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23、【苏德战场】清算日(上)

123、【苏德战场】清算日(上)

【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二清算日(上)全线崩溃

1944年2月,东线乌克兰境内的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的攻势告一段落。德军在左翼的罗夫诺战役、中段的切尔卡瑟口袋战役和南翼的尼科波尔突出部战役中,不仅损失了大量精华,整个战场态势也趋于恶化。

在南翼,霍利德的第6集团军放弃尼科波尔和克里沃罗格,退守因古列茨河以西。这里无险可守,也没有时间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只要苏军发起新一轮攻势,霍利德根本无法防守。

在中路,从切尔卡瑟口袋里逃出了3.2万德军,他们丢掉了所有重装备和至少3万具德军尸体。在口袋的外面,劳斯的第1装甲集团军拼尽全力解救被围德军。经此一役,南方集团军群大部分装甲师都被打残,损失了大部分坦克。其中,第9、第11和第16装甲师撤离东线,转到西线一边休整重组,一边负责防御美英盟军登陆;党卫军第1装甲师(希特勒师)和第2装甲师(帝国师)也同样撤离东线,尚有一定战力的帝国师留下了一个战斗集群,相当于团级规模,希特勒师则因为损失太大,全部撤出东线战场。

在北翼,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在2个近卫骑兵军的配合下,穿过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空隙,渗透到德军后方,并袭取了南方集团军群北翼第13军防守的罗夫诺,造成德军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大。

面对这种情况,斯大林独具慧眼,他很早就看出罗夫诺西北方向,也就是德军两个集团军拉开的空隙是紧要地区,特别是沼泽地区西端的科韦利会是双方接下来争夺的要点。所以,他下令组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署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北面,防止德军在科韦利采取行动。

曼施坦因对战局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他此前还一直想要说服希特勒尽量收缩防线,以便于能够集结一支有力的兵团向苏军发动一次决定性的反击。长期和苏军交战,他非常清楚苏军的战斗力也在下降,如果德军集中兵力反戈一击,胜负尚未可知。所以他一度请求希特勒把西线的几十个师全部调到东线,未果后又提出在东线成立一个指挥全局的司令部,统一调配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兵力,可两个方案都被希特勒否定。

现如今,曼施坦因不再尝试这样的努力。在他看来,德军在东线乃至整个战争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一名军人,他仅是尽职尽责;作为一名下属,他坚持忠于自己的元首。这一点和冯·博克等一批老派将帅很像,尽管与希特勒有众多的意见分歧,但他们对希特勒始终保持了一份军人的忠诚,从没有做过背叛他的事情。

在曼施坦因自己的回忆录中,他把苏军在1944年3月开始的第聂伯河右岸攻势的第二阶段作战称作“清算日”,这个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德军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如同经历了炼狱一般,胡贝的第1装甲集团军一度陷入被全歼的危险。即便他成功地率领部队突围,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已经支离破碎,最终被德军统帅部重组。曼施坦因也因此被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该集团军群不久也改称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早在1944年2月22日,曼施坦因发现战线中部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有所行动:苏军企图在文尼察地区渡过南布格河,实施一次中央突破,将乌克兰地区的德军割裂。同时,在他最重视的北翼,乌克兰第1方面军极有可能利用此前留下的空隙进入德军防线身后。加上北面又多了一个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番号,更加重了他的担心。

为了稳定自己的防线,加上霍利德的第6集团军因西撤缩短了防线,他决定将南方集团军群的战线北移,把一些地段交给第6集团军和配合其作战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

经过调整,德军的部署如下:南边的第6集团军退守因古列茨河一线,负责从五一城到黑海海岸地区的防御,兵力有18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在他的北面,沃尔勒的第8集团军固守乌曼至文尼察一线,必要时退守南布格河,该集团军有8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胡贝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劳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沃尔勒的左翼,防止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南下,两个集团军共1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1个炮兵师、1个守备师、1个警察师。

在曼施坦因调整部署的同时,苏军统帅部也在筹划着下一步作战行动。斯大林的思路是一贯的,他坚持每个方面军同时出击,四处打击德军防线,这样可以让德军相对有限的装甲机动部队左右不能相顾。斯大林的作战思想越来越现实,他不指望通过一次战役就彻底击败德军。

他非常清楚,不把德军所有的精锐部队消灭掉,东线的战事就不会结束。为此,斯大林对前线将领的要求是优先收复国土,并在过程中逐步消耗掉德军的有生力量。他也同样清楚,苏军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为了弥补苏军兵力的消耗,苏军统帅部下令在新解放的地区募集新兵,乌克兰第1方面军因此获得了近8万人的补充;乌克兰第2方面军

则获得了26万新兵。这些兵员几乎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他们将在实战中获得锻炼,或者为国捐躯。

1944年2月18日,在结束切尔卡瑟口袋战役后,苏军统帅部下达作战指令,首先明确了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朱可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集结主力于方面军右翼,从杜布诺、舍佩托夫卡、柳巴尔地区南下,进入德军后方纵深地区的乔尔特科夫;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东面向乌曼地区挺进,尔后渡过德涅斯特河。为了加强两个方面军的配合,斯大林亲自负责两个方面军的协调。

库罗奇金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则指向斯大林关注的科韦利,保护乌克兰第1方面军南下后的后方安全,待苏军取得新的进展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将向西挺进,目标是波兰和苏联的边境地区-西布格河和极具象征意义的布列斯特要塞。

2月28日,在结束尼科波尔战役后,苏军统帅部再次下达作战指令,命令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击破德军第6集团军当前防线,解放尼古拉耶夫。乌克兰第4方面军不再参加接下来在第聂伯河右岸的作战,斯大林给托尔布欣的新任务是解放克里米亚半岛。

和曼施坦因一样,苏军在北翼也集结了重兵,朱可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包括3个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5个步兵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13、第18、第38和第60集团军),航空兵是第2集团军,总兵力70万余人。在他的当面是德军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总兵力30万人,经过近1个月的休整,德军的坦克数量有很大提升,所属的10个装甲师(另有帝国师缩编的1个团级战斗群)恢复了相当的战斗力。

战前朱可夫制定的方案是:中路集中2个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542辆坦克,和近卫第1集团军、第60集团军实施主攻,目标直指统帅部要求攻克的乔尔特科夫。当面的德军实力也不俗,是德军装甲部队集中的地域,德军在苏军进攻路线上部署有第3、第48装甲军和第13、第59步兵军。除了主攻方向以外,乌克兰第1方面军左翼第38和18集团军,右翼第13集团军担任辅助突击任务,第1坦克集团军作为方面军第二梯队。

1944年3月4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转入进攻。首先投入战斗的是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60集团军;配合作战的还有2个摩托化旅和1个坦克旅。德军的前沿防御非常糟糕,苏军很快就撕破了德军的防线。近卫第61坦克旅一下子就突入德军防线15公里,将德军的两个步兵军分割成两段。与此同时,两翼的苏军也取得了进展。

至当天日终,苏军在100公里宽的正面推进了10~15公里。次日,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投入战场,突破口被扩大至180公里宽,纵深推进至50公里。在苏军进攻的第一天,曼施坦因就在第59步兵军的防区,他目睹了德军的惨败,内心五味杂陈。

3月6日,苏军的进攻开始变得缓慢,一方面是因为坦克的油料所剩无几,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军的装甲部队开始反击。即便如此,苏军在7日~10这几天还是取得了进展,先头部队推进至捷尔诺波尔和普罗斯库罗夫,将利沃夫和敖德萨之间的铁路线切断。这条铁路线是德军南北机动的重要通道。

在此期间,德军的第3、第48装甲军已经陆续投入战场。其中第3装甲军向普罗斯库罗夫西北方向反击,以解救有可能被包围的第59步兵军。他们很快与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遭遇,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展开了5天的坦克交战。第48装甲军也推进到捷尔诺波尔,遭遇苏军第1坦克集团军。在相距不远的两地,双方陷入拉锯战,有些地域数度易手。

德军的2个装甲军和苏军的2个坦克集团军捉对厮杀,双方都损失惨重,尤其是苏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不久后不得不撤到后方休整。3月12日,苏军主动停止了进攻。

在战线的中段,曼施坦因交给沃尔勒的第8集团军一段绵长的防线,而且第8集团军还以步兵师为主。他应该是考虑到这片地区河流纵横,大的河流就有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由于春季来临,河水暴涨,也的确不利于坦克机动。

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兵力在不久前急剧膨胀,在切尔卡瑟口袋战役期间,统帅部把第2、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27、第40集团军划归给乌克兰第2方面军临时指挥。上述4个集团军不久正式归属了科涅夫,这让科涅夫的方面军麾下有7个步兵集团军、3个坦克集团军以及1个空军集团军,总兵力69.1万人。好事成双,凭借在切尔卡瑟口袋战役中建立的功绩,科涅夫成为苏德战争爆发后,第四位晋升元帅的苏军将领(前三位是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统帅部给科涅夫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不少,共计670辆,作战飞机不算多,只有551架。

科涅夫的进攻没有什么重点,他将所属的集团军一字排开,在德军第8集团军当面平行推进。如果一定强调重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