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18、【苏德战场】切尔卡瑟口袋战役1

118、【苏德战场】切尔卡瑟口袋战役1

【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二切尔卡瑟口袋战役:自掘坟墓

当目光投向一条河流的下游,左手边即为河流的左岸,右手边即为右岸,所谓第聂伯河右岸地区,指的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中西部地区。在乌克兰,苏军结束了1943年的攻势后,已经解放了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境内的大片国土,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11月实施的日托米尔反击未能奏效。1944年到来时,苏军统帅部计划在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实施新一轮攻势,也就是后来被称作的“第二次打击”。切尔卡瑟口袋战役是它的组成部分。

1944年初,苏德双方在乌克兰地区的大致态势是:北面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收复基辅,并在基辅以西推进了150~200公里。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在丢失了科斯坚科、日托米尔、卡扎京后,拼命阻止苏军继续向西突进。

苏军的推进导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防线大大拉长,曼施坦因把右翼的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北调,以第24装甲军和第7军重新组建第1装甲集团军。同时将第6和第8集团军所属的一部分部队编入第1装甲集团军,组成第3装甲军。新组建的第1装甲集团军与第8集团军北翼部队一道负责阻止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南下。

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第3方面军在第聂伯河中游切尔卡瑟至扎波罗热建立了一个大的登陆场。但他们北上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会师的企图没有达成,德军第8集团军的南翼守住了第聂伯河渡口卡涅夫。

乌克兰第4方面军则在第聂伯河下游左岸尼科布尔和德军对峙。德军的第6集团军在1943年9月划归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指挥,当他们丢掉莫洛奇纳亚河防线后,和南方集团军群一道西撤,而且在希特勒的严令下坚守着德军在第聂伯河左岸唯一的一块阵地-尼科波尔,这里是锰矿区,希特勒不想失去它。

曼施坦因重新编组第1装甲集团军后,原第1装甲集团军部队编入了第6集团军,与第6集团军一道防守战线南端的还有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德军的仆从国中,罗马尼亚是最卖力的一个。第3集团军曾经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苏军全歼,安东内斯库又将该集团军重新组建,并交给了希特勒。

德军后撤的速度太快,新的防线很脆弱,大部分正面只有4~6公里的纵深阵地。在苏军新的攻势没有发起前,曼施坦因命令部队在第一道防线身后10~15公里处加紧构筑第二道工事。在更深远的后方,也就是苏联边境线西布格河、德涅斯特河等处建立预备防御措施。

整个战线有两个焦点,一处是德军第8集团军驻守的卡涅夫渡口,在第聂伯河防线被苏军全线突破后,右岸5处渡口(基辅、卡涅夫、切尔卡瑟、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只剩下这一处。随着苏军部队向西推进,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突出部。恐怕第8集团军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保住的渡口,后来却成为第8集团军官兵的坟墓。苏军的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如果南北夹击,孤立在卡涅夫地区的德军势必无法脱身。

另一个焦点是第聂伯河左岸的尼科波尔,后面我们再介绍。

从1943年7月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接下来的5个月损失了40多万人。同一时期,曼施坦因得到了19万人的补充。截至1944年初,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和一同退守到第聂伯河的德军A集团军群所属部队兵力为96万人,其中有81万是德国部队,其余是仆从国的军队,包括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

曼施坦因手上的装甲部队仍然是东线三个集团军群中最多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14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A集团军群(不含克里米亚的第17集团军)拥有9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德军拥有坦克1000多辆,占东线装甲部队的70%。但由于持续作战,曼施坦因的坦克有一半处于维修状态,战备水平很低。配属给南方集团军群的航空兵有1150架飞机,还装备了2225门高射炮,其中有515门是88毫米高射炮,可以用来对付苏军的坦克。

每一次会战都会消耗苏军大量的兵力,在结束第聂伯河会战后,苏军在乌克兰境内的4个方面军尚有兵力223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8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15辆,作战飞机2600架。当然,苏军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有相当数量不能使用。此外还有大量50毫米以下的迫击炮、火箭炮和高射炮。

在苏军计划实施的“1944年第二次打击”,也就是第聂伯河右岸会战中,卡涅夫突出部和尼科波尔突出部是首要打击目标。

根据苏军统帅部的要求,乌克兰第2方面军把已经集结左翼的主力部队北调,包括舒米洛夫指挥的近卫第7集团军、扎多夫指挥的近卫第5集团军、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以及近卫第5机械化军和第7机械化军。

按照苏军的进攻计划,科涅夫的部队首先要夺取基洛夫格勒,然后与瓦杜丁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左翼一道,将德军继

续向西驱赶,如果德军在卡涅夫突出部坚守,则就地围歼之。

瓦杜丁的左翼则计划投入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38、第27和第40集团军,从北面向南攻击,两军计划会师的地点是赫利斯季诺夫卡。从两军会师的地点看,科涅夫显然是这次进攻的主要方向。当然瓦杜丁还有其他任务,在左翼南下的同时,他的中路和右翼还要继续打击德军的第4和第1装甲集团军。1944年1月4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前出到萨内尔,这里是苏联和波兰在1939年9月1日时的国境线。

在科涅夫进攻的当面,德军在基洛夫格勒地区防御的部队是第8集团军的3个军。其中,第11军下辖1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负责防御第聂伯河的卡涅夫渡口;第47装甲军下辖3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和4个步兵师,部署在基洛夫格勒以北地区;第52军下辖1个装甲师、1个伞兵师和2个步兵师,驻守在基洛夫格勒以南。

指挥这支部队的第8集团军司令换成了沃尔勒,原第8集团军司令肯百夫(也译作“肯普夫”)性格倔强,曼施坦因并不喜欢这个人。沃尔勒曾经担任过曼施坦因的参谋长,对曼帅自然言听计从。

担任主要防御任务的第47装甲军也迎来了新任军长福尔曼,他手上有8个师,只是每个师缺编都比较严重。当然,苏军也同样存在缺编的问题,战斗一直没有停止,双方战场上很难有满编的师。

除了兵力欠缺,福尔曼还有三个难题,其一是自己防区的工事不坚固,大部分地段只是用堑壕连接起来的支撑点,单兵掩体不足,阵地前的铁丝网架设得不够,纵深防御薄弱。基洛夫格勒城内的砖石建筑物是倒是可以利用的防御堡垒,德军在这里配置了交叉和侧射火力。但科涅夫的风格向来是愿意野战,这样可以保护苏联的城镇少遭破坏。

第二个难题是部队的士气,连续的失败和后撤,部队的士气严重低下,失败情绪在士兵和军官中蔓延,甚至一些高级将领也对战争前景不抱幻想。

福尔曼的第三个难题是没有预备队,各师只能依靠自己的兵力守住防线,一旦阵地被突破,福尔曼也没有兵力去堵住突破口,带来的后果就是防线崩溃。曼施坦因则安抚部下,必要时集团军群的预备队会出动。

对福尔曼有利的一面是通过监听苏军的无线电台,德军获悉了苏军的进攻企图。所以在科涅夫发动进攻前,德军第8集团军已经提前做好了防御准备。对于双方而言,不存在达成战役突然性的问题,拼的就是己方的实力。

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署是:中路近卫第5集团军、第53集团军以及近卫第5、第7机械化军从基洛夫格勒东北方向攻击;左翼近卫第7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从基洛夫格勒东南方向攻击。上述两个方向是苏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作为第二梯队随时支援两个方向的进攻。右翼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作为辅助突击方向,向基洛夫格勒以北的斯梅拉进攻。

为了统一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的指挥,苏军统帅部将朱可夫派往前线,负责协调两个方面军的行动。

1944年1月5日晨8时10分,苏军的炮火打破了战场上的沉静,第聂伯河右岸会战开始。

新年没有新气象,苏军的进攻还是老样子,首先是炮火准备,然后是步兵和坦克从出发地开始冲锋。对于这一套进攻战术,德军早已经习以为常。在苏军炮击时,士兵躲在掩体里,并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等炮击结束后,德军迅速进入阵地,对付苏军的步兵和坦克,炮兵则在前沿形成阻击火力网,迟滞和杀伤苏军。

但你认为苏军就被这样击退了吗?并不是。苏军依靠的是进攻地段绝对的兵力和兵器优势,在近卫第5集团军进攻地段,攻守双方的比例对比是8比1。科涅夫在进攻之初,就把方面军一半以上的兵力(30个师)投入在80公里宽的进攻正面。

在战场的中路,近卫第5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在两个机械化军的支援下,在进攻的第一天推进24公里。第二天,科涅夫把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1个机械化军投入到突破口,以加快突击速度。

在战场的左路,近卫第7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的进攻不顺,他们缺少火炮,守军的火力甚至要强于进攻方。为了打破僵局,科涅夫把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剩下的2个坦克军调给了左翼。被拆开使用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没有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2个坦克军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投入战斗,遭到德军反坦克武器的猛烈回击,2天损失了1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占两个军战力的60%。

尽管代价惨重,终究获得了战果。至1月8日,中路苏军已经推进到基洛夫格勒西北;左翼逐渐推进到基洛夫格勒以南,两路苏军正形成对基洛夫格勒四面包围的态势。

德军第47装甲军各师损失惨重,有的部队在后撤时掉进了苏军的包围圈,就连军司令部也在1月9日遭到苏军的袭击。事已至此,曼施坦因下令第47装甲军放弃基洛夫格勒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