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11、【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上)

111、【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上)

【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上):主场的优势

第聂伯河,苏联的母亲河,罗斯人起源的地方。第聂伯河全长2200多公里,发源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瓦尔代丘陵,大体呈由北至南流向。上游支流主要有德鲁季河、别列津纳河、杰斯纳河和索日河。

从瓦尔代丘陵至基辅为上游地区,全长1300多公里;中游自基辅经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全长600多公里;下游自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流向黑海,全长300多公里。河流整条流向呈S形,2个大的拐点正处在基辅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1943年夏秋之际,德军整个南方集团军群计划后撤至第聂伯河一线。

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正在展开追击,从苏联中部的奥廖尔至亚速海之滨的塔甘罗格,苏军展开了5个方面军,分别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和托尔布欣的南方方面军。截至1943年8月底,苏军5个方面军总兵力263.3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1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余辆,作战飞机2850架。

对于下一步的进攻计划,苏军统帅部是存在分歧的,1943年8月底,苏军副统帅朱可夫为此专程从前线赶回莫斯科。他提出在第聂伯河左岸(面向下游)、顿巴斯西部地区实施一次迂回,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包围并歼灭。

斯大林不同意这种颇有些冒险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能否合围成功也存在不确定性。他希望苏军能够尽快收复整个顿巴斯地区,所以苏军5个方面军应该全部展开攻势,让德军各个地段自顾不暇,逼迫德军撤退。朱可夫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斯大林的计划更稳妥,苏军在已经确定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不能给德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同样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不久,希特勒也将目光投向了第聂伯河。8月12日,希特勒下令构筑一条“东方堡垒”防线。该防线将贯穿整个东线,从北部爱沙尼亚的纳尔瓦河向南,经维捷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一直到莫洛奇纳亚河。这条防线预计在10月底完工,所以德军还需要在现有阵地坚守2个月。

在德军的南段、计划退守第聂伯河一线的南方集团军群名义上有52个师,算上计划一同防守第聂伯河上游的第2集团军的10个师,兵力约100万。从北至南部署的是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第2集团军,以及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4装甲集团军、第8集团军(原肯百夫集群)、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原霍利德集群)。

为了给修筑“东方堡垒”争取时间,曼施坦因在8月底构筑了一条临时防线,这条防线从库尔斯克西南的苏梅,一直延伸到亚速海,当面是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由于曼施坦因判断苏军经过2个月的连续作战,部队已经相当疲惫,所以他自认为德军在这里坚守到10月底是有把握的。

事实也同样如此,在德军左翼,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虽然还有百万之众,可一线作战部队损耗严重,坦克也只剩下不到800辆,一时间无法发动有效的进攻。右翼当面的苏军两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攻势正猛,曼施坦因计划一旦顿巴斯有失,他就命令部队提前退到莫洛奇纳亚河。

曼施坦因的部署可谓周全,但问题出在了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德军第2集团军的防御地段。在那里,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率先发难。

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同样消耗严重,方面军下辖第12、第48、第60、第65和第70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兵力尚有57.9万人。虽然部队需要休整,弹药和油料也需要补充,但统帅部交给他们的任务让中央方面军上上下下都非常兴奋。

按照统帅部下达的任务,中央方面军将会同沃罗涅日方面军一同解放基辅。这对于极为看重荣誉的苏军将领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况且方面军当面的德军第2集团军还是一个“软柿子”,罗科索夫斯基希望趁他们还没有得到加强之前,尽快突破德军的防线,冲向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

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计划,苏军将在两个方向实施突击,右翼巴托夫指挥的第65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他们从谢夫斯克以东出击,然后一路向西,撕破德军的防线;左翼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第60集团军和第48集团军担任辅助进攻,目标是先拿下科诺托普,为下一步推进到第聂伯河做准备。为了加强主攻方向的突击力量,罗科索夫斯基还把第4突破炮兵军交给了巴托夫。

1943年8月26日,经过10天的短暂准备,苏军中央方面军开始了新的攻势,也拉开了第聂伯河会战的序幕。

在第一天的进攻中,战场上的局势让罗科索夫斯基有些意外,德军的防御很顽强,不断地反击给进攻中的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原来,德军已经预判苏军将在谢夫斯克

发动攻势。在巴托夫的进攻方向,德军第2集团军司令魏斯集中了5个师,他们在空军和坦克的支援下,让苏军寸步难行。

8月27日,罗科索夫斯基投入了进攻第二梯队-第2坦克集团军。由于还没有得到有效补充,这个集团军只有第3坦克军和近卫第7机械化军可以作战。在得到突击力量加强后,巴托夫于当天攻占了谢夫斯克,但直到8月31日,苏军也没有突破德军的核心阵地。

在辅助突击方向,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60集团军在8月27日转入进攻。这位卫国战争后期最耀眼的一颗将星善于高强度运动战,心思缜密却敢于冒险。由于手中的兵力不足,他决定打破常规,放弃集团军右翼,将集团军主力,以及方面军加强给他的第9坦克军全部集中在左翼,实施单箭头突击,对德军的防线实施突破。幸运的是,德军在谢夫斯克集结了重兵,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进攻的方向只留了少量部队。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很快在谢夫斯克以南取得突破。第9坦克军还发动了一次突袭,于8月30日晨夺取了德军纵深内的格卢霍夫。战斗中,第9坦克军军长卢德钦柯不幸阵亡,他的职务由巴哈罗夫接替。8月30日,第60集团军已经推进了60公里,将当面德军第13军击溃。

鉴于此情况,罗科索夫斯基决定将方面军的主攻方向调整到左翼,并将第13集团军、近卫第7机械化军、第4突破炮兵军以及空军主力都投入到了第60集团军的突破口中。苏军的突破口迅速扩大,至8月31日,德军的防线出现了一个100公里宽、70公里纵深的缺口。

由于南翼的突破,罗科索夫斯基的整个战线都开始向前推进。中部的第65集团军,穿越了布良斯克森林和希涅利斯克森林,至9月5日前推进了125公里。尽管德军又追加了第56装甲军直属部队、2个装甲师、3个步兵师的援兵,但失去了坚固防御工事的德军已经无法阻挡中央方面军的推进。9月3日,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前出杰斯纳河,随后沿河左岸向西南推进。苏军从行进间强渡谢伊姆河后,第60集团军于9月6日夺取了重要铁路枢纽科诺托普,9月9日又占领了巴赫马奇,并在巴赫马奇以南合围了4个德国师,经两天激战歼灭之。德第13军屡遭重创,几乎名存实亡。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罗科索夫斯基切断了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在谢伊姆河的联系,打开了通向第聂伯河中游的通道。9月7日,苏军已在150公里正面进抵杰斯纳河。9月15日,近卫第7机械化军和第77步兵军先头攻占涅任。这是德军在第聂伯河上游右岸掩护基辅方向最后一个堡垒,距离第聂伯河只有100公里。

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当面对手,仍然是从库尔斯克会战到哈尔科夫战役期间的老对手,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这里也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在从哈尔科夫撤出来之后,德军在苏梅至伊久姆构筑了一条新防线,得益于从哈尔科夫撤退时的有序和统帅部给南方集团军群的增援部队,这两个集团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强的战斗力。

曼施坦因非常苦恼,自己好不容易打造了一个新防线,可中央集团军的第2集团军却丢掉了阵地,自己防线的最左翼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苏军中央方面军南下,自己的后方就将面临重大的危险。

右翼顿巴斯一线也不容乐观,自从8月初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恢复进攻后,那里的局势逐渐恶化。所以,曼施坦因一面请求德军统帅部给他调来援兵,还希望希特勒允许他提前后撤。

现在的顿河集团军群就是一个无底洞,希特勒不断地从A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其他地区给曼施坦因调派新的部队。可防线上出现的新漏洞,让曼施坦因不得不把新调来的部队用于堵住漏洞,所以手中一直没有反击的力量。

苏军方面,罗科索夫斯基率先发动进攻起到了“鲶鱼效应”,南面的瓦杜丁和科涅夫自然不甘落后,他们也紧随其后恢复了攻势。在沃罗涅日方面军方向,瓦杜丁手上的兵力有66万人。由于准备不充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进展不顺,当面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抵抗非常猛烈。为了加快进攻,苏军统帅部又给已经非常臃肿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调来了第52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军和第10坦克军。

瓦杜丁则将这些部队加强到了临近中央方面军的右翼,并在进攻不久取得了进展。9月2日,苏军攻占苏梅;9月10日,抵近罗姆内。由于防线已经被突破,曼施坦因命令霍特的集团军后撤,瓦杜丁的中路和左翼也得以取得进展。

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实力最弱,在哈尔科夫战役期间,他就因为没有坦克部队只能与德军展开一场传统的阵地战,部队的损耗非常大。至8月底,草原方面军的兵力还有33万人。8月29日,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攻克了柳博京,近卫第7集团军血战5天,攻克了梅列法,至此也打开了通往第聂伯河的通道。

1943年9月上旬,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各个地段都在被迫后撤,他们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