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一列宁格勒进攻战役:少了一个方面军
在列宁格勒进攻战役中,位于战线北段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进展异乎寻常地顺利,这一点甚至连苏军统帅部都没有预料到。作为战役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梅列茨科夫指挥的沃尔霍夫方面军也在列宁格勒方面军进攻时,从诺夫哥罗德以北30公里处的沃尔霍夫河西岸的登陆场转入进攻。
战场的大致态势如下:东部战线从北面的姆加到南面的伊尔门湖,德军在姆加地区部署的是第54军,当面是苏军沃尔霍夫方面军第8集团军;在中段柳班地区部署的是28军,当面苏军是第54集团军;在南面诺夫哥罗德地区部署的是第38军,当面苏军是第59集团军。在德军身后就是列宁格勒-柳班一丘多沃-诺夫哥罗德的“军用高速路防线”。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科罗夫尼科夫指挥的第59集团军,当面德军是第18集团军右翼第38军。第59集团军下辖3个步兵军、1个步兵旅和1个筑垒地域。为了加强第59集团军的突击力量,梅列茨科夫将方面军预备队第7步兵军也调给科罗夫尼科夫指挥。
科罗夫尼科夫选择了两处进攻方向,主攻方向第一梯队集中了集团军第6和第14军,每个步兵师在不到4公里的正面实施突击。在主攻方向以南的伊尔门湖,科罗夫尼科夫组建了斯维克林集群,该集群包括1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和2个摩托雪橇营,并配备了轻型自行火炮和装甲汽车。他们的任务是越过已经冰冻的伊尔门湖,渗透到德军防线纵深地区,从后面打击德军。
1944年1月14日,在列宁格勒方面军第2突击集团军在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开始进攻时,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也转入进攻。同样的一场大雪,不仅干扰了第2突击集团军的进攻,第59集团军也因为雪天能见度低,导致炮火准备阶段的效果大打折扣,方面军所属的空军第14集团军的飞机也无法出动。
当结束了长达近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苏军的步兵和坦克开始出击。因炮击不理想,德军的阵地上还有很多掩体部和火力支撑点没有被拔除,他们向苏军的攻击集群实施了猛烈的阻击。一些坦克因为罕见的暖冬天气被陷在解冻的泥土里,步兵则被德军的迫击炮和机枪压制在阵地前沿无法动弹。进攻的第一天,苏军仅推进了不到1公里。
斯维克林集群在正面进攻前的1月13日夜出发。部队在行进时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脚下是不到30公分的冰面。大雪成了苏军天然的隐蔽屏障,他们在当天夜里顺利地进入伊尔门湖西岸。
1月14日,在苏军正面进攻时,斯维克林集群在伊尔门湖西岸发起攻击,并迅速拿下了由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人组成的守备部队。在湖边建立了6公里宽、4公里纵深的桥头堡。闻讯的梅列茨科夫立即将第59集团军第二梯队的一个师加强到那里,还调拨给斯维克林少将1个装甲汽车营。
德军在获悉后方出现苏军的消息后,也不敢怠慢。第18集团军最右翼的第38军派出1个师又2个团反击,企图一举将渗透到德军后方的苏军一举消灭。空军也派出飞机,对伊尔门湖实施轰炸,阻断苏军的增援和退路。
梅列茨科夫也有应对,他给前线送去了移动小桥,苏军可以依靠这些工具继续向伊尔门湖桥头堡输送人员和给养;马拉的爬犁可以更灵活地穿梭在湖面上,即便不慎掉入湖中,也能够用事先准备好的套索将马匹再拉上来。借助这些原始的工具,苏军顺利地把增援部队输送到桥头堡,还给前线带去了一个野战医院。
正面的进攻也开始有起色,1月15日,科罗夫尼科夫投入了进攻第二梯队,包括1个步兵师、2个坦克旅和1个自行火炮团。天气开始好转,苏空军第14集团军恢复了空中打击。这天的进攻,苏军切断了诺夫哥罗德至北面丘多沃的铁路线,德军第38军陷入孤立。
无奈之下,德军第18集团军司令林德曼把姆加方向的第24师抽到出来加强给第38军。但这样一来,第54军的3个师已经全部调给其他方向(另2个师调到了战线左翼的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姆加防线的兵力空虚,给苏军第8集团军闪出了空挡。
1月16日,沃尔霍夫方面军辅助攻击方向开始行动,第54集团军在柳班转入进攻。他们的行动使德军通过“军用高速路”输送部队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南面的第59集团军趁机加紧进攻,泥泞的沼泽地是苏军前进的重要障碍,汽车无法通过,步兵不得不抽调一些部队去拉拽落在后面的火炮,炮弹也从汽车上卸下来,由士兵扛在肩上前进。步兵是绝不会丢下炮兵不管的,毕竟他们明白汗水和鲜血哪个更重要。
1月19日夜,鉴于自己的两翼都陷入危机,曾经要求坚守阵地的林德曼不得不向上司请求后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打给希特勒的报告则是将整个集群撤到波罗的海沿岸,希特勒给他的命令是坚守“军用高速路防线”。
1月20日,苏军第59集团军的两个攻击集群在诺夫哥罗德会师
。德军第28歼击师和第1野战师各一部,党卫军的1个骑兵团和2个营被围在城内,还包括没有来得及撤退的重伤员和医务人员。突入城内的苏军很快将他们歼灭,俘虏德军3200人。城中没有来得及运走的物资和武器包括182门火炮、120门迫击炮、263辆汽车、21辆拖拉机和28座装满物资的仓库。
德军没有来得及带走重伤员和非战斗医疗队,却把诺夫哥罗德变成了一座死城。城内2500座民宅只剩下40座,居民仅存50人。诺夫哥罗德是一座古城,城内在1862年修建的“俄罗斯一千周年”纪念碑被毁,众多古老教堂只剩下光秃秃的四壁,一些俄罗斯历史人物的雕像只剩下残破的碎块。
屈希勒尔的前任冯·勒布在任时,就对希特勒在占领区残忍的手段非常鄙视。看来他的继任者屈希勒尔倒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元首的命令。
德军的后撤逐渐演变成了溃败,这倒很像1941年冬天的莫斯科城下的中央集团军群。在苏军猛烈的炮火和空军的轰炸下,混杂着后勤部队的溃兵失去了秩序。一些谣言在部队中蔓延,加剧了部队的恐慌情绪。在一线撤下的步兵师有些已经成了空架子,师长能够掌握的部队甚至不到100人,他们撤退的目的地是德军的“卢加河”防线。
苏军第8和第54集团军则趁势夺取德军的“军用高速路”防线,列宁格勒至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被打通,标志着列宁格勒城900天的围困被解除。
全面突破德军的防线后,苏军统帅部命令北方的方面军转入第二阶段进攻,目标是渡过卢加河。为此,列宁格勒方面军第2突击集团军将推进到卢加河下游的金吉谢普;第42集团军先夺取赤卫队城(加特契纳);沃尔霍夫方面军第59集团军负责夺取卢加;两个方面军其余的第67、第8和第54集团军负责从中路驱赶后撤的德军。
此时的苏军,还没有合围德军第18集团军群的勇气和能力。更实际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将德军赶出列宁格勒,以彻底解除德军对这座城市的威胁。
赤卫队城是苏联南北大动脉基辅至列宁格勒铁路线的一座枢纽,位于列宁格勒以南70公里。德军计划坚守这里,一方面是为了将贮存的物资转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阻止住苏军南下突击。在第18集团军出现险情时,德军统帅部就开始从其他战场抽调部队赶往列宁格勒方向,其中包括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的第12装甲师,从第16集团军调来的第502重型坦克营。防御赤卫队城的还有从前线撤下来的党卫军第3装甲军和第54军的两个步兵师。
德军的防御兵力并不少,可已经陷入混乱的德军无法组织有效地防御。首先赶到战场的增援部队是第16集团军的第502重型坦克营一部,1月20日,他们刚刚抵达就与苏军的坦克遭遇。经过激战,该集群损失了几乎全部虎式坦克,指挥官因此开枪自杀。
1月24日,苏军第42集团军主力抵近赤卫队城,德军企图坚守,可部队已经失去了指挥,有的军官手下已经一个士兵都没有了。1月25日,苏军和德军在城内展开巷战,并于次日凌晨夺取该城。
费久宁斯基的第2突击集团军同样进展顺利,1月27日,该集团军一路攻击前进,先头部队夺取了赤卫队城至金吉谢普铁路线上的一座车站,他们在这里遭遇德军第502重型坦克营另2个连的虎式坦克,经过激战,苏军退出战斗,德军的虎式坦克也损失殆尽。1月30日,第2集团军卷土重来,进至卢加河下游。此时他们已经从列宁格勒方向向西南推进了近100公里。
梅列茨科夫的沃尔霍夫方面军虎头蛇尾,1月28日,他对方面军进行改组。把辅助方向第8集团军的部队全部调给第54集团军,由第54集团军司令部统一指挥方面军右翼追击德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南调,把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一分为二,第7和第14军重新组建成第8集团军,第6和第112军仍然隶属于第59集团军。
梅列茨科夫后来对这次调整的解释是,有利于部队更灵活地行动,同时还能够加强和南面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的协调。实际上,梅列茨科夫此举有贪功之嫌,他将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一分为二,就可以凸显出方面军指挥员在这次反攻战役中的领导作用。
梅列茨科夫此举人为地制造了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系统的混乱,第8集团军指挥部需要交接原有部队,然后还要接手新部队,并重新熟悉战场地形和战局。这些程序放在平时还可以,可前线正在激战,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指挥机构的调整造成了部队出现不应有的混乱。
在调整指挥部的过程中,第8和第59集团军倒是没有停下向卢加河推进。期间新组建的第8集团军所属第7军和第7坦克旅在伊尔门湖以西的一座车站和德军发生了一场激战,从南面中央集团军群调来的第12装甲师正好撞在苏军进攻最南端的第8集团军。随后双方在这里反复争夺,车站三次易手,最终德军退出了战场。
德军正退往卢加防线,可北方集团军群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