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队的攻势停止了三天。
城池被围月余,城中的大宋军民,士气不降反增。
即使城池被破开缺口,即使放那个什么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进来,最后不也一样是灰溜溜的被打跑出去?守城将士的胆气经此一役得到了巨大提升。
而次日城中杜氏粮铺一改之前惜售的作风,旗下数家门店开板平价售粮,每斗八十文,比平日甚至还稍低些,而且是敞开了卖。同时又在四城开设粥铺,以做赈济。
其他的豪富大家,多少也都听说了昨日杜家之事,自也品得出其中的敲打之意,于是纷纷跟进,转瞬间将之前城中万物腾贵的局面彻底扭转。
再加上私下里刻意的引导,城中百姓无不感念贾丞相的恩德,守城之志也愈发坚定。
鉴于围城月余,蒙古军队如雨般的投石,砸的鄂州城墙损坏甚是严重,为了防备再次出现城墙被毁、或敌军自地道突入之事,贾似道下令沿城墙内壁修建一圈木栅,形成夹城。
而环城二十余里,所需木材甚多,原以为自城中百姓手中征集,少不得要有些麻烦,也做好了派兵丁强征的准备。却不想刚一下令,响应最积极的确是城中各官僚富户。
他们纷纷将自家院子里的步廊、亭阁拆掉,化成一根根结实的木材送与军前,仅他们就贡献了所需木料的一大半。再加上百姓刚得了贾丞相的好处,支持的也都非常踊跃,好些老人将私藏的棺材板都叫自家子侄抬了出来。短短一个白天,木材的筹集即告完备。
贾似道趁热打铁,连夜又组织几个大户拿出一些钱粮来募工代赈,大量城中百姓应募,往来搬运、打桩、绑扎。又是短短一夜光景,环城二十余里的木栅即告完工。
原以为甚是浩大的工程进展竟如此神速,城中文武无不感叹民心可用。贾似道也颇为自得,心里暗想,若不是贾旭在杜家那里折腾一通,今日之事怕也不会这般顺利。
唯一稍显美中不足的是,各家送来的木料,都是取于自家宅院,涂抹的花花绿绿的,让这木栅显得多少有那么些不严肃。
贾旭此刻也正在一处木栅旁心里偷笑。
好家伙,这配色,土嗨土嗨的,知道的是城防工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乡村音乐节呢。
可纵是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认,一天之内完成此等工程,固然有赖阖城百姓的鼎力支持,贾似道也着实有些功力。
他在穿越前也参与主持过大型工程建设,虽然这木栅远比不上后世工程的繁复,却也不是像游戏中那帮,材料准备齐全之后鼠标一拖即便完工。
资源的集散和分配、人员的组织、标准的统一、进度的协调,再简单的工地上,都有无数的杂事随时需要处理,一个沟通不畅、衔接不顺,带来的结果就是工期的拖延滞后。
而短短一日间就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尤其是这个年代,干活儿的人力气是有的,但教育水平低下导致的组织混乱简直一言难尽,更由此可见,贾似道居中指挥的本事功不可没。且不谈后世如何论他为权奸,他做事、做成事的本领着实是有的。
贾旭昨日在家睡了一天,算是彻底缓过乏来。这幅身体原本打熬的不错,底子很好,只是在床榻上病了十几日,才会显得有些虚。
对于他来说,更多的疲惫来自于精神上的紧张感。虽然继承了前世的记忆,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融入、适应那些礼节、习惯、思维方式,也不是短短三两日就行的。
再加上对时代走势的清楚认知,更给了他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前夜密谈半宿,虽然成功在贾似道的心中打下烙印,而且他也无比的确信世事走向必会如此。
将来获取贾似道的支持应该不难,只是他自己对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如何让自己前世所学的知识在这个时代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作用,还只是在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通盘计划,还有无数的细节需要去完善。
更何况,要知道如何来改变这个时代,总要先了解这个时代。不然凭空想象出来一堆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空中楼阁,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符合实情、落不了地,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贾旭一早起来,刚恢复了精神,也没带随从就独自走出府邸,在城中满大街的闲逛。他要用自己的双眼,来亲自体会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他去了粮铺,看那些腋下夹着米袋,在手心一文一文仔细数着铜钱,一次只买半斗米,却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人;他去了茶馆,看那些不管城外几番风雨,也要泡上一壶茶沫,与三五好友慷慨激昂、胡吹海吹的人;他去了市集,看在战事影响下,百般萧条中,依然卖力的吆喝着,对摊位前每一个路过者都报以期待眼神的人。
他还去了妓馆……的门外,看进出玩客醉生梦死的狂,姑娘们纸醉金迷的美,和那灯红酒绿掩盖下、顾影自怜的黯自神伤。
时间就这样又过了十余日。
蒙古军队在修整了三日之后,又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猛烈的攻城,贾似道重新变得无比忙碌了起来。有时也会叫贾旭到身边随侍,给了贾旭这个时代军政体系运转第一手的资料和最直观的体会。
更多的时候,却是无暇理会他,只是给他加派了两名亲卫,就任他在城中闲逛。反正只要离城墙远一点,倒也不必担心会有什么危险。
毕竟在贾似道的印象中,自己这个儿子,胡闹惯了。叫他每日闷在房里是想都不要想的。何况听下人回报,少爷这几日并没有做什么荒唐事,只是在城里东瞅瞅、西看看,买些露天摊贩卖的小吃,还多与百姓闲聊,更觉得这小子终于也知道脚踏实地了解一下民生疾苦,真是何乐而不为?
贾旭每晚都会回到自己的卧房,在桌子上整理自己的见闻、感想和规划,每当这时杜韵茹都会陪在他旁边。虽然最终是以丫鬟的名义送来的,但贾旭并没有拿她当丫鬟看待,而是当成一个小妹妹。
更何况富家小姐出身的她从心底里也没有认为自己是下人,她甚至会去使唤安儿——安儿就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小丫鬟,后来贾旭问她叫什么,才知道她竟然没有名字,她只知道自己姓柳,在家中阿母只是喊她丫头,贾旭将她阿母和两个弟弟都接到丞相府邸来,让贾琏安排了些活计,还给她起名叫柳安,取生活安稳之意——也幸亏安儿乖巧,知道自己全家今后衣食无忧,都拜贾旭所赐,心中认定今后要一心一意的伺候好贾旭。她知道杜韵茹出身不凡,远非自己可比,在她看来又与贾旭郎才女貌十分般配,心中早认定她也是自己未来的主子,所以杜韵茹经常指使她做各种事情,她也从不违逆。
贾旭始终不喜欢干什么都要人伺候,凡事还是喜欢自己干。于是安儿竟好似成了杜韵茹的丫鬟一般。
不过他也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比如每晚在屋内整理见闻思路的时候,就遇到了他的第一个重大难题——不会用毛笔。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就不好读书,不学无术,一笔字写的奇丑无比,理工男的灵魂更是玩不来这软笔头。
于是很快,贾旭就贡献出来到此世之后的第一个发明,鹅毛笔。虽然固化笔管的方法他并不知晓,小心翼翼的写,也经常会断,但是总算是符合了自己的书写习惯,写出来的字起码自己也认识不是?而且身为丞相的儿子,想搞到管够的鹅毛又是什么难事?
再加之鹅管中本也存不了多少墨,蘸来蘸去的着实麻烦,总是打断思路,于是杜韵茹就成了他的小助手。
他负责写,她负责从他手中接过损坏的鹅毛,然后吸满再墨水递还回去。
如此经过了十余日,杜韵茹发现他其实也不难相处,待人有礼,谈吐有序,也未再对自己有什么奇怪举动,忐忑不安的心也稍稍安稳了一些。他每日只做三件事,早早出门游逛,下午回来后在院中的一台水凳上磨着她陪嫁礼单中的琉璃,然后就用这种奇怪的方式写着什么东西。他用的好像是一种不大一样的文字,他说那是简化字,大多数似乎认识,又不确定,笔体与往日所见亦有所不同,好像是楷书,虽然没有了原本线条粗细呈现出的韵律,但一排排小字整整齐齐,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她有时也会翻看他的手稿。有些就摆在桌面上,她想看,他也让她看,不会的字问他,他也会认真的答,而她依然看不懂;而有些手稿,他就会深藏在衣怀里,睡觉时都不解下来,他说再等等,暂时还不方便公众与世。哼,也不知道是什么天大的秘密,在她看来,八成是什么反诗吧!