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火星行动:中部战线的烂尾楼-勒热夫突出部
1942年的东线,战场的焦点在苏联南部,德军为整个夏季制定了蓝色计划,企图控制苏联顿河一线,并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最终德军止步于高加索山脉北麓和伏尔加河西岸的斯大林格勒。
在苏德战场其他地段,双方的战斗并没有停止。在北部战线,苏军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德军统帅部不得不将计划进攻高加索地区的第11集团军主力北调,并将“多拉”巨炮一同调往列宁格勒地区,希望用它们轰开列宁格勒坚固的防御工事。但苏军持续的反击消耗了第11集团军的进攻力量,双方都没有能力改变战场上的态势。
在中部战线,苏德双方都集结了重兵集团,争夺的焦点仍然是1941年冬季攻势中,双方久战未决的勒热夫突出部。
1942年4月,苏军结束了在中段的冬季攻势,德军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双方从北面大卢基至南面的奥廖尔1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形成对峙。由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到南方,克鲁格的兵力有所削弱,在1942年的夏季,中央集团军群共有48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6个警卫师和1个党卫军师,总兵力约100万人。
中央集团军群的不再拥有强大的坦克集群,由于进攻重点转向南方,德军装甲部队更多的调给了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只有795辆。为了弥补机动装甲部队的不足,中央集团军群在防线上构筑了大量纵深防御工事。
苏军在这个方向的仍然是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兵力与德军不相上下。
1942年7月2日,德军发起“赛德利茨”行动,目的是肃清突出部以西、别雷地区的苏军第39集团军,他们严重威胁着德军第9集团军在勒热夫突出部的后方安全。战至7月12日,第39集团军除少部分突围到苏军第30和第22集团军阵地,其余均被德军歼灭。此战,苏军3万人被俘,德军损失7107人。
在德军进攻第39集团军时,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战线南端也发起进攻。方面军投入第10、第16和第61集团军,向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阵地进攻。战斗持续到7月13日,苏军没有能够突破德军的防线,但也给德军以相当的压力,克鲁格投入了一部分预备队,第2装甲集团军甚至组织非战斗人员投入战斗。此战,德军损失7000人。
7月底至8月初,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发起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合攻勒热夫突出部。苏军此次投入4个集团军34.5万人,企图一举夺取勒热夫,消除这个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出发地。最终是双方徒增伤亡,战场形势仍然没有改变。
就这样,苏德战场中段的战斗打打停停,苏军多以进攻为主,由于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在兵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苏军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德军则希望随着斯大林格勒方向战事吃紧,苏军能够从中段调走一些部队,德军则可以趁势向莫斯科发动进攻。但整个1942年的下半年,中央集团军群的对面苏军丝毫没有削弱,德军只能继续固守。
1942年11月,德军在南方的攻势已经陷入停顿,高加索方面的德军A集团军群没有能够夺取格罗兹尼,距离巴库更是遥不可及;保卢斯和霍特在斯大林格勒差一点点就能拿下这座废墟,可就是品尝不到手掌煎出的鱼。
在战场的中段,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一直处于守势,此时他手中有120万人之众,坦克和自行火炮1000~1300辆。在德军的当面,苏军的实力也有所加强,三个方面军的兵力已经增加到189万人。所以,德军并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只能固守等待时机。
此时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部署是:第9集团军防守勒热夫突出部的西部,第3装甲集团军防守突出部的东部至维亚济马一线。这里是德军的防御重点,而在整条德军防线上,散落着67个野战师,后方还有10个警卫师。
随着苏军即将在南方发起反攻,作为1942年冬季反攻的一个组成部分,统帅部决定采纳朱可夫提出的“火星行动”,该行动计划投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所属7个集团军。包括第41、第22、第39、第30、第31和第20集团军,分别在勒热夫突出部西、北、东三个方向进攻;第3突击集团军则进攻德军身后的重要堡垒、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大卢基。
在突出部西面,是担任战役主攻的苏军第41集团军和第22集团军。南翼第41集团军共有4个步兵师又4个步兵旅,兵力10.5万人,以及包括第1机械化军在内的大量坦克部队,共有坦克400辆。当面德军共有3个步兵师,以及预备队第1装甲师。北翼苏军第22集团军有3个步兵师又一个步兵旅,兵力8万人。配属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包括第3机械化军在内的270辆坦克。当面德军也有3个步兵师,预备队是“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
在突出部北部,右翼是刚刚
重建的第39集团军,该集团军在7月份德军发起的“赛德利茨”行动中被德军歼灭,只有少数部队得以突围。集团军目前下辖6个步兵师又4个步兵旅,兵力9万人。左翼第30集团军有5个步兵师又1个步兵旅。由于北面是担任辅助突击任务,苏军配属在这里的坦克部队较少,只有3个坦克旅和1个机械化旅。当面德军共有7个步兵师,预备队是第14摩托化师。
在突出部东部瑟乔夫卡地段,右翼是苏军第31集团军,左翼是第20集团军。作为东面的主攻部队,第20集团军投入10个步兵师又3个步兵旅,兵力11.4万人。配属坦克部队包括第6坦克军在内的317辆坦克。当面德军是第78步兵师和第5装甲师,预备队是第9装甲师。
苏军在突出部投入进攻的兵力为50万人(不含进攻大卢基的第3突击集团军),当面德军的兵力为30万人。苏军坦克共计1600辆,德军坦克800辆。不过德军第12、第19和第20装甲师距离突出部并不远,三个装甲师的300余辆坦克可以随之增援第9集团军。
指挥加里宁方面军的是普尔卡耶夫,指挥西方面军的是科涅夫;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仍然是防御大师莫德尔。
在苏军准备进攻前,部队大规模的调动引起了德军的警觉,预感到苏军即将发动进攻。除了随时可以投入战场的预备队,克鲁格还于11月24日夜决定将前文提到的3个装甲师调往突出部。
1942年11月25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反攻(天王星行动)的一个星期后,正式实施火星行动。经过90分钟的炮火准备,苏军在漫天大雪和浓雾的战场上开始进攻。由于双方在这里已经对峙1年之久,德军对苏军的战术已经相当更熟悉。在苏军火炮准备时,德军一线阵地守军躲在二线阵地或者碉堡内,当听到苏军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的声音,将预示着苏军结束炮击、开始地面进攻。
在突出部的东面,苏军第20集团军凭借兵力的绝对优势,很快就在德军防线撕开了一个口子。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则命令第5装甲师赶去增援,同时命令第1装甲师移动到苏军侧翼,向苏军发起反击。
26日,第20集团军将第6坦克军投入突破口,试图突入到德军防线的纵深,但他们遭到了德军炮火的猛烈阻击。德军坦克也趁势发起反击,将苏军的进攻阻止。27日,双方继续激战,德军的增援部队陆续抵达,会同守军一同挤压苏军突破口的根部,使其不能扩大突破宽度,以展开更多的兵力。在突破口中的苏军有4万之众、200辆坦克,德军在阵地前组成的火力网让苏军难以突破,并遭受了重大伤亡。
在突出部西面,第41集团军在战斗一开始就投入了第1机械化军。苏军的坦克顺利地突破了德军步兵把守的防线。11月27日,第41集团军向纵深推进了20公里,但德军装甲部队抵达后,苏军的进攻也被遏制。
在突出部的北面同样如此,得益于更完善的通信手段和更好的训练,德军的步、坦、空的协同能力要比苏军强得多,只要苏军发起进攻,步兵很快就能引导空军赶来支援,对苏军的坦克和步兵集团实施空袭。德军坦克数量虽然少于苏军,但因为是内线作战,德军指挥官合理的调动和防线内便利的交通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量的不足。
至此,苏军在进攻发起几天后,三个方向的进攻都陷入了停顿。而且经过战时调动,德军的态势反而更有利。
1942年12月7日,德军开始反击。在突出部西面,德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突入德军防线的第41集团军。尤其是南面由第19、第20装甲师和空军第2野战师组成的突击集群,他们迅速突破了苏军第78步兵旅的薄弱防线,然后向北推进,与在北面的德军第1装甲师、大日耳曼师和第246步兵师组成的集群一道封闭了苏军的突破口。由于苏军第41集团军的主要兵力处于突破口以东的锋线位置,德军的快速突破,使苏军来不及全部撤出,导致4万余苏军被德军合围。
在突出部东面,德军第2、第5、第9装甲师和步兵组成的集群也将突出德军防线的苏军第6坦克军和近卫第2骑兵军合围在突破口内。为了解救被围苏军,科涅夫将预备队第5坦克军投入战场。经过激战,被围苏军一部分逃出包围圈,而第20步兵师、第6摩托化旅和第200坦克旅仍然被困在合围圈内。
12月11日,在苏军副统帅朱可夫的严令下,西方面军发起第二轮进攻,目的不仅是解救被围的苏军,最终目标仍然是夺取德军坚守1年之久的勒热夫。
晨9时,苏第20集团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再度发起猛攻。为此展开了9个苏联步兵师,由第6坦克军残部和第5坦克军支援。由于此前伤亡惨重,第20集团军如今只剩下8万多人,战斗力大为削弱。与之相对,德军在第一线展开了第9装甲师和第78步兵师,第二梯队为第5、2装甲师。防御兵力约有4万到5万人。两军的坦克总数不详,但苏军第6坦克军已经被打残,只能依靠新锐的第5坦克军(131辆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