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41、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

141、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

【苏德战场】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你有9000辆坦克吗?我有

苏军经过1944年实施的“十次打击”后,东线的战局已经十分明朗了,胜利只是时间的问题。德国是否已经准备束手就擒了呢?显然也不是。在东线德军仍然保持了220多万的兵力(不包括海空军),这样一支军队无论在哪里都是可怕的存在。不仅如此,德国国内军工企业在施佩尔的领导下,仍然可以持续地为前线输送大量武器,尤其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坦克和强击火炮。到了1945年初,德军在东线有近30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按照德军内部的评估,苏军如果没有9000辆坦克,是无法战胜装备性能更强,训练素质更高的德军的。

进入1944年冬季,苏军在各个方向都转入防御。按照斯大林的打算,苏军需要一段时间休整,补充兵员,为前线储备物资,等到天气转好再对德军实施一轮有决定意义的攻势。

1945年初,苏德双方的战场态势大致如下:

在北极圈,芬兰已经在去年9月份退出战争,苏德双方虽然都在这里保持了一支相当数量的军队,可彼此都没有发起新的攻势的打算。直到二战结束,北欧地区(主要在挪威)的德军近40万人向盟军投降。在这个地区的苏军是戈沃罗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统帅部没有给他们下达新的作战任务。

在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第16和第18集团军孤守库尔兰半岛。由于他们西撤东普鲁士的通道被苏军切断,维系该集团军群和德国本土联系只能依靠海上。在1944年10月,退守到半岛的德军有50万之众。之后一部分兵力从海上被撤走,至1945年初,半岛的守军改称“库尔兰集团军群”,改编后该集群仍然有40万兵力。与德军对峙的是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和第2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已经撤销)。

在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经历巴格拉季昂战役惨败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分退守这里。这里是德国本土,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坚守。1944年夏秋之际,希特勒向这里加强了大量装甲部队。同样在1945年初,这部分德军改称“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2、第4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当面苏军是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军。

在波兰中部和南部,原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和A集团军群合兵一处,据守维斯瓦河。这里是柏林的正东方向,是苏军攻入柏林的最短距离。1945年初,该集群包括第9、第17集团军、第1、第4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1集团军。当面苏军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和第4方面军。

在匈牙利,德军部署的是南方集团军群。为了保住最后的石油供应地,希特勒同样给该集群加强了大量装甲部队。当面苏军是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在1944年10月底,在结束德布勒森战役后,同样看重战争经济因素的斯大林没有让苏军休整,而是要求他们立即发起布达佩斯战役,他希望尽早切断德军的石油供给。

至于德军质疑的苏军作战实力,也有必要交代一下。1945年初,部署在德军当面的兵力为670万人(同期苏军总兵力940万人,除后方部队外,主要部署在远东地区和土耳其边境),火炮和迫击炮10万门。希特勒和古德里安质疑的坦克是否超过9000辆,苏军方面的实际数字则是12100辆。

1944年的冬天是苏德战场爆发以来最平静的一个冬天,这让各方都有些不习惯。德军统帅部好不容易获得喘息的机会,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将前线将领召回,一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据说,1944年最后的几天德军陆军总参谋部每天都举行宴会,德军的高级将领们整日买醉。

希特勒这段时间去了西线,他将亲自指挥西线的一次生死攸关的战事。1944年12月底,德军在阿登山区发起反攻。为此,德军集中第5装甲集团军、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第7集团军共计28个师,计划奔袭200多公里攻占盟军的补给基地安特卫普,歼灭盟军25个师,从而夺回在西线的主动权。

战役发起后,德军的虽然进展缓慢,却给盟军造成很大威胁。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苏军能够尽快转入进攻,以吸引德军从西线分兵,至少将东线德军牵制住。为此,他致电斯大林,询问:苏军何时发起进攻?斯大林的答复是:苏军正等待好天气的到来,但最迟不会超过1945年1月下旬。

苏军下一步将重点打击哪里呢?丘吉尔并不清楚。希特勒猜测苏军的进攻主要方向会是南部的匈牙利,那里的战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匈牙利的油田是德国的命脉,一旦失去德国将彻底失去战争动力。

斯大林则不然,他将苏军的主攻目标选在了波兰-柏林和西里西亚方向。为此,他决定亲自协调各方面军在柏林方向的攻势。不过苏联总参谋部认为,在这条生死攸关的进攻轴线上,必然遭到最激烈最顽强的抵抗。此前他们甚至一度认为,苏联人竭尽所能或许也只能推进140~150公里。可能逼近柏林,却难以一

举夺取。所以当时预定把夺取第三帝国首都的任务放到下一个阶段完成。为了保障向柏林的推进,苏军也将继续攻打东普鲁士。斯大林期待这一攻势可以吸引走柏林方向的一些德军。

1944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统帅部陆续下达向柏林和东普鲁士方向进攻的作战指令,明确进攻日期为1945年1月20日。在收到丘吉尔的来电后,斯大林决定送给英国人一个人情,遂将进攻日期提前到1月12日。

在主要进攻方向维斯瓦河一线,苏军部署的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当面德军是哈尔佩指挥的A集团军群。

苏军在这里投入了220万兵力,7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35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0架作战飞机。分别占苏军东线兵力兵器的33%、58%、31%和32%。

相比之下,德军A集团军群的兵力为51万(含匈牙利第1集团军)、坦克和强击火炮924辆。整个东线的作战飞机为2070架,其中负责波兰和东普鲁士空中支援任务的第6航空队作战飞机1051架。

哈尔佩一直向古德里安抱怨自己的兵力太少,古德里安也清楚A集团军群兵力薄弱,他向希特勒多次建议将西线主力东调,后者在阿登反击战役结束后,将第6装甲集团军调到东线,但并没有给哈尔佩,而是交给了弗里斯纳的南方集团军群保卫匈牙利。

很显然,希特勒对维斯瓦河一线的防线过于乐观。这也许跟1944年秋季双方在波兰中部和南部的交战情况有关,下面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双方过去在维斯瓦河的交战过程。

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居于维斯瓦河战线南翼,在1944年的秋季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期间,苏军在维斯瓦河左岸桑多梅日建立了一个大型登陆场。为了将苏军赶回维斯瓦河对岸,德军A集团军群在1944年8月集中第3、第48和第56装甲军不断地冲击苏军的阵地。科涅夫则调集近卫第1、第3坦克集团军,以及第4坦克集团军和几个步兵集团军加强登陆场的防御。至战役前,苏军的登陆场扩大到75公里宽,纵深55公里。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维斯瓦河战线的北翼,1944年7月,苏军借巴格拉季昂战役的余威,兵锋已经指向维斯瓦河和华沙。此时,莫德尔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危如累卵,华沙也将不保。幸亏德军统帅部及时向莫德尔增派了援兵,双方在维斯瓦河右岸陷入激烈交战。7月28日,苏军近卫第8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强渡维斯瓦河,在马格努谢夫(华沙以南40公里)建立了一处登陆场;同时,第69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在普瓦维(华沙以南60公里)建立了另一处登陆场。

在此期间,华沙城内由伦敦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家军”爆发起义。因波兰国家军公开敌视苏联,起义军背后还是英国支持的波兰流亡政府,所以苏军对华沙城内的起义态度冷漠。尽管如此,苏军还是几度尝试攻入华沙,但莫德尔的援兵越来越多,抵抗也越来越强,苏军一时无法取得突破。至8月底,苏军进攻能力耗尽,被迫转入防御。

至此,双方保持了几个月的战线稳定。从态势上看,由于马格努谢夫和桑多梅日登陆场的存在,德军在战线上形成了以拉多姆为核心、环维斯瓦河的突出部,这里将成为苏军新攻势重点打击目标。

前面已经提到,A集团军群司令哈尔佩觉得自己兵力太少,可希特勒不肯再给他增兵。不久,哈尔佩提出德军撤出突出部,通过拉直战线来节省兵力,这个要求同样被希特勒拒绝。事实上经过几个月的经营,哈尔佩所依托的防御阵地相当坚固,丢掉的确可惜。

当然,德军的防御工事远不止在维斯瓦河沿岸。而是在波兰境内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建立了一个纵深达500公里的庞大防御体系,包括7道防御地区。德军不仅沿着维斯瓦河、瓦尔塔河、奥得河及其他江河构筑完整防线,还把很多城市变成强大的防御支撑点,包括莫德林、华沙、拉多姆、罗兹、凯尔采、克拉科夫、波兹南等,甚至在奥得河左岸,德国境内也提前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德军有两处最坚固的阵地,一个是处于最前方的维斯瓦河防线,主要由4个防御地带组成,总纵深30~70公里;另一个阵地是直接掩护德国本土核心地带以及柏林的三个筑垒群:北面的波美拉尼亚筑垒群、中部的梅泽里茨筑垒群和南面的格洛高-布雷斯劳筑垒群。

同时,德军在波兰境内招募德国裔和德国侨民组建国民突击队,他们将在城市要塞保卫战中和正规部队一起抗击苏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沙,这座欧洲著名的城市在战前人口126万,现如今只剩下16万人。

苏军在休整期间同样在为下一场进攻做准备。首先是物资补给,由于处在国境外交战,苏军的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巴格拉季昂战役后期战果不大跟后勤补给有很大关系。为突破德军维斯瓦河防线,苏军在前线花几个月的时间补充粮弹。据统计,仅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11月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