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乱世谍雄 > 第70章 曼祎塘口遇到新问题

第70章 曼祎塘口遇到新问题

上回说到,武志坚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从头到尾,一字不漏,抑扬顿挫地宣读了一遍。

艾燕妮、王曼祎等参会同志,听得是丝丝入耳,全神贯注,连连点头---

这篇文章分析得入木三分,充满着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时,也把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一一摆清,并提出了科学可行的行动纲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间,这样一篇巨著就传达完了,可大家伙似乎意犹未尽,还在咂摸着文章中的精辟见解。

只听,武志坚又说话了,

“当前,正是我党发展壮大的有利时机,上级党组织要求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农民运动工作,以配合各地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行动”,

说罢,他就把具体的工作任务分配了下去,末了,他转头看向正在认真做着笔记的王曼祎,笑呵呵地说道,

“王曼祎同志是我们当中最早深入农民和农村中去的,对这方面最有发言权,你就谈谈你最近的工作心得吧,给我们大家辅导一下工作思路和方法”,

王曼祎见武志坚夸赞自己,脸微微一红,说道,

“武老师谬赞了,我们大家一起切磋吧”,随即,王曼祎就把她开展农民运动的经历和心得体会给大家说了一遍。

最初,王曼祎只是在塘口村里的妇女识字班里教授大家伙识字学文化,还组织了翠凤等要求进步的妇女一起发起了主要为解决家庭矛盾的妇女互助社,效果那是相当的不错。

到得后来,塘口村的妇女互助社越来越壮大,全村一半以上的妇女都加入了互助社,原来散散乱乱的妇女们,一下子抱成了一个团。

大家都公推王曼祎为妇女互助社的领头人,凡事都愿意与王曼祎一起商量,可王曼祎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情况很快就被艾燕妮等知晓了,经过党组织研究分析,觉得这是发动农民起来斗争的最好机会。

于是,除了由王曼祎秘密发展了翠凤等三名年轻妇女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外,更是从吴州中学党支部中派出了两名年轻的女教员于敏慧和马明红一起来帮助开展工作。

一时之间,塘口村的妇女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妇女翻身得解放的日子似乎也不远了。

这边是党组织在组织发动广大妇女开展运动,那边却是封建势力越来越看不惯、忍不下妇女地位提高的现实。

终于,冲突就这样爆发了。

原来,塘口村里,有个土豪乡绅汪一钱,他的大儿媳刘小艳最近也参加了妇女互助社,每次从妇女互助社回到家里,就要给婆婆汪赵氏大讲特讲在互助社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儿。

本来嘛,婆媳俩唠唠嗑说说话,哪里有什么特定的话题啊,

可让刘小艳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婆婆汪赵氏自听了儿媳妇在互助社里的绘声绘色的故事后,也动了心,央求儿媳妇也带着自己去互助社。

起初,这个汪一钱对妇女互助社和妇女识字班压根儿就没怎么地瞧得上眼,就一些叽叽喳喳的老娘们凑在一起,识几个字,扯东家长、拉西家短,往好里想,就是交流交流持家照顾男人的经验,往坏里想,就是扯扯老婆舌头、讲点荤段子罢了。

汪一钱色迷迷地想,该不是都在私下里议论男人那怎么让自己的土地滋润的吧,或者是王家汉子偷了李家媳妇儿这类大家伙都感兴趣的话题吧。

这段时间自己糟心得很,自己原来那听说听道的大儿子汪福保,变得不成样子了。

汪福保每日里游手好闲的,不务正业,经常调戏调戏小媳妇儿、逗弄逗弄老娘们儿,一天到头招事惹非的,稍不痛快就喝得醉醺醺地、两眼儿咪咪噔噔的,回到家里就打媳妇儿刘小艳,害得刘小艳经常来找婆婆汪赵氏哭诉,让自己这个公公的老脸也经常没地儿搁。

所幸,这事儿很快就让妇女互助社知道了,她们派人找到了儿媳刘小艳,动员小艳参加了妇女互助社,后来还让小艳做了妇女识字班和夜校的教员,负责教授大家文化知识。

当然了,这互助社还真是够仗义,又派人把大儿子汪福保给教育开导了一番,总算是让这小子稍稍收敛了些,可汪一钱知道,这小子倔着呢,他还是没有完全想通啊。

要说,这个刘小艳可是十里八乡的美人儿,爹爹刘大虎是个吃喝不愁的富农。

在他们刘家庄子,刘大虎也算得上数得着的富户,刘小艳虽说是刘大虎的小女儿,却没有娇生惯养,加上刘大虎从小让这宝贝闺女读了几年私塾,早些年就成了乡村媒婆们眼中的香饽饽儿。

这些媒婆们轮番上门说媒,这其中既有和汪一钱一样的乡绅的子弟,还有局长、县长之类人物的公子,更有甚者,吴州地方的和省城杭州的大官们,吃腻了城里的味儿,还想到了乡下的原生土味儿,打着主意想娶刘小艳为妾或纳刘小艳为姨太太。

哪知道,这刘小艳主意正得很,婚姻大事要自个儿做主。

从小对女儿百依百顺的刘大虎一见宝贝女儿这个态度,一方面为闺女有主张

高兴,一方面还是担心闺女年轻莽撞考虑不周全,百般思虑之后,刘大虎找女儿刘小艳谈心了,只听刘大虎说道,

“艳啊,你自己找婆家,爹不反对,但一个大姑娘家家的,你好意思说得出口吗?再者说了,你就不怕爹没面子,我的闺女,我还不知道吗?这么多来提亲的,还不是因为我闺女贤惠能干又好看吗?”

“爹…”,刘小艳听罢爹爹的话,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但被爹这么一夸,却又有些不好意思了。

“啧啧,还不好意思了,这可咋自己找婆家啊”,刘大虎打趣闺女道。

被爹爹这么一说,这刘小艳心里扑通扑通地首跳,爹说得没错,虽说自己要做主嫁给谁,但真要让自己找婆家,还是挺难为情的一件事呢。

就这么着,爹爹刘大虎与闺女刘小艳达成了婚姻大事的共识,媒婆该提亲提亲,闺女从媒婆所提的候选后生中,优中选优,参考爹爹刘大虎和娘刘孙氏的意见。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选择,塘口村豪绅汪一钱的大儿子汪福保就成了这场选拔赛中的幸运儿。

却说,这刘小艳之所以在芸芸众后生中选中了汪福保,一来这未来的公公汪一钱,也是方圆百里的富户,财力雄厚,自己嫁过去不愁吃喝穿用;二来这汪福保憨厚朴实,没有什么纨绔子弟的浮浪气,人也算长得仪表堂堂,因为在县学里读过书,也算谈吐文雅大方;三来,这汪福保是汪家大公子,现时在家中的地位和以后接掌家业都顺理成章。

就这样,汪福保如愿以偿地娶了美人刘小艳。刘小艳呢,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汪一钱的大儿媳妇。

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只看得这汪一钱和汪赵氏打心眼里高兴,精明了一辈子的汪一钱心想,这下子可以把家里的经营慢慢都交给大儿子大儿媳去打理了。

汪家的产业说起来也不少,大致有缫丝作坊、茶叶作坊、吴州县城的昆泰茶楼等十几处产业,另外还有茶园百余顷,稻田千顷,一年种植两季水稻,以及其他一些零碎的生意。

最初,这汪一钱也是抱着尽早让儿子接过家族产业的想法,悉心传授经营赚钱之道,儿子汪福保也是勤勤恳恳地尽心尽力。

可是,到了后来,汪福保在经营家族产业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自家的手工作坊出产率低、质量也不够稳定,远远比不上那些充斥街头巷尾铺面的洋货。

于是,这汪福保就把自己想要淘汰老作坊,买洋机器生产的想法跟爹爹汪一钱说了。

哪成想,这汪一钱一听,这洋机器这么贵,虽说比手工作坊效率高、质量也稳定,但这样一来,投资要天文数字,想想自己的名字就知道,自己的家业是怎么得来的吧?都是一钱一钱积累,一分一分积攒出来的。

再者说了,如此一来,原先在自家作坊里做工的老师傅就没了用武之地,会投到同行的门下,再想招回来可就难了,还成了竞争对手。

二来呢,这吴州最出名的辑里丝眼下不也是洋人们争相抢购的紧俏货吗?要没有这么好的原材料,哪里会有洋货的靓丽光鲜呢?可见,这洋货靠的是我吴州独一无二的辑里丝原料。

就像这宣纸,是靠了宣州府泾县独有的青檀树皮和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稻草等独有的原材料才制造出来的。

一样的理儿,还像这吴式剪羊肉,要不是靠了肥而不腻、细嫩爽口的吴羊肉,依我看,就是宫廷御厨也烧不出地道的味道吧。

汪一钱越想越觉得大儿子的想法没有多少可行性。

但他转念一想,这大儿子也不能坑自己吧,眼望着自己将来接掌家业,还会自毁前程不成?

汪一钱犹犹豫豫地拿不定主意,倒是让汪赵氏看出了些问题来。

这天晚睡前,汪赵氏说道,

“老头子,你这些天是不是为大小子的想法犯愁呢?”

“唉”,汪一钱长叹一声,还是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婆子知道自己的心思啊。

“那你何不也到其他人家的作坊里去打探一番?看人家是怎么想的?”

一席话点醒了梦中人,只听这汪一钱大手一拍汪赵氏的白肚皮,笑道,

“还是你说得对,我明儿个起就到村子里和十里八乡的作坊里去打探一番”,

汪赵氏冷不丁被汪一钱拍了一掌,吓了一跳,笑骂道,

“咳,你这坏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了,一有主意就打人肚皮”,

汪一钱被老婆子一骂,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搔搔头皮,嘿嘿两声也就作罢。

果然,第二天吃过早饭后,这汪一钱就出去串门打探去了。

就这样,一连好几天,汪一钱都是早出晚归,而每天的活动都围绕着一个目的,那就是打探别人家的作坊是怎么打算的?

又过了些日子,汪一钱终于把西邻八乡的作坊主们的想法都打听了个遍。

原来,这与大儿子有类似想法的作坊还是有一些的,但似乎和自己一样保有祖法的作坊也不在少数,祖宗多少年都这么干了,虽说效率低了些,但家家户户都能干,要是这作坊里安了洋机器,效率高了,质量能不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