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王牧之率领历阳郡郡兵来居巢县,自己是见到过的。他的那些郡兵连一匹马都没有,行止也很松散。而自己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许多马匹聚集在营地里,数量最少有几十匹。这已经很让人惊讶了。
要知道,马匹可是很贵重的,除了正规军队之外,郡兵这种杂牌地方兵怎会有这么多的马匹?
而且,这庐阳郡的郡兵似乎很有规制。进来的时候不但看到兵士们都着甲胄,且一个个扎营行事熟练,警戒森严有序。自己走到营中心大帐前,起码遭到了三波人的拦阻询问。给人一种训练有素,忙而不乱的感觉。
看起来,和当初接触历阳郡的郡兵完全是两个感觉。感觉历阳郡的郡兵是一群乌合之众,而眼前这支庐阳郡的郡兵像是正规兵马。
营地中间的一座大帐已经立起,里边已经点起了灯火。黄玉坤领着李徽来到亮着灯火的大帐之前。
黄玉坤对大帐门口站立的卫士道:“请禀报府君,就说居巢县李县令来了,请求入见。”
那士兵进入通禀,不久后出来道:“太守请二位进帐。”
黄玉坤拱手道谢,伸手对李徽做了个手势道:“李县令请。”
李徽整整衣冠,跟随黄玉坤进了大帐之中。大帐内灯火通明,但是甚为杂乱。几名仆役正在忙碌的摆着桌案茶盅,铺地毯蒲团等物,忙的不亦乐乎。
“府君大人在更衣,二位请稍候。”一名忙碌的仆役拱手道。
黄玉坤笑道:“多谢。我们等着便是。”
李徽等人站在帐中等候,只听得外边人声喧闹,脚步杂沓匆忙,不时传来马儿萧萧的嘶鸣声,一时之间仿佛感觉自己置身于战场之上一般。
这种感觉甚为新奇。
一声咳嗽声响,内帐帘幕掀起,一个人从内帐走了出来。黄玉坤忙躬身行礼。
“下官见过府君大人。”
李徽见状,知道此人应该便是庐江郡守桓序了,也忙躬身行礼。
庐江郡守桓序四十许人,身材矮胖,但面目白皙,眉眼清秀。此刻显然是刚刚沐浴更衣完毕,身着宽大薄衫,用发带扎着头发,身上散发着一股皂角的气味。
“乾之。不必多礼。这一位是?”桓序看向李徽。
黄玉坤忙道:“府君大人,这一位便是居巢县李县令。李县令,还不见过桓府君么?”
李徽沉声道:“居巢县县令李徽见过桓太守。”
桓序微笑看着李徽道:“你便是居巢县令李徽?还真是个少年。难得,难得。你今年多大了?”
李徽躬身道:“下官今年十八。”
桓序点头笑道:“才十八岁,呵呵,真是年轻啊。十八岁便当县令了。我十八岁的时候还没授官呢。”
黄玉坤笑道:“李县令是机缘巧合得了县令,怎能和府君相比。”
桓序笑道:“机缘巧合么?那也得天时地利人和,也得他自己抓得住机会才成。李县令,你做的很不错。本官陆续耳闻你的一些事情,甚为赞叹。难得的是,你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更是让人赞叹了。”
李徽忙躬身道:“郡守大人谬赞,下官没做什么。当不得如此褒扬。”
桓序呵呵笑道:“还挺谦逊的。坐吧。”
桓序走到案后,仆役取来一个厚厚的蒲团放在地毯上,桓序盘腿而坐,示意李徽和黄玉坤坐下。李徽和黄玉坤在两侧的小几后的蒲团上跪坐下来,仆役上前摆上茶水。
那日王牧之率领历阳郡郡兵来居巢县,自己是见到过的。他的那些郡兵连一匹马都没有,行止也很松散。而自己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许多马匹聚集在营地里,数量最少有几十匹。这已经很让人惊讶了。
要知道,马匹可是很贵重的,除了正规军队之外,郡兵这种杂牌地方兵怎会有这么多的马匹?
而且,这庐阳郡的郡兵似乎很有规制。进来的时候不但看到兵士们都着甲胄,且一个个扎营行事熟练,警戒森严有序。自己走到营中心大帐前,起码遭到了三波人的拦阻询问。给人一种训练有素,忙而不乱的感觉。
看起来,和当初接触历阳郡的郡兵完全是两个感觉。感觉历阳郡的郡兵是一群乌合之众,而眼前这支庐阳郡的郡兵像是正规兵马。
营地中间的一座大帐已经立起,里边已经点起了灯火。黄玉坤领着李徽来到亮着灯火的大帐之前。
黄玉坤对大帐门口站立的卫士道:“请禀报府君,就说居巢县李县令来了,请求入见。”
那士兵进入通禀,不久后出来道:“太守请二位进帐。”
黄玉坤拱手道谢,伸手对李徽做了个手势道:“李县令请。”
李徽整整衣冠,跟随黄玉坤进了大帐之中。大帐内灯火通明,但是甚为杂乱。几名仆役正在忙碌的摆着桌案茶盅,铺地毯蒲团等物,忙的不亦乐乎。
“府君大人在更衣,二位请稍候。”一名忙碌的仆役拱手道。
黄玉坤笑道:“多谢。我们等着便是。”
李徽等人站在帐中等候,只听得外边人声喧闹,脚步杂沓匆忙,不时传来马儿萧萧的嘶鸣声,一时之间仿佛感觉自己置身于战场之上一般。
这种感觉甚为新奇。
一声咳嗽声响,内帐帘幕掀起,一个人从内帐走了出来。黄玉坤忙躬身行礼。
“下官见过府君大人。”
李徽见状,知道此人应该便是庐江郡守桓序了,也忙躬身行礼。
庐江郡守桓序四十许人,身材矮胖,但面目白皙,眉眼清秀。此刻显然是刚刚沐浴更衣完毕,身着宽大薄衫,用发带扎着头发,身上散发着一股皂角的气味。
“乾之。不必多礼。这一位是?”桓序看向李徽。
黄玉坤忙道:“府君大人,这一位便是居巢县李县令。李县令,还不见过桓府君么?”
李徽沉声道:“居巢县县令李徽见过桓太守。”
桓序微笑看着李徽道:“你便是居巢县令李徽?还真是个少年。难得,难得。你今年多大了?”
李徽躬身道:“下官今年十八。”
桓序点头笑道:“才十八岁,呵呵,真是年轻啊。十八岁便当县令了。我十八岁的时候还没授官呢。”
黄玉坤笑道:“李县令是机缘巧合得了县令,怎能和府君相比。”
桓序笑道:“机缘巧合么?那也得天时地利人和,也得他自己抓得住机会才成。李县令,你做的很不错。本官陆续耳闻你的一些事情,甚为赞叹。难得的是,你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更是让人赞叹了。”
李徽忙躬身道:“郡守大人谬赞,下官没做什么。当不得如此褒扬。”
桓序呵呵笑道:“还挺谦逊的。坐吧。”
桓序走到案后,仆役取来一个厚厚的蒲团放在地毯上,桓序盘腿而坐,示意李徽和黄玉坤坐下。李徽和黄玉坤在两侧的小几后的蒲团上跪坐下来,仆役上前摆上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