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罪过再重也改变不了她肚子里怀着大行皇帝的子嗣的事实。
皇嗣本就是至关重要的存在,何况元庆帝已经驾崩,邓氏腹中那个遗腹子只会被捧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别说邓氏一定会拿腹中的孩子为自己开脱,便是她不开那个口,裴宴清也不能主动去动她。
甚至可能还得就邓氏的处置问题专门召集群臣商讨一次。
否则一旦在朝廷正式发落邓氏之前她肚子里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不管是意外还是为人所害,那个孩子的死最终都会落在裴宴清头上。
一顶“谋害皇嗣,残骸手足”的罪名扣下来,一个尚未出生的小孩子的杀伤力就能抵得过之前所有和裴宴清为敌的强劲敌人。
所以云绯月知道自己想要立刻对邓氏以牙还牙的想法会令裴宴清为难。
可丹颖的惨象就在眼前,她无法说服自己放任邓氏继续逍遥法外。
问出这个问题,她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裴宴清的答案。
却不想裴宴清听到她的问题后面上没有丝毫的为难之色,反而异常从容道:“你放心,你想为丹颖报仇,无人能够阻止。
邓氏没有机会问出这个问题的。”
听得他如此淡定的回答,云绯月脑海中下意识的浮现了一个目前对他们最有利的猜测。
不过却不敢置信。
所以她只是好奇道:“看来陛下是早有安排了?”
裴宴清挥退寄雪和黎音,自己推着云绯月往延禧宫走去。
走出太和殿的时候,他附身在云绯月身边低语。
“关于邓氏的谎言有很多,可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她年轻时习武伤了身子,此生都无法孕育子嗣。”
云绯月诧异的抬头,光洁的额头似是触到了一抹陌生的柔软。
两人都微微一愣,云绯月随即仿若无事道:“可那个孩子是郭太医诊出来的啊,他的医术虽然比蓝臻差了一些,可也不至于连基本的滑脉都能诊错吧?
何况邓氏披露出喜脉的时候大行皇帝可还健在呢,她难道敢欺君?”
皇宫里十几年才有的一次喜事,不用说也会引起轰动。
邓氏如果真的敢为了邀宠而假装怀孕,只怕她没有骗到分毫皇帝的宠爱,邓氏一族就先被冠上欺君之罪了。
裴宴清盯着云绯月泛红的耳尖笑的异常温柔。
“她倒是也没有欺君,她的确是怀了身孕,不过,那个孩子,在孙、邓两个罪妇进宫的那天就不在了。
只不过那天后宫里就爆发了叛乱,各方都没留意,邓氏有意隐瞒,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而已。”
云绯月完全一副看热闹入迷了的样子,“可是,据我所知,这些天她一直在以孕妇自居啊?
哪怕是被软禁了,也依旧扶着腰,挺着肚子拿肚子里的皇嗣说话呢!”
“所以她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要用肚子里的孩子当挡箭牌的准备啊!”
裴宴清推着云绯月站在延禧宫和翊坤宫的分叉口,“所以,咱们是先去见邓氏还是先去见赵氏?”
对方只要求见裴宴清,并没有要求见云绯月,她却将选择权交给了云绯月。
后者认真思忖了片刻,指了指翊坤宫的方向,“先去看看赵氏吧。
比起邓氏,她在整件事情中看上去都是无辜的。
我很好奇,她哪来的底气,那么笃定的说一定会让你后悔的?”
云绯月对于赵氏的了解全都源自于各种各样的流言。
入宫后与她为数不多几次交锋中赵皇贵妃虽然表现的一如传言般的嚣张跋扈,但实际上她并没有能在云绯月身上占到什么便宜。
而叛乱之事中赵皇贵妃更是彻底被抛弃。
如果不是事发时元庆帝早已经倒下,赵皇贵妃估计连儿子和父亲做了什么都不知道就丢了性命。
即便如此,她却还是拼着性命找太后去为三皇子报仇。
这样一个热烈又勇敢的女人,云绯月不说佩服,起码是尊敬的。
可当她在生死关头不为自己求饶也要面见裴宴清时,她还是本能的竖起了防备之心。
前世的三皇子顺利将裴宴清取而代之,赵皇贵妃自然是风光无限,也就没有了如今的这一幕。
以至于云绯月对赵皇贵妃全无应对之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裴宴清主动问了云绯月,得到答案后便顺其自然的往翊坤宫走去。
边走边道:“赵氏虽然跋扈,仔细算起来,却反倒是整个皇宫里从未出手害过我的人。
甚至最初进宫的时候她和母后还是挺好的朋友来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个人就渐行渐远了……”
裴宴清说起来也挺感慨的。
云绯月被他推着走,被动的听着裴宴清对宫中的人和事的感慨。
快到翊坤宫的时候才问了一句,“想过什么时候请母后出来吗?”
元庆帝驾崩,傅太后下落不明,可梁初晴还在冷宫里呢!
云绯月以为裴宴
清大权在握后的第一件事就会是让梁初晴出冷宫,尊她为圣母皇太后的。
可时至今日,裴宴清却是提都没提过梁初晴,这让云绯月十分的不解。
裴宴清脚步微顿,站在原地长长叹了口气。
“朕倒是想啊!
可母后说了,她没办法踏着梁王府三百多条人命和八万镇国军的冤魂坐在奢华舒适的慈宁宫享乐,
灵台山的案子一日不平息,她就一日不出冷宫。”
云绯月没想到梁初晴会给裴宴清出这样一个难题。
可回过头来一想也是,梁王府、还有八万镇国军蒙冤而死,身为梁王府的女儿,梁初晴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她一介女流被困在深宫高墙里,能力有限,什么都做不了。
也就只能通过折磨自己来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了。
想了想,她干脆的问道:“陛下如今大权在握,梁遇白当初谋害梁王府的大部分人也已经远离朝堂,这应该是个好机会吧?
需要我帮忙吗?”
云绯月很清楚,灵台山一案拖了十二年都没能闹明白,不是三司的查案水平不行,而是查案的阻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