碎希特勒和清除纳粹政权的任何痕迹。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阻挡不了。我们永不会与希特勒或其任何同伙谈判。我保证尽最大努力援助俄国人。我们将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呼吁,让我们也采取同样的决策。我们将忠实地、坚定不移地执行到底!”

美国国内对德国入侵的态度有分歧,自从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后,美国在苏芬问题和波罗的海问题上都对苏联表达了强烈谴责,苏联在美国银行系统的4000万美元也被冻结。一些人担心转变对苏联的态度,会让民众不满。罗斯福力排众议,他告诉国会:希特勒比斯大林更危险。罗斯福立即批准了一项声明,告诉美国民众“援助苏联有利于美国的安全”。

在战争最初的一段时间,苏联陷入一片混乱。德军俘虏了大量苏军,苏联腹地的道路和桥梁很多都完整无损。6月29日开始,戈培尔在希特勒的授意下通过广播每小时发布一次前线取得的辉煌战果。

7月初,德军已经抓获50多万苏军战俘。陆军总长哈尔德在日记里写道:“对俄战争在两个星期内就可以打赢,这并不过分。”元首也对其随行人员说:“多幸运呀,一开始我们便消灭俄国人的装甲部队和空军!俄国永无能力补充,实际上他们已输掉了战争。”西方许多军事专家也同意这一说法。五角大楼里谈论的是,苏军将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崩溃。

跟在德军身后的是执行“特殊任务”的党卫军,希姆莱任命副手海德里希全权负责此事,后者组建了4个特别行动队,每队有3000人。这些人中很多并非行伍出身,大多数是20多岁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在经过残酷的训练后,这些曾经的牧师、医生、律师、演员们变成了高效的刽子手。

行动队的目标是所有犹太人、吉普赛人、布尔什维克人和他们认定为“精神错乱或患有不治之症的饭桶”,其中大多数还是犹太人。由于苏联报刊很少报道德国的反犹暴行,所以许多人并不知道希特勒执行的清洗计划。在乌克兰,一些人把他们看做是解放者,轻易地上了特别行动队的当。

入侵之前,党卫队给队员们灌输的思想是犹太人组织严密。跟在中央集团军群后面,指挥中部党卫军行动队的阿图尔·奈比回忆说:“令人吃惊的事实是,他们毫无准备,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先前制造的说法是,犹太人正阴谋独霸世界,有高度的组织。此事证明这全是谎言。没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灾难竟如此不加防范。什么准备也没有,绝对没有。”

行动队每天的工作就是杀人,让德国人奇怪的是:这些人很少反抗,犹太人如此,非犹太人也是如此。队员们却受不了了,有些士兵的精神崩溃了,有的学会了酗酒,有些人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也有一些人兴奋过了头,在行刑前毒打“犯人”。

提交上来的报告越来越触目惊心,希姆莱决定亲自去看看队员们如何行刑。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附近,100名“犯人”正等待行刑。就在队员举枪要射击时,希姆莱发现人群中有一个人的外表很像日耳曼人。希姆莱过去问那个男孩:是不是犹太人?是的;双亲呢?也是;祖宗里有没有非犹太人?没有。“那我就不能帮你了。”希姆莱最后失望地说。

枪响后第一排犯人倒地。有人注意到希姆莱正低着头,用眼睛盯着地面,双脚不断搓着地。第二次枪响后,有几个人倒在地上抽搐,希姆莱大喊:“别折磨他们!快开枪!”奈比正是打算让希姆莱看到这一幕,他在回忆中说:“我们此后的余生完了!我们用这些方法造就的是些什么追随者啊,不是精神病患者就是暴徒。”

行刑结束后,希姆莱召集大家,他对众人说:“我承认这项工作是令人讨厌的,但作为德国良民,我要求你们不要以此为乐。然后你们的良心也不应受到任何影响,因为你们是军

人,军人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每条命令。”

希特勒早期的伙伴罗森堡于1941年5月初被任命为“东欧问题中央控制委员会”专员。罗森堡是波罗的海人,他认为应把苏联人当作反斯大林分子,而不该当作帝国的敌人对待。他对希特勒说,他们会欢迎德国人的,会把德军当作把他们从布尔什维克解放出来的解放者看待的。“我们应该信任他们,给他们一定的自治权。每个加盟共和国都应区别对待。例如乌克兰应是与德国联盟的独立国家,但高加索却要由一名德国全权大使统治”。

赫斯出走后,希特勒下达了几道命令,其中包括让希姆莱在占领区执行清洗政策。罗森堡坚信,在东方采取高压政策势必毁灭生存空间的精神。于是他草拟了一项备忘录,上书希特勒反对这道命令:如果不使用现在在治理苏联的文官和行政官员,德国怎么能在占领区建立起一个文明政权?他建议只清洗年老的或暮年的官员。希特勒未作肯定回答,他将此事视为罗森堡和希姆莱之间的内斗。

德国入侵苏联后,罗森堡被任命为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部长。7月16日,在狼穴召开的会议上,希特勒重申了清洗政策。不过他告诫众人:“我们不要在世界面前公布我们的观点,没有必要这样做。重要的是要什么我们自己要心中有数。这并不妨碍我们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枪杀、重新安顿等等。我们将会采取这些措施,根据我们的需要分割这块大饼,目的是统治它,治理它,利用它。俄国人已下令在我们的后方开展游击战。这个游击行动对我们也有一个好处,使我们能消灭每一个反对我们的人。”

离开会场后,罗森堡感到绝望。他认为希特勒对斯拉夫人抱着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产生在他年轻时维也纳的那些日子里。那时他读了许多煽动性的小册子,它们把斯拉夫人描述成懒惰成性的原始人,是不可救药的二等民族。希特勒对苏联体制的完全误解,也同样招来灾祸。他认为乌克兰原是第三帝国的潜在的盟友,如果待他们得当,给他们一点自治权,本可以成为反对布尔什维的堡垒。但元首采纳了马丁·鲍曼和戈林的话,说这些人应该用鞭子才控制得住。

希特勒在狼穴待了2个月,他感染了疾病,除了胃疼还患上了疟疾。7月下旬,一贯反对入侵苏联的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发生了激烈争吵。希特勒被这异乎寻常的攻击气得脸色发青。他力图为自己辩护,但话到一半便说不下去了。他捂住胸口,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响很是吓人。“以后你再不要这样反对我了!”希特勒对里宾特洛甫说。

医生检查的结果是希特勒患上“急剧发展的冠状动脉硬化”,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医生没有告诉希特勒病情,他的私人医生莫雷尔悄悄地在他日常服用的药物中加入了“补心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希特勒和陆军发生了“南北分兵”之争。布劳希奇和哈尔德等人反对希特勒“放弃直取莫斯科”的良机。8月21日,希特勒病情好转,他严令部队执行分兵命令。

9月,分兵南下的第2装甲集群和第2集团军协助南方集团军群攻克基辅,俘虏苏军50多万人。但分兵北上的第3装甲集群仍受阻于列宁格勒城外。9月初,希特勒将进攻莫斯科的行动提上了日程。因为苏军在中部和南部成建制的损失部队,希特勒和大多数将领都认为拿下莫斯科指日可待。

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于9月底实施。10月2日,希特勒离开前线回到柏林。在体育场发表演讲时,希特勒公布了德军过去一段时间取得的战果:俘获敌军250万,击毁或缴获火炮2.2万门,坦克1.8万辆,敌机1.45万架。数字继续滚滚而来:德军已前进了1000公里(这还是按直线统计),2.5万多公里的俄国铁路已恢复通车,而且大部分已改用德国的窄轨。

在这之后,他号召民众为战争做出牺牲,他承认东方的战争是艰苦的,需要德国人的精华“熔炼成不可分解的一体”。10月3日,希特勒再次返回狼穴。冯·博克指挥的69个师正分三路向莫斯科进攻,两翼的第2、第3和第4装甲集群进展神速。苏军新组建的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再次被德军装甲部队分割合围。

德军内部洋溢着胜利的气氛,后方甚至传出了莫斯科已经被攻陷的消息。返回狼穴的希特勒宣布:苏联已被打败,全面胜利已经在握。戈培尔的宣传机器称:在军事上这场战争的胜负已决,余下的就国内外而言主要是政治性事务。

当德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时秋雨来临,德国的坦克陷入泥沼,而苏军的坦克还可以自由行驶。秋雨结束后气温骤降。狼穴内开始出现相互指责的声音,陆军埋怨希特勒把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希特勒的副官指责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在自己患病期间对他的基本计划进行的破坏才是主要原因。

12月4日,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1度。古德里安的报告中说:因为天冷,坦克发动机需用火烤才能发动,望远镜里的图像也看不清楚了。更糟的是,冬大衣和长筒毛袜还未运来,士兵们苦不堪言。12月5日,气温又下降5度。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